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郭健多,清華經管學院2013級本科生。畢業後将入職一家民企任總裁助理。多次獲得實踐獎學金、社工獎學金。郭健多曾去以色列交換,和以色列人嘗試跨國創業,和中東戰地記者成為朋友,在中亞、南亞參與社會實踐,在PE“搬過磚”,在全國最優秀的實業公司實習過,最終靠10分鐘的“汽車演講”确定了offer……
“每一段看似無聊無關甚至痛苦的經曆都可能會在未來成就你。”——郭健多
郭健多
相信實業興邦,選擇中國制造
我選擇本科畢業後直接工作,去一家經營汽車零部件的企業做總裁助理。經曆了30年的發展,這家公司從一個鄉鎮企業,成長為國内汽車保險杠的龍頭,主要客戶是寶馬、奔馳、通用,等等。目前,公司正處在全球戰略布局的重要階段,剛剛在美國、墨西哥投資設立子公司。加入公司後,我的工作重點主要是全球化過程中的組織建設和人才培訓。
選擇制造業企業管理作為工作方向,對我來說絕非偶然。生在工人家庭的我,從小就有着濃重的制造業情結,相信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在目睹家鄉老工業基地的衰落後,更希望将來能夠為制造業的發展做些貢獻。而在經管學院這幾年裡,在通識教育的框架之下,我們在選課上有着很大的自由度。除了必修課之外,我還選修了一些和産業組織、現代企業等課題相關的課程,漸漸發現經濟和金融并不是我真正感興趣的方向,相比之下,我更喜歡“企業管理”。看似務虛的内容其實大有學問,大到組織機構的建立,小到決策流程的設計,背後都有很多科學的邏輯。因此,在反複思考和不斷嘗試後,我基本選定了實業作為未來工作方向,也相信在經管學院所學的知識能夠讓我在實業中獲得一席之地。
一次“有趣”的求職經曆
得到這份工作的經曆十分有趣。大二時在微信朋友圈偶然看到一則“某汽車企業總裁招part-time實習生助理”的招聘信息,由于當時就對實業很感興趣,所以準備試試。那時第一次見到了我的老闆曹總,簡短的交流後我順利通過了面試。每次和曹總的交流(大多數是在他去開會或是去會客的路途中),我們總能聊到很多有趣的東西,如德國的工業4.0、制造業企業全球化戰略、創新的商業模式等,都令我受益匪淺。之後因為交換,這段實習也就暫時告一段落。
大四上學期在進行職業選擇的時候,我想到了這段實習經曆。剛巧在那時得知,一位經管畢業的博士生師兄正在做曹總的助理。和師兄溝通後我決定向曹總自薦。正因為前期的實習經曆,使我對曹總非常敬仰,也對這家企業充滿信心。我想,能在向優秀企業家學習的同時深入行業一線積累經驗,應該是件很幸運的事。
和曹總的面談機會依然是在行車途中,我介紹了結束實習後這一年中的交換和創業經曆,提出了求職的想法,并簡單介紹了自己的構想和規劃。曹總也介紹了公司下一步的戰略布局和我未來發展的一些可能性。于是就在20分鐘的車程裡,我拿到了這份offer。記得在《中文溝通》課上,我們曾經練習過1分鐘“電梯演講”。那時不善言辭的我并沒有上去嘗試,隻在心裡反複演練着如何在幾分鐘之内打動重要客戶。沒想到現實生活中竟然真的靠10分鐘的“汽車演講”确定了offer。
關于經曆,關于選擇
回頭去看,得到這份工作看起來有些偶然和運氣,但背後确實有着多次嘗試、反複思考和充分的準備,也和本科四年通識教育的磨砺分不開。如果說有什麼經驗要分享給學弟學妹,我想大概有兩點:
第一點是關于過程,Every experience matters。
初中的時候,我看過一部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講述一個印度貧民窟男孩參加電視知識競賽獲得百萬獎金的故事,他答對題目的原因不是知識淵博,而是因為這幾道題目恰好串起了他坎坷的經曆。這部電影對我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抛開戲劇化的處理手法,它讓我相信,每一段看似無聊、無關甚至痛苦的經曆都可能會在未來成就你。進入經管學院,我發現這個信條和錢穎一院長提出的“無用知識的有用性”、“避免短期功利主義”異曲同工。
我們身邊确有一些同學,在進入經管第一天就想好了大學該如何度過,職業生涯該如何規劃,他們的生活目标明确,計劃詳盡,但很遺憾,我不是這樣的同學。我來自一個相對落後的地區和相對貧窮的家庭,上大學之前,我對商業世界、行業分布等幾乎沒有任何了解。但是,由于相信“every experience matters”,我沒有戰戰兢兢地追随成功者之路,而是做了許多不一樣的嘗試,“逼”着自己融入環境,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
我參加過經管學院學生會競選,去以色列交換,和以色列人嘗試跨國創業,和中東戰地記者成為朋友,在中亞、南亞參與社會實踐,在PE搬過磚,去全國最優秀的實業公司實習,太多看似不相關的經曆幫助我了解世界,了解自己。相信很多學弟學妹都像我一樣平凡,希望每個人都能多經曆、多體驗,走出自己的平凡之路。
第二點有關選擇,要想清楚自己的生活邏輯。
我所謂的“想清楚生活邏輯”,簡單來說就是想明白“你想過的生活”和“你想成為的人”是否一緻。想要成為banker,不能隻是向往高薪,還要接受高強度的工作方式;想要成為企業家,不能隻看到成功者的商業帝國,還要想到創業失敗可能帶來的風險。總之,做選擇之前,要盡量充分了解你是否喜歡這樣的方向,能否承受它帶來的壓力。在大學裡,我們往往會高估自己做事情的機會成本,好像“走錯一步”就無法走向人生巅峰,其實大學的試錯成本很低,如果沒有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不妨選擇一些不同類型的實習,或者多跟經驗豐富的人交流,理清自己生活的邏輯再做選擇。
經管學院的學生組織和校友資源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溝通的渠道。通過和學長學姐的交流,我們能夠接觸到不同的行業視角;在學生組織中“搬磚”,能鍛煉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适合做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常有的焦慮就是來自于未來的不确定性和對自己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多一點了解自己,多思考哪些事情更适合自己,就不會盲目羨慕别人拿到的offer,不會因為自己在某方面“落下”而寝食難安。雖然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很“渣”,但是學長學姐們回頭去看,走過的每一步都是一次成長,每一次選擇都讓自己變得更好,你的努力終會把你帶到想去的地方。
經管四年:學思考,長見識,交朋友
就我個人而言,經管學院的通識教育課程能夠幫助我們學會如何思考。比如朱恒源老師的《領導力提升》、晉軍老師的《社會學概論》、王桂琴老師的《中文溝通》等很多課程都讓我學着從不同視角思考問題,認識世界。
經管學院有着豐富的資源,從顧問委員會到優秀的老師、校友,再到身邊的同學,每一天都在和世界上最優秀的人們面對面。我經常參加經管學院的企業家講座和顧問委員進課堂活動,逼着自己在Q&A環節提問,鍛煉和大人物對話的勇氣。和美國前國務卿賴斯握手、向默克爾博士提問時用德語打招呼、和麥肯錫總裁鮑達民合影,這些都是沒見過世面的我逼自己達成的“小目标”。從被peer pressure吓得不敢說話到和身邊的人成為朋友,這個閃閃發光的環境讓我開闊了視野,也教會我如何向優秀的人學習,如何與優秀的人合作。
另外,我很幸運地在經管學院交到了許多摯友,一路走來相互勉勵,共同成長。交朋友不同于networking,朋友不需要寒暄和包裝,永遠是最堅實的依靠。他們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是真性情、有擔當的兄弟姐妹。我們為彼此取得的成績而開心,也在對方遇到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我很幸運,在我做出艱難決定的時候,在我遇到壓力和困境的時候,總有很多朋友不計付出和回報、不吝犧牲精力和時間,願意陪我度過難關,鼓勵我完成每一次轉身。那些一起拼搏過的不眠之夜,那些彼此分享的煩惱和彷徨,都是大學裡最珍貴的财富。
時光飛逝,轉眼就要離開。于我而言,清華經管是一生的烙印,希望自己能夠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供稿:CDC 責編:劉惠心)
更多閱讀:
清華經管學院2017年畢業季系列文章
學子|黃政燊:在中國,讓夢想照進現實
學子|惠澤華:公益夢,在行動
學子|賀維藝:審視大學:以時間為友
學子|劉裔:博于學,精于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