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經濟系教授馬弘接受《中國日報》的采訪,就穩定中國貿易增長,優化出口貿易結構等議題分享了觀點和洞察。受全球經濟低迷、訂單下降和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我們目前面臨着比較複雜的對外貿易環境。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共包含18條措施,旨在優化外貿環境、加快對外貿易創新發展。
馬弘教授表示:“對外貿易發展一直是中國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今年,随着目前中國對外貿易增長的變化,新的指導意見解決了一些最迫切的問題,幫助了外貿公司參加貿易展覽會并完成訂單簽約,便利了跨境商務人員的交流。”同時,馬弘教授認為,《意見》中提出的促進貿易數字化、跨境電子商務、綠色貿易等措施“有助于穩定中國的貿易增長勢頭,并在中長期内優化出口結構。”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全球疲軟背景下,我國4月出口逆勢上漲,同比增長8.5%。馬弘教授認為,盡管今年3、4月中國出口維持了增長,但4月增速已經有所放緩。雖然我們有理由保持樂觀,但更多的努力應該集中在改善中國的貿易結構上。他表示:“盡管4月份同比增長強勁,但自2021年以來,中國進出口增速均呈現向下趨勢。4月份的增長率主要受到短期因素的支撐,例如去年同期的基數效應、積壓訂單的釋放以及先進經濟體通脹的滞後影響。然而,這些因素隻是暫時的,它們的影響難以持續。”
馬弘教授指出,目前中國貿易結構存在幾個問題需要解決:首先是商品和服務貿易增長不平衡,中國服務貿易産業較弱;其次是國内貿易商沒有充分利用高端設備和高科技産品的出口優勢,加快推進這兩類商品的品牌建設的迫切性仍然存在;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是,中國參與全球價值鍊主要集中在中間加工和制造領域。這使得中國産品的附加值比例較低,更容易被其他國家的産品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