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畢業季|張培钰:用教育去豐富一個人未來的可能性

2018-06-05
閱讀:

編者按:畢業季來臨,一批畢業生又将走出清華經管學院,這裡每一位個性鮮明的個體,經過經管學院這幾年開放、包容的洗禮,未來或繼續深造,或投身職場,或潛心創業……我們特此推出“2018畢業季故事”系列,為你講述他們的成長與選擇。

張培钰,2014級本科生,大二曾在互聯網教育公司做STEAM課程設計,大三在公益機構PEER做社區探索課程設計,大四在好未來做在線教育産品分析,畢業後将赴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教育科技碩士。

“不要想着在這個行業能不能成功,先找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再找這個領域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工作。”——張培钰

迷茫、焦慮和轉向的打算

清華學堂陰涼的公共讨論區,初夏為窗外的樹木染上新綠,我們的聊天從“為什麼選擇經管”開始。

“高中開始其實已經有了獨立的思考,會想自己未來到底應該做什麼,但當時知道的太少了!聽說金融的就業前景是文科生能選的專業裡面最好的,再加上父母的順水推舟,我就選擇了清華經管。”高考後的張培钰,對咨詢、會計等職業的了解僅僅停留在知道名字。

微信圖片_20180605150840_meitu_1.jpg

張培钰(2014級本科生)

後來張培钰在北大附中進行的素質教育調研,她發現該校開設的專業選擇課,由校外專家講授,面向高一學生,課程内容是各個專業基本内容、課程設置和職業發展方向。“(他們)高一學了這門課,之後的學習更有針對性,所以最後的(高考)成績還不錯。”她對此十分羨慕。和接受着這樣教育成長起來的學生做同學,來自内蒙古一所傳統高中的張培钰感到了很大的壓力。高考結束後,她來到清華參加夏令營,認識了有豐富項目經曆的、做過學生會主席的、英語如母語般流利的同齡人。“當時就感覺自己很沒競争力,也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

站在大學四年的尾巴上反觀之前的焦慮,她認為,發展方向的趨同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她說:“其實這個情況不僅經管有,工科院系也會有,我們内蒙老鄉聚會的時候,工科的同學聊的差不多都是泡實驗室啊,發paper啊,給老闆(導師)幹活什麼的。”在她看來,大家的理想職業很相似,而資源是有限的,再加上身邊的人整天都談論這些話題,焦慮自然而然地就來了。

機緣巧合之下,她認識了一名剛剛從北大畢業的内蒙古學長,對方想要成立一家教育機構,幫助像她一樣焦慮、迷茫的内蒙古高中生在短時間内“速成競争力”。但實際上,當地的家長似乎對素質教育并不關心,市場的冷淡反應讓創業團隊受挫,但張培钰從那時起開始關心教育問題。

試錯、積累和方向的聚焦

被問到何時開始在教育行業發力,張培钰表示大一時已經模模糊糊地感覺到自己對教育這方面感興趣,但僅憑興趣仍不足以支撐她轉向一個和經濟與金融南轅北轍的領域。她為此咨詢了很多學長學姐,一位學姐的建議令她印象深刻:“你不要想着在這個行業能不能成功,先找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再找這個領域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工作”。抱着試試看的想法,張培钰先後在公益教育組織PEER、小型教育科技公司、教育集團好未來等多家機構嘗試了課程設計、項目管理、産品研究等多個職位。

嘗試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大二時,張培钰像一個典型經管人那樣,老老實實去券商做了實習,這些工作要麼“不适合”,要麼“不是最适合的”,被她一一從waiting list中劃掉。但張培钰仍對這些看似沒用的實習心懷感激,因為在這期間,她的數據分析能力、溝通能力和快速學習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強化了課堂上沒有得到足夠鍛煉的地方。互聯網公司輕松的工作氛圍讓她決定為自己的IT技能點加碼,設計課程時的得心應手也影響了她讀研的方向選擇。後來在為一個線上繪本閱讀項目融資的過程中,這些技能都派上了用場。

“嗯,還有做PPT”,她笑着加上一句。

微信圖片_20180605150917_meitu_2.jpg

張培钰(2014級本科生)

PPT的話題似乎觸發了張培钰的一些回憶,她在好未來實習的産出基本都是PPT。即使做了多份實習,她的功夫還是欠點火候,做出來的PPT被認為“字太密”。張培钰曾選過一門名為《辦公軟件自動化》的課程,課程内容包括如何在PPT中添加炫酷的動畫效果,但在實習中并不怎麼能用得上。她認為還是在參加比賽、做具體項目和實習中更能夠鍛煉相關技能,主動參加課外項目,如助研、比賽等,完全能彌補這一不足,何況理論和實際終究會有差距,課堂教學時間寶貴,主要任務是打基礎,基礎打好了,才能以不變的理論應對複雜多變的實際。

新的開始

張培钰選擇的碩士項目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教育科技碩士(Lear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談起為什麼選擇賓大的項目,她介紹說各個學校的教育科技項目其實偏重不同,有些學校重視領導力培養或革新,有些項目的人文色彩比較濃厚,而她更青睐教育和科技平衡得比較好,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的項目設計。這個選擇綜合了她彌補教育學知識、拓展國際視野和深耕教育科技領域的希望與規劃。她認為,科技手段能解決教育資源長期分配不均的問題,進而促進教育公平。比如,好未來教育集團邀請諾獎得主任高級教研員,開發線上實驗系統,未來這類創新可能讓沒有條件進實驗室的孩子們也感受到實驗的魅力。而人機交互技術也可以彌補線上教學缺乏浸入式體驗的缺陷。她說:“做教育不一定要站在講台上教學,而是去豐富一個人未來的可能性,這讓我思考更多關于公平性的問題。”

比起四年前填報高考志願時迷茫的自己,現在的張培钰更加從容,這或許就是清華經管學院希望培養出來的學生模樣:一個能進行理性選擇、并為自己選擇負責的現代公民。

供稿:經管學院團委張天宜黃珺潔魏雯莉郭朝晖

編輯:溝通辦張曉雪時曼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