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讓須眉的MBA98
楊 航

在2004年3月18日下午,在大廈的一樓星巴克,我如約見到了美國惠悅咨詢公司的伍剛――經管98IMBA。早就在他們班的班刊内見到該人乃清華一大牛,有一副對聯就是用來歌頌他的,上聯:“英語、電腦、技藝精湛”,下聯:“博學、多情、有始有終”,橫披是:“經管牛人”。正是憑着這個直觀印象,當他剛一出現在星巴克的門口,我就毫不猶豫的迎上前去,張口便問:“伍剛嗎?我就是楊航!”,果然,他立即回應:“不錯,久等了!”
在星巴克特有的濃郁的咖啡香味中,伍剛拉開了記憶的閘門。
“我95年清華畢業,98年讀MBA,在這之間有三年外企的工作經曆。
記得剛來經管的時候就聽說清華男女生比例7:1,貧瘠得不得了,可是一到面試的時候發現,哇!美眉真不少,一個個或婷婷玉立、或智慧幹練,真是很養眼。不僅我們班,似乎我們這一屆的女生都不少,98級三班的男女比例竟然是1:2,令全校為之氣憤,據說後來,有一次拔河比賽,3班的男生不夠數目,就用3個女生頂一名男生,後來竟然屢戰屢勝,頭一次見到這種巾帼不讓須眉的啊!事後,大家都開玩笑說他們班有一群“野蠻女生”(後來還被南韓的電影商盜版了這個名字)。據說他們班的女生也好後悔,畢竟是靜如姣花照月的窈窕淑女,這一戰把形象全都毀了!
别看我們班的人不是很多,可是大家性格各異,蠻優勢互補的。記得第一學期我們開學不久就評出了兩套領導班子,有一套是班長負責的班委,還有一套就是以酒王、飙歌王還有爆頭王(反恐高手)帶隊的民間團體,那個時候,大家一同喝酒破冰,飙歌抒懷,打反恐發洩。。。真是往事如歌,欲說當年好狂熱!
不過可别以為我們隻是在清華玩樂了,實際我們也是很辛苦的!記得剛上清華經管的頭一個學期一天隻能睡四、五個小時,由于我們國際班頭一學期很多門課程的講義、資料和作業都是英文的,所以有一個适應的過程,另外,大家都是已經工作過一段時間又重返的校園,畢竟不能象直接讀上來的那些研究生,回想起來,那個階段好辛苦。不過,到第二個學期就好了,經曆過一次清華痛苦的考試過程後,無論是從适應性上,還是從學習方法的領悟上,大家立即有一種過來人的感覺了,我想這就是所謂的進步吧,在第一學期結束後,有的同學在郵箱裡給大家發了一個郵件,其中有一段話很令人感動,我記得很清楚,那句話說得是: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迹,可是我們已經飛過!
在經管學習有一個很深的感悟就是:MBA應當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更應是一種經曆、一個社交圈,能讓你靜下心接觸一些有益的人、來琢磨點兒有益的事兒。在哈佛最大的收獲要包括你已經打入了哈佛的MBA圈,一個圈兒内的人都會有一種自覺形成的互相幫助的習慣,在外面打天下的人都知道他助就是自助。不過,我覺得我們清華的校友資源的利用太少了,大家還沒有真正明白MBA的真谛,就是交際,就是這個圈兒。你比如說你想要從事咨詢工作,你就可以召集一些以往的師兄師姐,大家坐到一起,聊一聊,将每一個人的感受交換一下,大家即便同在一個行當,但是不同人之間的心得體會都不一樣,大家共同探讨也許會幫助你反思一下進咨詢行業有沒有價值,是否适用于每個人的具體情況,現今不都講究一個經驗和知識的共享嗎,這些經驗和知識不一定是你自己親自經曆的或是親手研究的,大家的或是同行的都可以成為彼此的借鑒,尤其是校友對校友,大家往往會有更加類似的經曆、語言甚至抱負,這些更容易形成共通。多年以後我回想起來,覺得我在讀MBA時最大的幾點收獲就是,第一就是跨進這個交際圈,另外就是深入的思考了自己究竟應當從事什麼職業,這對我來講終生受用。
我們那個時候這類活動不是很多,一個主要的原因或許是我們當時沒有都安排住校的原故吧,大家平時隻有上課時間才可以湊到一起,想法還沒有成型就又匆匆離去,功課又緊,感覺總是靜不下心來做些什麼。這也是我感覺上清華經管的最大遺憾!MBA的學習不應當是脫離實踐生活的,應當是同現今的管理環境結合緊密的,我們畢竟不是那些在象牙塔裡面鑽研的學究,我們是要最終投身到社會中接受檢驗的。當然,我們那個時候有一些同學通過個人的關系或是兼職參與了一些商業活動,不過這畢竟是少數。因而在這裡,我也希望借此機會向經管學院提一些建議,就是應當加大力度為學生提供一些社會思路實踐的機會,不過,同學們也要注意,在清華的時間畢竟很短暫,大家應當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真正的将清華的精髓學到手,我想這才是你入寶山的最大收獲。
現在同班同學接觸不是很多,常常是約來約去總是約不全,不是你有空他沒空就是他有空我沒空,大家都很忙啊!不過隻要是同學見面,就會感覺分外親切,畢竟是一個戰壕裡面拼殺出來的,有着清華這個緊緊的紐帶聯系。同其他班級的校友的聯系就不是很多了,因為我們那個時候的I班和F班的溝通還不是很多,而且同上一界的國際班還發生過沖突,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少不更事,當時不知在想什麼,有什麼好争的,能争到什麼?以至于現在回想起來都是隐隐的痛。不過說起來在我們念MBA期間,由于那時條件有限,同沃頓商學院的交流隻有他們派學生來清華學習,我們不往外派,後來有一位來清華學習的美國學生同我們班的一個女生由相識到相知到相戀,最後終于成就了一段跨國婚姻,現在兩人已經回美國發展,想起來也是滿有意思的一個小插曲。
清華真是有好多出類拔萃的好教授,好師長。那個時候教過我們的有錢小軍、楊斌,夏冬林等老師,他們都非常敬業,不僅在學術上有所建樹,在為人處事上也是我們的榜樣。我想清華的文化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傳承的吧!記得在第一學期時,我們在校學習都很晚,不過每一次當閉館鈴聲響起來,我們離開學院時,都會看到我們那些教授的辦公室的燈通常都是亮着的,這也在無形中給我們一個警示:老師們尚且勤耕不辍,我們有什麼理由抱怨學的苦啊、累啊!
講到對學弟、學妹們的寄語,第一就要說: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名清華人。應當永遠記住我們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們應當踏踏實實的,無論是在做事上還是在作人上,我覺得現在的經管學院的學生如果學到清華的真谛,一定會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前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真夠我們琢磨一輩子,如果這句校訓能夠真正滲透到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象現在有很多國外回來的學生,應聘時張嘴就要高薪,當然有些MBA也是這樣,憑什麼?人生的很多成績都是在摸爬滾打中獲得的,一旦你的能力超過你的環境的時候,很多副産物就會随你而來,相反你要是強求的話,反倒難以如願。另外,我們一定要加強合作,尤其是清華人的合作。當然,各行各業都會有競争,即便在MBA之間往往也會有競争,但是我們一定不要把世界看小了,要看大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機會真是很多,你應當意識到你是屬于這個世界的,而不是僅僅屬于一個簡簡單單的行業或是工作。況且,我們今天能夠工作或是生活在一起其實都是緣分,如果我們僅僅在經管學到競争的話,我們還不如到軍校去發展呢!記得當初我自己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以為隻要自己有遠景、有戰略、肯努力就會有所成就,實際獲得成功最核心的還有有效的團隊!希望同學們能夠永遠記住自己是清華人,是清華的一部分!最後我也希望通過這個機會祝願我們的學院——清華經管學院能夠在新世紀、新氣象,早日成為世界第一流的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