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學院
  • 用戶登錄
  • 經管郵箱
  • EN

《人民日報》刊登錢穎一署名文章:大學育人,要提“均值”減“方差”

2016年12月08日 00:00
閱讀:

編者按:2016年12月7日,《人民日報》文化版“新語”欄目刊登了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院長錢穎一的署名文章《大學育人,要提“均值”減“方差”》。文章闡述了錢穎一教授在清華經管學院擔任院長10年以來一脈相承的育人理念——“大學為學生”。

大學育人,要提“均值”減“方差”

錢穎一

在國内,關于高校改革的話題總會引發關注。近期北大傳出要取消院系行政級别的消息,引發媒體熱議。此前清華也不斷釋放改革消息,高校綜合改革的話題持續發酵。

關于改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作為經濟學者,我習慣于用經濟學視角、分析方法及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功經驗,來思考大學改革。

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中國經濟發展步入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邁進階段。與之對應,中國高等教育在迅速發展成為世界最大規模後,關注點轉向提高教育質量,特别是從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轉向更加注重培育創造性人才,以适應創新驅動發展。

大緻上,我把教育問題概括成兩個維度:“人”與“才”。人們習慣把“人才”看作一個詞,這就會導緻一種傾向:培養“人才”,就是重育“才”、輕育“人”。區分好“人”與“才”兩個維度,并進一步強調育“人”重于育“才”,有利于把握大學改革的方向。

統計學中的“均值”和“方差”兩個度量,用來刻畫中國教育中的成績與不足非常合适。據我觀察,在育“才”上,我們的均值高、方差小,即平均水平不低,但傑出人才不多;在育“人”上,正好相反,均值低、方差大,即整體素質還不夠高,且一些人素質較差。這種狀況顯然不利于創新驅動,也與中國在世界文明中應有的地位不相稱。

大學的改革應當達到兩個目标:既要培養每一位學生成為有良好素養的現代文明人,又要創造一種環境使得傑出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實現前者就要在育“人”上“提高均值,減少方差”,方法是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實行通識教育,恪守道德底線。實現後者就要在育“才”上“保持均值,擴大方差”,方法是創造環境,促進個性發展,讓傑出人才能夠“冒”出來。欲二者兼得,就要讓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

通識教育和個性發展背後的一個基本理念是“大學為學生”。但是,這個理念并非顯而易見。

近年來,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快速增長,中國大學在全球排名中的位置也加速上升。雖然這值得欣喜,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排名主要與教師研究密切相關,而與教學的關聯并不緊密。如何處理好研究與教學之間的關系,是國内高校普遍遭遇的難題。

大學如果沒有論文發表,當然不能算一流;但是大學如果沒有培育出好學生,那就很難稱作為大學了。在目前的情況下,很有必要強調“大學為學生”的理念。在我的新書《大學的改革》中,這個理念是絕對的主角。這麼多年,我心心念念,不敢或忘。(原載于2016年12月7日《人民日報》第12版)

點擊閱讀原文:大學育人,要提“均值”減“方差”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