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聞中: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管理科學與工程系講師。清華經管學院信息系統學士,清華經管學院管理科學碩士,紐約大學信息系統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子商務、信息産品定價、信息戰略等。現為清華經管本科生用英文講授會計信息系統和計算機程序語言課程。
和聞老師的對話如同一場海上的旅行,無風無浪,波濤甯靜,但可以領略其中的深味和淡然。
自由&好奇心
“我剛來不久,我的東西不一定合你的要求——”,被訪者單刀直入,聞老師一開始的直白讓我在無措之餘有點覺得要faint。
Faint罷,開聊。
聞中在清華讀了七年書,碩士畢業後去了德國的慕尼黑,在西門子總部工作了一年,做數據發掘方面的工作,然後留學美國,2006年在紐約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回國于清華任教。
“ Why Tsinghua SEM?”無他,這種學院介紹冊上常見的小标題成為這場午後對話的開場語。
“在學校裡面有比較大的自由度,你可以有很多的自由選擇你自己喜歡的事做,比較有自己的時間。公司有很多的事情要處理”。聞中老師停下手中商務研究的工作,輕輕說到,卷發略帶飄逸地卧在額前,與他在網上英氣十足的照片并不太一樣。“在公司裡面工作,很多時候是專業化的小塊領域,可能比較集中而局限,但是學校裡面有這樣的自由度,你有自己的好奇心想知道怎麼回事就可以去做這方面的工作,你不會局限在某一塊,我喜歡這樣的工作方式。”
聞中老師的工作與電子商務有關,在我看來,研究有趣而新潮,“應該說有很多新的東西。比較有意思,不斷的有新的東西出來”,聞老師進一步補充說到,“我希望能把自己的邏輯和分析能力帶入到這個領域去研究一些現象,可能有的現象是短期的,大家一起炒作一下就沒有生命力了,而有的東西是有生命力的,我希望能夠用我所了解的知識和相關的能力去指導一些新的領域中的開放式的工作。”
清華本碩、歐洲、留美五年,對于這樣優秀的清華學人,我自然很想挖掘一番,了解一下聞中老師當年讀書時會是怎樣的一番盛景,一如現在的充滿着奮鬥熱望的寄托一代。
“呃……班裡前幾名吧,那時候班裡很多人都出國了”,面對我熱情洋溢的感佩,聞老師隻是輕描淡寫地提及當年,一切似乎都那麼輕松自然——學位,工作一舉拿下。這種回應讓我原來的計劃——挖掘出一個聰穎勤奮,寒窗苦讀的清華學子的形象——再次落空。
教書90後
聞老師内在的低調擋不住作為清華老師特有的睿智犀利和學術深度,這點從和聞老師聊天就能看出來,聞中善于将他研究的東西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解釋給一個門外漢,末後又不忘加上一句從現象中提煉出本質規律的總結性的話。聞中教本科生會計信息系統和計算機程序語言,兩門課都用英文講授,用他的學生們的話說,“聞老師的英語倍兒溜,很native的那種”,不過聞中倒是很嚴謹地糾正:“還有口音,算不上native”。從聞中的學生們的話裡似乎也能感受到聞老師無時不在的學術氣息:“常見他拿了一份報紙,在路上——很認真地看”。
聞中老師的學生是後80後(如果可以這麼叫的話)加90後,作為“老清華”,聞老師大概和他們是“亦師亦友”的關系,面對這一備受争議的族群,我很想知道聞中老師是怎麼看這一代的天之驕子的。
“他們有很多前面的人看來不好的地方,但是我覺得他們也有很多很好的地方。他們這一代人在國際化,走出國門的交往方面,更自信,更自由。”聞老師的目光中充滿了對自己學生的肯定,“很明顯80年代出國,90年代出國,和2000年出國的人,他們對中國的看法、對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有很大的不同,包括他們在海外的形象都有很大的不同。”關于這一代清華經管同學們的英語能力,聞老師特别提到,“他們中有的人已經聽不出來有什麼口音了——非常優秀”。
人生是旅程
和聞老師聊起他的海外經曆,聞中侃侃而談,似乎昔日的歐羅巴風景曆曆在目。聞中談慕尼黑的球隊,意大利的古羅馬角鬥場,談他在法國,在地中海,談羅馬城市建築的不拘一格,談南歐人的熱情,談新老一輩的海外華人。我很懷疑像德國那樣黑格爾、康德等等思想家輩出的國度是否會給這位愛思考的年輕學者或多或少的影響,然而聞中說他不是。“有的人認為有頓悟”,從聞中的言語中似乎表明他一直就是一個愛思考的人,他似乎是那種沉澱智慧而非豁然通曉的那種。
“二十歲以前各方面的書看得不少,《正義論》也看,《資本論》也看,西方的曆史也看,但不是很學術、很嚴謹的那種”。聞中說出國的經曆隻是給了他一個機遇,經曆多一點,可以分析更多的信息和資料——然後将原有的骨子裡的東西“上升到顯性意識”,聞中解釋道,後一句是典型的學者式語言。
“在國内也是在不斷的認識自己,你在長大的過程中也在認識自己,”聞中說,“我覺得人生是旅程,怎麼說都是一個過程;從個人方面講是你不斷提高自己的過程,你的能力不斷上升;而另一方面就是你的社會位置,因為大家現在都在不斷地賺錢——就是索取,那你如何在自己經濟上過得比較充實的同時找到一個回報社會的機會?”
問及他為什麼持“回報”觀,聞中坦言,“因為我覺得其實你不論如何索取都沒有意義,比如到你六十歲的時候,你回想一下在生命中什麼事情最使你快樂?很多是在你幫助别人的時候比較快樂,——這個其實很簡單。”“當我們長大了,就會越走越遠了,”聞老師還是那副淡淡的樣子,“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要回到小孩子的時候,那童話裡面告訴你的東西:比如要誠實啦,不要說謊話啦,要幫助别人啦”。聞老師擡起頭,亮亮的鏡片後折射出對孩提時代某些真理的堅持。
聞老師的話讓人陷入思考,我笑着說這和我以前的采訪都不一樣。聞中說,“那是,你和别人談未必會談及這個話題,也未必會到這個深度”。
然而聞中同時強調這些是他自己的感受,而每個人走過的路會不一樣。“你看到各種各樣的文化,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不好說我的一定比你好,我一定适合你,我不好決定你的選擇,——怎麼去悟的,這是自己的事。” “每個人是差别很大的,每個人不一樣的。”
“我就說你找我采訪是浪費時間”。臨告辭時,聞老師不失時機地又追加了一句。二度faint,為這個凝結了商務前沿的新潮與哲學家般的理性思考的清華年輕學者而無語。
尴尬也好,faint也罷,這場采訪總算不是無果而終,細細體會其中的率真和淡然,或許會領略到一些不一樣的風景罷。
采訪時間:2009年4月27日
采訪地點:清華經管學院偉倫樓438
撰稿: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