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教師……時
李子奈
引子
星期六下午坐在辦公室裡,回想自己以教師的身份參加工作已經34年,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任教也有18年,經曆的事不少,感觸也頗多。适逢院慶20周年,響應學院的号召,也是受到“那時花開”的感染,突然想寫一點雜想,渲染一點氣氛。
最是教師高興時
現在許多人都羨慕教師,一是自由,二是有寒暑假。其實還有一條他們沒有說到,就是教師每年都比别人多三個節日:新生入學日、畢業生離校日和校慶校友返校日。盡管年複一年,但每逢這些日子,都是那麼愉悅,那麼激動,而且當教師越久,這種感情越強烈。其中道理隻有教師自己才能說得清。我想,這三個節日,不妨稱為“最是教師高興時”。同樣是高興,内容有所不同。新生入學日,更多的是責任;畢業生離校日,更多的是自豪;校慶校友返校日,更多的是無拘無束的歡快。
最是教師神聖時
1970年畢業留校時,我們最不願意被稱為教師,希望将我們定為工人,但是實際上又不是工人,于是學校在我們的工作證上寫上“新工人”。這就是清華800名新工人的來曆。1971年我探親回農村老家,問農民“最崇拜什麼人”,他們的回答是,“一是幹部,因為他們有權;二是教師,因為他們教孩子學好。”這給我觸動極大。有權,是過眼煙雲;教孩子學好,是流芳千古。從那以後,我就發誓要當一輩子教師。每逢新生入學,總有家長帶着學生來看望,家長們都說同樣的話,“我們把孩子交給老師了”。這時,我總感到一種責任,甚至于神聖。面對老百姓的信任和家長的囑托,“最是教師神聖時”。
最是教師自豪時
現在學生畢業時已經不興“留言”了,因為有更加“高科技”的方式。八、九十年代時,每逢學生畢業,老師的一個任務就是在學生的畢業紀念冊上留言,我也十分樂意借此機會賣弄一下,而且頗有“新意”。記得給經4方方的留言是“方比園好”,不知經過15年,方方是更方了,還是更園了。有一位女同學,人長得漂亮,字寫得也漂亮,我給她寫了個“字如人美”,大約在五六年之後,她從國外回來,見面時我的第一句話就是“怎麼沒有以前漂亮了”。經82班李青,畢業時選擇去廣州一所大學教書,我給了她一句“今日青桃李,明年桃李青”的造福,現在她已經是學院副院長。經72班樊學志,選擇到基層工作,我祝他“凡學志,成大事”,我相信他現在肯定事業有成。還有一位女同學,畢業時在個人感情上遇到了波折,情緒比較低落,我送她一句古詩:“莫道前路無知己,世上誰人不識君”,其實我也不記得是誰的詩,不明白準确含義,隻覺得可以給她一點寬慰,很高興的是這位同學很快找到自我,愉快地工作着。這樣的回憶太多了。經72班是經濟系正式招生的第一屆本科生,又是經過半年實踐鍛煉的試點班,除了學院組織的活動外,在他們離校前還單獨聚會一次,我為他們每人照了一張相片,大家談得很晚,直到他們準備跳舞了才不得不離開,因為跳舞是學生的事。又過了10年,又是一個7字班,經75班,是以經濟學專業名稱招生的第一屆本科生,同樣的優秀,同樣的團結,臨離開前還專門召開一次班會,就如何辦好經濟學專業展開讨論。看到自己的學生即将走上新的人生旅途,有一點不舍,更多的是自豪,畢竟我曾經教給他們一些。所以,我将畢業生離校日稱為“最是教師自豪時”。
最是教師歡快時
2003年末參加一次全國性學術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一些經管學院的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生。一位博士畢業生,已經是大學教授,帶着他的三個研究生參加會議。我剛住下來,他就領着學生到我的房間,指着我對學生說,“這是師爺”,學生還真的叫了,那個場面,真叫歡快!有一位研究生,在學校時我與她一起到呼和浩特調研,食宿由内蒙古财政廳負責,我離開時交代,“你想吃什麼隻管吃,由他們最後結賬”。可是幾天後,對方打電話來說,“你這個學生對自己要求太嚴了,什麼也舍不得吃,你要動員她吃好一點”。去年我去上海開會,給她打電話,她第一句話就是,“老師想吃什麼,我請你吃上海最好的飯店”。有一位學生在美國學習,她的家長經常通過我轉達一些意見,“因為她最信李老師的話”。當然,與過去的學生交流,最感到欣慰的是他們取得的成績。我不願意為别人的書寫序,也沒有寫序的資格,但是凡是我的學生寫書,尤其是他們的論文正式出版,我從不推卻,這樣的序言已經寫了不少。一位博士生在上海财經大學教書,第一學期就博得滿堂紅,他将學生課程評價結果發給我,說是向我彙報,我立即轉發給在校其他博士生。心裡的高興勁,勝過我自己受到表彰的時候。每逢校慶日,見到的學生就更多了,與他們在校時相比,少了點拘束,多了點親近。所以,與以前的學生交流,“最是教師歡快時”。
最是教師困惑時
除了高興、神聖、自豪、歡快,也有困惑、無奈和傷心的時候。我有一位中學同學,在一個大城市當一名“局長”,前幾年到北京出差,我到他們的駐京辦事處看望。我們正興緻勃勃地聊天時,與他同行的兩位官更大的“書記”進門。“局長,這是你的客人?”“是我中學同學,在北京工作。”于是二位轉向我,“在哪個部門?”“我不是部門的,我教書。”“噢,教書,那,局長,我們就走了。”他們一出門,我就哈哈大笑,設想我如果不是教書的,而是他們所指的某個“部門”的,那他們又會是什麼态度?真是人生百态。這類場面,經常能夠遇到。尤其是在經管學院工作,經常因為工作需要,要與一些“部門”發生聯系。我經常産生困惑,是不是這些人從來沒有上過學?怎麼連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民都能明白的事理,他們都不明白?況且我與他們聯系的,都是工作上的事情,或者更多的是為了現在的學生,并非個人私事。每逢這類場合,“最是教師困惑時”。
最是教師無奈時
前年秋天到昆明開會,盡管昆明的校友很多,身居高位的也不少,但大家都很忙,未敢打擾。利用會間空隙,搭乘旅遊公司的中巴去了一趟石林。未曾想途中花了很多時間被強行拉到商店、廟宇,返回時已經很晚了,還要到什麼飯店吃飯,大家都很有意見。于是我就象在學校課堂上一樣批評了導遊幾句,沒想她反過來質問我:“你算老幾?”我想鎮住她,就說“你們的省長見到我還叫我老師哩!”更讓我沒有想到的,她竟然哈哈大笑,“省長的老師怎麼還坐我這個車”?我一下子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我在家鄉的口碑不是很好,原因是不少人希望通過我引資、推銷、立項、求職,我沒有為他們辦成一件事。在他們看來,“你是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的教授,還當過副院長,總理是你們院長,還有那麼多教過的學生,在哪個部門的都有,辦這些事情,還不是一句話?”我想對他們說,“教師教學生,從來沒有想圖學生什麼”。但是,在目前的社會風氣下,這種話是蒼白無力的,就象“省長的老師怎麼還坐這個車”一樣,誰相信?隻能是沉默、無奈。面對這樣的人和事,“最是教師無奈時”。
最是教師傷心時
昨天看到學院主頁上“那時花開”關于經6班的訪談,使我想起他們班的前後三位班主任。一般班級的班主任是從一年級跟到五年級,那時是五年制,而這個班換了四位班主任。第一位年青教師因為申請出國未獲批準而辭職,第二位年青教師被批準出國而逾期不歸,第三位年青教師幹脆利用随團出訪機會而私自出走。毫無疑問,這件事對學生是有影響的,更對教師的形象産生很不良的影響。我當時作為管理信息系統教研組主任,感到十分傷心。我們的教師怎麼能這樣?盡管你有千條理由,但是你是學生的老師啊!之後,我負責學院教學工作10年,與學生有廣泛的接觸,也經常聽到學生對一些老師的意見。學生對教師的意見,更多的不是關于教師的業務方面,而是教師的師德。每逢這個時候,都是我作為一名教師“最是傷心時”。
結語
花了兩個小時,本想寫點愉快的事情,以渲染院慶歡樂的氣氛,但是寫後讀下來,倒感到有點沉重。不過這也符合實際,愉快與沉重相伴,這就是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