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忘了是誰說:大學,代表了一種精神的尊貴

2003-12-08
閱讀:

--忘了是誰說:大學,代表了一種精神的尊貴。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2002年3月11日24時,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鄭培民同志因患心肌梗塞搶救無效,在北京醫院與世長辭。他是在工作崗位上倒下去的。

3月15日下午3點,鄭培民同志的遺體送别儀式在北京八寶山公墓舉行。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為他送行。其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有他在湖南工作時的領導和同事,有下鄉時同吃同住過的父老鄉親,還有曾經朝夕相處過的老師和同學……清華經管學院的潘家轺老師和張渌老師以及第一屆幹研班的同學也在送行的隊伍中, 800多人揮淚向鄭培民同志的遺體告别。

鄭培民同志是新時期領導幹部的優秀代表,他是繼焦裕祿、孔繁森之後,湧現出的又一領導幹部的先進典型,他的事迹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關于鄭培民的報道有很多,但對他曾經在清華學習的那段時光卻少有提及。為了更好的緬懷志士,校友辦采寫了這篇報道,以此告慰英靈,也意在通過記取鄭培民在清華學習生活的點滴,尋找"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和"行勝于言、追求完美"的精神家園在這個平凡而又偉大的校友身上的血脈傳承。

紮紮實實學習 踏踏實實做事

--追記校友鄭培民

1981年到1982年,鄭培民就讀于清華經管學院的前身經管系的首屆幹研班。當時,國家正面臨着粉碎四人幫、撥亂反正後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國家開始全面恢複經濟工作。為了使幹部達到"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要求,國家決定培養一些後備幹部。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鄭培民這樣一批單位中的中層領導幹部經過廠裡推薦,部裡審核,清華考試等層層篩選,最終來到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當時的經管系學習。這就是清華經管曆史上的首屆幹部研究生班,共有98名學生,分三個小班,學生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

融入清華精神

曾經擔任首屆幹研班班主任的潘家轺老師說,比起現在,當時的學習環境十分艱苦。雖然那時的鄭培民已是廠裡的中層幹部,但在學校裡就成了一名普通學生,住8人一間的宿舍,睡上下鋪的闆床,到學生食堂排隊打飯。學校的條件雖然差了些,但鄭培民和同學們對此并無抱怨,心境淡然的享受着那份"回歸學生時代"的清苦和快樂。艱苦的環境也磨練了他的心志,而清華嚴謹的學風,老師們嚴格的要求,以及清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更是對鄭培民的心靈産生了巨大的沖擊。鄭培民并不是抱着到清華鍍金的态度,而是在紮紮實實地學習着。潘老師說:"對鄭培民總體印象是:他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遵守紀律,學習刻苦。但不喜歡表現自己,在同學中間顯得有些默默無聞。"

其實鄭培民心中的理想一定是火熱的。作為學生,他當時所能做的一切就是在短短的一年半時間内學習到盡可能多的知識,做學問是要耐的住寂寞的。而一旦進入到工作的角色中,他的才能立刻就會展現出來。

1990年5月,時任湘潭市委書記的鄭培民被調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任州委書記。湘潭和湘西雖是一字之差,但卻是天壤之别。湘潭是湖南省經濟較發達的地區,離省會長沙隻有一個小時車程;而湘西則是全國著名的少數民族貧困山區,去省城要坐10多個小時火車。選擇了湘西環境的艱苦是必然的,用鄭培民自己的話說是"從米籮裡跳到糠籮裡"。

對于調到湘西,鄭培民是痛痛快快地就答應了。艱苦的環境,并不是他考慮的範疇,他考慮的是如何能為老百姓多做實事。用他自己的話說:"人民公仆,就是要為老百姓辦實事,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在行動上。"

鄭培民一上任就問:"哪個村子最窮啊?"随後,他就去了叭仁村。"叭仁"是苗語,意思為山頂上。要到達這個三面懸崖一面山的村寨,首先要從湘西的首府坐車到鄉裡,然後,喘着粗氣,手腳并用,徒步走上4個小時12公裡的陡峭山路。鄭培民是在這裡住過的最大的領導,老百姓在十幾年後仍然對他記憶猶新。

一來到叭仁村,他一戶一戶地察看和座談,看村民鍋裡煮什麼,問村民冬天蓋什麼,與村民談日子是怎麼過的,以後想怎麼過。在考察的同時,他也不斷地思考着,最終決定把全州最窮的叭仁村作為自己的扶貧聯系村。于是他多方籌集次金,幫助該村打通引水隧洞,解決了群衆祖祖輩輩飲水難的問題,安排統銷糧解決夏荒,還架了電線、修通了簡易公路,大力推廣實用技術,開展計劃生育。現在村民們再也不用走上16裡路,挑着重重的木桶,豁着命地到山溝裡去跳水了,而且逐漸走上了緻富的道路。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環境往往能磨練人的心志,在不知不覺中成就一個人的偉大人格。而"行勝于言"的清華精神也融入到鄭培民的血液中,成為他為人做事的準則。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人民公仆,就是要為老百姓辦實事,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在行動上。"

汲取管理智慧

潘老師說,除了清華深厚的精神和良好的學風使鄭培民和他的同學們終身受益外,短短一年半的學習,也确實讓他們汲取了許多先進的科學知識。這批學生都很優秀,有着巨大的潛力,他們過去多為理工科院校畢業的技術型人才,對管理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多,幹研班讓他們在管理學科領域有了較深的涉足,如經濟、法律、計算機、數學、财務等方面的知識,對他們今後從事管理工作大有幫助。由于這些學生大多來自工廠,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針對這些特點,在學習的第二年專門組織他們到全國各地的工廠做為期8周的社會實踐,在為工廠咨詢診斷的過程中,同學們針對工廠的不同情況提出問題及解決方案,為提高效率增加效益提供了有益的幫助。通過社會實踐這種實際的驗證。幹研班的同學們普遍認為:和原來相比自身的素質和水平确實有了明顯的提高。

曾為首屆幹研班副班主任的張渌老師說,鄭培民和他的同學畢業後也曾多次回經管學院看望老師。他們認為在清華的學習和實踐,開闊了視野,使他們具有了更超前的意識和眼光,在今後的工作中敢于介入許多新領域中。張老師還舉例說,當時有同學認為學習計算機沒有用處。但當他回到工作崗位,廠裡開始搞信息化,所學的計算機知識使他能夠從容地領導廠裡的信息化改革,而不至于手足無措。這時他們才深深體會到在清華學習确實受益匪淺。

也正是在清華汲取了充足的知識養分後,鄭培民更加具備了一個領導者所應具有的素質和謀略。

在他調到湘西州之後,他所想到的是湘西州未來10年後的發展前景。這個前景,又可能是當地幹部群衆在短期内不能理解的,這是考驗鄭培民耐心的過程。他用手比劃過一個雁陣給幹部們看:"大雁飛在天上,要有一個班長,就是領頭雁。這個領頭雁啊,不能飛得太快,脫離開雁陣,就起不到頭雁的作用了;可也不能飛得太慢,混在雁陣裡,就失去了頭雁的作用。"

湘西州20世紀五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小水電,為自治州的發展起步奠定了基礎。然而,小水電受着季節的制約,也制約着湘西的進一步發展。但在當時的觀念和體制下,放棄了小水電也就意味着放棄了地方和一些部門的利益,因而阻力重重。鄭培民這時起了"頭雁"的作用,果斷決策,引進大電網。

在清華學習期間,鄭培民還曾在社會實踐中到基層工廠作企業診斷,這也同樣為其在今後工作中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湘西州當時的湘泉酒廠,隻是一個年上繳利稅200多萬元的小酒廠。鄭培民在前任擴建湘泉酒廠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支持了這個酒廠的三期擴建。如今,壯大起來的湘泉酒廠已成為上市公司,自治州幹部的工資中3元錢就有2元來自這個公司上繳的利稅。

鄭培民的感人故事是講不完的。常見大師們用一個字來道破一件事物的玄機,我也試圖用一個字來概括鄭培民的一生。令我自己都十分驚訝的是,還來不及思索,一個字已經跳了出來--"實",我覺得沒有另外一個字比它更貼切。鄭培民為人忠厚老實,學習紮紮實實,做事踏踏實實,為老百姓說實話、辦實事……這正是對"行勝于言"的清華精神的一種完美诠釋,能在今天這樣一個浮躁的環境中守住一個"實"字實屬不易。

後記:由于年代久遠,潘家轺、張渌兩位老師對鄭培民的一些具體事情已經記不太清楚了。但在他們的印象當中,首屆幹研班的同學的确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群體,現在他們大都在重要的領導崗位上擔任着重要的職務,象鄭培民一樣,敬業愛民,不謀私利,對黨和事業忠心耿耿。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