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畢業季|于佳恒:大學四年,是對自我的發現之路

2018-05-29
閱讀:

編者按:畢業季來臨,一批畢業生又将走出清華經管學院,這裡每一位個性鮮明的個體,經過經管學院這幾年開放、包容的洗禮,未來或繼續深造,或投身職場,或潛心創業……我們特此推出“2018畢業季故事”系列,為你講述他們的成長與選擇。

于佳恒,2014級本科生,大三曾在伯克利交換,之後gap一年在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Kellogg)商學院做研究助理。畢業後将赴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MIT Sloan)攻讀金融學博士(Finance PhD)。

學術之路,不僅是“踽踽獨行”——于佳恒

“在張志強老師的推薦下,我讀完了整本《壇經》,感到這本書很有趣。”于佳恒說到這裡的時候,我們都笑了起來。如果不是之前聽他表達過自己熾熱的學術理想,或許我們會因為他的這句話将他誤認作是僅憑天賦聰穎,便能在清華經管學院逍遙度日的隐士高人。但于佳恒的真實形象并非如此,或許正如他努力嘗試去從《壇經》中參悟人生一般,在清華的四年,是他不斷努力發現自我的過程。

002_meitu_3.jpg

于佳恒(2014級本科生)

迷茫與探索

初入清華經管學院的于佳恒對未來十分迷茫,高考報志願的時候,對航空航天十分感興趣的他,在經管和航院之間的一番糾結後,選擇了經管。對于那時的他而言,經管學院意味着更加光明的就業前景,從那裡畢業便可以從事高薪的工作。他坦誠地說,高薪且刺激的投行或者證券業的工作當時十分吸引他。如果發現自己實在不喜歡經管,大二還可以轉系到其他院去。

然而這樣簡單的打算也給大一的于佳恒帶來了很多痛苦和迷惘。他像所有人一樣,在課程、社工和各種活動中尋找自己的興趣點。他說,那時自己深深意識到自身的不足,想的就是要去做很多事,修很多課,用這些将自己武裝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學原理》帶給他很大影響,讓他第一次窺見經濟學思維的奇妙之處。大二時,因為種種原因他也一度試圖向金融工程專業發展。

在探索未來道路的過程中,經管學院獨特的文化和開放的氛圍為他提供了許多的可能性。這裡環境多元,賦予了學生更多主動選擇和自我實現的機會。經管學院通識教育的課程設置也賦予了他更多的人文情懷。例如受張志強老師的影響,于佳恒讀完了《壇經》,對世界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經曆了這一系列嘗試和探索,在清華園生活了兩年有餘的于佳恒終于察覺,自己對經濟學家那種經世濟民的情懷有着某種共鳴,自己希望能看到經濟社會運行背後的邏輯和大的框架。

熱愛是第一驅動力

大三在伯克利交換的半年讓他更深入地接觸到了經濟學研究,交換結束後,于佳恒獲得了在美國西北大學的助研機會,進行金融學研究。被問到為什麼選擇間隔年去助研時,于佳恒坦誠地說最大的原因是為了跟教授要推薦信,因為推薦信對美國PhD申請十分重要。不過他也提到,正是間隔的這一年,幫助他終于堅定了學術理想。

他的助研生活可以說是靜水無瀾的,日複一日大量的數據整理和分析工作占據了他絕大多數的時間,在這樣有序的節奏中于佳恒感受到了一種積累和漸進的喜悅。更加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西北大學的教授們,他們雖然身為學術界的專家前輩,卻十分謙敬溫和,對待于自己有着對待同事或朋友一般的尊重,而不是單純搬磚的苦力。他一個人在食堂用餐,有的教授會主動坐到他身旁和他交流生活和工作。教授們那種對學術的熱情和執着更是深深地震撼了他。他記得有些教授每天七點不到便來到辦公室,一直進行研究工作直至深夜。他們這種高效利用時間來生産新知識,以此作為自己最為熱忱的事業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于佳恒。

02_meitu_4.jpg

于佳恒(2014級本科生)

從美國助研回到清華,原先身邊的同學也已經畢業離開了清華校園,于佳恒表示遠離了老朋友的自己時不時會感受到有些寂寞,但他依舊保持着自己的節奏,繼續着學習和研究工作,也結識了很多新的朋友。他開心地向我們細數着他原來的同學們的現狀,為他們而感到驕傲。我們相信他也一定對自己選擇的道路充滿自信。

學術之路,不僅是“踽踽獨行”

為什麼會選擇學術?在外人看來,學術或許是清貧的、枯燥的,遠遠不如一份投行券商的工作那樣令人興奮。采訪之初我們就向于佳恒問起他對于外界這種對學術研究的印象怎麼看。于佳恒表示,很多年前一位大神學長對他說過,在業界工作雖然薪水更高,但可能很多的金錢和時間要投入到人際溝通上,不但需要一定的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或許是社交能力和職業素養;而從事學術研究可能稍微純粹一些,收入雖然較少,但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學術課題上。對他而言,學術研究是他的興趣所在。能夠從中發現許多窺探真理的樂趣,能夠接觸甚至創造最前沿的知識,這樣的工作遠不會讓人無聊。于佳恒提到,無論是在業界還是在學界,都需要相當強的實力和足夠的努力才能成功,都能為世界創造不同,也都能施展經世濟民的抱負。但是他認為自己的性格更加适合學術研究,因此選擇了這條道路。

大一暑期實踐,大一暑期社會實踐中,于佳恒和同學前往甘肅調查農民拆遷補償問題,發現了由于制度不完善造成諸多問題無從解決,從那時起,于佳恒便一直惦念着這一方土地。一方面他期待着了解經濟社會運行的規律,從經濟學的角度描摹出整個社會的框架,另一方面貼近土地的故事又始終鼓舞着他去踐行,使他渴望去創造改變,這或許就是他想去尋找的“大有可為”的答案。

于佳恒很快将要去MIT繼續自己的學術之旅,提到這個成就,他總是顯得十分謙虛,他說“這隻是一個階段性的小勝利,主要是我十分幸運,得到了太多老師們、學長學姐和同學們的幫助。我非常想感謝他們。”即将離開清華,他将懷念那溫暖而寶貴的師生、同學情誼,懷念那個在圖書館、自習室拼搏的身影,懷念那段為了尋找夢想不斷堅持探索的時光。在清華園的四年如白駒過隙一般,他将永遠地懷念這裡的一草一木。

供稿:經管學院團委周子琦王小飛魏雯莉郭朝晖

編輯:溝通辦張曉雪時曼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