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畢業季|邵王健喆:人生要勇于嘗試

2019-06-19
閱讀:

編者按:畢業季來臨,一批畢業生又将走出清華經管學院,這裡每一位個性鮮明的個體,經過經管學院這幾年開放、包容的洗禮,未來或繼續深造,或投身職場,或潛心創業……我們特此推出“2019畢業季故事”系列,為你講述他們的成長與選擇。

邵王健喆,2015級本科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将赴芝加哥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大三上學期曾在哥倫比亞大學交換,大三寒假及暑假曾在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進行寒研、暑研。

“不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但相信興趣永遠是成長最好的導師。”——邵王健喆

自定義的未來

在清華,從來就不缺少選擇,不缺少機遇。如大路與小路的錯綜複雜,每一個路口,每一個轉角都有可能遇見不同的風景,開啟全然不同的人生道路。關鍵就在于,你如何選擇。畢竟,每一個轉角都值得期許。

邵王健喆的故事,要從進入清華經管學院開始說起。

微信圖片_20190620084756_meitu_1.jpg

邵王健喆(2015級本科生)

對于清華經管學院,邵王健喆有着自己的認識,他認為清華經管學院的培養理念更接近美國文理學院的模式:相比起清華理工科院系培養方案對專業能力的重視,經管學院的培養方案在通識教育上費了很大心思。這種通識教育理念,在中國的本科教育中非常罕見,但又是邵王健喆在高中時代非常向往的。大千世界,能夠找到自己向往的事物本就不易,若是有幸遇見,又怎能不珍惜?邵王健喆便抓住了這次機會,選擇了經管學院。

他選擇經管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考慮到經管學院的培養方案與理工院系相比在必修課的設置上相對輕松,這讓同學們不被培養方案所束縛,擁有相對充足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這部分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對于邵王健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經管學院給學生營造了開放的氛圍和個性化發展的空間,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支持,給了學生更多選擇的餘地。回顧前兩年經管學院學生推出的系列文章《離開經管的二十種方式》也會發現,經管學院有很多走“非主流”道路的人,而邵王健喆最喜歡經管的一點就在于,學院一直鼓勵學生多樣化的選擇。邵王健喆也算是“非主流”道路上的一員。他對計算機一直有着濃厚的興趣,在清華随意選修幾門計算機課并在大三上學期前往哥倫比亞大學交換期間學習了四門計算機專業課程後,就确定了自己未來将在計算機方向進行深造。方向明确後,他在大三學期的寒暑假又前往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進行寒研與暑研,最終申請了芝加哥大學計算機科學的博士項目。

“玩”出來的計算機科學Ph.D

邵王健喆将自己與計算機的緣分歸結于“玩”。他坦言,他最早和計算機的接觸與大部分同齡人相似,都是出于對新鮮事物的求知與探索心理。他很小的時候就玩起了電腦,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懂地新建了一個桌面的文件夾開始,到“像什麼金山畫王、彩虹QQ、千千靜聽、泡泡堂等說出來都暴露年齡的應用。”而好奇心驅使他在遇到問題時對計算機所做的種種嘗試,其實是一種工程師思維的體現。“玩多了電腦會卡,所以就得想辦法讓它變快。開始時候用超級兔子、優化大師随便試試,殺一波進程,加點虛拟内存,搞不定就照着網上教程改改注冊表,中了毒就拿老毛桃的PE啟動盤重裝。”從“玩電腦”到“修電腦”的過程,讓邵王健喆一步步對計算機有了更濃厚的興趣。不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但相信興趣永遠是成長最好的導師。

能夠走出一條自己的路的人往往有着獨立的思考和特立獨行的行事方式,邵王健喆便是很好的诠釋。

本以為戴着眼鏡、碼着代碼的學長應是不苟言笑的,邵王健喆卻是直爽幹練又不失幽默風趣的;本以為他選擇計算機作為研究方向是出于兒時對計算機的興趣,他卻道,這不過是一個嘗試罷了,二者之間并不存在很強的相關性;本以為他本身修習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便會采用二學位或輔修的方式修習計算機,結果他的選擇卻是選課自學。都是很細微的細節,看似偶然,卻又似乎有其必然,邵王健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平淡中生出驚喜,在平凡中締造卓越。

在整個采訪過程中,邵王健喆始終在強調,勇于嘗試的信念,鼓勵學弟學妹們challenge everything。邵王健喆自言自己不問蒼天,不信鬼神,座右銘類的東西也從來都覺得沒必要擁有,他相信的隻有自己,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比起将未來寄托于時間于等待,邵王健喆更願意主動出擊,搜集一切可能的信息,在實踐中做出決策。每個人的道路其實都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未來總是有無限的可能性等待着被發現,在沒有嘗試之前,誰都不能夠輕易說自己别無選擇。

“We were able to be all these things and do all these things because we were informed.”這是邵王健喆中學時期最愛的美劇《新聞編輯室》裡的一句台詞,提醒他在一個個人生的關鍵轉折點做出重要決定時一定要充分獲取信息。他回想起從高三申請上海紐約大學到大二申請哥大交換,以及大四DIY申請計算機博士這些相對小衆的經曆,每一個機會都依賴于充足的信息。“我确信自己主動獲取了足夠多的信息,且每一次決定都是基于對充足信息的掌握所做出的,因此從未後悔之前做出的決定。”和邵王健喆的接觸中,總是可以感覺到他身上所散發的自信與陽光,不熾熱,卻明亮了他和他周圍的一片天地。

如邵王健喆自己所說的一樣,不要被現有的資源所限制,想方設法獲取信息,想做的事情就去嘗試。大學本就是一個認識自己,創造未來的平台,嘗試有可能會失敗,但不會吃虧,所經曆的事情,不論好的壞的,總有它的價值所在,都是一段經過,是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風景。邵王健喆是根據自身的經曆與經驗,對學弟學妹們提出的建議:“如果說沒有定好方向的話,我覺得首先應該嘗試,各方面都試一試,想走職業就去投行、咨詢、VC、PE這些地方實習,對學術感興趣就跟着導師,在盡可能的條件下找最top的。因為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導師會給體驗帶來很大的差别,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最後的決定。關鍵還是要多嘗試,嘗試之後如果發現有一個東西能讓你覺得很開心,就可以成為你的方向。對經管學院的同學而言,在目前這個階段,不應該覺得自己被限制了,現在面對的方向才是最具有彈性的,越往後的道路才是越來越窄,越來越精鑽的。”邵王健喆也是在利用資源的條件下,進行了嘗試,最後選擇了自己滿意的方向,探索了一條不主流,不從衆,卻是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嘗試需要勇氣面臨挑戰,也需要勇氣面對風險。邵王健喆能夠勇于嘗試與他的性格有着很大的關系。邵王健喆自認為是一個愛折騰的人,也願意為自己的選擇承擔一定風險,“身邊競争最激烈的路往往隻是風險最小的一條,而真正最适合自己的路雖然需要主動探尋才摸得清,但也許摸清以後并不難走。”人們總是對未知感到恐慌,對陌生感到不适,親身實踐便是一條從未知走向已知,從陌生走向熟悉的道路。成長的過程便是抉擇的過程,不同的抉擇也許是殊途同歸,也許就是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有時不可避免地也會猜測,遐想自己當初如果做了不一樣的選擇,今天又會是什麼情形?是會更好,還是不好?

向邵王健喆提出這個問題後,他沉思了許久。在我以為他會告訴我一個曾經做過的決定,如今希望時光回溯加以改變之時,他卻告訴我,自己沒什麼想要改變的。他很是堅定,即使是日常小事也沒有一絲一毫想要改變的地方。對這個問題,邵王健喆有自己的一番理解:“的确,人們有的時候會羨慕自己沒有做出的選擇,但我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人,并不是也不想做一個活在過去,時常後悔的人。我并不知道如果我當初選了别的路結果會如何,而現在的結果已經很令我滿意了,因此我認為現在這樣的道路就是最好的。”

邵王健喆說自己是一個很幸運的人,很幸運在最初幾次的嘗試中便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鐘,因此也不曾後悔,不曾遺憾。但世上哪來那麼多不勞而獲的幸運呢?邵王健喆在探索未來方向時所付出的努力顯然是不可忽視的,自學計算機課程,自己申請交換項目,自己尋找寒研暑研,很多人隻是在腦海中想想的事情,邵王健喆卻一件一件地去做了。幸運隻能說是那不經意間的一縷涼風,過青芽,暗香盈渚。

未來的路很長,遠赴異國他鄉,或有眷戀,或有不舍,未來或許就在彼岸,觸手可及,或許隔着萬水千山,蒙紗待揭。但,心之所歸,何言非景?

供稿:清華經管學院團委

采訪/撰稿:郭雅婷、孟知殷

編輯:張曉雪韓小旭

審核:趙一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