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9日,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斯坦福大學菲利普·奈特榮休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斯賓塞(A. Michael Spence)教授走進清華經管學院課堂,與40餘名青年教師、博士後、博士生和清華學堂經濟學班本科生一起,就世界經濟、綠色轉型、中國經濟、人工智能和學術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的讨論。學院經濟系教授馬弘與斯賓塞進行對話,并主持師生問答環節。
馬弘與斯賓塞對話
針對世界經濟形勢,斯賓塞認為,當下世界經濟萎靡不振有以下原因。其一,發達國家在長期低通脹之後進入了高通脹時期,金融市場上的流動性并沒有轉化為實體經濟的增長潛力。其次,疫情爆發縮小了政府的财政空間,發展中國家的主權債務償付壓力因此顯現。第三,中美在經濟上的對抗和脫鈎改變了世界經濟的格局。但是,斯賓塞對世界經濟的前景仍保持樂觀,他相信,生命科學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突破将會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馬弘提到,斯賓塞十年前的著作《下一次大趨同》曾預測,發展中國家将會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從而與發達國家“趨同”。在新書《長期危機》(Permacrisis)中,卻指出了發展中國家的增長失速,并提出一個新的增長模型。“是什麼促成了您觀點的改變,您又如何看待發展中國家的增長前景?”針對馬弘的提問,斯賓塞表示,他仍然堅信發展中國家的增長潛力。當下的經濟停滞隻是意味着趨同的速度将變慢,但發展中國家仍然能趕上發達國家。如今,逆全球化、民粹主義和對國家安全的強調都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前景似乎變得更加暗淡,但在斯賓塞看來,發展風險與政府治理息息相關。發展中國家需要“好”的治理,“壞”的治理會使國家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馬弘進一步追問,過去40年流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增長模型在當下所面臨的危機是什麼。斯賓塞回應了他對于“增長範式”争論的看法。一方面,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是有效的,而政府則可能浪費資源,與這種觀點對應的增長範式是新自由主義。可是,為了解決外部性、不平等、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政府需要高度參與經濟,與這種觀點對應的增長範式是出口導向、政府引導的東亞模式。事實上,根據市場和政府的相對重要性的不同,大家可以有許多種不同的發展模式。斯賓塞指出,可能除了純粹的計劃經濟之外,所有的增長範式都是可行的。增長範式是否能帶來持續的經濟增長不在于增長範式本身,而在于政府能否有效地、一貫地進行“好”的治理。不過,在數字經濟的時代,什麼是“好”的治理需要學者進行重新思考。
圍繞自身研究經曆,斯賓塞分享到,在博士期間他已經開始對勞動力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進行研究,而正是這份博士期間完成的研究,成為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重要成果。在談及如何發現有價值的研究課題這一問題時,斯賓塞表示,學術研究面臨着研究的重要性和研究的發表風險之間的權衡,而他顯然更關心前者。他隻願意投入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否則不如盡快轉換研究課題。在他眼中,學術研究是一段找到自己真正興趣所在的旅途。
随後,斯賓塞與同學們就中美競争、數字經濟等話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盡管斯賓塞強調世界經濟的不确定性,但他始終對未來保持樂觀。他表示,隻要我們堅持“好”的治理,世界經濟仍然能跳出“長期危機”,并迎來“下一次大趨同”。
馬弘代表學院向斯賓塞贈送紀念品
活動結束後,學院贈送了由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美術學院同學現場繪制的速寫作為禮物。現場師生表示,一場與大師的對話,令人受益匪淺。
合影
供稿:教學辦公室
編輯:張曉雪
審核:衛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