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夏冬林——在平湖裡潛水的人

2006-01-05
閱讀:

夏冬林——在平湖裡潛水

——訪清華經管學院會計系教授夏冬林

采訪夏冬林老師,讓我驚訝會計這件在我看來無比枯燥的事情居然能讓一個人這般的神采飛揚,那些沒有生命的數字和圖表仿佛隐約中也透出了一種美感。

看上去是很平靜的水面,其實終究有我們無法掌握的水際流程

夏老師談起會計學,就像一個武林高手在講他的秘笈真經。看似直白的東西在他的描述中竟有了此許玄妙的色彩。

夏冬林說會計的本質說來簡單,就是必須原原本本的反映真實的東西,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來是什麼,真實的景象就應該是什麼,比如說照出來這個人臉上有顆痣,那麼他就必須有,不能沒有,而難也恰恰難在這個反映“原本”。

我一直對“原本”有種天生的懷疑,覺得一切“原本”都不是人力所能及的境地,畢竟時過境遷,回頭再去追溯是否一定能夠找到?又怎麼去斷定找到的衆多中哪一個才是原本,即使是斷定了就一定是真的嗎?夏老師顯然也有這種困惑,他說道理上講真理隻有一個,我們要找到這個唯一的真理,而事實上在會計這個領域裡,這簡直就是不可能的,我們所能做的隻是無限的接近真理,卻永遠找不到它到底在哪裡。

對“相對原本”的判斷标準,夏老師說就是商業世界裡被公認的那一套制度。而由于世界變化的太快,各種新的交易形式不斷出現,加之外在環境的影響,并不存在一個永恒不變的标準,“規範也在常常變化”,正因如此,更增加了發現“原本”的難度。

是不是很玄妙,在我看來這簡直是一個沒有盡頭的工作,而他卻樂此不疲。

他說研究會計學的樂趣在于有很多看似明确的事情,實際上是未知的。比如同樣一個東西,很多人會說就是這樣,但你會感覺有哪裡不太對勁兒,這就會牽扯你不斷的想下去,想的結果可能會有新東西出來,好像發現了什麼,很興奮,雖然不至于推翻原來,但有種成就感。

他說會計看上去就像一碗平水,很古老,很陳舊,但裡面潛藏着很多變數,不是讓你翻江倒海的在裡面折騰,也不至于觸及暗礁,但它終究有我們無法看到的水際流程。

在夏老師的眼中,數字和圖表隻不過是會計的表現形式,而它們背後絕對隐藏着大的景觀。

而這個探究的過程并不像剝荔枝一樣簡單,除了能夠忍受埋于書齋的寂寞和辛苦,更需要一感悟。“會計需要一種感悟”,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可是他說的很堅定,不容我去懷疑什麼。他認為這種感悟是對問題準确性和深入性進行判斷的能力,無論是做研究還是搞實務都需要這種能力。他進一步解釋說會計領域存在很多問題,要研究哪一個,不能一個一個的去撞,有多少問題值得去挖掘,能大概做到什麼程度,這些都得靠一種感覺,沒有感覺連問題都找不到。他說這種感悟和對藝術的感悟是不同的,不是瞬間迸發的靈感,也不是創造性的靈光乍現,它是長時間積累的結果。他認為研究生在校兩年時間完成這個積累的過程是很難的,但也并不等于說他們就做不成這件事了,積累有很多種方式,研究生有對過去學習的知識的積累,以及對現在遇到的問題進行判斷和把握的積累,這些都有助于他們的學業和研究,但是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急于求成。

師從楊紀琬 彌補了出國未成的遺憾

八十年代中期社會上正流行公派出國,剛剛從江西财經大學畢業留校任教的夏冬林,和許多那個時代的天之驕子們一樣,懷揣着遠赴大洋彼岸的夢想。

當時的江西财大為提高全校青年教師的英文水平,請外教專門為年青教師補習外語,于是夏冬林又過了一年的學生生活。那個時候的他是校園球場上的主力,南方的夏天酷熱難擋,他常常頂着火燙一樣的太陽奔赴球場,從下午四點多一直打到晚上看不見,幾乎天天如此,夏冬林說學英文的一年是他最快樂的一年。

一年的努力使英文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報名參加了出國英文考試,夏冬林說當時人們學英文的目的都很明确,就是為了出國。考試雖然通過了但成績不是很好,按要求,需要經過培訓以後才能出國,于是他又跑到四川外語學院學習半年,臨近考試時,國家出台了一個規定:大學畢業未滿五年不能出國,而夏冬林他們那批人是寅吃卯糧,也就是出國指标用的是上一屆的,這樣一來他就不符合條件,夢想又一次破滅。所以真正意義上的教書隻是從1986年春天到1987年秋天這一年多的時間。

後來,夏冬林也沒有放棄出國的努力,1987年研究生面試之後的第二天他又參加了一次出國考試,居然很輕松的就通過了,讀研還是出國?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選擇擺在他的面前,許是出于更現實、更穩妥的考慮,夏冬林在權衡之後做出了在國内讀研的抉擇。

這一段經曆夏老師說他很少公開提及,我想他是懷有一些遺憾的,畢竟那是八十年代中期,而且正是人生最意氣風發的青年時代。

師從楊紀琬老先生這樣泰鬥級的名師,讓這種人生缺憾得到了平複。楊老先生對會計在中國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在國民黨時期就在上海财經大學的前身——中央大學國立商學院教書,30年代的時候就做過會計事務所,從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裡,會計在我國幾乎就是空白,1979年開始恢複創立時,除了舊社會過來的人,很多人并不理解會計到底是什麼,而我國要搞改革開放,要發展經濟,首先就得讓老外看懂我們的賬,所以就涉及到新的會計制度的建設和會計事務所的問題,但是在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搞會計事務所簡直就是天方夜潭。在這樣特殊的曆史時期,楊老先生獨辟蹊徑,率先在中國搞了一套會計顧問處制度,會計顧問處隸屬于政府,行使會計事務所的職能,後來随着時代的發展會計顧問處才逐步演變成了會計事務所。

夏冬林說楊紀琬老先生看問題非常獨到和準确,尤其是在社會轉型時期他對問題的判斷和把握都十分準确,我國從計劃經濟轉入市場經濟的變革時期,他在會計制度的地位、功能以及将來能發生什麼樣的作用等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都把握的相當準确。

嚴師出高徒,更何況是楊紀琬老先生這樣一位名師,但在夏冬林看來,跟随老先生六年的收獲,更多的還是回頭整理時才清晰的浮現出來,也許這就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吧。

夏老師舉了一個小例子,讀碩士時,他的畢業論文寫的是一個外币問題,當時中國的商業環境不是很好,研究生三年下來對商業的感覺和認識都很浮淺,而外币問題又不是很普遍,也很啰嗦,所以文章中出現了一些很明顯的錯誤。老先生看後,并沒有說什麼,隻輕輕提了一句:你要用心思,不然答辯的時候你要臉紅的。夏老師說當時他立刻意識到“臉紅”意味着什麼,雖然輕描淡寫,但讓他銘記一生。大凡可以稱為“名師”的,除了在教授知識和技巧上的過人之處,我想可能更主要的是人格的力量也伴随着授業的過程一點一滴的滲透在學生的心裡,直至影響其一生。

走走看看、看看走走中,有兩點還是有明确的想法

和許多我采訪過的經管老師一樣,夏冬林在童年時對自己的未來也沒有一個明确的設計。

夏老師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江西的一個農場渡過的,那是個相當于三五九旅的軍墾農場,起初很荒涼。“農村的孩子對未來的想法很簡單”,而且他的“整個成長的環境就是一個動蕩的時代,“小學五年級前鬥地主,成天跟着人家戴高帽子的到處亂跑,小學升初中時學黃帥,初二初三時開始批林批孔,高一時反擊右傾翻案風”,夏老師談及這段經曆時,語氣極富節奏感,十幾年的成長在他的描述中就象是走了一段有些牽絆的短路,跳過一些溝溝坎坎,三步兩步就站到了青年的路标下。

然而這個聽起來象是個蹦跳的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駐足思考的瞬間,雖然短暫卻影響深遠。

夏老師說一路走來有兩點是比較明确的:一是書要念到底,所謂念到底就是要念完了,我追問他怎樣算念完了,他回答說“那就是念完博士吧”。他說他們那個時候念書多少有些英雄形象在裡面,讀本科時,覺得碩士很了不起,讀碩士時,看人家是博士就會覺得很厲害,始終有一個榜樣在那裡豎着,所以對于書讀到底這一點還是很明确的。第二就是“對于做教師有點想法”,并不完全出于偶然。

夏冬林是1995年正式到清華經管教書的,在此之前他在一個有名的會計事務所工作,當時清華的月薪不足他在會計事務所的十分之一。他之所以放棄高薪選擇做大學的老師,源于他對教師職業的偏愛,他這樣解釋這種偏愛的由來:相對說來,做教師人格更加獨立一點。他認為目前中國的各行各業中,人格最獨立的就是教師,隻要有本事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不用依附于誰,夏冬林很看重這一點。許是因為自己喜歡看球的緣故,他舉了一個職業球迷的例子來解釋這種人格獨立,他說球迷在看球時完全是發自内心的喜好,一看到球,他們就有種沖動,就想大聲叫喊,而且他們也有這種發洩的自由,他說“這是一種特别釋放和忘我的狀态,其實你會蠻羨慕他們”。因為愛球,夏老師偶爾帶着兒子看一些現場的比賽,我想象着在人頭攢動的看台上,我面前的這個儒雅教授跟随着人浪激情呐喊,這時候沒人知道他是一個成天跟數字和圖表打交道的學者,他隻是一個他所鐘愛的足球的FANS,這種想象讓我對夏老師的感覺更加立體也更充滿了人情,我甚至揣測此種境地下的他會不會跟别人一樣,罵上一兩句髒話,倘若如此,就太符合我對完美人生的定義了。

除了人格獨立,他體會做教師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培養一個人的責任心。夏老師說他一站在講台上,内心就會生出一個标準,這個标準的底限就是做到讓學生買賬,這樣當别人對他評頭論足的時候,他才不會心慌。

據我所知,夏冬林老師在學生中有很好的口碑,他的教學也可圈可點。1998年在給國務院稽察特派員培訓班學員授課時,曾受到過前學員們的好評。

作為清華經管一個普通教師,夏冬林老師這樣評價他的學生們,“總體上還好,但努力的程度不夠”,他很理解現在的學生有很多事情要做,他隻是希望學生在安排的時候能否盡量給學業多一點時間,而盡可能少花時間在其它事情上。

對于他所在的清華經管,他覺得這些年的發展很快,同時他也認為在成績面前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他說清華一直以來都有很好的聲譽,這樣成績就有可能無形中被别人放大。他主張教育不要急功近利,尤其是清華經管向國際化方向邁進的過程,應該是漸進的,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揣摩。

夏冬林老師說和會計打交道久了會“越學越笨,越學越迂,為人做事比較謹慎,喜歡平衡”,但他給我的感覺卻是個性鮮明,充滿了活力和激情。和夏老師聊過後,我更加覺得除了學者共同的氣質和秉賦,不同的人,會展現出不同的學者風貌,就像大緻相同的路上也會有不一樣的風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