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王大安,清華經管學院2013級本科生。來自台灣的他畢業後将全職創業,投身“原味覺醒”事業。大一時在創業初體驗後,從化工系轉到經管學院。曾任學院棒球隊隊長,“馬杯”前一個月臨危受命組建球隊,帶領球隊奪得“馬杯”第四名。2016年創立“原味覺醒”健康餐品牌,一年裡在海澱已有6家門店。關于創業,他的“野心”不止如此,關于未來,他的故事也不止“原味覺醒”。
“創業并不需要被美化,踏踏實實做實業,多去嘗試和發現,未嘗不是一種有價值的體驗。”
——王大安

王大安
創業——水到渠成的道路
不同于大部分忙于實習、找工作、考研的同齡人,王大安的去向是堅定的四個字:繼續創業。筚路藍縷,這條道路以其艱難獨特而備受人矚目,而對于大安學長來說,它卻更像幾年一以貫之的努力帶來的水到渠成的結果。
2015年年底,王大安産生健康餐飲的創業想法,2016年5月付諸實踐,到現在将近一年的時間裡,“原味覺醒”已經在海澱區開起了6家門店。“畢業前可以開到8家,希望今年年底能把北京北面吃下來,開到12家。”學長笑着對我們說,語氣裡是自信與實力。
談到畢業去向時,王大安的兩道濃眉下閃爍出了光彩,我們感受不到一個面臨畢業的學生一絲迷茫的氣息,“當然是繼續創業了。”關于短期的打算,他說,畢業之後的一年當做gap year,繼續把“原味覺醒”這個健康餐品牌發揚光大,占領北京的北邊,計劃年底前能到12家。至于更長時間的打算,他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想法,即挖掘健康餐客戶的特定價值,利用這些客戶的健康需求,有可能轉型做一個數據公司,跟大品牌居家健身公司合作,每家分店與獨家健身房對接,建立起健康生活圈,形成健康的共鳴,從而從傳統餐飲行業轉型互聯網公司。
經管——堅定而正确的選擇
王大安的創業道路是從科技創業開始的。大一讀化工系的他很早就有了創業的念頭。積極關注校園内創業動态的他通過布告欄裡清華x-lab的招募啟事,成功加入了一個由研究生帶頭的互聯網金融創業團隊。那是2014年,正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風口期,如果項目真正得以實現,那必然會極大地影響整個行業。隻可惜最後團隊内部由于股權利益分配問題産生了分歧,最終隻能不了了之。這一創業的初體驗不僅使王大安明白了創業的風險與樂趣,更是使他意識到軟技能的重要性,他開始思考什麼樣的專業更适合自己,能夠更好幫助自己實現創業的夢想。
于是在大二他轉系來到了經管,而這也成為他重要的人生轉折點。
在經管的幾年學習生活中,關于專業知識,會計的基礎知識在王大安的創業路上特别有幫助,因為有了這些基礎知識,在進行簡單的融資時就不會被别人牽制。而法律和财務則是兩把利刃,在經管接觸了很多這兩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對他的創業實踐大有益處。王大安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一時選修的《談判溝通技巧》,每節課都會進行真實案例的模拟談判,而同學又是來自不同的院系,這種多元思想的碰撞體驗使他後來接觸到真正的融資談判等問題時能夠更加從容。
在創業之餘,他還擔任經管學院棒球隊隊長。他說,棒球注重個人主義,但同時又不能忽視團隊合作。他回憶大三的時候,随着棒球隊主力學長的畢業,球隊急需新鮮血液的注入。“馬杯”前一個月他臨危受命,在短時間内組織起一支完整的球隊,并在那一年奪得了“馬杯”第四名。在經管的這些經曆教會他,很多時候事情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學習是這樣,運動是這樣,創業也是這樣。或許你有很好的創意,但是更重要的是你的執行力。
通識教育——“無用之用”
談到經管學院的通識教育,王大安說到,通識教育使得他能夠将各個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而創業正是需要想法和靈感的碰撞。經管學院注重對學生軟技能和硬實力的共同培養,而通識課程的安排“與台灣的教育體系很像”,在與不同的人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所接觸的各種知識自有其“無用之用”。
王大安印象最深的課是思想性和腦洞兼具的《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Critical Thinking and Moral Reasoning,CTMR)。“平時一般上課都比較少互動,但小課小班制教學‘迫使’每個人的課堂參與,一塊思考一塊讨論。”因為小課上的讨論很多,而且每個人基本上必須參與到讨論中,“是一個腦洞大開的課。”因為小課必須參與讨論所以課前都會準備一下,有些本來話比較少或者不會主動發言的人也得到了充足的時間和機會來表達自己。
王大安也對通識教育提出了一些獨到的建議。“既然屬于通識教育,考核方式可以更加多元一些,比如實踐、實驗、戶外教學參觀,等等,但目前主要還是以考試的方式。”另一方面,他覺得通識教育本身的用意就是在于廣不在于深,所以可以嘗試讓多個教授參與到教學中,比如《現代生物學導論》這樣的課程,可以1-3周請生物學某個領域專長的教授來講課,4-6周換别的教授,他認為這樣做能讓學生有更多元的視角。“套用一句俗語,流水的教授鐵打的課堂。”王大安笑着說,“雖然同一個教授會講的比較有系統性,但是其實大部分同學都是期末看課本的方式應付考試,失去通識課程最初的用意。”
其實做餐飲也是受到通識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說到大學生創業,我們總會想起各種靠idea取勝的互聯網公司,餐飲業則很少出現在備選目錄裡。很多時候創新并不是憑空式地産生一個想法,而是在原本單一的想法上進行多元知識的融合,在人們原有的需求上用科學的方式進行改良。”現在的他決定深入開發消費客戶的健康需求,與門店附近的健身房和健身器材商店合作,利用數據庫,打造一個健康生活圈,從傳統餐飲行業轉型成一個與互聯網結合的綜合性公司。
創業并不需要被美化,創業所追求的也并不是一鳴驚人,有時候踏踏實實做實業,多去嘗試,多去發現,未嘗不是一種有價值的體驗。這是王大安告訴我們的故事,也是生活告訴他的故事。(供稿:學生工作組通訊員:鮑舟啟、蔡百惠責編:劉惠心)
更多閱讀:
清華經管學院2017年畢業季系列文章
學子|鐘鼎和他的“經劇”人生
學子|陳劉旻:經管四年教會我的事
學子|任丹陽:我願意做主流中的非主流
學子|鄭沛倞:菲利普的經管曆險記
學子|路絮:在路上遇見成長的自己
學子|劉暢:選我所愛,愛我所選
學子|王曉瑜:年輕就是用來“試錯”的
學子|易楷甯:随性與認真的統一體
學子|郭健多:經管人,實業
學子|黃政燊:在中國,讓夢想照進現實
學子|惠澤華:公益夢,在行動
學子|賀維藝:審視大學:以時間為友
學子|劉裔:博于學,精于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