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劉拉雅,清華經管學院2015級全球MBA學生。畢業後将入職微軟公司全球輪崗MBA管理培訓生項目。曾獲得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研究生國家獎學金、耶魯大學學期交換機會、經管工商管理案例大賽二等獎等。曾任清華經管房地産俱樂部、Net Impact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聯合主席。對劉拉雅來說,“MBA的生活是一場冰與火的洗禮,冷靜地在浮躁瑣碎的經曆中總結經驗,火熱地在多元深刻的視角中尋找機遇。”
“‘清華畢業生’不意味着高大上,反而是以重新清零的姿态進入社會,在展示才華的過程中,付諸實踐,創造出新的自己。”
——劉拉雅

劉拉雅
冰的思考:從基貝拉貧民窟到清華MBA課堂
淩晨5點,聽到隐隐的嬰兒啼哭,可這卻不是尋常産房裡的新生喜悅,而是肯尼亞基貝拉貧民窟裡一鐵皮屋門前被遺棄的生命在掙紮。那是2013年的11月,那時的我,是一名小有成績的能源記者,獨自闖蕩南非、肯尼亞、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在世界30餘個城市做過采訪報道。然而,那時我的眼眸總是向上看,一是采訪的對象都是政府高官、企業高管、學界“大拿”;二是多數精英都有着偉岸的身高,且經常站在台上。這次,我懷揣着無盡的探索欲孤身住進了貧民窟,讓我靈魂顫抖的不是那些無業酒鬼的偷摸搶騙,也不是那些觸目驚心的暴行,而是在一個棄兒被一個學校老師撿起的那一刻。
在提筆為他們募捐之後,恍然覺醒自己應該更接地氣,直接到一線、到水深火熱的環境裡貢獻價值。
于是,跨行轉到一個民營地産公司的縣級項目上,經曆過營銷崗、采購崗和财務融資崗,發過傳單做過戰略,不僅是水深火熱的商業環境,又恰逢2014年地産行業頹勢,我曾在冰天雪地的街頭整天整夜發傳單做活動,因資金斷裂被供貨商圍追阻截,因承建商違約遭民工隊伍圍攻,在金融機構的貸款部門苦苦哀求,等等,親曆了民營企業在整體經濟下行、行業産能過剩、生存環境惡劣的情況下的艱難守業和痛苦轉型。當我在一次又一次地尋覓出路時,反複思考一個問題,我熱衷挑戰、追求能為企業創造活力的源泉,但又倍感自身水平和眼界的局限。這種局限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和方法架構的缺乏,更重要是的看問題的眼界和觀察視角的受限,而這兩點正是清華能全面覆蓋的。
在清華MBA的課堂裡,從基礎知識的硬着陸到高屋建瓴的軟着陸,将以往在工作中每天撲面而來的問題系統性地進行了梳理,縱向分解成戰略、市場營銷、金融、财務、供應鍊和人力資源等,橫向拓展房地産、新能源、金融、騎車、電信等産業研究,讓我将自己從瑣碎随機的日常管理問題中抽身出來,冷靜地抽絲剝繭簡化問題,模塊化地解決問題,并能總結出通用的分析框架來解決今後可能遇到的類似問題。其次,在掌握了分析基礎、管理基礎和軟技能後,還有清華和MIT最優秀的教授、學院顧問委員會企業家、經濟學家、管理學家、政府高官等,在分析宏觀經濟面臨的共性問題基礎上,認識經濟周期、法制環境、倫理道德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求解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競争優勢和管理挑戰。最後,在認知的視角和理論聯系實際上有了根本性的拓展,比如知行合一走訪企業、鮮活案例大賽,尤為記得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與錢穎一院長面對面對話時指出“物理是一種最好的理解新生事物的方式,尤其是在反直覺的領域上,把所有的事物拆開,拆到最本質的核心,這是唯一一個當你要了解新事物的時候可行的思考方法。因為通常我們的思考都是類推,基于别人的成果做一些稍微的調整,是捷徑但沒法理解新生事物”。
火的綻放:從耶魯SOM課堂到中美跨境投資
不僅有MIT斯隆的師資,清華經管學院還組織了大量了海外交換、雙學位和長短期海外課程交流模塊,我幸運地獲得了去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學期交換機會。在耶魯MBA的課堂裡,我選修課程包括宏觀類的《全球金融的未來》“,實操類的《投資組合與策略》《金融工具與衍生品》,行業類的《國際房地産投資》,與中國經濟密切相關的《下一個中國》。授課老師從耶魯商學院前院長、美國國際貿易商務部副部長、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金融CIR模型創始人,到投資聖經《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和投資分析》作者,課業十分繁重,有的一星期要寫7篇論文,還有的對數理知識要求高,比如《金融工具與衍生品》被評為耶魯商學院最難的課程,眼睜睜地看着選課學生從40餘人退到隻剩下包括我的8個人。在知識浩瀚的海洋裡,我思索着作為一個具有中國工作經驗的MBA學生面對國際市場的機遇是什麼,實際上恰恰就是學院強調的“根植中國,面向世界”。
耶魯交換的課餘時間,我某得了一份中國國企在美國紐約的投資實習機會,每天都在和美國頂尖的投行、咨詢公司、律所和本地合夥企業談判。記得去年11月某天淩晨三點,我和實習公司老闆從辦公室走到32街的韓國燒烤店,一邊吃着烤串,一邊讨論,現在最缺的是什麼樣的人才。2015年是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首次超過美國對中國,這意味着有更多的中國投資者正在從以前“負債外地化,資産内地化”轉向“負債内地化,資産外地化”,需要既能辨别中國企業在外國市場的競争優勢,又能嫁接起與外國合作夥伴和客戶的信任橋梁的人才。不可否認,中國對發達國家的投資還處于起步階段,發達國家的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對于中國投資者的進入是持懷疑态度的,從财務決策的透明化到政治意圖對商業活動的滲透,需要具有“根植中國、面向世界”視野的企業家、律師、咨詢專家、投資經理、項目經理來緩解消除質疑,在國際舞台上展示中國的肌肉。
冰與火之歌: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從媒體到地産開發,從記者到投資經理,從中國到美國,我一直在挑戰自己,在嘗試選擇最适合自己的行業、職能和工作環境。最終發現了最讓我着迷的是科技,能颠覆行業周期、改進人類生活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在進入微軟MBA管培生項目最後一輪面試時,被提問到沒有理工科背景怎麼開展科技産品的工作,我非常自信地給了兩個理由。一方面,我花了五年的時間嘗試了不同的職能和行業,加強了自我認知,明确了合适自己性格和追求的工作,不盲目追逐熱門。另一方面個人能力的提升是可以應用到任何領域的,從以前的套用模型到現在的制定模型,從以前拍腦袋做決策到現在的有理有據,從以前的直線思維到現在的系統平衡,通用的硬技能和軟實力都是MBA教育所重視的。
記得從小的夢想就是上清華,認為那就是人生的制高點。如今即将畢業了,是不是代表制高點的結束?是否還需要另一個比清華排名更高的平台來證明自我實現的價值?答案都是否定的。首先,平台的高低不等于自身價值的高低,降落在好的平台也有可能被浪費,降落到不好的平台也有可能被重用,所以“清華畢業生”不意味着高大上,反而是以重新清零的姿态進入社會,在展示才華的過程中,付諸實踐,創造出新的自己。其次,如果一定要以生命為軸,畫一個人生的制高點,那麼起點應該是生命結束之際,翻開以足迹和心路交織的人生長卷,尋找那個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和幸福的能量點。這裡的能量不以别人眼中的成功或失敗為衡量,而是以自己的夢想為目标,或許是像教會老師洗衣服賺錢能讓貧民窟孩子上學,或許是堅持不懈為一家垂死的公司尋找到出路,亦或許是為農村服務做一名村官,等等。無論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把持底線,不時回想讀書時的教誨,依照真實身份的形象和模樣創造新的自己,就會實現超越自我的制高點。
何曾想,白玉蘭的花期追不上離别的腳步,
怎奈何,赤松子的深根紮下了生世的許諾。
一米晨光,幾點斑駁,
一縷流蘇,千萬憧憬。
你是我追求真相探索未知的引領人,
我是你包容萬象實現自我的一粒沙。(供稿:MBA中心 責編: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