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學子|張鶴:保持初心,坦蕩而行

2017-06-26
閱讀:

編者按:張鶴,清華經管學院2013級本科生。本科畢業後将攻讀清華經管學院金融學博士學位,并擔任經管學院本科黨建輔導員。曾任經34班團支書、職樂會資産管理部部長、校藝術團舞蹈隊隊員。帶着經世濟民的家國情懷,堅守學術無價的執着理想,張鶴在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上坦蕩而笃定地前行……

“選擇了什麼,就認準它去做。”——張鶴

張鶴_meitu_7.jpg

張鶴

“進入清華經管學院的原因,其實和很多其他同學一樣,就是高考的時候分數考得比較适合經管。”當我們抛出這樣一個所有經管人一定會被問到的問題的時候,張鶴也回答得很坦誠,“當然,由于我對工科專業的興趣不大,選擇專業的時候運用了一些排除法。”讓我們頗為感動的是,張鶴提到他在選擇中也考慮到了經濟與金融是一個比較實用的學科,可以服務國家的整體經濟決策,為社會經濟做出一份貢獻,同時融合了自己經世濟民的家國情懷,而這些對于專業的最初理解,也與他堅定地留在清華經管攻讀博士學位的選擇遙相呼應。

在入學三年後,經世濟民之初心因張鶴的選擇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釋。大三下學期,他選擇了留在經管學院攻讀金融學博士學位,應該說這是他一貫以來的理想。“讀博确實是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提及博士和碩士的區别,他說,自己是真正想清楚了要幹什麼,才會去攻讀博士的。在抉擇的過程中,他咨詢了楊之曙等多名教授,結合自己的學習、科研現實,最終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國外的博士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學術性更強,方法論更加完整,但是研究的主流不會是中國的問題。”在海外留學異常流行的今天,張鶴如此解釋他留校直博的選擇。另外,國内推研直博和國外申請的時間差因素也在客觀上影響了他的選擇。“選擇了什麼,就認準它去做”,張鶴就是以這樣一貫的信念在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上坦蕩而笃定地前行。

做出讀博的選擇前,張鶴并沒有正式接觸過科研,選擇中雖有勇氣使然,優秀的學業也給予了他很強的自信。做出直博選擇後,他主動聯系陸瑤老師開始做一個項目,全程參與做研究,找數據、做回歸、寫代碼……慢慢掌握了做學術研究的方法,現在已經将這個項目作為自己的畢業論文。

提及本科生科研,張鶴想說的很多。他在大一暑期加入了赴内蒙烏蘭察布市大六号鎮豐裕村調研農業項目的實踐支隊,在支隊實踐中對農村土地流轉進行了深入探索,并在中國大學生經濟調研答辯會上獲得優秀成果獎。張鶴覺得暑期實踐是一次嘗試學術科研的絕佳機會,不僅能夠接觸到學術研究的方法,而且能夠走出校園,去認識和探索中國,真正地研究中國問題,對以後自己研究的課題選擇也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另外,他特别提到了經管科協時常發布的教授助研工作,他覺得助研和跟着教授進行課題研究,還是有區别的。在助研工作中更加需要同學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借助助研機會,積極地去學習、讨論、思考,如果把助研工作僅僅當做一個技術性的作業來做,不求甚解,那就很難觸及研究的核心,隻是鍛煉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對實驗進行概論性的認識。“科研的确就是一個很複雜很系統的工程。”他如是總結。

提及通識教育,博士研究和經管學院實行的本科通識教育培養方案似乎不是同一個維度的概念,那麼通識教育在張鶴的身上烙下了怎樣的印記?他又是如何看待和踐行的呢?

雖然在經管學院可以有很多種路徑進行選擇,但是打下堅實的學業基礎不僅是自己能力的體現,還尤其能夠提升自己的内在價值,無論今後從事怎樣的工作,都會受用無窮。通識教育課程不僅給予我們嘗試各種方向的視野,也讓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這些影響在修讀課程時可能感受不到,但是在大四面臨道路選擇的時候,感受尤其明顯。他也相信通識教育會在以後人生的更長階段對自己有着積極的作用。

特别地,他高度評價了《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Critical Thinking and Moral Reasoning,CTMR)課程。雖然在這門課上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每個星期都有大量的閱讀任務和memo作業要寫,但是這門課程對于閱讀的積累和思維的培養都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說《西方文明》可以獲取對整個文明統籌的概論性的了解和理解,是一門開闊眼界的導論性課程的話,CTMR就是一門講求實踐的應用性課程,是一門可以全方位提高思維水平的課程。他将這門課從大二推遲到大四修讀,因為是高年級修讀通識課程,他在學習中批判性地審視人生道路的選擇等很多與自身發展息息相關的問題,也更加堅定了自己讀博的學術理想。

在肯定了通識教育對學生的思維鍛煉和人格培養的益處的同時,張鶴也指出,由于大部分通識教育課程在大一開設,一些學生可能還沒有完全從高中的學習模式中走出,思想中總有要區分主科和附科的錯誤觀念,不能意識到通識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就把西方文明、中國文明等課程的課堂時間用來完成經濟學原理、微積分等專業課程作業,“小學而大遺”。另外,部分通識教育課程内容比較深奧,部分教授的教學模式可能也不适合面向大一學生,這就導緻大一學生經常有聽不懂課,跟不上思路的現象,導緻學生失去聽課熱情。他建議,學院可以把部分内容較為艱深的通識教育課安排到高年級進行;同時,建議學院多對大一學生進行宣傳教育,引導學生改變高中的隻顧主科、隻重考試的學習模式,讓同學們意識到通識教育的重要性,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

經管學院有着做社工的良好氛圍,張鶴的社工生涯應該說從新生骨幹訓練營就開始了。他是以新生黨員的身份參加的訓練營,當時的訓練營由新生黨員和通過領軍計劃進入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的新生組成。在訓練營裡,他和其他新生骨幹們一起探索清華曆史文化、進行工作坊學習、籌備主題節目……初步接觸了社工和清華的黨組織,令他印象非常深刻。“黨組織、社工組織也就是要體驗一種家庭式的溫暖。”張鶴如此評價,“我特别感謝當時認識的林翰師兄,在師兄的指導下讀完了很多理論書籍,也取得了社工的起步。”

張鶴在大二時擔任經34班的團支書,他承認大學裡同學們的選擇都很多元,想要組織一場成功的班團活動并不容易。雖然這樣,“策劃班團活動需要從同學們的需求出發”,他還是一直堅持着這一點,而不是通過強制來提高同學們的參與度。

張鶴回憶到他們大二的班級團日活動,當年他舉辦了一場班級内的模拟炒股大賽。當時中國正大力推行“一帶一路”建設和國企的全面深化改革,因此股票的形勢也非常不錯。但是處于大二階段的同學們,專業知識儲備并不充足,對股市沒有專業的了解,不過在大一《經濟學原理》課程的思維訓練下,對于經濟學的直覺和案例分析能力是非常好的。借助這樣的經濟形勢,張鶴從股市切入,通過舉辦模拟炒股大賽,創造了一種讨論熱門經濟話題的班級環境,使同學們能夠在熱烈的讨論和比賽的激勵中自主學習和思考,把握當下中國經濟的重心議題,直觀地認識到股票市場的波動,。如今,模拟炒股大賽已經成為常被模仿的一個有經管學院特色的活動。

在大四時,張鶴被評為優秀黨員,在大學四年的黨組織生活裡,他不僅把黨組織工作當做一份社工,也當做一種自我提升的空間。在經管學院,大三的海外交換學習是班團建設和社工參與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交換回來後,他從很多社工組織中退出或不參加核心工作,而他堅持認為“黨組織是一個優秀的群體”,因此即使在大四,也積極組織黨團活動,發展了五名預備黨員。積極承擔責任,注重自我提升。(供稿:學生工作組通訊員:劉曉晨、王書帆責編:劉惠心)

更多閱讀:

清華經管學院2017年畢業季系列文章

學子|王大安:我的故事不止原味覺醒

學子|鐘鼎和他的“經劇”人生

學子|陳劉旻:經管四年教會我的事

學子|任丹陽:我願意做主流中的非主流

學子|鄭沛倞:菲利普的經管曆險記

學子|路絮:在路上遇見成長的自己

學子|劉暢:選我所愛,愛我所選

學子|王曉瑜:年輕就是用來“試錯”的

學子|易楷甯:随性與認真的統一體

學子|郭健多:經管人,實業

學子|黃政燊:在中國,讓夢想照進現實

學子|惠澤華:公益夢,在行動

學子|賀維藝:審視大學:以時間為友

學子|劉裔:博于學,精于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