2019年4月20日上午,第三屆創新與知識管理國際會議(iKM2019)在北京開幕。本屆會議為期兩天,由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辦,同方知網數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承辦。來自海内外學術界和企業界的諸多重磅嘉賓,就創新與知識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展開對話和研讨。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陳勁教授在開幕緻辭中表示,在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的創新中心和樞紐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重視知識的管理和創新的管理。在他看來,創新的微觀基礎就是知識,因此對于任何創新活動和創新型企業,知識占據了核心的位置,這也是本次會議召開的出發點。
陳勁緻辭
高校學者演講中,日本一橋大學野中郁次郎教授做了題為《創新中的知識實踐》的主旨演講。他說,知識的管理也是經濟資源的一部分,知識的創造需要知識的實踐。他認為,“隐性知識”理論非常重要,有助于人們平衡信仰和理性、主觀和客觀、藝術和科學。知識創造的來源不是個人,而是來源于社會化,也就是我們和外界産生同理心的過程。他介紹了自己的新理論——“基于叙事的策略”。在他看來,企業家的夢想就是叙事的“腳本”,是“指導方針”,從夢想到現實的過程中,管理者應該和員工不斷地溝通,允許員工對高層領導的決策提出挑戰。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主編Giovanni Schiuma教授以“基于藝術的創新”為題發表演講。他認為,在21世紀的商業環境當中,藝術能夠給我們帶來創新及可持續的發展動力。他以意大利公司為例,說明未來成功的要素不僅來源于技術的變革,還有除技術之外的人性的部分,其中藝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展示了自己創造的“六角模型”,即促進公司價值創造的六個元素——體驗、情感、能量、道德、環境和參與度。“我們現在是生活在充滿變革的時代,很多公司變得越來越小,這表示我們要有越來越多靈活的公司。我們應該在管理的部分裡面注入更多藝術的力量,管理應該是量身定制的。”
陳勁以《以創新為導向的知識管理:一個新的視角》為題發表演講。他說,戰略管理是管理學中最頂端的東西。戰略管理範式的演化從環境主導型過渡到資源主導型,而後是動态能力型,最後是以創新為導向的知識管理型。他展示了戰略管理新理論框架,這一框架以戰略平衡作為中心,左邊是知識基礎觀(KBV),右邊是創新基礎觀(IBV)。陳勁認為,要實現可持續性的創新基礎,第一個支柱是邊緣競争的能力,第二個支柱是可持續的創新能力,第三個支柱是雙元要素的平衡能力,即機會和資源的雙元性——即如何管理内部和外部的資源,如何把傳統和新的資源結合在一起。他以中國的醫療服務為案例,談了對雙元性的理解。在他看來,隐形知識和顯性知識的二分法也有不足,因為中國的中醫藥知識既是科學的顯性知識,也是隐形的專業知識,統稱為為經驗知識,在知識的管理過程中,要重視兩種變量,一是知識的存量,二是知識的流量。他還引用了榮格的理論——“驅動人的行為是人的集體無意識性”,認為“集體無意識性”體現在“先知積累的知識會影響我們的思維”,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繼承人類祖先的智慧和哲學,這就進一步證明了知識是人類一切創造創新的基礎。
香港理工大學李榮彬教授以《創新實踐的一個智力資本框架》為題做主旨演講。他分享了自己對智力資本的理解,在他看來,智力資本可以包括人力資源、結構資本和關系資本等。對于企業的标準化可能阻礙創新的問題,他以香港公司的案例說明,智力資本的應用有助于提高創新的效率。
台灣中山大學李清潭教授以台灣地區的經驗為例,分析亞太地區經貿環境中的創新要素。他發現,即便是台灣地區制造業中的代工型企業,也依賴創新的因素。通過對大量台灣地區代工企業的調查,他了解到,這些企業也不得不關注每天的國際變化,通過不斷的内部創新保持競争力,調整與外在環境,尤其是與客戶之間的互動。台灣地區的中小企業的創新,其實主要不在于技術改進,而在于商業模式跟客戶之間的彈性。
香港理工大學徐汝康教授做了題為《數字化時代知識管理的機遇與挑戰》的報告。在他看來,數字化本身不會改變遊戲規則,改變規則的是知識和技術。知識既是内在的,也是外在的,在發掘知識的過程中,會不斷地和人或外部機構産生聯系,需要交互數據和信息,獲取信任,這種交互的過程可以創造出新的價值。他還提到了對“生成價值”的看法,認為信息應該有可及性、個性化,并且保證數據質量和真實性。
中國人民大學索傳軍教授以《數據互聯時代知識管理的發展》為題發表演講。“企業知識管理的觀點,把知識管理分兩級,一級是獲取,一級是連接。”他認為,對知識的管理目前還停留在文獻或對知識載體的管理上,根本沒有達到知識的層面。在他看來,“未來知識管理中心應轉移到如何将企業文檔中的海量數據資源中包含的、對企業發展有價值的知識元的管理,實現人與知識的連接,促進知識在企業中傳播、共享和創新。”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葛新權教授發表了題為《基于知識創新的經濟學》的演講。他認為,農業時代的第一要素是土地,工業經濟時代的第一要素是資本,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第一要素是知識。在他看來,研究經濟學同樣要以知識創新為導向,實際問題也一定要上升成理論高度來思考。
台灣師範大學蘇友珊教授以《王道經營:基于宏基的分析》為題發表演講。她說,施振榮先生提出的王道經營理念,強調東方文化中的利益共享,共存共融。“王道經營辦法的第一點就是創造價值,其次是利益的平衡,最後才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她對比了宏碁管理理念與西方模式的不同,并用宏碁的故事,為聽衆講述施先生如何在宏碁的創業、發展和轉型中踐行“王道經營”理念,并取得成功。“
日本明治大學姚俊副教授以《日本的可持續發展和智力資本管理》為題發表演講。她說,常青企業首先必須要面臨不同的消費者,其次需要去戰勝很多可預見或者不可預見的危機,再次要面對技術的變革和行業的變革。“比如說對中小企業來說,他們鼓勵這些企業重新思考他們的核心競争力。同時要把他們的知識管理的實踐書寫下來,成為一個指南發布給企業員工。”經過調研,她發現,與被稱為“戰略理性風格”的西方智力管理不同,日本的方法更容易被描述為“資源理性風格”。
嘉賓演講
企業嘉賓中,微軟公司數字業務首席架構師陳榮華從企業的視角,分享了微軟是如何構建知識管理系統的。“在微軟,我們認為知識管理既是藝術也是科學,我們認為知識管理應該有三個要素,一是人員和文化,二是戰略和流程,三是技術本身。”目前微軟把人工智能放在整個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區域,而未來的知識管理核心将會是數據、人工智能和文化。
中國知網知識管理公司總經理周永分享了知網在知識創新服務業态下的知識管理研究及實踐。他說,當前我國在基礎研究方面已經成為全球創新領域重要的力量,但仍面臨原創性高水平研究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究其原因是企業還沒有真正成為創新主體,适應新時代要求高等教育體系還沒有完成形成,知識創新服務業發展水平不足。他認為,政府、大學和企業是三大創新組織機構,出版傳播機構和知識服務機構則是基礎設施平台。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創新專家董傑分享了華為研發創新方法論及其知識工程實踐。據華為的最新年報,2018年有1015億元用于研究和創新,有8.7萬個創新專利。他說,華為的業務已經進入無人區,隻能依靠創新。華為公司最新創新方法論框架,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如何産生好的創意,二是如何完善和開發創意。華為的創新非常看重用戶的交互和反饋。他還介紹了華為“衆創空間”等創新實踐。“在全世界搜索引擎算法和技術領域,遺忘了創意行業的評估搜索與算法。我們内部創意搜索服務方面做了自己的引擎。”
同方知網知識管理研究院院長相生昌分享了《大數據知識管理與協同創新》。他說,大數據時代創新範式的變化,最主要的是技術創新,需要跨機構協同和激發群體智慧,也需要完備的知識體系作為支撐。在建設大數據知識管理服務的實踐方面,知識管理有“八化”原則——碎片化、知識圖譜化、場景化、智能化、自動化、标準化、平台化和微服務化。在他看來,知識管理涉及三個核心要素,就是人、知識資源和工作場景,把三者有機融合起來以後,才能做到智能化知識管理和服務。
格力電器空調設備及系統運行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辦公室主任張鵬娥分享了格力自主創新平台與技術共享平台建設經驗。她說,格力電器的核心競争力不僅體現在硬實力上,更包括軟實力的建設,比如自我超越的創新文化以及高集成的創新體系。格力創新活動由創新鍊和可持續價值鍊構成,其支撐體系包括三大系統和體制機制的建設。三大系統包括技術系統、标準系統和信息系統。在知識共享平台的建設方面,她提到,應從知識整合、知識挖掘以及相應制度建設來開展。
嘉賓演講
主題讨論
會議現場
除主旨報告外,本次會議期間還召開了“‘雙一流’背景下高校知識管理與知識創新服務研讨”分論壇、“機構知識管理與創新應用模式”主題研讨會,并舉行了“企業創新與知識管理成果征集”活動頒獎典禮。(供稿: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編輯:張曉雪審核:趙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