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學子|賀維藝:審視大學:以時間為友

2017-05-16
閱讀:

編者按:賀維藝,清華經管學院2013級本科生,經濟與金融專業。多次獲得學業獎學金。曾任清華經管職樂會(CDC Club)主席。畢業後去香港某大型基金從事股權投資研究工作。賀維藝認為,“職業道路選擇需要結合自身和時代”,并堅信即使沒有最好的結果,在次好的結果裡依然會收獲頗豐。正如畫作裡總有明暗對比,所有的酸甜苦辣加在一起,才構成了大學生活的全部。

“時間是最好的朋友,經曆是最好的成長。”——賀維藝

_MG_3672_meitu_5.jpg

賀維藝

蘇格拉底曾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大學也應是如此。

臨近畢業,回顧來到清華經管學院的一千三百多個日日夜夜,許多想法湧上心頭,一時竟百語沖口。倏忽所有的想法都彙成一句話,那就是蘇格拉底的“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大學也應是如此。

畢業之後我會去香港某大型基金從事股權投資研究工作。在衆多選擇中,這可能是最符合我的職業發展的一條道路,也為我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發展的可能性。今天借這個機會,聊聊我的心路曆程和我體驗的清華經管學院……

道路選擇的三重境界

我一直堅信,職業道路選擇需要結合自身和時代,從來沒有固定的解法。“職業規劃”本是個僞命題。一方面,自己對各種選項往往了解得不夠。從高考志願填報到最後走出校園,扪心自問,有多少選項真正了解?另一方面,時代大潮莫測,命運弄人,現在做出的選擇也未必是最好的。總而言之,二十多歲的自己了解不夠,偶然和變數太多,一輩子的“規劃”也就成了“鬼話”。

我在道路選擇上經曆過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不自知的确然”。剛剛進入清華經管學院的時候,我對于經濟與金融的全部了解,來自于《資本論》與《國富論》,還有親友的炒股談資。第一份實習工作圍繞Fixed Income(債券策略)開展,竟不知怎的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領域,打算就此深入鑽研,不問他事。

這種确信源自于我對其他領域的無知。記得當時有學姐見我如此堅定,問我是否了解其他領域,我居然答不上來此外的私募、投行、咨詢、基金,等等。這樣草草決定,反而感覺莽撞。可能是因為經曆過高考,我潛意識中有一種“尋找正确答案”的思維習慣,殊不知職業發展不是高考題目,沒有做好準備的人生答卷往往是不及格的。

第二階段,是“思考後的探索”。既然世界那麼大,不如去看看。有朋友說我是“作死小能手”。大一、大二的時候,每學期接近30學分,寒暑假和學期中還有軍樂隊的訓練,我依然不斷探索:

借學術小論文寫作的機會,下載相關領域的經濟學文獻,讀了整整一個星期;

想着自己是否适合當公務員,于是就去找學長、學姐聊天,做公務員考試模拟題;

響應大衆創業的号召,加入教育創業公司,體會了什麼叫“跑業務談生意”;

某晚像趕場一樣連續4個社工會議,回到寝室,已是子夜時分,室友呼呼大睡;

到業務迥異的部門實習,厚着臉皮向實習老闆問業務知識;

……

因為茫然,所以體會了諸多選項,卻仍不知哪個最好。現在想來,如果沒有讀文獻讀到脖子酸疼,就很難對做學術有起碼的認知;如果沒有參與創業經曆,就難以體會創業的艱辛不易;如果沒有相關實習,那麼職業選擇隻能是空談。茫然狀态的探索,讓我得以了解更多,體驗更多,為下一階段打下了基礎,我很感激那時幫助我的老師和學長學姐們。

第三階段,是“經曆後的堅定”。大三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交換,是我心路曆程的重要轉折點。甯靜的小城給了我許多思考的時間,門多塔湖的靈氣似乎點亮了我的思維。恰逢暑假實習申請季,無數次面試裡“Why do you choose XXX”的問題讓我反複思考自己的職業發展。我渴望在工作時用獨立思考和執行力産生影響,希望在未來工作中應用我所學的金融知識,順勢而為,做一些微小的貢獻。而後續在IBD/PE(投資銀行部/股權投資基金)的實習也讓這一想法愈發堅定。

什麼是“經曆後的堅定”?就是遇到挫折後依然滿心歡喜開始第二天的項目,就是即便工作時間緊、任務重,依然能一邊修改文件一邊和同事開起玩笑,就是别人提及其他選擇的優點,臉上挂着贊許但不羨慕的微笑。

選擇畢業直接去香港的國際化基金公司工作,實際上是選擇了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可能性。每次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叩問内心,我總會選擇那條跳出舒适區,更有概率闖出新天地、活出生命厚度的選項。以這份香港的工作為起點,我會踏實走下去,積累能力經驗,堅定前行。

我在任職樂會主席期間也一直踐行着如上的宗旨,科普講座、職業分享、技能培訓……針對同學們不同層次的需求,分别提供針對性的服務。令人欣喜的是,這一屆職樂會的工作獲得了許多正面反饋,我相信正是因為我們的工作中嵌入了長期價值的思考,才收獲了同學們的認可。

其實職業發展的三個階段,就像哥倫布發現美洲的過程。“不自知的确然”裡,哥倫布以為自己尋找的是印度;出海後哥倫布找不到陸地,開始了“思考後的探索”;直到最後發現了美洲并返航,“經曆後的堅定”成就佳話。哥倫布的三個階段也就是我們的三層境界。從校園到社會,每個人都在尋找新大陸的征程裡。

賀維藝1_meitu_3.jpg

賀維藝

清華經管學院的三個饋贈

清華經管學院的培養環境和育人理念,是上述思考的催化劑。在我心中,清華經管學院是一個充分給予學生自由發展空間的地方。臨近畢業,回望過去,我非常感激清華經管學院給予我三份無價的禮物。

第一份禮物是與優秀的人同行。清華經管學院聚集着全國優秀的同學,作為當年高中的佼佼者,大家既不是坊間傳言的“書呆子”,也不是分外眼紅的競争者。我還記得每到考試周複習的時候,都會“串寝”找隔壁的同學盤點知識點和複習進度,即使有疑問,最後也往往在學霸寝室的笑聲中解決。每個人都有自己精彩的地方,我們互動交流,與優秀的夥伴同行,裨益良多。畢業後我們各奔前程,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第二份禮物是堅持思考的習慣。我依然記得開學典禮上錢穎一院長的“好奇、好問、好讀、好思、好言”的演講。大四擔任了一學期的CTMR(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課程助教更讓我體會了“無用知識的有用性”。也許以後通識教育的具體内容都會忘記,但好學的精神、拓寬的視野等這些具有長期價值的東西是單純的專業課教學無法做到的。通識教育讓我們懂得如何從不同角度思考,這一點裨益良多。如果内心的理想或激情是成長回報的beta(回歸均值),那麼在每一個關鍵節點上的獨立思考便是成長回報的alpha(超額回報)。經管學院從來不會幫你做選擇,相反,我們在這裡學到的是堅持獨立思考的必要性。

第三份禮物是決斷力和行動力。我曾經是一個很拖延的人,往往到了做決定的時候猶豫不決,真正做事也很拖沓。然而從進入清華經管學院第一天起,一切都與以前學校或者父母安排好的計劃不一樣了。軍訓的第一天,我們寝室竟無法抉擇到哪裡吃午飯(當然,直到今天“去哪裡吃”依舊困擾着選擇困難症的我們)。小到每天的時間如何分配,大到将來該走哪條道路,充滿了選擇,而且一旦拖延就會喪失良機。自由競争的環境倒逼着我養成了康德式的自律精神。我相信将來無論在哪裡,決斷力和行動力都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

“做時間的朋友”

有人問我大學四年有什麼遺憾,猛地一想确實有不少,比如大一有些社工項目的落選,比如大三沒能去成最想去的交換學校。但轉念一想,即使沒有最好的結果,在次好的結果裡我依然收獲頗豐。正如畫作裡總有明暗對比,所有的酸甜苦辣加在一起,才構成了大學生活的全部。無論是否是亮色調的,這些經曆都化作成長的一部分,等栀子花開時,刻滿在大學四年的青春裡。

如果用一句話對學弟學妹寄語,我會說“做時間的朋友”。在無數十字路口前,唯一需要問的是:“随着時間推移,你今天的選擇是更有價值,還是更後悔?”這個世界紛繁複雜,每天都有無數的時事熱點、娛樂爆點充斥着我們的感官,每天我們都會面臨很多誘惑和挑戰。與時間做朋友,意味着保持一顆理性冷靜的心,穿過選擇性偏差的迷霧,感知真實的世界和自我;與時間做朋友,意味着往往要忍受短期的陣痛,以得到内心認同的長遠價值。

時間是最好的朋友,經曆是最好的成長。

未經審視的大學不值得一過。(供稿:CDC 責編:劉惠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