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餘棟,1992年獲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學士學位,1992至1995年就讀于清華經管學院數量經濟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01年獲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當選劍橋大學中國學聯主席兼全英學聯執委。1995年至1996年在原國家經貿委企業司工作,2000年至2001年在世界銀行擔任經濟咨詢顧問,2001年10月至2005年10月任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經濟學家。2005年10月至2009年1月任原黑龍江省招商局黨組成員,聘任為副局長,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任黑龍江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現就職于中國人民銀行貨币政策司,任副司長。
結緣經濟,一生清華情
“是清華讓我實現了從事經濟研究和政策實踐的夢想,并支持我一路走到現在。我愛東南,也愛清華。”在東南大學讀本科時,姚餘棟選擇的專業是機械工程。随着對專業的了解和視野的開闊,他開始思索這樣一個問題—中國未來的主流是什麼?他認為無疑是經濟改革和發展,于是萌生了轉學經濟管理的念頭,并以東南大學免試研究生身份申請清華經管學院。通過悉心的準備,姚餘棟如願被經管學院免試錄取,從此奠定了向經濟學家轉型的基礎。在清華園的學習生活中,姚餘棟展現出了較全面的綜合素質。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他秉承清華人“又紅又專”的傳統,毅然擔任了經管學院研究生管理助理和班長的職務,三年的學習時間裡,他不僅多次獲得獎學金,工作上也赢得了同學們的認可。清華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誓言,更是在姚餘棟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天下午校園廣播中都會号召大家走出課堂、去參加體育鍛煉,保持強健體魄,使很多清華學子都養成了長期運動的好習慣。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第18屆運動會上,院領導安排姚餘棟參加了5千米和一萬米的比賽。雖然之前沒有參加過一萬米的比賽,也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但是,姚餘棟堅持了下來,最終獲得了5千米亞軍和一萬米第七名。“想給學院争取榮譽,就挺下來了。”回憶起這段往事,姚餘棟感慨道,這次經曆挑戰了自己的極限,在後來工作中處于逆境時都會想起這件事。
“師恩似海,終生難忘。”談起清華的老師,姚餘棟不無感觸。在跟随徐國華老師去洛陽礦山機械廠做調研的日子裡,徐老師引入案例教學,生動深刻地剖析了如何打破“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思維定勢,使姚餘棟接觸了管理學的大量知識。在求學中,姚餘棟與董新保老師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董老師“三個終身”的囑托,終身為人正直、終身學習、終身鍛煉,也成為姚餘棟多年來為人、為學、做事的大原則。
十年漂泊,拳拳赤子心
愛因斯坦曾說過,“人隻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到那短暫而有風險的人生價值”。自從1991年,20歲的他下決心改學經濟學,便立志投身到中國經濟改革和建設的曆史洪流,将自己微小的生命融入中華民族經濟複興的偉大進程中。時至今日已整整20年,他矢志不渝。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琏曾說,“我對經濟學的執着沉迷,說到底,就是為了解答一個困擾了好幾代求索真理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問題,怎樣才能振興百年積弱的中國。”林毅夫也曾感慨,“軍人的理想是馬革裹屍還,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累死在書桌上。”
2005年10月3日,當美聯航的飛機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瞬間,姚餘棟無比激動,“終于又回到了這片親切、鐘愛的土地。”在國外漂泊了十年,姚餘棟無論是求學劍橋,還是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工作,他的心始終牽挂着祖國。
清華畢業之後,姚餘棟來到劍橋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劍橋非常鼓勵自主研究,在博士論文選題上也體現了這一點。姚餘棟敏銳地發現當時中國省級經濟問題的研究很欠深入,而區域發展的不平衡長期存在,從省級層面研究經濟增長對于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于是,他在劍橋求學期間緻力于研究中國省級經濟增長、國際貿易和收入系統。經過刻苦的鑽研,他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劍橋老師的一緻認可,一次即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在劍橋求學期間,他本打算畢業後立即回國為祖國建設服務,然而随着眼界的不斷開闊,發現自己的積累還不夠,于是對未來制定了進一步的規劃——用五年左右時間去世界頂尖金融領域鍛煉學習。在相繼進入世界銀行、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工作以後,姚餘棟懷着主動學習的想法,将經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五年間裡,他深入研究區域經濟,掌握了最基本、最核心的技能。
在國外的時間愈久,姚餘棟回國的念頭愈加強烈。恰逢2005年黑龍江省招商局面向全球選聘副局長,黑龍江是姚餘棟父親的出生地,也算半個故鄉。“能用所知所學為家鄉工作是件很驕傲的事情。”于是,姚餘棟放棄了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的“銀飯碗”,應聘黑龍江省招商局。幾年來在基層政府的工作,他深切體會到新時期“中央改革,地方創新,個人創業”相結合的中國模式帶來的經濟騰飛。“回到祖國,親身經曆這些變化,參與家鄉的建設,是我作為一名經濟學者最榮幸的事情。”
激揚文字,點燃中國夢想
“什麼是中國經濟的千年之謎?為什麼中國近代經濟沉淪?建國後中國經濟成功的原因在哪裡?未來幾十年我們将以怎樣的方式和戰略保持經濟持續增長?”這些問題一直在姚餘棟腦海中萦繞,經過多年研究和思索,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彙聚成《重燃中國夢想--中國經濟公元1年到2049年》一書,以系統而全新的觀點,第一次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跨度裡對中國經濟進行了深刻的總結,并對未來四十年的發展進行了科學預測。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說,“在我國經濟增長和發展舉世矚目之際,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對發展、改革理論和實踐進行深入研究之必要性。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實現穩定增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認真研究了有關增長和發展的理論和戰略,借鑒了成功的發展經驗。《重燃中國夢想》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财政部科研所所長賈康博士稱它是“一本把宏大視野、廣博研考、理性深思、學術創新和曉暢話語聚合于中華民族複興偉業的力作”;這本著作還得到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地區司長範恒山、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系主任賀立平、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等人的極力推薦。該書被評為2010年财經類暢銷書之一。浙江省還列為全民讀物之一。
這本書十易其稿,傾注了姚餘棟多年來對中國經濟的研究、一年多深夜中的艱辛筆耕以及近40年的人生經曆。他長期從事中國經濟方面的研究,早有撰寫此書的念頭,但最終促使他下決心的是與吳曉波的亞布力之約。2008年1月,他與吳曉波在黑龍江省亞布力相遇,暢叙良久,相見恨晚。吳曉波認為,2009年是共和國建立60周年,中國需要一本從經濟角度回顧曆史并展望未來的書,并以自己寫作《激蕩三十年》的過程為例,鼓勵他站在全球經濟發展的高度,從經濟大曆史、經濟大未來的角度撰寫一部經濟學專著。姚餘棟查閱了建國40周年和50周年的經濟文獻,發現尚缺乏對經濟曆史大跨度的總結,于是更加堅定了他撰寫此書的決心。在曆經無數次的修改和考究,他最終将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對祖國的摯愛之情淋漓盡緻的展現在該書中,實現了與吳曉波的“約定”,并在祖國六十華誕前出版。
姚餘棟依據大量的經濟數據和嚴謹的論證,在該書中開創性地提出了經濟學發展的新範式——馬克思-庫恩定律,從供給角度提出了垂直但跳躍的總供給模型;以經濟大曆史觀的宏大角度來考察,把從公元1年到2049年劃分為“輝煌時代、危機時代、創業時代、價格時代、品牌時代、創新時代”6個階段,提出了包括“中央改革、地方創新、個人創業”的“中國模式”。他還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學習型經濟,提出了重燃中國夢想的曆史命題。此書給出的一個預測:中國的GDP總量将在2029年超過美國,到2049年--也就是新中國100周年的時候,為美國的至少3倍。中國繼5 000年前第一次經濟革命(農業革命)之後,再次點燃“中國夢想”的經濟聖火,取得罕見的重新崛起,産生的全球性效應還在延續,并将深刻地改變人類未來的經濟前途和命運。中國由于對工業革命的想象力不足造成的近代經濟沉淪隻發生過一次,1949年以來重燃的“中國夢想”,也是曆史上唯一的一次,能目睹其壯美絢麗的過程是何等難得。
“中國夢想”,這是在采訪過程中他提到最多的四個字,無論是在大洋彼岸,還是在祖國邊陲,姚餘棟都在追尋着和思考着。人人都有自己的中國夢想。姚餘棟在《重燃中國夢想》一書“後記”中寫道,“我有一個中國夢想,就是活到2049年,中國經濟發展第三步戰略目标實現的那一天,如果我能獲得‘他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時代的一個合格的經濟學家’這一句評價,就此生無憾”。
采訪時間:2011年9月14日
采訪地點:清華經管學院舜德樓會議室
采訪:邢立君、王萬忻、王東(學生記者)
撰稿:王東(學生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