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趙純均: 三個人的二十年(—)

2007-02-27
閱讀:

今年适逢趙純均、陳章武和李子奈三位教授在經管學院工作20周年整。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學院的整體規劃、學科建設、教書育人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在經管學院20年的奮鬥史就是在書寫着經管學院的院史。但也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說,這一支筆、幾千字遠不能描畫出他們的20年,隻想用寥寥拙字讓讀者記下他們,記下為經管學院的成長奠基鋪路的人們。

二十年的院長——訪清華經管學院趙純均教授

趙純均: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導師、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校務委員會委員,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現代管理與技術創新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主任。主要兼職有:全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第一副主任、第五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工商管理學科召集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監督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企業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理事。

1995年8月至1996年6月在美國Wharton及MIT Sloan管理學院作富布萊特(fulbright)學者。自1986年2月起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曆任院長助理和系主任(1986.2-1987.1)、常務副院長/第一副院長(1987.1-2001.6)等職務。自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擔任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第二任院長。

“我1986年剛從國外回來,根本不知道經管學院是幹什麼的。本身的專業是工業、企業電氣化、自動化,後來轉到自動化系,做了一點系統工程方面的研究,中間有一些和經濟有關的模型,例如投入産出,和經濟管理沾了一點點邊,但并沒有太直接關系。在維也納做研究學者的1年半時間,主要在奧地利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做系統分析,做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也就是說計算機在一些決策支持上的應用。可能是因為經管學院缺幹部吧,就把我調過來了。”趙純均教授談起來到經管學院的過程,完全是聽從學校和組織安排,在那個時候,還談不上是經管學院選擇了他,還是他選擇了學院。

趙純均教授在任的這20年,被譽為“曆史性、跨越式發展的20年”。經管學院從1984年建院時不到200人的在校生規模,發展至今在校生達4088人,占到全校學生總數1/6;我們從1985年全院科研項目僅為7項,科研經費14萬,發展至今累計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60多項,國家各部委縱向項目400餘項,每年承擔科研課題經費1000多萬元;我們從1984年暫借學校9003大樓的幾間辦公室,發展至今3萬平米的偉倫、舜德兩座大樓;我們從一支以本科、碩士畢業生為主的幾十個人的教師隊伍,發展至今全職教師118位,其中87人在國内外一流大學獲得博士學位,70%以上的教師擁有在海外學習的背景。經管學院從20年前的一個藉藉無名的小系,已經發展到如今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學院。

面對這些職務和如此成績,趙純均教授坦言:很多職務都是挂名,20年真真正正做的還是院長助理、第一副院長、院長這個職務,對學院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事情也不外乎這麼幾件:1991年建立并發展MBA、1992年學科結構調整和堅持國際化本地化的辦學方針。

經管學院乃至中國MBA建設推動者

1991年,清華經管學院成為全國9所首批試辦MBA學位教育的院校之一,首批招生15名;今天,學生規模發展到現在每年招收900名MBA、EMBA學生。成為國内規模最大、質量一流的MBA項目。

——“我們認為學院要發展,一定要把MBA項目搞好,MBA是管理學院的主産品。雖然第一批招生當時人數很少,但一定要堅持這個方向做下去。

1987年,趙純均教授來到經管學院的第二年,到加拿大進行考察,訪問了哈佛、NYU等幾所商學院,并到美國企業參觀。在那裡,他發現西方管理學最主要的産品是MBA,而這些MBA在企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時,他就在思考:中國要不要搞MBA?

改革開放以後,全國已經有非常清晰的認識:我們的科技、技術水平落後、管理水平更落後。因為這樣,80年代初,開始引進和學習國外的管理經驗,同時培養自己的管理幹部,并恢複管理教育。1988年,教育部通過對國外的了解,發現中國搞商品經濟的過程中,需要培養一批管理人才,而MBA有可能會起到比較好的作用。同時兼任清華經管學院的

大家認識到MBA這種辦學模式将有可能為國家培養中層管理人員提供支持。1988年,包括清華在内的6所學校參加由教育部組織的論證,讨論中國是不是要建立MBA。1990年,國家批準試辦MBA,清華經管學院成為全國9所首批試辦MBA學位教育的院校之一。

首批MBA全國招生85人,其中清華經管學院招生15名,且各校招收标準不一。現在共有96所學校,每年培養2萬餘人MBA,并實行全國統一聯考。這些變化與1994年成立的MBA教育指導委員會是分不開的。

1992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這一政策的出台,給MBA發展的外部條件創造了很好的環境,全國MBA教育發展迅速。1994年MBA教育指導委員會成立,秘書處設立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趙純均教授出任委員會副主任。

指導委員會成立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關于MBA招生規模和考試改革。對此,當時不發反對的聲音。趙純均教授認為:“中國搞市場經濟亟需一大批管理人才,MBA是培養這些人才的最有效的教育模式。而當時的一些措施使得MBA發展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招生規定的限制。在1993年,全國每年僅招生千人左右,而且規模還在萎縮到。這對整個MBA的發展不利,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不利。擴大MBA的招生培養規模勢在必行。”

另一件事情是組織全國MBA入學聯考。MBA設立之初,招生工作難避不正之風,各個學校掌握的入學标準不一樣,社會各界也有質疑。在指導委員會的促進下,經過一年時間,在1997年MBA招生實行全國統一聯考制度。實行聯考制度,避免了招生過程的不正之風,同時全國MBA入學有了統一的标準,也容易得到社會各界對MBA學位的支持。“指導委員會成立四年就能促成這種成果,我覺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趙純均教授在談到這一突破時如此評價。

擴大MBA招生規模和改革考試入學制度也是後來被譽為挽救并推動MBA教育在中國的大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在與世界知名國際商學院合作的過程中,清華經管學院在全國率先成立職業發展中心(CDC),校友網絡服務、最早實行入學導向教育(Orientation)、企業實習(Internship)……“在90年代末,我把當時在美國學到的管理教育的很多東西,按照我們自身的條件,引進适合我們的形式,率先在國内做出很多成績。那段時間有活力,有激情,幾乎年年都有新花樣。”經過幾年的努力,2001年,在全國MBA教學合格評估中獲得總分第一和全部六個分項指标第一的可喜成績,榮獲北京市MBA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3年,在《财富》(FORTUNE)中文版(8月)對國内商學院所做的“中國最具市場價值MBA”調查中排名第一;2004年,在《财富》(FORTUNE)中文版(3月)對國内商學院所做的“中國最具市場價值MBA”調查中又為榜首;2005年,在《經理人》“中國MBA排行榜”名列第一名;在近日《經理人》做的中國最佳MBA排行榜上,清華經管學院再次蟬聯。

從1991年MBA開辦到2005年底,清華經管學院已經招收了16屆MBA學生,目前已有4072人獲得MBA學位。現在,清華MBA校友已經遍布各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各級管理崗位,正在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貢獻着力量。

2002年,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首批獲準開辦EMBA教育,被譽為中國最好的EMBA。

學科建設結構調整改革者

20年前,全院隻有一個碩士項目,而今我們已經擁有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四個一級學科、數量經濟、政治經濟學、兩個二級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建立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和應用經濟學的博士後流動站。

——“關于經管學院的發展不是因為有了MBAMBA隻是主産品、是其中的一部分,我覺得經管學院真正的發展關鍵是9293年前後我們做的學科調整。我們主動适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提出調整結構,擴大規模,提高師資,争取資源的辦院方針,積極發展以MBA為主産品的包括金融财務、會計等市場經濟急需的專業,學院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經管學院原有的專業設置和招生規模是源于成立之初的認識,當時中國要搞什麼樣的經濟不清楚。1992年我國明确了要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等教育就要為國民經濟主戰場服務,要主動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因此原來的學科結構是否适合就值得考慮。

趙純均教授提出建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比較缺的專業,即管理專業,而相對的,經濟專業也要作相應的調整。從規模而言,目标是要建立大管理,小而精的經濟。90年代初,會計、金融專業建立并開始招收本科生。

對辦新專業,趙純均教授遵循這樣的指導思想:清華辦新專業不辦則已,要辦就要辦最好的,目标要高起點、入主流,不能單純地效仿傳統财經類院校的辦學方法。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敢于在自己不甚善長的學科布點,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與世界上的強手聯合,發展競争優勢,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新學科、新專業。例如會計系成立初沒有師資力量,趁加拿大CIDA培訓項目師資班還有個尾巴,請他們老師來講課,再吸引會計人才。幾年的發展,會計專業的排名也到全國前三,發展迅速。

“如果照着人家的路子走,我們在後面很難追。要瞄準世界上最好的學校,向他們學習,在主戰場上與人家競争。這樣我們走的路就是比較短而有效的。”于是,清華經管學院并沒有從金融史開始教學,建貨币博物館之類,而是通過建立了金融數據庫、中國工商管理案例庫等另辟蹊徑的方式服務主戰場。在新專業的師資力量上,我們發揮了國際化的優勢,請國外教師來進行師資培訓、學生教學,引進先進教學力量,高起點起步。

在學院發展中,領導把學科布點、工作注意力和發展規模側重于金融、會計等管理學科,符合國家建設基本需要,學院迅速發展起來。管理學科的發展所帶來的成果也支持了學院經濟學科的發展。在2004年年終總結大會上,趙純均教授在總結辦學體會時談到:“我們要堅持不斷的創新,不要安于平庸。我是從整個學院的角度這樣講,我們之所以發展得快,是因為我們做的很多事情比别人早一些,比人家早走那麼一點,我們有很多創新,都是很有生命力的。管理學院間的競争和企業間的競争沒什麼區别,辦一所學校,學院是不是應該采用經營企業的思想和方法,吸取其中好的東西,我認為商學院應該更多的面向市場。”

雖然這樣的調整遭到很多人的不解和質疑,趙純均教授堅信:“一旦調整好結構,走對方向,學院發展就會走上快車道。比較符合市場需要的結構,才能在發展中趁勢而上。”多年的發展也證明,經管學院正是抓住了當時的“勢”,做出調整,迅速發展起來。

國際化辦學理念開拓者

20年前,清華經管學院幾乎沒有國際合作項目。而今,我們與MIT、哈佛、斯坦福、HEC等一大批著名管理學院建立了高層次、實質性的合作關系。以聯合辦學、合作研究、教師交換、學生交換、移動校園等各種形式,活躍在世界各地。

——“要辦好經管學院,就必須加快學院國際化的步伐,敢于學習借鑒世界上一切優秀管理學院的教學模式,教學内容和教學方法。我們和世界上一流的管理學院建立了高層次實質性的合作,舉辦了IMBA、高層經理人員培訓等優秀品牌的教學項目。我們在國際合作中堅持以我為主、博采衆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指導思想,注意在國際化的同時進行本地化。

為了提高師資水平,從1985年開始,與加拿大聯合組織的CIDA項目,對學院教師進行培訓。項目結束後,1995年,經管學院和MIT開始長達10年的合作。之前趙純均教授申請了題為“美國的管理教育”的課題,到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和MIT斯隆管理學院做富布萊特訪問學者的時候,就與來訪過的斯隆管理學院副院長Alan White達成協議,讨論細節,項目執行得很順利。這10年的合作對經管學院教師發展具有實效。

“與加拿大合作的10年,自己的基礎還不夠,并不能完全吸收和消化,合作帶給了我們辦學的概念,在觀念和認識上了解和熟悉了北美教育的模式,和管理教育的理念;與MIT合作的10年,更實際的開發了我們的師資,提高了我們的水平。更實際地做了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趙純均教授總結這兩段的合作收益。清華經管學院開始與哈佛商學院合作,開展清華-哈佛項目。在合作過程中,整合了國際上的優秀資源,學習其先進的辦學經驗。

“趙院長又與MIT合作,又與哈佛合作,您到底想把清華辦成MIT還是哈佛?”在一次公衆場合上,趙純均教授被提出這樣的疑問。“這裡既不是MIT,也不是哈佛,而是清華經管學院。在這些合作中,我們要學習,而不能抄襲。”

在他的觀點裡,經濟和企業全球化過程中,培養人的管理學院自然要國際化。而這跟國家的經濟、文化密切相關。因此在國際化的同時必須兼顧到本地化。在辦學過程中間既要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同時又要密切聯系中國實際。單純追求國際化且不說辦不成學院,即時辦成了,如果不為本國經濟發展和本國管理人才成長服務,也是沒有生存能力的。所以清華經管學院目标一定是在國際化的同時進行本地化,密切聯系中國的實際。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服務。這樣才有立足之地,植根于中國,通達全球,服務全球。

清華經管學院有一項知名活動——第二課堂。當時學院認為,老師可能對國際發展前沿了解不多,同時實踐經驗也有欠缺,如果能把企業領導請到講台為學生補充這些知識一定大有裨益。至今,世界知名企業的CEO,學術界大師被邀請來與學子分享自己以及企業和學術觀點的傳奇經曆。

2000年,在朱镕基院長的支持下,我們成立了全球著名跨國公司首腦和管理學院院長組成的顧問委員會,為學院的未來發展構築起富有潛力的資源平台。在國際化的路程中,給我們出謀劃策,能夠提供資源。

院長就是坐在辦公室接點球

談到做了20年院長的感受,趙純均教授笑了笑,談到初到經管學院的一次國外訪問中,請教國外商學院的院長如何做好這個職務,他們給出的答案:院長就是每天早晨就坐在辦公室裡接點球,各個方面的問題都有,需要馬上就要做出反應,而且前面沒有任何人幫忙阻擋。想來并不是一件很好的活兒。學生對課程設置、教學質量有抱怨、國家和學校對學院辦學水平層次有要求,教師對科研教學環境有希望,在各種意見左右下披荊斬棘……

我原來也是教師,心中明白大家希望有一個什麼樣的領導,就是處事公平,不能太為自己打算。想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領導一定要處事公平,為大家創造一個積極的環境;作為領導,掌握的資源很多,要把資源完全為自己私利服務,工作肯定是做不好的。朱镕基院長經常引用《官箴》中的一句詩“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公生明,廉生威”。“老百姓不怕你能不能幹,能幹的人很多,他們需要的是廉潔和公正,不要太為自己打算、處事公平一點,從古以來這兩條最重要的。”

“院長能起什麼作用?就是要有一定的堅持性,不能随風擺。隻要認識到這件事情是對的,即使說破天,再多的人反對你,也不能輕易改變,不能因為哪邊壓力大就有變化。做到堅持性的基本思想就是實事求是,不管上面領導、下面群衆是什麼意圖,要根據形勢分析覺得是對的,就要堅持走下去。辦事的方法可以靈活彈性。随風倒或者看領導顔色我覺得都做不好。”

提到衆多社會兼職職務,趙純均教授笑笑,說:“職務很多,但都是假的。真正做的就是這個學院,我花了後半輩子的時間來和這個學院一起發展。這20年不就辦了這個學院嘛!人的能力有大小,我也沒太多的野心一定要做什麼東西。業務、研究基本都丢掉了,做學院的同時作了一些管理教育方面的研究。我自己評價這20年辦學院,總結起來就是我盡心盡力、努力了,希望自己和大家滿意。還有我反複提到的‘榮辱進退,組織安排;是非功過,曆史評說’。”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