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規劃委主任李青原博士
做客清華-香港中大金融MBA講堂

引子:小記李青原
十幾年前,一批有着遊學背景和現代金融理念的熱血青年,常常圍桌而坐,反複探讨如何把資本市場引入中國這樣一個具有曆史意義的議題。這些熱血青年中,有後來成為中國财界領袖和對金融界有着深刻影響力的人物周小川、高西慶和王波明。而當時端坐主席台的主持人總是一位年輕美麗的女學者,她的名字叫李青原。
可以說李青原女士是中國資本市場草創之初既已深切參與其中的元老級人物。後來,我們又知道,李青原女士作為主要設計者之一,參與了香港創業闆的設計推出。當然,李青原的名字由高層傳入民間,為中國公衆投資者耳熟能詳,還是去年的事。在中國股市最低靡的時候,在投資者哀鴻遍野,學界關于“股市邊緣化”的議論悲鳴一片的時候,李青原女士,作為中國證監會規劃委主任,第一次把困擾中國股市的核心問題—股權分置問題和“全流通”預期,進行明确表态的那篇講話。這篇講話是一個如此明确的信号,它和随後來自證監會的官方文件以及今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若幹意見一道,逐步催生了中國股市由熊轉牛的反轉,并完全扭轉了市場參與各方對于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的預期。
而在中國金融改革的号角已經吹響,“積極的股市政策”深入人心的這一關鍵時刻,李青原女士在2004年情人節的次日,與清華—香港中大金融MBA的同學進行了一次既富學術性同時又充滿人生智慧的交流,交流題目為“關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若幹思考”。
下午2點,青原女士在何佳教授的陪同下,快步走入清華經管學院偉倫樓北408,早已等候在那裡的學子們對他們的出現抱以熱烈的掌聲。青原女士高高的個子,着一件青綠色中式上衣,腦後很幹淨地挽了個髻,目光堅定并充滿睿智,幹練之中透着大家風範。
青原女士首先從對人才的認識談起。她把人才分為四類:治學之才、經商之才、治國之才及天才。治學之才需要有學識,經商之才需要有膽識,治國之才則需要有遠見卓識。她說:“Some people make money. Some people make history. Some people make both.” 我們自己需要考慮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才,并為之而努力。
接着青原女士回顧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曆史,尤其是發生在90年代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内情極大的吸引了同學們的興趣。她不時抛出一個又一個真知卓見,風趣而又一針見血的言論讓大家充分領略了這位女政府官員的風采。如“描述天堂和詛咒地獄都不難,難的是搭一條地獄通往天堂的梯子”、“先推動可以推動的事情”、“國情隻改變規律表現的形式,永遠不能改變規律本身”、“一個政策早幾年還是晚幾年關系到社會成本”……
當到了“Q&A”部分時,整個研讨會達到了高潮。因為這裡完全成了如她所說的追求“終極真理”的場所,同學們不時地提出諸如“股權分制問題的解決何時是比較合理的時機”、“新發股為什麼不能全流通”、“國務院的幾點意見是服務于終極真理呢,還是階段性目标”及“資本市場上的惡意并購”等熱點和難點問題請青原女士予以解答。青原女士顯然對上述問題都已經過深思熟慮,她的回答剖析入裡,直指問題的症結所在,對部分問題也提出了中肯的解決意見。這期間,青原女士思路敏捷,妙語不斷,不時地與台下的學子們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若不是由于時間上的限制,研讨會怕是進行到深夜也不會結束。
研讨會的最後,青原女士說我們國家的繁榮、富強、文明,離不開資本市場的發展。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又特别急需金融方面的人才。她認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必然會催生出一批既懂經營管理又精通金融的企業家,她非常有信心其中的一些精英将從清華的學堂中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