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清華風韻在飄揚——訪經研89餘際庭

2004-04-05
閱讀:

清華風韻在飄揚

——訪經研89餘際庭

趙中甯

前記:

餘際庭,現任北京證券公司副總經理。89級經管學院研究生。

第一次給老餘打電話約定訪談的時間,剛一開口,估計是老餘認錯了聲音,上來就是“興高采烈”一番,這使我第一次感受到老餘的樸質與熱情。在後來見面之後,這種印象更變得真實與深刻。老餘并不老,但為了在本文中讓更多朋友感受到他的平易近人,我們還是稱他老餘吧

老餘隻是89級衆多經管校友中的一位,但老餘經曆的色彩卻是他人很難比拟的。其中尤以他在哈佛肯尼迪學院的遊學最為鮮豔。時光荏苒,現在的老餘坐在北京證券自己寬敞明亮的辦公室中談笑風生,你能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什麼?能從他笑容中體驗出什麼?一位表裡如一的清華人,開始展現他已融入血液的清華風韻。

經管時光:勇于嘗試的快樂

我們是從對經管時光的最感性體驗而切入老餘的記憶的。出乎意外,老餘開篇便說:在經管的三年,最大的感觸就是一個人有足夠的機會去犯錯誤,而這種機會通常是最難得的。做學生的時候犯錯誤可以被認為是理所當然、在所難免的事情,不論在人際關系上還是工作學習上,任何錯誤你都有機會去改正,同時又增加了你的處世經驗;而工作後呢,你不再會有這樣的機會,錯誤一旦犯下就是不可挽回,成為了有代價的教訓。也許做學生的時候誰也不會理解“錯誤的魅力”,但畢業多年,大家坐在一起回想,沒有人再會去記憶“失敗”,而當時沒有去嘗試一些本該嘗試的東西倒成了多數人揮不去的遺憾。

我們把嘗試的話題轉向了輕松的校園生活。盡管老餘82年就進入了清華大家庭,而且在來經管學院讀研究生之前還在建設銀行總行工作了2年,可據老餘反映,對撲克、足球這些娛樂項目的精進卻是在經管的這幾年完成的。踢足球的初衷當然是鍛煉身體,老餘略帶“無奈”的解釋,“超級後衛”是這樣煉成的:不論事前如何部署,一開球隊友們就總是争着沖鋒向前嘗試射門的爽快,常常是整個後場就剩下責任心重的老餘和門将兩個人,接下來“殘酷”的磨練就可想而知了。老餘如今還一樣健壯的體魄也該感謝當年對足球不渝的嘗試吧。

關于打撲克可就是另外的故事了。說到這裡老餘笑容中透着得意和詭秘。“我們打敲三家,能不能赢關鍵就看換牌!”原來那時風行宿舍之間的對抗賽,老餘宿舍取勝的法寶就在于換牌時的手上動作:以非握牌的手打暗号,确保所還的牌有大用處。可以想見,以當時經管高材生的頭腦想出這樣的作弊方法應在情理之中,可再想想單憑這個暗号就能讓老餘一夥橫行了整個研究生時期,對手們的“牌商”就不得不引起關注了。但不論如何,大家分享才是快樂,以此建立的友誼又讓快樂延續下去。

既然老餘誠懇的表示在經管的日子裡确實沒有嘗試戀愛,這位富于談話技巧的哈佛MPA當即把話題轉到了另一個嚴肅的主題:使命感。“當時最想畢了業去當廠長!”從老餘眼中我們又能依稀看到當年向往的神情。那個時代,多少身上都有點書生氣,現在想來再幼稚不過的想法,當時也懷着最真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去表達,去辯争。那時最向往的就是當廠長,當然是國有企業的廠長,沒半點私心,就是要一心把企業辦好,為經濟發展作貢獻。于是每個人也不論宏觀微觀的書拿來就讀,積極去各類企業考察、實習。當然不是每個人畢業後都能去做實業,但那時讀書考察的經曆,對企業運作的理解,都對日後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哈佛MPA:我的中國心,我的清華骨

老餘對自己哈佛的經曆同樣是津津樂道。“哈佛能給你的,是在極限壓力下的生存能力。”這種壓力不僅來自學業上,還來自生活的各方面。而當年在清華的厲煉很大的緩解了這種壓力,一來清華培養出老餘良好的語言能力;二來清華的課業負擔本就很重,學業的壓力老餘較他人更容易适應。就這樣,老餘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還肩負起一項更為意義重大的責任。

采訪前搜集資料的時候,偶爾看到一段對老餘的評價:來自中國建設銀行總行的餘際庭先生不僅在金融财政方面的課程成績方面表現突出,而且是校園媒體中捍衛中國和中國學生利益的稿件的主要撰稿人。老餘是如何在國外媒體上捍衛中國利益的?對這個問題,老餘用“挂旗風波”為我們做出了回答。

國旗問題是肯尼迪學院的敏感問題,一些台灣學生遊說在校園内懸挂台灣旗幟的要求,他們不提反對“一個中國”的意向,隻是提出學生有權懸挂來源地的旗幟,同時他們還鼓動美國的學生代理他們的要求。一場針對分裂中國的辯論就此拉來了戰幕。2000-2001屆的大陸MPA學生自發組織起來應對台灣學生策動的公開辯論。但最終由于台灣學生事前策劃,辯論還沒有進行到1小時,會議組織者就提出開始表決是否要求學院挂旗的動議。當時會場的氣氛已經很明顯。大陸學生在表決前開始退場,很明顯,動議肯定将被通過。

回到宿舍,老餘難以平靜,憤而提筆,寫下《學生會:動議通過了,使命失敗了!》(“KSSG: Motion Passed, Mission Failed!”),對學生會事先不組織學生交流,反而發起所謂動議表決的做法提出批評,認為這樣激化了學生之間的矛盾,偏離了學生會的使命。後來,該文發表于哈佛的《公民》報上,反應甚是強烈,并極大争取到了很多歐美學生的支持。

就這樣,在大陸學生團結一緻的努力下,院長最終裁決:肯尼迪學院要與美國國務院的政策保持一緻,台灣的學生可以保持言論自由,他們也可以去遊說國務院與台灣建立外交關系,但隻要美國國務院不與台灣建立外交關系,肯尼迪學院就隻能懸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

我們勝利了!講到此刻,老餘的臉上浮現出無比自豪的神情。片刻的冷靜後,他接着說,知道嗎,正是多年清華的熏陶,培養了我對政治的敏感性,培養了積極投入鬥争的毅力與勇氣。這一點,同樣是清華血脈中永遠流淌的特質。我永遠感激我的母校。此時作為聽者,作為後繼者,除了浸潤在體味這次勝利的激動中,我們同時也感到發揚母校優良傳統的責任着實不輕。

北京證券:情商決定命運

來到北證工作,是老餘接受的新挑戰。2年多來的實踐證明,老餘幹的有聲有色。我們最感興趣他從職能型領導到綜合型領導的轉型過程,老餘微笑着,娓娓道來。

作為管理者,作為領導,智商并不是能否勝任角色的決定因素,能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他的情商。情商是一種對待他人、對待下屬的态度,它建立在了解和信任的基礎上。老餘說這是他切身的感受。說教訓吧,年輕氣盛的時候說話做事也得罪過人,現在想想,人際關系很難用對與錯衡量,多嘗試站在别人的角度與位置考慮問題,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老餘不相信情商是天生的東西,他慶幸于情商的可複制性,可令多數人通過嘗試而得到。

談到是什麼使他放棄建行總行國際業務部優厚的待遇和光明前景而欣然迎接新的挑戰,老餘毫不猶豫的說:向上的心。清華人除了志向遠大,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實踐中把理想變為現實。老餘回想,參加北京市公開選拔領導幹部的考試競争,可謂是一波多折,而這曆時近一年的拉鋸戰更令人心力疲憊。事後回想總可以宣稱痛苦是一種磨練,但回到當時的情境,又多少次引誘人半途放棄。向上的心,對社會的責任感,這個從第一腳踏入清華校門就越發堅定的信念,才是勇往直前的源動力。

“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老餘作為沉靜型的領導者,發展着自己獨特的領導藝術,嘗試着把激勵、尊重下屬與寬容巧妙的結合。老餘鼓吹激勵,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帶動下屬的幹勁、強化下屬的責任心;老餘尊重下屬,堅信人格上的相互尊重與平等将最大的提升士氣與滿意度;老餘還特别堅守“寬容”之道,為員工預留犯錯誤的空間,因為他同樣堅信,寬容引導自律,寬容激發創新。

後記:

正如前面所說,餘際庭先生隻是89級經管傑出校友中的一位。89級是經管學院才子輩出的一屆,很多畢業生現在都任職于國家各部委或國内外大中企業的高位。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正沉默而激進的為祖國經濟建設貢獻着力量。在他們的心中、信念裡,共同流淌着的正是清華永不會失落的風韻。同是這種風韻,像細雨,像微風,正沁着每個後來者的心脾,延續着發展、實幹、奉獻的血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