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院慶感懷
供稿:宋學寶
轉眼之間,我來清華已經12年,經管學院也迎來了它風華正茂的20周歲。在這丁香花開、柳絮蕩漾的浪漫季節,在這老少校友歡聚一堂、新朋舊友共叙衷腸的時刻,總是讓人激情滿懷,浮想聯翩,難忘在這裡度過的每一個春秋。現将我在清華的12年總結成12節内容,作為對經管學院20周年的紀念。
1、一本書:菲利普?科特勒的《營銷管理》
1992年,我剛進入清華任教,就為92級MBA講授市場營銷學,當時我真有點意氣風發。現在回想起來,當時自己對營銷的理解隻是皮毛,教學技術也非常粗糙,然而當時有一股擋不住的激情。因此大膽推薦菲利普?科特勒的《營銷管理》(第四版或第六版的中譯版)作為教材。盡管當時這本書很難買到,也非常貴,但我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後來學生都認為我選擇正确。現在全國的MBA都在用菲利普?科特勒的《營銷管理》,但我們引進該書要比兄弟院校早5年左右。
2、兩位院長
我在經管院的12年,是她發展最快的12年。12年中,雖然與兩位院長沒有什麼接觸,但眼見耳聞,體會最深的仍然是經管院的發展應該歸功于兩位院長的高瞻遠矚和苦心孤詣。朱院長在繁忙的政務工作之中,總是不忘經管院的發展。而更重要的是他本人的經曆為我們提供了“追求完美”、“自強不息”的表率。而趙純均院長雖然任院長一職隻有短短三年時間,但為經管院工作則已近20年。趙院長能夠在别人拼命炒作時保持低調,在别人抓錢的時候放眼國際合作,并且一改清華工科的作風,包攬海内外不同風格的英才共襄盛舉,體現了“行勝于言”、“厚德載物”的精神境界。雖然我沒有機會在清華學習,但有幸在兩位國内頂尖的院長手下工作,是我一生的榮耀。
3、三次出國
1994年初,作為CIDA項目的訪問學者,我到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商學院進修。對于我這個初出國門的人來說,加拿大給我的感覺近乎天堂,尤其是當飛機從夜空中緩緩降落在燈火通明的銀色世界中時。當時出國是一種獎賞,但由于中國與國外的差距太大,加上自己英語水平較差,很容易産生自卑感。好在項目協調員陳玫女士對我們關愛有加,使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回國時,我送給她一首小詩:情真緣自流,君子居上遊,客來千裡外,門前獨系舟。表達了我内心的感激之情。
1997年,我院與MIT開展IMBA國際合作項目,我有幸作為第一批教員到斯隆學習他們的案例教學體系。在MIT,我真正感受與大師們在一起的樂趣,5個月之後,我懷着自信回到經管院,發展出獨具特色的案例教學法,核心内容是:案例讨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先由學生上台分析案例,然後由學生提問,最後由老師進行分析。實踐證明,這一套方法比較适合MBA的市場營銷教學。
2001年,我院與哈佛建立了合作關系,我有幸參加哈佛商學院的一次高級經理培訓班,建立了戰略營銷的基本概念,回來後,我開設了戰略營銷的新課。
三次出國,使我上了一個台階,同時也增強了自信,這倒不是因為自己進步了,而是因為國家強大了,經管院實力增強了。
4、四門課
在經管學院12年來,我共開設《營銷管理》、《銷售管理》、《廣告管理》、《戰略營銷》四門課程,其中後三門是我新開設的。但直到今天,我也隻敢說我能把《營銷管理》講好,其他幾門課都還在探索之中。我的體會是要把實務課講好太難了,沒有5年左右的鑽研難以有所心得。
5、五次搬家
剛來清華時,我唯一的願望是一間單人房,但當時卻難以得到滿足,直到94年這一願望才實現。97年結婚時,想要個一居室,也還要排隊等候半年。00年分到了兩居室,02年,自己購買了一套複式住宅。12年前,人們的口頭禅是“傻博士、窮教授”,12年的變化反映了社會的進步和對知識的尊重。
6、不能忘記六位先生
我所在的管理系,原來叫管理工程系,現在的MBA項目和高級經理培訓項目都發源于該系。我來到該系之後,已經有兩位教授去世(徐國華、劉光庭),四位退休(劉冀生、潘家轺、楊延齡、張渌)。這幾位教授對我們系的發展和我們院的發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但享受經管院發展的成果的主要是我們這些後來者。現任系主任趙平教授凡事能夠想到和照顧到退休教授,已經形成了優良傳統,我認為這正是我們院的可貴之處。
8、七個班
今天返校的學生中,我能夠非常清晰的記起該班的情況的,隻有7個班,而且這7個班都不是我近幾年教的,越早的班感情越深。我不得不承認,剛來清華時,雖然教學水平較差,但總是在用心教書。現在水平比過去提高了,但主要是在執行職責,用心反而少了。付出越多,記得越深,感情也就越深,反之亦然。院慶恰如一面鏡子,給我一個很好的反思機會。
8、八個項目
在這12年中,我主持和參與了8個較大的科研項目,這些項目提高了我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在營銷管理研究這個領域,隻有和實踐保持緊密聯系,才能避免閉門造車。
9、九篇文章
在12年中,我覺得自己寫的9篇文章最能反映我的觀點和風格,雖然談不上水平,但也是自己努力思考的結果,現錄如下,供同仁批評指正。
u 學習型組織的神話與現實,企業管理,2002年第11期
u 新經濟時代的戰略營銷,市場營銷導刊,2002年第3期
u GE不是榜樣,IT經理世界,2002年第8期
u 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的比較研究,改革,2001年第三期
u 企業發展戰略九大誤區,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0年第5期
u 創業營銷,IT經理世界,2002年第22期
u 職業經理人的遊戲規則,IT經理世界,2001年第16期
u 價格戰的遊戲規則,中外管理,2000年第8期
u 格蘭仕:簡單的成功,企業管理,1999年第12期
10、十個行業
12年來,我逐漸認識到行業追蹤對營銷研究者的重要性,我現在正在追蹤的10個行業是:汽車、家電、IT、通信設備、零售、互聯網、服裝和制鞋、直銷、房地産、金融。在這些行業中,我保持着某種密切聯系,盡管我對有些行業(如保險)高度不信任,但仍在努力觀察。對于營銷研究者來說,行業好比戰場的地形地貌,它對戰略戰術的應用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對一個行業的深入理解往往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
11、十一件遺憾或錯誤的事
12年中,有11件錯事我難以忘懷,留下了深深的遺憾,也給我很大的打擊,但凡人都是在錯誤中成長的,我最終還是從這些陰影中走了出來,迎接20周年院慶的美麗藍天。同時正是這些錯誤和遺憾使我感受到朱院長“追求完美”的教導的價值。
12、十二句話
下面12句話是我12年來的一點體會,現抄錄如下,供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u 零的突破易,一的突破難
u 真理的價值不在于她的普遍性,而在于她的偶然性
u 未來的行動可以改變過去的曆史
u 自由與效率成反比
u 好的開始是失敗的一半
u 如果你拒絕成為曆史的工具,你就會成為曆史的犧牲品
u 正命題成立,反命題在一定條件下也一定成立
u 在别人不需要時給予,那是一種罪過
u 你必須相信人、依靠人,但人是一切因素中最不可靠的因素。一切管理的藝術,都是将人的因素物化的藝術
u 從長期來看,個體利益的最大化是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從整體來看,短期利益的最大化是長期利益最大化的前提
u 如果你給人們套上枷鎖,他們便知道自由的價值,選擇是一種自由,但自由是痛苦的,
u 不要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遺憾,每一個人的出生地都是上帝安排的偉大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