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話經管——曲文新老師訪談
蘭心
迎着溫煦陽光下一縷縷微沙拂面的和風,展眼繁華道路旁一樹樹喜眉展眼的金黃,我們欣然感受到日漸濃郁的融融春意。拾級而上曲文新老師家的樓梯,發現主人早已敞開房門等待我們的到來。曲老師家的起居室整潔而簡約,樸素的木地闆上一盆青翠欲滴的綠植,臨窗采光的寫字台和傳統式樣的書櫃,電視機上一尊笑口常開的彌勒佛,牆上一幅全家福的照片,靠門而置的小床讓我随意擺放外套和背包,滿室充溢着親切平和的溫馨氣息。品味着杯中新茶袅袅升騰的清香,欣賞着曲老師杯上“人與荷俱靜”的恬淡,我們開始聆聽他将悠悠往事娓娓道來。
談到經管學院二十年來硬件設施的更新換代,長期擔任副院長職務的曲老師深有感觸地體會到:我院建築、設備的發展體現了經管學院的發展,而經管學院的發展又與中國經濟改革的發展息息相關。衆所周知,我院的硬件設施支持資金多數來自校外捐贈,而之所以有衆多友善人士和成功企業給予我們熱情的幫助和慷慨的資助,主要在于高瞻遠矚的捐贈者們認識到: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迫切需要我國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回首經管學院的發展曆程,正充分體現了高等教育與時俱進的過程。
曲老師1983年5月到經管系即擔任副系主任之職,經管學院建立後任行政副院長,一直到1998年從學院管理崗位退職。近十五年的風風雨雨親自走過,而今講起學院基本建設的進程和規模,曲老師興緻勃勃地侃侃而談。學院的發展同任何改革開放初期的新生事物一樣,曾經曆過一段相當艱難的歲月。遙想十年前大禮堂院慶十周年的情景,曲老師憶起禮堂前的草坪上學生拉起的标語“十年風雨”,切身感受到經管學院“二十風華”的來之不易。曲老師戲稱當年為了給學院的發展争取更多的空間和更快的速度,幾乎“吵”遍了校機關各部門:人事處、财務處、教務處、研究生處、基建處……當然不是真的吵架,更不是個人之間的糾紛,而是對于學校政策、工作方式上的探讨和研究。
1979年初經濟管理工程系(恢複)建立,最初的辦公地點在主樓,幾個房間頂多100來平米,包括一個大辦公室,一個小會議室,一間資料室,一台PC機,直到1983年暑假都是這個規模。83年曲老師到任後不久,經管系由主樓搬至9003大樓,這次搬動是學校照顧的結果。當時系内隻有二十幾位一線教師和十幾位機關職員,幫忙搬家的主要勞動力是第二期經濟管理幹部研修班的學員們,該班的一位班幹部是現在的雲南省省長。經管系被安排在精密儀器系所在四樓的“東腿兒”,不僅方向背陰,而且暖氣不足,總共8~10間辦公室,估計400平米左右,一間小機房裡有幾台286的PC機,雖有個小會議室但相當簡陋,如有領導前來,一般要到主樓接待廳或者工字廳開會。
1984年經管學院成立,在院領導的關懷下,學院的老經管樓(文南樓,現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外語系所在地)于同年年底奠基,1986年10月建成,占地4000多平米。曲老師印象中教職員工從86年10月6日開始搬至院館。學院有了自己的教室、大一些的會議室和外賓接待室。各教研組的辦公室裡,每兩位教師共用一個書櫃,每位老師有一張“一頭沉”的辦公桌,這在當時的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裡已經是“富裕”的象征。學生的14号樓與院館樓均屬計委立項經委撥款項目,也在此時投入使用。經管學院80年起招收本科生“經零班”,那段時期的本科生時常搬家,而且有幸入住新樓。開始住在18号樓,之後搬進14号樓,房間裡還配有櫃子,當時也算是不錯的條件。
學院的機房和語音教室也逐步建設起來,曲老師特别提到趙純均老師在這方面功不可沒。那個時候我院得到了加拿大“θ項目”的資助,該項目用于支持中國開展管理教育,包括教師派出進修和資助方教師來華講學等,本來是不允許購買設備的。趙純均老師同資助方談判,強烈提出為了教學緊跟時代的發展,為了學生外語水平的提高,一定要購買計算機和籌建語音教室。加拿大的一個華人企業得知此消息後,贈送了我院36台386計算機,當時已經是很高的配置。後來機房又有新的發展,由台灣元智工學院(現為台灣元智大學)提供捐贈,添置了45台486微機。
語音教室經過談判得以建立,加拿大方面同意出資60000多美元,但必須在加拿大購買設備。曲老師繼續據理力争,點名要SONY原裝品牌,即由加方代表我院同日本SONY公司簽訂買賣合同,設備從日本直運至中國,由加方付款,并要求附送100盤嶄新的SONY原裝磁帶。36個座位的語音教室投入使用後,我院本科生每周開設兩次語音訓練課,如需錄音一律使用附送的原裝磁帶,不允許自備磁帶,從而保證了對新購語音設備的維護。這種聽力教學條件在全校的本科生中是首屈一指的,外語系的語音考試還要向我們借語音教室使用。談起這段往事,曲老師如數家珍,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回到了當年創業時的情境,充溢眉目之間的是一種難以掩飾的自豪感。
更為可貴的是學院圖書情報中心的設立,當時一個學院擁有自己圖書室的,在全校僅此一家,面積300-400平米,完全由經管學院出資建成。以理工科著稱的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藏書頗為豐富,然而圖書館内幾乎沒有經濟方面的圖書。專門為經管學院這位後起之秀購置一批新書需要巨大的投資,學校當然也有困難。當時我們的想法是計算機和圖書一定要保證,經管學院的實驗室除了社會這個大課堂,在學校裡的實驗室就是機房和圖書館。曲老師認為學院其它的經費可以盡量節省開支,但購買書刊的款項一定要充足,即使在90年代經費最困難的一段時期,他仍然一再對圖書情報中心主任闵平老師講,買書千萬不可間斷,雜志尤其不能斷檔,每年的圖書報刊保證十幾萬元的額度是鐵定的支出項目。學院除了自己購置圖書資料之外,也得到了來自校外的支持,一些國外的學校和國際友人送給我們許多寶貴的書刊。記憶最深的是一位美籍華人,将從創刊直到捐贈時的一套運籌學雜志贈給學院,而且此後每年都将前一年的雜志寄到我們這裡來,當時保存如此齊全的這本雜志在中國境内隻有兩套,另一套在國家圖書館收藏。
在采訪過程中,曲老師不斷提及學院的發展與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在89-91年那個階段,由于蘇聯解體東歐巨變等國際國内局勢的影響,我國在政治經濟上曾有所搖擺。1992年的春天,鄧小平同志适當其時的南巡講話猶如春雨般滋潤人們的心田,隻有改革才有希望,隻有發展才能富強,改革春潮的湧蕩推動着市場化進程加快,經濟運作與國際慣例的接軌,對管理教育事業的興盛是個極大的促進,經濟形勢的發展需要大批經濟管理方面的人才,更多有識之士認識到管理教育的重要性,更為重視經濟管理人才的成長。此後朱镕基院長在院務會上明确強調培養财務會計人才,在原有MIS專業的基礎上,财務、會計方向本科生開始招生,繼而由本科升入研究生的規模逐年攀升,從91年起MBA學生數量更是勇創新高!
教學規模的激增迫切要求學院硬件設施的相應提升,這時我們有幸得到香港恒生銀行董事長利國偉夫婦的捐贈,興建學院的新館偉倫樓。曲老師由衷地稱贊,利國偉先生的慷慨之舉不帶有任何功利色彩,甚至對于名位也淡然處之,其中給曲老師印象最深的兩件事,一是在偉倫樓的建設過程中,利國偉先生要求關于出資之事不要對外宣傳;二是偉倫樓建成之前,學院曾請利國偉先生題詞,也被他謝絕了,現在的“偉倫樓”三個字是計算機制作而成的。“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由朱镕基院長書寫,當時寫了兩條,曲老師從中分别選取了六個字,制作成為現在大家所見的樣子。
偉倫樓建築面積13000多平米,内設國際學術報告廳,案例教學教室,信息系統實驗室,圖書情報中心等。該樓的落成和投入使用,無疑是經管學院發展史上的一座裡程碑,它标志着學院的進一步發展和壯大,教學條件和辦公設備明顯改善。院館不僅在使用面積上有很大的增加,而且在硬件和軟件設施的配置上産生了巨大的飛躍。1997年暑假,曲老師和其他機關人員沒有休息,一起給學院搬家!這一回當然比上次搬家時的家産豐富得多,其實學院在老經管樓的多數家具都留下沒有搬來,搬得最辛苦的是機房和圖書情報中心。特别是圖書情報中心,為了不打亂書刊的順序,先對圖書整理編号,打捆搬運過來後再按号碼放好,這些工作學生們幫了不少的忙。
曲老師仍然強調機房和圖書館的重要性,院館一層基本是計算機層,三層南側和四層安排給圖書情報中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敞亮氣派的閱覽室,曲老師認為那是當年偉倫樓最為精彩的一筆!曲老師要求圖書情報中心保證60000冊藏書,數量固然不能少,但也不必一味貪多。因為經管方面的圖書更新速度很快,我們的藏書應當不在于求“多”,而在于追求“精”和“新”。當時曲老師曾設想效仿台灣某些圖書館,在館内營造一小部分獨立安靜的閱覽單間,能夠排除一切外界的幹擾,不受四周環境的影響,他認為搞教育不能隻有“書呆子”,但也不能沒有“書呆子”,極少數全心讀書的學生有可能成為将來科研領域的頂尖人才。不過後來考慮到暫時沒有這個條件,隻好放棄了最初的構想。
當時院領導們清楚地認識到,學院的發展最根本取決于師資隊伍的優化,這是培養教育出類拔萃的經管人才的關鍵所在。為了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吸引國内外的優秀學者選擇經管學院作為展示自己才華的舞台,學院必須盡可能地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當時學院有大約100位教師進住偉倫樓,副教授職稱以上每人一間辦公室,副教授職稱以下兩人一間辦公室,每個辦公室配有空調、書架、辦公桌椅、電話等,每人一台486計算機。同時為了留住人才,學院申請了30套校青年公寓以改善教師的居住條件,其中25套分給青年教師,5套作為國外訪問學者的住宅。此外學院在工資待遇、人事制度等方面有所改革,例如開始實行“秘書制”即合同聘任制員工制度,增加了部分教學輔助人員,這一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對一線教師的行政負荷有所緩解。
然而這些改善仍然不能滿足突飛猛進的形勢發展需要,由于師生員工規模日益擴大,不出幾年辦公室再度緊張,教室供不應求,機房的機位也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于是學院開始了營建舜德樓的規劃。該樓由香港美心集團董事長伍舜德先生捐贈大部分建設資金,EMC、伊士曼柯達等國際知名企業捐贈了樓内以公司命名的教室設備及裝修費用。建舜德樓的初衷是為支持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非學曆培訓教育的發展,98年曲老師從學院管理崗位退下來之後,繼續負責學院培訓辦公室的工作。2002年10月學院培訓中心大樓舜德樓順利落成并投入使用,此間學院高級管理培訓中心正式成立,培訓辦由學院行政機關的一部分逐步成為一個教育産業實體,在經管學院的統一協調下欣欣向榮地發展起來。
談起這些往事,曲老師臉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現已退休的他仍然關注着學院今後的發展方向。建院至今二十年的時間裡,一切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兄弟院校的經管院系發展也很迅速。不久前北京大學舉行了管理學院新院館的奠基儀式,據稱建築面積達30000平米。曲老師對這個數字十分敏感,覺得挺有意思、值得注意。當年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建館時11000平米,我們清華經管學院的偉倫樓13000平米,超過了他們。偉倫樓加上新建舜德樓的15000平米,總共28000平米。現在北大新建的管理學院新院館30000平米,又超過了我們。
當然一個學科的建設發展不能隻比大樓,還要比教師比人才。曲老師肯定北大的思想活躍,近年來發展同樣喜人,高校之間的競争并非壞事,經管學院要感覺到壓力,并通過競争繼續進步,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更多貢獻。十年風雨滄桑,二十風華正茂,我們還要擡眼向前看,三十年、四十載将會怎樣,能否風采依舊、風韻猶存、風光無限?如何保持住經管強勁的發展勢頭和旺盛的生命力,進而培養出一批指點江山的風流人物,使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早日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學之列?要實現這一遠景宏圖,經管學院仍需要堅持與時俱進,需要全體教職員工共同的不懈努力。同時中國的管理教育不能完全按西方的模式進行,應當在借鑒的基礎上創新;中國管理學科的改革和發展,不會脫離中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因此還要呼籲和期待教育體制的進一步完善,這将是一個長期探索和發展的過程。
曲文新老師作為經管學院建院元老中的一員,為我院的建設傾注了無數心血,對我院的發展貢獻良多,然而在我們後輩面前既不居功、也不矯飾,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并對學院今後的建設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老一輩經管人與經管學院血脈相連的深情令我們深深地感動,适逢慶祝建院20周年的美好節日,讓我們對所有曾經為經管學院建設出力和正在為學院奉獻青春的新老教職工們說一聲:您們辛苦了!告别曲老師的時候我發現他的寫字台上擺放着三幅像框,中間是院慶十周年時同朱镕基院長及其他領導親切交談的合影,左側一張清華學堂的素描,右側是懷抱外孫女的小照。臨行前曲老師通知我們一個好消息,3月13号他的小孫子平安降生,讓我們祝願曲老師一家美滿和睦,共享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