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歲月如水、生命如金、夢的翅永張—訪清華經管學院經濟系教授張金水

2006-01-05
閱讀:

歲月如水、生命如金、夢的翅永張

——訪清華經管學院經濟系教授張金水

我想無論事業發展一帆風順,還是暫時遇到挫折,都應當努力尋找幸福的感覺。無論酸甜苦辣鹹都是幸福生活的組成部分。歲月如水,生命如歌,讓我們對過去保存美好的記憶,對現在珍惜每一天,對未來不斷做着美麗的夢。--------------張金水《經一班的故事》

深灰色的長袖襯衫,敞着的袖口松松垮垮的挽到小臂上,襯衫口袋裡别着一杆銀色鋼筆,鬓已花白,即便他坐在那裡,也能感覺出英挺的風度。歲月如水、生命如金、夢的翅永張------這就是張金水老師,已經在他熱愛的校園裡度過40載水木年華。

出生貧寒,自幼夢想當“上遊造船廠”工人

張老師是福建省福州市人,解放前,父親是閩江上的一名水手,也許因為與水的這種淵源,所以在給兒子起名時也帶了一個“水”字。青少年時期正處于20世紀50年代,在當時困厄的社會環境下,家庭平均每人每個月也就5塊錢的生活費,最窮的時候隻有兩三塊錢,到了60年代讀大學時,雖然有些好轉,但平均每人的月開銷也不足10元錢。

張老師幾乎是光着腳長大的,到了冬天迫不得已才穿鞋,同學中間多數為窮人的孩子,别的季節裡,誰要是穿鞋反而會被人笑話。

從出生到上大學之前,張老師一共穿過4雙鞋,也一共有過4個夢想。小時候,有一次經過家旁邊的上遊造船廠,聽到工人在練習唱戲,從工廠裡傳出悠揚的歌聲,這對于滿足溫飽都是奢望的窮學生來說,簡直就像天堂裡的日子,因此他産生了當上遊造船廠工人的夢想。到了高中,他到附近的醫學院打球,聽說醫生一個月可以掙到56塊錢,于是又夢想當醫生。高考時,萌生了當科學家的想法,夢想考上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以後,夢想在兩三年之内有重大發明,牛頓發明了三大定律,他則希望自己能夠發明第四大定律,現在回想起來,他戲稱這是一個“狂人日夢”。

從三門不及格,到高考“進士”

張老師小時候在學習上沒有感覺到太多的壓力,小學時,成績屬較好。讀初一時正好趕上大躍進,由于全民煉鋼,他所在的中學也順應潮流變成了冶金學校,張老師和同學們隻好被發配到一所“戴帽”中學去念初中,所謂“戴帽”中學,就是小學中安插一個初一的班級。說是初中,可教他們的隻有三位老師,一位教數學,一位教語文,還有一位教俄語。到了初二,才轉到福州市第八中學。在這段時期,由于年輕人貪玩,學習成績降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谷-----初二期末考試三門不及格,面臨着降級的危險。到了初三,遇到了一個認真負責的班主任,在這位老師的敦促和教誨下,他隻用了一年時間,學習成績大幅度提高,并且以優秀的成績考入福州八中的高中。高中期間,由于遇到了好老師,他所在的40幾人的高中班裡,就有30多人考上了比較好的大學,其中三個清華,三個北大,還有的上了上海交大和天津大學等名牌大學。1964年,張老師考入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自動控制系(也就是現在的計算機系)。高考成績總分數是當年全系五個班級中的第一名。

當時是全國統一考試,這樣的成績大概也可以算是一個“進士”。

回想起這段經曆,張老師覺得自己在學習上的潛能可能跟母親的天賦有關。張老師的母親是浙江人,嫁到了福建。1958年大躍進年代裡,母親從一個家庭婦女走向工作崗位,

雖然沒上過一天學,但經過短短兩三年時間,憑着聰明才智當了工廠的廠長,把一個200來人的廠子管理的井井有條,并且連年當選為福州市勞動模範。沒上過學的母親還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們讀書的習慣,影響他們通過讀書改變貧困的狀況。但不幸的是,由于多年勞累過度,很多疾患纏身,母親80年代就去世了。在張老師的眼裡,自己的母親就像個偉大的天才一樣。

大學——實實在在的讀書隻有一年零八個月

張老師1964年上清華,到如今已整整40年了。

第一次出門,他什麼都不懂,甚至都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去探求未知的世界。從1964年到1966年6月,是大學時代裡相對完整和單純的讀書階段,他過得也是十二分的純粹-----沒去過一次頤和園,沒到過一次故宮,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書本上,除了人生地不熟的不便,更多是出于經濟的拮據。那時候頤和園的門票一毛錢,但張老師連五分錢也舍不得花。直到有一年學校組織勞動,到頤和園挖沙子,才有機會親近這座聞名中外的皇家園林。

1966年6月,一名大學新生的青澀剛剛散去,席卷全中國的文化革命運動就開始了,校園裡漸漸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學生們四處奔走,開始串連。

串連一開始,張老師和另外一位同學兩個人走,後來走散了,他就一個人走,比起一些造反派的學生來說,張老師的串連更象是一次旅遊,他到了濟南、青島、成都、重慶、貴陽、柳州,參觀過重慶的渣滓洞,他說目前為止也隻去過一回。在那段動蕩的年代裡,他最重要的收獲就是理解了什麼叫“政治”。

一年多的串連運動結束後,工人宣傳隊進校了,校園成了工人階級的天下,天天讀毛選,不再學習專業。張老師有一年多的時間下工廠勞動鍛煉,在東方紅煉油廠的工地上綁鋼筋,在邯鄲漢光機械廠磨玻璃,在地下挖防空洞……直到1970年3月他大學畢業。

“新工人”——特殊年代的特殊稱号

現在大學生分配可以自主擇業。但是,當年卻不行。大學畢業分配的情景,張老師如今還曆曆在目:一間屋子裡,幾個老師正襟危坐的問道:讓你去西藏邊遠地區你去不去?到農村去不去?這時候千萬不能答不去,如果答不去,肯定會把你分到最偏僻、最艱苦的地方。由于張老師的回答是:“祖國需要我到哪裡,我就到哪裡。”所以就留在了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那一批畢業生中,清華留下了900個學生,當時的政策是要把知識分子改造成工人,這些學生剛畢業,還沒有變成真正的“臭老九”,還是可以争取的改造對象,所以稱這900名學生為“新工人”。除了張金水老師,還有我們熟悉的李子奈老師、華如興老師等。“新工人”中的佼佼者要屬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的現任校長顧秉林,張老師回憶有一次半導體車間某設備發生故障,别人都站着旁觀,隻有顧秉林一人十分賣力氣地鑽到桌下找原因,給他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從1973年到1978年,張老師成功的扮演了一個“新工人”的角色,無論是工廠還是農村、無論是簡單的體力勞動還是技術革新的智力創造,都幹得有闆有眼、無怨無悔。在車間裡當扳金工、車工,到大興縣團河農場勞動,當生産隊副隊長,一個人扛180斤的麻袋,後來在工廠搞技術革新,研制出一種測量水純度的設備,這種設備如果進口的話每台要1600美金,某廠要對該設備國産化,設計的電子裝備兩個高級技術員調試半年時間,但他設計的這台設備兩個初中生一天就可以調試十幾台,成本隻要200元人民币,一台就節約許多美金。批量生産之後,經濟效益可觀。張老師回憶說這是這一段時期最重要的貢獻。另外一個貢獻是在農場勞動期間生産了好多糧食,起碼夠自己吃好幾十年的。

張老師說較他們當年與實踐的過度融入相比,現在的學生實踐偏少,隻是從書本到書本,學得深但學不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夠,缺少悟性。而且身體素質在下降,張老師剛上大一時,雖營養不夠,但一甩胳膊手榴彈可以扔到50米,現在的學生營養很好,體質似乎不如從前。

舍不了清華 于是就改行了

1978年,32歲的張老師從當年計算機系的半導體車間,考上了自動化系自動控制專業的研究生,這也是文化革命以後的第一屆研究生。因為是第一屆,所以畢業後非常好找工作,張老師也面臨着很多很好的選擇,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中科院空間中心衛星研究所都向他敞開了大門,由于對清華的特殊感情,他還是想留在清華,但計算機系已經沒有名額,這時聽人說正在籌建中的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需要人,于是就改行來到了經管學院。

自信學什麼都很快的張老師絲毫也沒有為專業的轉換而傷過腦筋,相反,他認為以前學的自控專業肯定跟經濟學有一定關系,覺得系統和因果關系規律,是研究萬事萬物的基本原理,經濟學也是按系統控制論在不斷改變的,從這個角度研究經濟學,就變成經濟控制論。經濟控制論在80年代的中國很熱門,中國的代表人物是烏家培,張老師自稱也是一個積極分子,他寫的以《經濟控制論》命名的書已經有三本,不敢說水平是最高的,但出書的數量與字數是最多的。

學習經濟學,張老師也是基本上靠自己,最早他讀黎詣遠老師的《西方經濟學》,那是一本油印書,後來雖然也看了很多經濟學的書,但學的不活,案例太少,學生也不太滿意,直到現在,他覺得研究成果中真正運用到實際經濟中并獲得重要經濟效益的還很少,不僅中國運用的不好,世界範圍内也不是很好,目前,清華的經濟學教學已經跟上國際潮流,比較好地與國際接軌。但要讓研究走到國際前沿卻是非常不容易。

張老師也發表了一些論文、其中有些定理有一定的價值,但是實現發明類似牛頓幾大定律的夢想幾乎不可能,當然美好的夢想不應該破滅,張老師說現在的事情太多太雜,而且身體不是很好,但是不會放棄努力,他甚至把這個過程看作是碰運氣,“誰都在發明東西,有的人也許沒費什麼事,但他的發現和發明就很重要,有的人勞其一生,但他的發現和發明就是不太重要。科學的發展應該靠很多人來做。”張老師認為,清華的教師在這方面做的不太好,他認為可能跟學校對老師的評價導向有關,以前并不要求你是碩士博士,隻注重是否解決了中國的實際問題,後來開始注重學曆,看教課數量,科研成果,發表著作與論文的數量,現在又看在國内外頂尖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而評價老師的導向究竟是什麼,一直不是很清晰,整個教學管理顯得不太成熟,這就影響了教師潛心研究,影響了成果的産出。

外表清癯的張金水老師講課卻是十分幽默,曾經上過他的課的同學回憶說,有一次張老師給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上課,說你們學習這個專業的學生就好比是鴨子,比起水裡的魚,你們沒它們遊的快,比起陸地上的動物,你們又不如它們跑得快,意思是什麼都會一點,但是什麼都不精通。張老師的教學方式也常常别具一格,比如他出試卷考試,隻考三道題,最重要的一道40分,最不重要的可能隻占10分,題目雖少,卻很難及格,更别說考出好成績,所以有聰明的同學就想方設法把分值大的題目多做一些,分值少的幹脆放棄……這些轶事過去很多年還在同學中間流傳。

身為經濟系的一名老教師,張金水老師覺得經濟系應該做三件事:一是發明知識,在國内外頂尖期刊上發表文章,這屬于學院派的任務。二是應用知識,就是應用知識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這屬于實務派的任務。三是傳播知識,除了教授學生,還要編一套很好的教材并且廣泛傳播。張老師補充說,我們應該努力成為“頂天立地”的經濟學家,所謂“頂天”指的是真正到達國際前沿,“立地”指的是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

遊山玩水:漫遊在知識的海洋,攀登在科學的高山

遊山玩水是人生的樂趣。人們對這種樂趣的理解,往往停留在遊覽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其實,探秘知識,漫遊在知識的海洋,不斷創新,攀登在科學的高山,是人生更大的樂趣。近十幾年來,張老師出版了十幾部著作,在國内外重要雜志發表了幾十篇論文。在國内經濟控制論和數理經濟學領域享有較高的聲譽。近幾年出版的經濟學從入門到前沿系列的六本教材獲得國内著名專家的好評,并且在教學過程當中取得很好效果。在可計算動态一般均衡模型與動态投入産出模型相統一方面,

取得有重要價值的科研成果,達到了相當高的學術水平。不過張老師認為,這好比爬山爬到了一定的高度,山外有山,還要繼續努力爬更高的山峰。

張老師說人生要爬兩種山——“精神的山”和“物質的山”。所謂爬“物質的山”,指的是到泰山、黃山、廬山等名山去旅遊。所謂爬“精神的山”指的是在科學研究上不斷超越,取得更大的成績。翻山越嶺的過程中要兼顧物質和精神的兩種滿足,他說自己走過的大半人生旅途中,可能精神的山爬得太多了,物質享受少了點。所以今年暑假張老師和家人一起到泰國等地旅遊了十幾天,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他說,真正的旅遊應該是一家人去。

活到老、夢到老、夢到八十夢未了

年近花甲的張老師對人生的理解非常平實,他認為:自古以來,升官發财做學問,是大多數人最基本的目标,追名逐利并不是錯誤的,錯誤的是不通過自己艱苦的努力并且剝削他人而達到目的。對于名利,不能看得太透,也不能看不透,看得太透,會得抑郁症,看得不透又會一生陷入辛苦的奔波中,得不償失。要掌握合适的度,心态健康的去積極參與。這種不斷追求功名、追求成功與卓越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做夢與實現夢的過程。

又想起了張金水老師對“幸福的感覺”的诠釋,生活在這樣一個忙碌的都市裡,日複一日的工作和生活,常常讓人對幸福的感覺有些麻木,好像那是很遠很奢侈的東西,更容易獲得的是短暫輕盈的快樂----過去了就忘記了。而幸福好像是可以讓人沉緬的,像一張大床一樣吧,有陽光曬後的味道,可以踏踏實實的躺在上面做夢……這樣的心境,張金水老師卻一直未曾丢掉,讓我羨慕的同時又有些汗顔。生命很短,水一樣在我們的眼前匆匆流過,這一路上,不管是爬山還是過河,不管是急是緩,是趕在了前面還是落在了後面,最重要的都不應該丢掉幸福的感覺吧。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如此——在原則許可的刻度内,追求我們所希冀的幸福,哪怕是用一種看起來卑微的方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