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清華MBA自驕
------訪93級學長朱金浦先生
王雪松

一壺新茶,幾頁簡單的采訪提綱靜靜的擺放在桌子上。
桌子那邊,他用稍帶沙啞的嗓音給我們描述着在清華的故事,那麼清新自然,而又滿懷留戀。
我們仿佛看到了當年的他走在校園的小路上,旁邊的草地上開着星星點點的花,還飄着淡淡的香….
往事如歌,萦繞于心
93級MBA朱金浦學長畢業後選擇了創業。盡管他在報考MBA之前還認為畢業後可能要去做公務員;盡管他在走進清華園之前還在新疆做一名教師。但這些都不妨礙他今天成為一名出色的經理人。
我們在他的森浦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見到了他,他身材瘦削、略顯滄桑。
他告訴我們,在來清華讀書之前,經常做夢在校園裡漫步。當時他自己也覺得詫異,都已經三十歲的人了,還能再走進大學的校園麼?
然而,就在1993年7月的一天,就像他在夢中夢到的一樣,他走進了清華園,看到了從經管樓上垂下的标語:
“經世濟民,求社會之功;管家理财,謀大衆之利”。
從此,這個真實的夢就已經刻錄在他的記憶深處,成為他一生的财富。
清華榮光,休戚與共
“夫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朱金浦學長還記得開學典禮看到陳岱孫老先生時的興奮,當然記憶最深的還是陳岱孫老先生在開學典禮上的一段話:“一年級的學生最聰明,二年級的學生比較聰明,三年級的學生就不怎麼聰明了”。就是這句話,讓他頓悟到了學海無涯的道理。
清華的一位位教授,一位位大師,讓他感到了一個全新的、無比寬廣的天空。
朱金浦學長不無感慨地說:清華的三年學習生活給了我人生最大财富。學習知識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老師的思想、視角給我深刻影響。讓我從更高、更寬、更廣的角度來看問題。
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朱金浦學長有這樣一條原則,在做事時從來不以自己是清華的MBA而自驕,事情做好了才偶爾會提起。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不想因自己的疏漏給清華丢臉抹黑。這讓我們深深地感到了作為一名清華人的責任與重擔。
學涯苦樂,溫馨久存
當提到在學校的一些有趣的事的時候,他臉上露出孩子一樣開心的笑容。
朱金浦學長喜歡在學校結識同學和朋友,每一次聽講座、上大課的時候,他總是熱情地與旁邊的同學打招呼。在他的心目中,這是一輩子的緣分。
他還記得參加校運會長跑比賽的那天早晨吃了八個包子,并且在一萬米比賽中跑出個很不錯的名次。那時學校裡也跳迪斯科,打雪仗,那時的雪看着白,其實不白,在開開心心的雪仗回來之後,回寝室洗了四盆水水居然還是黑的。水是黑的,可那份同學間的快樂感覺卻在記憶中揮之不去,常記心間。
最有意思的事情是接電話,朱金浦學長說當時他是14号樓他們那層樓的“義務接話員”。有一次鬧出這樣一個笑話。一天開完班會,他接到一個斯澤夫愛人的電話,找斯澤夫。
“老斯在麼?”
“和李洪岩去女生宿舍了”
“去幹什麼了?”
“我也不太清楚,和李洪岩一起去的。”
這簡單的一問一答卻造成了一場誤會。晚上10:30了,月朦胧鳥朦胧的,還跟李洪岩(聽起來像女生的名字,其實是個男同學)去的。斯澤夫回來後跟愛人解釋了一個小時都沒通過,解釋不清去女生樓幹什麼去了。當然,朱金浦學長也頗為自責“當時自己怎麼不長心眼呢?”事情過去多年,這個趣事已經成為班級同學共同的回憶,每當同學相聚時,大家還會提起他當年的“罪過”。
朱金浦學長又想起了93年12月毛主席誕辰的紀念活動的合唱演出,想起了每年清華的狂歡節,大家手拉手,在大食堂内高唱國際歌,還有校長的新年緻辭……
學長沉浸在他的回憶裡,“我周圍的人對我的幫助非常大”。
在考取清華MBA前他每月的工資不過100元人民币,三年學費就有15000元,東拼西湊交了學費,兜裡什麼都沒有了。這時北京的同學幫助他找到了兼職的機會。
還記得林向東同學在學校裡陪他過大年三十,偌大的一棟學生樓隻有他們兩個。
還記得運動會,萬萍同學給了一雙新鞋,因為号碼小了一号而擠掉了腳指甲。現在他們遇見的時候還經常開玩笑:“怪不得老朱你總是記恨我,原來我給你穿小鞋”。
還記得來自新疆的小學老師的彙款……
談着談着,他的眼角濕潤了,他滿懷深情地說,在清華三年的學習生活,有太多的友情,有太多的值得紀念的東西。
師恩涓涓,沁如泉溪
“能做陳老師的弟子,是我一生中的榮譽”。他想起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陳小悅教授。當年學完專業課後要找導師,仝老師把他介紹給了陳老師。當陳老師要他去見見面的時候,他真的是又緊張又激動。在陳老師的辦公室裡,他把一本厚厚的外文書讀一段,又回答了幾個問題。一個星期後,他接到通知,陳老師收他了,他感到很幸運,同學們也都向他祝賀。
“小夥子,你已經很幸運了,我當年讀本科的時候三十歲,而你現在三十歲已經在讀研究生了,比我強多了,要好好努力呀”。老師的激勵一直深深地刻在他的腦海裡,成為他前進中永遠的動力。
直到現在,每年元月一日他都與陳小悅老師和師兄弟相約爬一次山,風雨不誤。
社會實踐,初涉壓力
朱金浦學長還記得金占明老師的戰略課,還記得那時起,他已經定下了自己的人生戰略。學長說清華貴在校風學風,在清華個個都是精英,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壓力,也有了更充足的動力。同學們在十四号樓旁邊的樹林裡談人生談理想,以職業經理人的标準要求自己,豪放無忌地豪言壯語。
朱金浦學長與同學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到魯西北惠明毛紡廠,當時也叫送科技下鄉,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白天在廠裡參觀,晚上回來對照書本,之後他們就在廠長面前提出了一大堆意見。現在回想起來,學長覺得當時顯得十分幼稚。有了這樣一些經曆以後,就知道了‘學’如何才能緻用的重要性。
在商海中的朱金浦學長還秉承着這樣的信條:樹立誠信形象是清華學子的本分,你是清華人遇到困難不能輕易倒下。在社會上的喧嚣和浮躁之後,他喜歡回到清華園内散步。學長說;“我把我弄丢了,我要回來找找。”
前路漫漫,互砺互勉
“在畢業的那一天,在我拿到畢業證的時候哭了,真的控制不住,眼淚就下來了。在清華的三年我熬出來了,在那一刻,我自己知道又将面臨的是一個新的開始,更要努力去做,責任重大。我們拿到清華的MBA學曆就像戴上了緊箍咒,我們必須努力使它名實相符,靠實績證明我是清華的學生。追求真理,追求企業管理,經濟發展的真理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這一段談話中,我們分明感到了一代清華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讓我們的胸中也湧動着一股力量。
學長說他們同學之間的關系很好,同學的發展也都不錯。同班的21個人之中,有的做了國營企業老總,有的在外企裡做經理,也有一些人在自己創業。大家經常互相幫助,互相勉勵,清華的同學已經成為他們事業發展的堅強後盾。
學長在結束訪談時與我們熱情握别,他送給我們的寄語是:注重德行,多參加社會活動。
讓我們祝願朱金浦學長事業蒸蒸日上,生活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