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國門的清華MBA
清華經管MBA海外交流項目從2001年創設以來,交換學生從最初的一兩名發展到今天的三十多名,短短三年的時間裡有了長足的進展。那麼這些交換學生在國外學習和生活的情況如何?有一些什麼樣的見聞和收獲?他們怎麼評價MBA交換項目?從本周起我們将通過電話采訪等多種方式了解他們在海外的生活,系列報道他們在國外的情況。
劉雪瑩在法國HEC
2001級MBA學生劉雪瑩是去年9月作為交換生來到法國HEC的。因為HEC秋季開學較晚,剛到時,學校把她們安排在了校外的一個集體公寓,這個集體公寓離巴黎市區較遠。在開學前十多天的時間裡,陳雪瑩和另外一個同行女孩做的最多的,就是拿上一張地圖,乘着地鐵到處逛,埃佛爾鐵塔、凡爾塞宮、楓丹白露……等到真正開始上課時,她們已經基本熟悉和适應了巴黎的環境、氣候以及它的風物人情,但今人比較頭痛的是:因為不适應歐洲人的飲食,經常到超市買些零食小吃之類的充當正餐。 學校開學後,劉雪瑩搬到學校,整個生活也随之變得規律起來。HEC隸屬于法國一個著名的企業财團,學校建在一座風景秀麗的山上。各種設施非常齊全,網球館、棒球場等體育場館一應俱全。學校有一個專門用于MBA的教學樓,計算機室完全開放,打字、複印等服務全部實行刷卡制,跟清華這種傳統的中國式大學不同的是,它給學生提供了一種完全自助的學習環境,很方便。 劉雪瑩在學習上感覺沒有絲毫壓力。因為是修MBA第二學年的課程,類似于清華MBA的方向性選修課。她說HEC在課程設置和教學以及考核方式上跟國内都有很大的不同:一是選課範圍很大,有五六十門課供學生選擇。二是課時安排很集中。國内可能需要十幾周結一門課的在那裡三天就可以,因為很多課程都是由校外的企業家和專家來講,所以安排比較集中。劉雪瑩認為這種集中教學的方式,對她們這些交流學生來說很有好處,比如有一門課是由美國的一個投行家來上,她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用三天時間集中所有的精力,思維圍繞着老師講授而高速運轉,盡管個人思考和回味的時間可能會比較少,但知識有很好的延續性。劉雪瑩通常都是前一天把問題整理出來,第二天一上課就在課堂發問,解決掉這些問題老師再接着往下講,這種集中授課的方式讓人不容易松懈下來。而且所有課程都沒有大部頭的教材,都是老師自己印的用了很多年的講義,裡面有很多經典的案例,經驗性很強。
劉雪瑩認為在HEC的學習比在清華第一年的基礎課學習要輕松許多,最忙的時候一個星期裡有四十左右的課時,閑的時候一周一堂課都沒有,而且課程大多是案例教學,隻有一門課需要考試,而且不是閉卷。她說,老師更多的是教給你一門核心課程的理論或是把不同的案例題目分給不同的小組,讓他們在課上完成一個讨論,考察的是對整門課程核心思想的理解和領悟,而不是有沒有記住一個理論或是一個公式,劉雪瑩認為這種方式值得國内的MBA教育借鑒,她說理解理論比單純的記住一些概念和公式要輕松許多,而且很多東西通過查閱資料可以很容易獲得,沒有必要為了應付考試去死記硬背。
除了完成學業,作為一個交流學生,劉雪瑩和她的同學們還和校方專門負責海外交流MBA項目的老師有一些接觸,老師們跟他們談了未來和清華将有一些什麼樣的合作,劉雪瑩也向他們介紹了清華,尤其是清華MBA項目的發展,并向學校老師提出希望能和法國的企業界有更多的接觸,以便能夠真正了解法國的管理。
因為HEC有百分之七十的外籍學生,所以劉雪瑩更多的還是和世界各國交換學生的交流,通過和他們交往,了解了各國的風土人情,以及各所大學的MBA教育.國外MBA教育的經曆,讓她更深刻的意識到:要打響清華MBA的品牌,使我們的MBA項目在國際排名上有突破性提升,就要加強MBA項目的推廣力度,讓更多的外籍學生了解清華MBA,增加國際學生的比例。
四個月的時間裡,巴黎的名勝并沒有給劉雪瑩留下太多的印象和感覺,除了法國,她還到過歐洲其它一些國家,總體她感覺歐洲更适合一個有藝術背景的人,比如在盧浮宮看油畫時,隻是覺得那些畫很傳神,可是卻無法領悟更深層次的内涵,而很多人卻在那裡認真的臨摹。倒是一些不太著名的自然景觀讓她們留連,或許隻是因為那裡的一個噴泉,或許是一個建築的風格。劉雪瑩還到了水城威尼斯,她說除了那裡的水比想象中的要髒,其它的一切幾近完美,城市的整個格局給人的感覺非常好。
四個月的異域生活讓劉雪瑩感受最深的是:踏踏實實的把握好你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過好每一天,是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最重要的一種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