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鵬,1995年至1999年就讀于北京工商大學會計系理财專業,2005至2007年就讀于清華經管學院金融财務MBA項目。2000年底進入當代投資集團,曆任财務經理、财務副總監、首席财務運營官,成為當代集團最年輕的董事。2005年加入中赫集團,曆任中赫置地副總裁、中赫集團首席财務運營官,現任中赫集團高級副總裁兼中赫置地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他在房地産企業管理、投融資、财務、預算合約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
孫鵬是位有個性的企業家,他最大的個性就是超越自我。他不喜歡做得遊刃有餘,隻求在個人能力極限的邊緣做到淋漓盡緻。這也注定他不是一個安分的人,前進和突破是他的永恒的追求。他信奉“客戶需求為王”的理念,盡管把所謂的“利益最大化”“成本控制”放在一邊,但最終卻往往收獲最大的利益。
我更喜歡破繭成蝶的過程
孫鵬下定決心搞實業,是在畢業一年多以後。1999年從北京工商大學會計系理财專業畢業時,他選擇了一家“看起來很美”的外企。他畢業那會兒給自己定了個标準,叫“兩個不去”:國企不去,私企不去。
“當時想,國企論資排輩,關系很複雜,勞心勞神,真想做事的話不能去;那會兒對私企的理解是家族式、小老闆式的經營模式,不是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孫鵬這樣解釋當年的選擇。
孫鵬就業的那家IT外企當時正準備上市,但一年多後,上市沒有成功,風投的錢沒了。這種落差讓孫鵬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
在孫鵬的心底,始終有這樣一種動力源泉:我們處于中國經濟發展曆史上最好的時期,絕對不能辜負這個時代!2000年底。他決定重新給自己一個機會。
“當時還是這個想法,國企不去,受不了論資排輩。我是做财務的,得去一個有錢的公司。什麼公司有錢呢?搞房地産的,我就去了當代投資集團。”孫鵬接着說,“我就想去一個實體的公司,專心搞實業。”
那一年,北京市的商品房開發起步,孫鵬趕上了好光景。他從最底層的會計主管開始,往後是财務經理、子公司财務副總經理,接着是集團财務副總監、常務副總監、首席财務運營官。雖然是按部就班,但上升速度驚人:到會計主管到子公司财務副總經理用時3個月,一年半之後擔任集團财務副總監主持全面工作,兩年後做到首席财務運營官。
“之所以上升這麼快,跟民企的機制有很大關系。”孫鵬說,當時的老闆奉行“能者上,平者讓,庸者退”的原則,隻要有本事、有能力,無論年齡,無論親疏,都給你好平台。
當然,這也跟孫鵬的艱苦付出有關系。當時他一個月回一次家,基本就住在單位。
2006年5月,孫鵬做出一個讓人意外甚至震驚的決定——辭職。那一年,他不到三十歲。是當代集團戰略發展委員會12個委員之一,是最年輕的董事。
“離開時很多人打破頭都想不明白:是戰略管理委員會的委員,還是兩大委員會的主任,還在清華讀書,還是董事,公司負責租房、配車,夫人還懷孕,怎麼這個時候離開呢?”孫鵬回憶當時的情景。
孫鵬對老闆說:“我還年輕,不想太安逸,你就把我從懸崖上扔下去,是鷹我就翺翔天空,是雞我就墜落懸崖。總之我需要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孫鵬對同事說:“我喜歡蝴蝶,不僅喜歡她美麗的雙翅,更喜歡她破繭成蝶的過程。”
永遠保持向上的沖力
孫鵬離開了當代,去了中赫。
中赫是2005年9月才注冊的公司,以投資能源和房地産開發為主,2006年才開始拿項目,孫鵬去的時候總共才六七個人。但就是這樣一家年輕的企業,在短短幾年的時間,便憑借一系列高端地産項目在地産界嶄露頭角,此後迅速向礦業和電子商務領域進行擴張。如今的中赫集團已逐漸完成高端地産、礦業及電子商務三大資源的戰略布局。
在孫鵬辦公室裡,“志者恒進”的字幅很顯眼,這也是中赫的企業精神。
當聊起這四個字的含義時,孫鵬說:“很難用語言準确表達出來,是當時我們幾個人的共鳴,想到這四個字時,我們眼睛一亮:就它了!”
雖說“志者恒進”這四個字的誕生有些玄乎,但孫鵬還是給出了較為明确的解釋:永遠居安思危,永遠不要站在榮譽簿上,永遠讓前方的目标激勵自己。這個“志”,是心理目标、動力源泉。
有人說,中赫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迅速崛起,在民營企業裡是一個奇迹。孫鵬的解釋是:大家都抱着一種對事業的追求,公司發展定位也非常清晰。
談到中赫的管理團隊,孫鵬有些得意:“我們用了5年時間,從六七人壯大到四五百人。包括總裁在内的所有高管人員全是從名企挖過來的,所有職業經理人都是行業裡的頂尖人才。”
對于公司的發展規劃、管理體系,孫鵬也是津津樂道:“發展規劃很清晰,一步一個腳印,到哪個時間做自己的資本積累,到哪個時間做自己的現金流積累,哪塊上台階,哪塊有舍有得,胸有成竹。集團做大股東應該做的事情,闆塊做闆塊應該做的事情,共同的紐帶是全面計劃運算管理體系。”
孫鵬最自豪的還是他發起的接班人培養制度。按照規定,各個級别必須指定專人培養。如果沒有接班人,能力再大也通不過。每個人在往上走的第一步,就是首先把他的下屬培養得跟他一樣強,或者超過他。
“這就避免了惡性競争、搞小團體。會計培養出納,出納培養收銀員,經理培養會計,總監培養經理,而且有期限、有考核。”孫鵬說。
做一個與衆不同的人
孫鵬的第一份工作雖然幹得時間不長,但他對自己當時找工作的經曆印象深刻、引以為豪。
孫鵬當時投了5份簡曆,百發百中,5個單位都要他。
原來,1999年很多人做簡曆都是A4白紙,而他用粉色和綠色的紙;别人簡曆沒有貼照片,而他正兒八經拍了正裝照放上去;當時很多人還是手寫簡曆,打印的都很少,而他使用電子排版,還帶封皮……
“用人單位一收就是幾千份簡曆,你憑什麼脫穎而出?必須用特别的手段,做個與衆不同的人。首先要從形式上吸引别人注意,否則就失去了機會。”對于這件事,孫鵬至今仍洋洋得意。
窺一斑可見全豹。現在中赫置地的定位也很獨樹一幟。按孫鵬的說法是“做地産界裡的勞斯來斯”。
“在銷售額上,勞斯來斯比不過寶馬,也比不過奔馳,但它高端的地位是不可憾動的。我們不是靠銷售額來占領市場,也不是靠推廣戰略,而是針對于經過嚴格市場劃分後的那些特定高端人群的需求。我先考慮的不是控制成本、利潤最大化,而是客戶的需求。”孫鵬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并得到客戶的認可及市場的檢驗。
2005年,孫鵬還在當代投資集團,當時有高管培訓計劃,老闆就讓他讀個EMBA,長江中歐,清華北大,随便選。他沒有随便選,愛琢磨事的性格這個時候體現出來了。經過認真思考分析之後,孫鵬找到董事長:“我不讀EMBA,我想讀FMBA。”
老闆很吃驚,孫鵬就開始陳述理由:“第一,讀EMBA的話,對資源的獲取遠遠大于對知識的獲取,對交友的獲取遠遠大于學習的獲取。而對我來說,充電的願望遠遠大于交友應酬的願望。第二,雖然我屬于高管,但還是執行層,讀EMBA并不合适。第三,我學的專業就是金融财務,跟FMBA挂鈎。”
老闆聽了孫鵬的一席話,點頭同意了。
孫鵬對FMBA項目招生之嚴格印象深刻。2005年淘汰率很高,200多人報名,隻收了70人。讀了一年的項目,孫鵬發現他們班開始發生變化了,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換工作的特别多。
“學習之後,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重新定位了。班裡超過一半的同學在上學這兩年換了工作,越換越好,項目對我們的影響之大可想而知。”孫鵬說。
“項目老師對我們的影響不僅僅是在授課期間,已經延續到畢業。已經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種溝通交流磨練。”孫鵬說,他們班還保持着一個傳統,每年定期不定期地,多則四五十個人,少則一二十人,經常聚。
對于大學生未來發展,孫鵬說,現在這個社會,造成了大學生比較浮躁,有點好高骛遠,有點眼高手低,年輕人必須有吃苦的精神,不要相互攀比。
跳了兩次槽的孫鵬最後說:“換工作不能過于頻繁,在穩定的時間和空間之内,你才能把行業專業掌握得很全面,才能立于不敗。”
采訪時間:2012年10月
采訪地點:建國門國貿大廈
采訪:郭雲強(學生記者)
撰稿:郭雲強(學生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