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熱愛教學的會計學引路人,亦是經管同學的良師益友。她就是被昵稱為“薛女神”的經管學院的薛健。
清華經管學院會計系薛健教授
求學之路:學業之外,還有一同排練的話劇和合唱
當年,薛健從家鄉吉林保送至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在經管學院念了4年本科和2年碩士研究生後,去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攻讀會計方向博士學位。回憶起當年在清華經管的時光,薛健的眼神中流露出不一樣的光彩。
在經管本科期間,她曾先後擔任過團支書、院團委組織組副組長和院學生會副主席。在學生會期間,薛健還和同伴們一起創建了令經管人引以為豪的傳統——“冬情”學生節。薛健回憶:創辦學生節的初衷是讓大家在期末複習中緩解壓力、展示自我。“第一屆學生節比今天傳統許多,主要就是歌舞、短劇。會計班衆多女生帶來的‘模特秀’,曾轟動一時。”而薛健身為合唱隊隊員,曾組織全班同學編排“民歌聯唱”,受到廣泛好評。第二年,薛健所在班級還演了話劇《雷雨》,最後一年還表演了配樂詩朗誦。薛健參與創作的項目年年轟動,甚至成為當年的樣闆。
薛健不僅有文藝特長,開朗活躍的她在學術上也是個優等生。當年申請出國讀研時,分别申請了會計和金融專業,拿到若幹錄取通知書,最終選擇了卡耐基梅隆大學。
對于國外學習經曆,她坦言,在美國第一年确實很不容易。“博士階段的學習和本科打基礎不一樣,很多困難都必須要一個人去面對”。薛健“一一數落”起當年在大洋彼岸的辛苦,“讀博士期間,越往後走越順利,畢業後還拿到了以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命名的博士論文獎(dissertation award),自己的名字也永久地貼刻在在學校牆上了”。“在美國的學術訓練,對我職業發展有很大幫助。身處陌生的環境、使用不熟悉的語言,挺鍛煉人的。”薛健這樣總結自己的留學經曆。
放不下的經管情:“我回來報道啦”
博士畢業後,薛健先在香港科技大學作為助理教授工作了一年。憶及港科大,薛健深有感觸:“整個學校像個美麗的大花園,每天早上一拉窗簾就可以看見海,特别開心。”但香港科大的美麗沒能留住薛健,她心中一直牽挂着母校。“每年回來‘感情豐富’的我都有不少感觸,真的很有歸屬感。”
2006年,在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的感召下,薛健回到經管學院。“我回來報道啦!”這是薛健看到時任學院黨委書記楊斌所說的第一句話。“不管走到哪,感覺自己對學院的發展還是很注重的,走到哪兒都想着清華會怎麼樣,學院會怎麼樣。聽到清華和學院有了新發展,就會覺得很開心。”回憶起經管學院的成長和變遷,薛健總結了一句——在經管工作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工作”(It’s not a job)。“這份工作是有感情的,我會覺得是我的一部分,我也是它的一部分。我願意為此多努力一些、多付出一些,也願意把工作融入到自己的圈子中,把自己融入到工作圈子中。”
教書育人:會計學的引路人
同學們大都在大二上學期“會計學原理課”上認識薛健老師。“其實不了解會計學的人往往會對這門課有一些誤解,覺得就是摁一摁計算器、算一算賬。隻有深入學習研究,才會懂得這門學問的重要性”,作為會計學的“引路人”,薛健深感責任重大。
盡管已經教授多年,她依舊在每次課程前投入很多準備工作,不斷嘗試着改變與創新。從2014年秋季開始,為幫助同學盡快掌握會計學知識,課程改用中文講授。“在國際化背景下用英文講課是必要的,但用中文打好基礎後再引入英文講學,同學們就更容易接受。”薛健認為,“會計學原理作為一門基礎課,重在讓同學們理解會計學的趣味和益處。”會計學原理知識繁雜,她盡可能地加入實例,就是為了幫助同學們真正了解會計學的實際應用情況。
如何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是每位老師都要面臨的問題。薛健表示,在保證授課質量的同時,要盡力兼顧科研學術工作。對于發表論文的硬性要求,她一般都會提前完成,但偶爾也會缺少思路,“像大家一樣趕在最後期限前完成”。
“做熱愛的事業才不覺得辛苦”是薛健的最大工作感觸。薛健的父親是一名特級教師,每年都有考取名校的學生登門拜訪。父親的教師形象曾深深感染和鼓舞着她,如今薛健更是深有體會:“我覺得作為老師最幸福的就是,可以看到學生成長為更有才華、更優秀的人,在同學們成長過程中看見自己的身影,這也是我喜歡和學生在一起的原因。”
“當下的選擇太多,更容易浮躁”。畢業多年後,當時排名最好的同學可能不再是最優秀的,曾經各方面都表現平平的同學可能已成就了一番事業。“選擇一份和自己興趣、能力相契合的職業當然幸運,但更重要的,是腳踏實地。”(來源:清華新聞網通訊員:蘇湘怡範琪王媛)
【新聞鍊接】
清華經管學院會計系薛健教授榮獲第六屆“清韻燭光”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我最喜愛的教師”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