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宋逸寒:且行且思總關情|2021畢業季

2021-09-17
閱讀:

1622991904(1).png

宋逸寒

宋逸寒,經濟與金融專業,經73班,大一任班級團支書,大二任經管團委實踐組組長,大三一年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交換,大四任經管團委副書記。畢業後将前往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商學院攻讀會計博士學位。

在宋逸寒的娓娓道來中,時間仿佛回到了四年前某個夏日的午後。她的每一段經曆如同一幕幕電影在眼前切換流轉。從初入清華園的迷茫無措,到哲學課上的“驚鴻一瞥”,從山川城市間觸及真實世界的脈搏,到學習助研時明晰學術研究的方向,四年的時間不經意間溜走,她且行且思,一路矢志向前。

遇見通識,在生活中思考哲學

“通識課程是我來到經管最大的驚喜,尤其是大一第一個學期吳增定老師的‘西方文明’,為我打開了一個全新世界的大門。”在被問及大學四年什麼課留下的印象最深時,宋逸寒如是說。

回憶起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宋逸寒對西方哲學知之甚少,在看到課程大綱的瞬間她直接“傻了”,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會接觸到如此多的西方經典,“我甚至在一瞬間覺得自己就是個文盲”。她用“神奇”一詞形容那段經曆。看完了兩卷本的《伯羅奔尼撒戰争史》,梳理清楚了《理想國》和《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的論證邏輯,最後在期末考試考場上花了一個多小時論述自己為什麼反對盧梭的平等觀。“我第一次深刻理解了什麼叫‘當人類的群星閃耀’,偉大的思想在曆史的長河中,是那樣熠熠生輝。”

“西方文明”課程上對于哲學的驚鴻一瞥給宋逸寒帶來了深遠影響。一方面,它将宋逸寒從最初的焦慮和迷茫拯救出來。“每當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将來應該去做什麼、自己的價值在哪裡、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有什麼意義的時候,就會安慰自己,你看,人的價值和意義本身就是一個如此複雜的話題,否則也不會在哲學中被讨論了上千年,所以自己想不明白簡直太正常了。”宋逸寒笑着說。正是這些閱讀讓宋逸寒逐漸明白,糾結與迷茫是人生的常态,不光對于每個人如此,放在更加宏大的曆史長河中亦如是。

另一方面,“西方文明”為她打開了一個抽象世界的大門。對于哲學的短暫涉獵讓現實生活中奔波忙碌于學習、社工和社團的宋逸寒養成了一種超脫的思考習慣——習慣性地跳出去重新審視生活。“作為經管學院的同學,我們理解效用函數,熟悉成本收益分析,知道怎樣去最好地達成目标,這本身可以被稱為工具合理性。”随後宋逸寒話鋒一轉,“但抽象的思考會提醒我反思,我行動的目标本身究竟是什麼?這個目的真的有意義嗎?我認為這是對于我們目的合理性的必要審視。”

1622991919.png

随新聞學院“大篷車“課堂前往蒙古國時的留影

“西方文明”之後,宋逸寒對哲學的興趣又延續到了她法學雙學位的學習中。“抛開一些具體的技術性問題,法律一定程度上就是哲學思想在現實上的映射。”她用債法舉例,比如在面對合同違約時,英美法與德國法表現出的不同傾向恰恰體現了這一點,“英國的處理方法本身就很有邊沁功利主義的味道,而德國的處理方式則很‘康德’,相對于英國人強調用财富來計算利益,德國人更強調合同的行為本身。”宋逸寒進一步提到,“甚至大陸法和普通法也是這樣,英國的判例法有很強的實用主義色彩,就像是目的論;而大陸法的法條就像是更具體的道德律令一樣,很有義務論色彩。”對于宋逸寒來說,法學和經濟學都是絕妙的思想框架,雖然二者解構真實世界的角度和方法有很大區别,但這種區别并不影響她從其中體會到超乎尋常的美感。

“通識教育的意義本身是一個複雜的命題,今天的我也很難回答。但有一個超出日常生活瑣碎的思想田園可以放飛自我,在經濟學以外可以了解其他知識體系背後的奧秘,多角度地審視世界,感受不同時空中思維之間的碰撞,本身就是生命中一種極度的美好。”

走向學術,在探索中明确方向

“在去伯克利交換之前,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選擇學術這條道路。”

大三一年的時間,宋逸寒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度過。卸下了社工的責任,結束了實習的繁忙,學習和研究成為她那段日子的主旋律。談到那段日子,宋逸寒這樣概括:“那是一段很有趣的日子。離喧嚣很遠,離生活很近。”

相對清華,伯克利較小的課程壓力給了宋逸寒很多探索的機會,讓她能在城市或是山川中觸及生活的脈搏。在學校因停電被迫停課的第二天,宋逸寒就買機票直奔西雅圖參觀波音公司的飛機工廠;在聖塔芭芭拉的周日上午,她像當地人一樣品嘗叫不上名字的墨西哥式早餐;在薩克拉門托河邊,她捧着一盒薯條一杯可樂,等待日落時分晚霞染紅城市的天際線;她在聖地亞哥海洋公園獨自乘坐激流勇進,在緩慢攀升後急速下落的瞬間萌發了對人生更深的理解。“當我一個人坐在激流勇進船上的時候,我忽然覺得天地之間隻有我一個人,上去的時候極度恐懼,不知道自己要面對什麼,沖下來之後突然笑出了眼淚,因為走過了才意識到也不過如此。我忽然覺得這就是人生,要一個人面對太多的挑戰,但沒什麼是過不去的。”

回到學校,伯克利也給了宋逸寒充足的時間感受學術研究,她不僅深度參與到了助研工作中,也開始嘗試探索自己的研究題目。在“比較經濟學”課上,老師要求每個同學結課時獨立完成一個相關研究,這對于之前在學術方面積累甚少的宋逸寒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卻也正是她愛上研究的開始。宋逸寒至今還對自己确定下來題目的那天念念不忘,“當時我整理了自己看過的所有相關文獻後,去和老師探讨能在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方面做些什麼。最終确定題目後,剛好到吃飯時間,在走向食堂的路上我激動得不知道要怎麼樣好,基本上是連蹦帶跳到了食堂。”在那一刻,宋逸寒體會到,世界上有許許多多有意思的問題,雖然它們看上去很難理解或判斷,但通過各種“蛛絲馬迹”揭開這些問題神秘的面紗、講述一個屬于自己的故事,可以讓她從心底裡獲得極大的幸福感;也就是在那一刻,她清醒地認識到,未來将在學術研究中開拓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2020年上半年,在美國的宋逸寒受到了疫情的影響,被“封鎖”在家,但她選擇用另一個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困擾。宋逸寒認為這是自己最為專注的一個學期,能夠将自己的時間完整地投入到學習和研究之中。沒有其他事情幹擾,專心地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之中,每天自己把做飯作為放松,和朋友通過在線會議室遠程自習。“如果生活也是個人,我會覺得這一刻她真的洗盡鉛華,平淡卻也真實。”

同行時代,在實踐中認識社會

“我始終相信實踐對于同學們的價值。”問到大一和大二為什麼在經管團委實踐組工作這一問題時,宋逸寒斬釘截鐵地回答。

大一寒假前往山東菏澤,大一暑假前往甘肅慶陽,大二寒假前往湖南湘西,每一次實踐對于宋逸寒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成長。實踐固然是辛苦的。在菏澤實踐時有很多和當地基層幹部的座談會,會上應該說什麼、要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對實踐支隊來說是個挑戰,為此,大家基本每天都要讨論到深夜。在湘西時因為臨時找不到車,隻能步行進村。盡管非常辛苦,宋逸寒依然珍惜并感謝每一次實踐的機會,無論是在菏澤鄉村“扶貧車間”裡為假發制作清理原材料的老奶奶們,還是在慶陽黃土高原上帶領村民種植闆藍根緻富的帶頭人,亦或是在湘西山區裡希望為脫貧做一份貢獻的青年志願者,都為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他們教育了我,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腳下的這片土地。”

1622991942(1).png

大一在山東菏澤實踐時參加座談會(中間)

同樣,宋逸寒也希望盡自己所能,讓更多的同學有機會加深對國家和社會的認識。大四時,作為經管團委副書記,宋逸寒努力讓經彩計劃和菁優計劃的同學都參與一次有調研性質的微實踐,“我希望大家都能了解真實的社會是什麼樣子的,比如發現京郊農村的農業現代化程度超乎想象。”同時,她也推動了團委記者團與經濟系的首次合作,讓同學們去采訪一些優秀教師和傑出校友,“每次聽到大家說采訪後很有收獲,我都特别高興,很多老師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大四這一年中,宋逸寒還擔任了“經濟學原理”課程的小課助教。每節讨論課上,她都會盡量以同學們對案例中的親身經曆或了解作為整堂課的切入點。“我特别希望傳達給大家的是,案例不僅僅是我們讨論的一個話題,更是這個時代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宋逸寒希望,小課對于時事案例的讨論,能真正成為同學們關心社會的開始。

“我們常說要和時代同行。但在此之前,我們要先了解這個時代。我覺得隻有當我們能做到真正理解時代中每一個人不同的選擇,理解他們的每一點喜怒哀樂的時候,我們才有資格說和這個時代同行。”

1622991959(1).png

2021年經管團委記者團合影(後排左二)

最後,宋逸寒用“真實”二字寄語學弟學妹,“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真實的人,找到自己真實所愛而非被群體裹挾,磨練自己的真功夫而不是沉迷誇誇其談,悅納自己真實的不完美而非一味追求十項全能。活得真實,就已經足夠精彩。”

采訪/撰稿:團委辦公室唐譽軒

統籌:張曉雪

編輯:張曉雪、任仲希

審核:鄭黎光

責編:衛敏麗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