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鄭登津,清華經管學院2013級直博生,畢業後将進入中央财經大學會計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在讀博的四年裡,他不斷挑戰,不斷自我突破,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時,領悟大學之道。
“腳踏實地、嚴謹科研、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就是讀博的意義所在。”——鄭登津

鄭登津
回首,好似昨日方才來到這片園子,懷着憧憬、帶着好奇仰望這座中國最高學府;不曾想,今日,即将與這裡告别,成為一位校友。感念時間匆匆,感念成長匆匆。仍記得本科時的自己,尚無法确切地知曉博士是什麼?作為博士要做什麼?博士畢業後能做什麼?腦海裡抽象地定義着我對博士的理解。很幸運的是,一路走來能有太多貴人的相助,讓我一點點地對博士形成自己的理解,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2年7月清華經管學院的夏令營是我整個博士生涯的起步。作為一名大三學生的我,能夠在夏令營中與來自各大高校的優秀學生一起學習、探讨,感受清華經管教授們的獨特風采,這對于擁有“清華夢”的我來說是夢寐以求的。而我竟如此幸運地夢想成真,夏令營後收到了清華經管學院博士項目的錄取通知書,這無疑是為我選擇學術研究這條路頒發了一個“入門證”。這份“成真”首先得感謝在中央财經大學會計學院接受的學術熏陶,培養了我對學術研究的興趣,為我在學術方面的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同時,這份“成真”也得益于當時的輔導員楊曉君老師能夠将我推薦給畢業于清華經管學院的陳運森教授。陳運森教授細緻入微的教導和潛移默化的引導,一點點帶我走上學術研究的道路,讓我對會計博士有了初步的理解,也讓我感受到清華經管人的魅力。
2013年9月,還未來得及體驗博士入學的喜悅,“水土不服”悄然而至。長達一年的全英文教學、高難度的數理課程讓我十分吃力。第一次體會上課“神遊”,不知台上的老師所雲何事;第一次體驗毫無思路,完全不知道如何解題的困境;第一次感受到博士資格考試退學的壓力……我開始懷疑自己,懷疑自己是否适合讀博士。苦惱、痛苦、淚水、無奈……但回過頭來看,這段經曆成為我人生中的寶貴财富。仍記得挑燈夜戰時,數學達人陳骁等幾位同學為我提供解題的思路;仍記得與會計博士班的同學圍坐在一起,讨論解決疑難問題的方法、分享課堂中的重要知識點。每日都如同打仗一般全力以赴,就像小樹一般不斷地向下紮根,等待着枝繁葉茂的這一天。經過“高級計量經濟學”和“高級微觀經濟學”(雙高)的“殘酷”訓練,為我在實際研究中的模型設定和研究設計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2014年11月,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順利通過了博士資格考試。當渡過博士資格考試這一關後,我更加專注于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及學術科研的探索與積累。會計系各位教授設置的培養體系,包括會計理論研究、經驗會計研究、會計與中國資本市場、會計各大專題研讨課、海外資深教授的研讨課程等,讓我完整地建立起會計學實證研究的框架,同時搭建起會計與金融學、經濟學等其他學科的聯系。大量文獻和資料的閱讀,輪流制作PPT進行彙報、讨論,每一項專業訓練都是對自己的提升。既要知道“大牛們”寫的文章所雲何事、準則前後的邏輯和應用,又要熟練地向老師和同學進行彙報,把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享、探讨。要麼在被“質疑”中成長,要麼在被“質疑”中滅亡,這也許就是學術研究的魅力所在!
不忘初心,心懷感恩
四年的學習生涯即将結束,在此要特别感謝我的博士導師謝德仁教授。能夠被先生收入門下,且得到先生一直以來在學術研究上的言傳身教、人格思想上的諄諄教誨、日常生活上的關心愛護,都将是我此生的财富。先生經常犧牲周末的時間組織學術組會,不辭辛苦地與我們一起讨論所讀論文,幫助我們修改和完善手頭上的研究,令我受益匪淺。甚或一天的組會結束之後,先生在當天晚上仍需給周末班的學生連續講幾小時的課,這般敬職敬業的先生是将為人師的我學習的榜樣。先生之付出,将永記心間。在給先生做助教的過程中,深為先生認真、專注、嚴謹的治學态度所折服。在先生的指導之下,陸續發表了一些中文A類期刊的文章,并開始嘗試英文寫作,這既加強了我對學術研究的興趣,也加強了我對學術研究的信心。在先生門下的四年中,讓我感觸最大的是先生的知識淵博、思維敏捷、治學嚴謹和人格獨立。記得第一次和先生見面,先生對我說:“每一篇文章都有獨特的生命力”,這句話時時在我腦海中湧現,必将終身難忘!記得每一次将論文初稿發給先生,先生返回之修改和批注貫穿全文,給我帶來新的思路與指引。先生之文筆描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嚴謹的态度是我畢生之所求!記得博士論文答辯前到先生辦公室交談論文修改,先生再次與我聊起讀書之重要性:“亂”讀書,學而思,進而體系化。我将謹記和踐行先生之教誨,并以此教導我未來的學生!
感謝清華經管給博士生提供的開放的國際平台,使我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向系裡、其他系、其他學校以及海外的教授學習。會計系陳關亭教授、金融系陸瑤教授、經濟系施新政教授、西南财經大學廖林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Hai Lu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學Kevin OW Yong教授和Yoonseok Zang教授、美國普渡大學Mara Faccio教授、美國聖路易斯大學Weimin Wang教授等都給予了我非常大的幫助與指導。仍記得能夠經常到陸瑤教授的辦公室,得到她十分細緻耐心的指導。和陸瑤教授合作的英文論文,改過無數稿,重跑過無數次回歸,這很大程度上鍛煉了我的數據處理能力、改善了我的思維方式。在新加坡管理大學做研究助理時,很幸運能夠遇到Hai Lu教授,經常與Hai Lu教授一起工作到淩晨一兩點,聆聽Hai Lu教授對時事熱點的點評,感受Hai Lu教授的學術追求和人生理想。他逐步、逐表耐心地傳授我英文研究的思考方式和研究設計,令我無比感動!Hai Lu教授經常請我這個在異鄉的學生吃飯,在吃飯過程中聊學術、談哲學,總是給我很多的啟發。這些學術體驗和人生經曆,終身難忘!
不忘初心,繼往開來
回望在清華經管讀博的四年,是極其富有挑戰的四年,是不斷突破自我的四年,是逐步實現夢想的四年。這四年,雖有憂愁但亦有歡喜,憂愁讓我認清自己、反省自身,歡喜讓我懂得感恩、學會報答。這四年,不僅有專業科研能力的提高,更有人格上的塑造,讓我更加明德明理,領悟大學之道。這四年,導師、前輩、同窗的引導,讓我深刻理解到博士的内涵以及明确了自己讀博的意義——腳踏實地、嚴謹科研、以身立教、為人師表。
如果一切順利,我将于今年7月左右博士畢業,并進入中央财經大學會計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将繼續保持每位清華經管博士“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的初心,秉承清華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以實現每個清華經管人“創造知識、培育領袖、貢獻中國、影響世界”的使命。(供稿:教學辦責編: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