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四川自貢人,畢業于西南師範大學數學系,先後任教于四川泸州教育學院數學系和四川輕化工學院管理工程系。1993年考入清華經管學院管理工程專業攻讀碩士學位。1996年研究生畢業後進入中國科學院工作,曾擔任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辦公室副主任、光機工廠廠長、所長助理、副所長、長春光機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裁、長春奧普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中科院國科光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中科院廣州化學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務。現任中科院國有資産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常務副總經理,中科院企業黨組成員。
青春,勇于改變
苦難,人生路上的第一堂課。對于命運多舛的“50後”而言,童年時光、青蔥歲月,都伴随着時代镌刻下的共同印記—大躍進、三年困難時期、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1975年,王琪高中畢業後,為了分擔家庭負擔,盡快自立,他先後在老家的國營水泥廠幹過立窯工,在印刷廠做過排字工、制版工。作為“餓肚子”長大的一代,面對艱苦的工作環境,他不怕累、不抱怨,默默地堅守着自己人生中最初的工作崗位,直到1978年的春天。如果時光平淡如水,王琪也許會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在默默無聞的工作和生活中度過平凡的一生。然而,曆史卻注定他們是見證新中國滄桑巨變的一代,是時代進步中弄潮的一代。1977年冬,剛剛走出文革“十年浩劫”的中國恢複了高考,一批百裡挑一的佼佼者幸運地成為文革後第一屆正規大學生,王琪是他們中的一員。
大學畢業後,王琪先後任教于四川泸州教育學院數學系、四川輕化工學院管理工程系。在任教過程中,他深感自身經濟管理學科知識的欠缺,渴求相關專業的系統化教育。1991年,他通過在清華任教的叔叔,争取到了在清華經管學院為期一年的進修機會,從此與清華結下了一生情緣。
一年的時光,短暫而充實。随着知識的積累、眼界的提升,王琪萌生了報考清華經管學院研究生的想法。親屬朋友聽說他要放下捧了十來年的鐵飯碗,去和比自己小十歲、知識體系更加完善的應屆本科生們競争時,紛紛相勸。最後,在經管學院進修時的主課老師程佳惠教授的鼓勵下,王琪堅定了内心的選擇,“我不想年老時為當初的怯懦而悔恨。”既然選擇了遠方,便隻顧風雨兼程。經過大半年的潛心準備,時年36歲的王琪最終以全院當年第一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經管學院管理工程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
清華,教給我擔當
1993年秋,王琪與48名同學走進清華園,組成了曾是經管學院曆史上人數最多的碩士班集體-經碩1993,并被推選為班長。求學期間,恰逢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1995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王琪被導師趙平教授派往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調研,并負責為該所研究制訂以研究所改革和産業化發展為核心的中長期戰略規劃。九十年代初,長光所和我國廣大的科研機構一樣,掙紮在長期計劃經濟的積弊與國家科研體制改革沖擊交織的陣痛中,幾乎走到了曆史最低谷。因此,這項研究任務對完全沒有研究所工作經曆的王琪來說,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困難,是弱者走向死亡的墳墓,強者生發壯志的泥土。在人手不足、經驗缺乏等情況下,王琪殚精竭慮、邊學邊幹、勤奮工作,最終高質量地完成了研究任務。課題尚未結束,長光所就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未來的路,何去何從?當時,王琪已經收到武警學院等幾家單位的錄用意向,原工作單位也始終為他點着回家的燈。最終,深深印在腦海裡的那段朱镕基院長的講話,促使他做出了追随心靈的選擇—1994年春,經管學院建院十周年大會在清華大禮堂舉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院長親臨現場,脫稿作了兩個小時的講話。“你們每個人回去搞活一個國有企業,中國就有希望了!”這番話令王琪深受震撼,終身難忘。那時的國有企業改革正處于攻堅階段,各種矛盾集中爆發。将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最迫切的需求結合起來,是清華人責無旁貸的使命,是時代對清華人的呼喚!
成立于1952年的長春光機所是中科院的第一大所,創造過共和國科技史上多項第一,為“兩彈一星”等一系列國防科技工程做出過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光學搖籃”。然而,随着科研院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長光所在科研管理和産業化發展上存的問題日益凸顯,亟需專業管理人才。“這不就到了清華人踐行‘以身許國’誓言的時候了嗎?”。肩負着沉甸甸的責任和希冀,王琪舉家從“天府之國”四川“闖關東”到了長春。
永不疲倦的改革先鋒
勇作攻堅戰的排頭兵。以公司制改造為核心内容的所辦企業改制,是長光所企業發展曆程中一項意義極為深遠的重大改革舉措和制度創新,涉及三十多家所辦企業,工作面廣量大、問題複雜、時間緊迫、任務艱巨。2000年,時任所長助理兼工廠廠長的王琪,受命出任該所企業改制辦公室主任,具體主持了全所企業改制工作。難以預料的困難紛至沓來,教師出身的王琪帶領團隊迎難而上、邊幹邊學,經過長達11個月的夙興夜寐,處理了大量錯綜複雜的曆史和現實問題,完成了該所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經營性國有資産清查和評估,核銷不良資産約1200萬元,盤盈資産2400餘萬元,資産評估增值600多萬元,通過資産和業務重組,最終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範構建起長光所高技術企業集團式發展格局,同時還以光機工廠資産為核心,引入社會資本組建了長春奧普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此作為該所鍊接資本市場的紐帶,形成科技創新與成果産業化的良性循環。長光所的企業改制工作取得曆史性突破,作為科學院先進典型單位,在2002年全院工作會議上介紹了企業改制工作經驗。“行勝于言,用成績證明價值。”
哪裡需要哪裡鑽的“螺絲釘”。2002年,王琪臨危受命,兼任奧普公司第二任總經理,為實現公司上市融資的既定發展目标,他親自策劃并組織實施,僅用3個月時間,完成了增資擴股計劃,公司股本由2500萬股增至6000萬股,首次實現股東分紅;他力排衆議,親自策劃并組織實施了公司用人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推行了制造單元與研發機構重組以及車間核算與考核制度改革;在不停産的前提下,領導實施了光機工廠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園區搬遷…一系列的重大舉措和變革,徹底改變了公司面貌,為後來的“奧普光電”上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年磨一劍,花香溢滿庭。在長光所的近八年裡,王琪曆任所長辦公室副主任、工廠副廠長、廠長、所長助理、副所長、長春光機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裁、長春奧普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務,始終緻力于科研所管理改革和成果轉化與産業發展,為長光所的改革、創新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獲中國科學院“優秀所級領導班子成員”獎、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院地合作優秀組織者獎”等多項獎勵。在述職報告中,王琪動情的說:“一個人的個人前途和人生價值應當體現在他為之奮鬥的事業的興衰存亡之中。”他和所有長光人一道,用智慧和汗水創造并見證了“中科院第一大所”的再度輝煌。
2004年,王琪調任中科院國科光電科技集團司副總經理,兼任中科院光電研究院院務會成員、戰略研究組組長,推動中科院光電科技領域科研和産業整合;2009年又赴任中科院廣州化學有限公司總經理;2010年,王琪受命回京,擔任中國科學院國有資産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國科控股”)常務副總經理。國科控股注冊資本51億元,承擔着30多家中科院投資的全資、控股及參股持股企業的運營管理以及國有資本運作責任,并對中科院一百餘家研究所的經營性國有資産實施監督管理。“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面對總資産高達2000多億的企業群體,王琪深感責任重大。作為公司高管團隊核心成員,他再次搏擊在改革的風口浪尖。資産整合、戰略協同、企業并購、股改上市、VC/PE投資......“路雖遙,行則必至;事雖難,幹則有成”。如今的國科控股,正在成為國内極具特色的大型國有科技型控股公司和私募股權基金機構投資人,成為中科院這個引領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火車頭”有力的助推器。王琪和他的同仁們正夙夜在公、殚精竭力,為踐行“助力科技創新,實現資本增值”的光榮使命而默默前行。
感悟清華:眼望星空,腳踏實地
大學的根本在于人才的培養。回憶清華園的點點滴滴,王琪坦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精神早已悄然融入到他人生觀、價值觀的重塑之中。在訪談中,他多次談到“清華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認為清華人應主動承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業,成為社會的脊梁、行業的引領者。“不僅要眼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入手”。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希望每一名清華人都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共築美麗“中國夢”。
采訪時間:2013年7月24日
采訪地點:中國科學院國有資産經營有限公司
采訪:王萬忻、毛咪濛濛、王東
撰稿:王東(學生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