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偉,上海交大雙學士,2001年至2004年就讀清華經管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曆任南天信息産業集團公司項目經理、部門經理、副總經理,IEI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等職,現任吉大正元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職業發展壓力凸現
1994年,懷抱着大學畢業的滿腔熱情,張全偉加入了中國信息化建設大軍,進入了當時中國信息行業的領軍企業“兩聯兩天”之一的南天信息産業集團公司,并被派往其與美國SGI的合資公司深圳華奇公司。在那張全偉第一接觸到了小型機技術及互聯網技術,随着南天信息與美國CISCO公司戰略合作關系的達成,張全偉被調入北京經營總部負責網絡及集成業務的推進工作。在他從工程師到部門經理再到副總經理的任職期間,他一方面作為技術領軍者,帶領團隊完成一次次項目攻關,為公司業務的推進夯實了一個又一個裡程碑,同時也為包括工、農、中、建、交等五大銀行在内的金融行業建設完成了一個個支撐業務發展的大型網絡項目,公司網絡集成業務也從零開始短短一年多時間便突破億元大關。但另一方面他也在面臨公司及個人業務能力發展、平台突破雙重壓力的考驗:随着工作職責的提升,作為技術專家及技術領軍的他已經越來越明顯感受到了中國高科技企業所共同面臨的經營管理困境:大部分公司管理人員都是具體技術專業出身,是技術專家、技術人才,但當他們發展成為公司的經營骨幹後,在公司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财務知識、戰略規劃、組織管理、績效考核等方面的知識及後續發展能力明顯不足。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此時進入清華學習MBA已經越來越成為了他強烈的願望。
圓夢清華融會貫通
2001年在離開校園7年之後,經過2個多月的緊張準備,張全偉如願以償考上了清華MBA。猛然間,他直面“書山學海”,久未讀書,才發現“困知勉行”的道理。但這一次學習經曆卻給予了他與青少年學生年代完全不同的讀書體驗。此時,他才第一次真正體驗到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境界。幾乎每一門課程,他都覺得久旱逢甘霖,如饑似渴。MBA的體系性學習、多維度分析,極大開闊了他的思維。
其中的一次震撼來自于他選修的姜旭平老師的《信息管理》課程。多年深入行業信息化方面工作,而且曆經數十個大型項目的建設,他不免以信息專家自诩。起初聽課時,原以為不過是凡桃俗李,專業不到哪兒去。但很快就感到了震撼:姜老師以嶄新的視角,從經營管理以及決策的概念、内涵及運作方式來诠釋信息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還有相互對比的決策“頭腦風暴”,闡述無從以數量考察時如何矩陣決策等。
學習期間,他開始站在全新的管理角度,重新審視信息行業,深入思考問題。他認識到,信息技術必須與經營管理相結合:技術為用,經營管理為體,隻有體用結合,信息行業的産品、技術、所建立的信息系統才能可持續發展,信息産業也才能顯現其獨特的生命活力。比如ERP或BI商務智能,如果隻是業務的簡單電算化或是單一的管理信息系統(MIS)化實現或純粹的數據綜合查詢服務,那麼ERP、商務智能可能炒作一時,但最終注定要走向死亡,這也是大量ERP最終宣告失敗的關鍵因素之一。而這其中的差距關鍵在于懂技術的不懂用戶需求、不懂經營管理,懂用戶需求、懂經營管理的不懂技術,在這二者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的鴻溝。而這個鴻溝的填補則需要大量懂得技術及經營管理的複合式人才。他堅信,中國未來需要大量具有現代經營管理思維方式或能力的技術性人才或者是有技術背景的管理人才。
小試牛刀
一次,在某部委決策支持系統建設的一個關鍵性評審會過程中,需要探讨如何提供決策支持,優化營銷信息系統及用戶管理系統時,剛學完《市場營銷》、《信息管理》及《用戶行為分析》課程的他,在IBM等咨詢公司專業人士面前,将市場營銷、從4P到4C、決策支持系統從神經元算法到信息系統構架等,以及資産庫、用戶分類等管理方式,從概念上到技術上做了一個系統的诠釋。用戶甚至咨詢方都感到異常驚訝:不可想象,一位中國IT公司技術派人士怎麼會知道這些,而且講得頭頭是道,某些方面的深度甚至超過了他們的咨詢師。
推動職業發展
在信息行業曆經了多年為國外技術及産品提供開發及集成增值服務的曆程之後,懷抱着經營民族牌、自主知識産權企業的夢想,張全偉于2008年加入了吉大正元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以密碼技術為核心,緻力于解決應用安全及數據安全問題,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專業化安全産品、方案及服務提供商。吉大正元現已成為國内最大的公鑰基礎設施(PKI)産品供應商。根據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的統計數據:目前吉大正元在PKI電子證書認證系統領域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市場占有率在70%以上。進入正元後其不但負責技術中心負責公司解決方案、工程、服務業務的運作;同時由于其自身的經曆及清華MBA的教育背景,張全偉作為公司經營管理改革核心組組長,還負責推動整個公司的經營分析與經營改革。2009年初包括預算及關鍵績效指标(KPI)體系在内的管理改革正式啟動,他運用MBA所學的戰略分析、财務管理等技能,成功推動了從預算KPI到績效考核、流程優化等改革。同時,根據信息化産品開發的特點着手推動全流程項目管理及IPD集成産品開發,将純技術研發、産品研發與市場、财務相互結合,進行“端對端”全流程全要素集成式業務及産品開發,充分發揮公司營銷、技術、研發等部門協同效應以确保公司的财務成功及市場成功。
全面提高經營思想
在信息領域,民族企業面臨着機遇、挑戰并存的局面。不但需要思考,如何面對低價競争,如何突破“紅海”,創造“藍海”,更應思考如何突破規模瓶頸,如何堅持自主知識産權、自主産品化道路。最重要的是,密碼類安全産品還将涉及到國家及社會信息的安全,關系重大,如何承擔民族企業的社會責任,都需要深猷遠計,居安思危。
張全偉愈發感到,這一領域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突破。從信息企業的經營角度看,企業的資源整合者,往往不注重分析市場消費者心理及行為,甚至對市場的需求誤判。而從客戶企業的消費(使用)角度看,由于籌、建、用、管環節的脫節,往往對信息化建設的目的、效能、意義不甚明了。其主要表現在,信息化建設者不知道信息化在企業戰略發展中占據什麼樣的地位,不知道技術改進不能替代企業的經營規劃和管理思想,而信息化使用者不知道信息化這個生産工具如何使用,如何能發揮其最大效能,支撐業務的成功等等。
這些問題的存在,有新時代科技高速發展等客觀原因,也有理念相對落後的主觀原因,主客觀各種因素相互交織、并存。上世紀末,信息業的變革浪潮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迅猛彙合,彙聚成重疊湧起、波瀾壯闊的驚濤駭浪,在徹底改變世界面貌的同時,也颠覆了人們的觀念。IT、金融等行業信息技術人員由起初的設施建設到後來“一窩蜂”地追逐電算化優勢,為了趕超時代步伐,一刻不停地研發新技術。科技進步的日新月異,也促發、交織着各種管理思想的碰撞、對接。不過,發自創新思想源泉的支撐力量卻變得脆弱。這既有殘存僵化機制的固有束縛,又有拘俗守常習慣的自我羁絆,也有科技高速發展超越人們想象、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無奈惶惑。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技術流派體系中幾大最權威的咨詢公司在将信息化與經營管理理念對接時,甚至也隻能邯鄲學步,步履蹒跚。
但無可否認,一旦企業資源規劃失敗,再重新建設,很可能事倍功半;而且,在這條充滿坎坷泥濘的路途上,也不乏成功者的跋涉足迹。深究這些問題産生的根源,不難發現,最終還是企業自身理念落後所緻。也可以說,正是思想認識水平決定了企業在信息化進程中的榮辱成敗。
不斷提升管理認識
在信息化企業的管理上,管理是建章立制、不斷完善的科學,但本質上還是管理認識水平的問題。制度是人制定的,執行、調整都離不開人。管理體系體現人的思想,實踐運用更反映人的智慧。
第一,管理認識的水平高低,體現在管理者能否提出正确合理的管理原則與管理理念,明确需要倡導什麼、鼓勵什麼、反對什麼。包括選拔用人、考核獎懲、監督執行等在内的各種制度都圍繞既定的原則和理念來制定,企業的精神面貌、文化風氣也無不因之形成。
第二,管理認識的水平高低,也體現在管理者能否建立适合的組織架構與管理層次。有時管理跨度小、管理層次少不見得行政效率就高;有時行政效率高并不表明管理效能優越;有時管理寬度過大,決策實施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建立與企業實情相符的組織架構與管理層次。
第三,管理認識的水平高低,更體現在管理者能否透過現象看本質,準确查明管理問題。管理中有人浮于事、缺少創新活力等普遍性問題,現象背後隐含着利害關系、價值取向等。還有特殊性問題,如工作程序、信息反饋、權責匹配等。有些個别問題,看似微乎其微,其實反映管理中存在隐患;有些則可能是一類尚未萌發現象的集中反映,隻不過還沒有呈現出蔓延态勢;有些個别問題隔三差五出現,雖還不能稱之為現象,但卻容易為人們習以為常而忽略其嚴重性。因此,關鍵是要看清本質,區别對待。
第四,管理認識的水平高低,還體現在管理者用人時能否明斷是非、賢愚、優劣等,知人善任,人盡其才。
除了管理認識之外,管理者自身往往需要胸懷寬廣,海納百川,兼容并蓄;還需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道德素質以及職業素質。當然,管理者也是人,人都是社會制度的産物,會受到環境制約。所以也要看到,創新、變革之路任重道遠,必然是漸進過程,難以一蹴而就。
采訪時間:2010年10月22日14:00——15:00
采訪地點:北京知春路113号銀網中心二層
采訪:萬軍 王萬忻 孫宇(學生記者)
撰稿:萬軍 孫宇(學生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