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立,1999年至2001年,攻讀清華經管學院工商管理碩士。畢業後,進入荷蘭龐氏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2002年至2007年,擔任青島金瀛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2007年,創辦青島博思教育有限公司,任董事長至今。
如願以償清華夢
“好好學習,以後考清華”。在中國,許多人幼年時都聽到過這句話,楊建立也不例外。六歲那年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他還不明白“清華”的含義,但這個美麗名字卻輕輕地印在了孩子的心裡。
初中時他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還打得一手好籃球。有一次,一位老師開玩笑說,“以後去清華籃球隊。”不經意的一句話喚醒了沉睡在少年心底的那個名字。也就是那時起,楊建立的心裡悄悄地埋下了一個清華夢。然而,高中時他變得貪玩起來,并沒有在學習上投入足夠的精力,最終隻考取了一所普通院校。畢業後他也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并很快晉升為副經理。在别人眼中,他可謂順風順水,然而在自己心裡,他卻有着一份不為人知的遺憾。
一次出差到北京,恰好經過清華西門。當那四個醒目而莊嚴的大字映入眼簾時,他的心裡突然有了一種強烈的震顫感。少年時代的清華夢再一次被喚醒了,這一次,竟來得不留餘地。回到單位後,楊建立果斷地辭掉了工作,并開始搜集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的招生資料。經過反複的對比和思考,他決定報考經管學院。一段時間地集中複習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被國際MBA班錄取,圓了多年來的清華夢。
初入清華,楊建立倍感新鮮。他的同學來自各個行業并有着不同的學習背景,可謂卧虎藏龍,和這些履曆不同、性格迥異而又同樣優秀的人共同學習和交流,每天都會有新的收獲。那時的班級活動非常豐富,少年時老師說的那句“去清華的籃球隊”竟也變為現實,隻是當年的那場班際籃球賽并沒有發揮出他的優勢。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楊建立仍忍俊不禁:“到最後就是你摟着我的腰,我抱着你的腿。”規則在那場比賽中完全蒸發了,整個場面亂作一團。
在清華的兩年裡,楊建立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逐步樹立了自信;集體主義氛圍讓他對團隊精神有了深刻的領悟;接觸的老師、同學和日常的所見所想也将他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聆聽了衆多成功人士的報告後,他似乎覺得成功也不再那樣的遙遠和神秘了。
十三年的彎路
MBA畢業時,同學們大多選擇了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而楊建立卻成了班裡唯一不找工作的人。當别人紛紛進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端寫字樓時,他卻背起行囊,在衆人不解的眼光裡,前往山東煙台的龍口。其實,善于規劃的他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由于本科時學的是水産專業,之前在這個領域也做得非常成功,他不想輕易放棄。
在龍口,楊建立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着手海參培育。在那裡,總聽到有人說:“看,他是清華畢業的。”雖然并不在意外界的議論,但他卻漸漸發現事情并沒有想象中順利。在這一領域,單憑一己之力很難做出成就。短暫思考之後他決定放棄創業,尋找更大的發展平台。不久,他便被一個背景深厚的國際化公司錄用,成為該公司負責技術和管理的副總裁。然而,看似良好的平台并沒有将他引向成功。之後,他又轉投一家本土公司,參與建設北方最具現代化的水産基地。沒想到,這次嘗試又以失敗告終。
接連的失敗讓楊建立深深地陷入了痛苦和反思:從平台來看,做過的兩家公司中一家是五百強投資的國際化企業,一家是兼具政府背景和雄厚科研實力的本土公司;從自身素質來看,在水産技術方面自己是一流的專家,清華的MBA教育又為自己裝備了先進的管理理念,他不明白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一段時間的思考後,症結逐漸顯露出來:首先,水産行業自身存在局限。這個行業中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一個環節出問題就可能導緻全盤皆輸;其次,整體的經營環境不好,很多人道德素質不高,沒有基本的契約精神,這就導緻人與人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缺乏必要的信任與合作,而面對複雜環境時,如果沒有強有力的互動和配合,企業的生存将變得非常艱難;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他感到對于這個行業自己并不能百分之百的投入,一直沒能找到那種得心應手、如魚得水的感覺。經過一段時間的痛苦抉擇,楊建立決定轉行。彼時,他已經在水産行業裡打拼了十三個年頭。如今談起這段往事,他依然很感慨,雖然承認這段彎路不會白走,但仍建議今後的學弟學妹們在擇業時一定要慎之又慎,盡量少走彎路:“選擇職業,做職業規劃的時候,多小心都不過分。都說選擇很重要,可如果你不經過一番痛苦的經驗,恐怕很難深入體會。”
有志者事竟成
常言道:“當上帝對你關上一扇門,他一定為你打開另外一扇窗。”重新選擇時,楊建立腦海裡立刻浮現出兩個鏡頭:第一個鏡頭是初二時,有一次他偷偷地給同學們講課,大家也很配合,如同對待真的老師般對待他,“上課! 起立!老師好!”喊得有模有樣。沉醉在巨大的滿足感中的他從頭講到尾,十足地過了把老師瘾。第二個鏡頭是他在清華讀MBA的時候,當時别的同學都在忙着做案例、搞聚會,他卻别出心裁地辦了一個家教介紹中心。當這兩個鏡頭出現時,他仿佛聽到了命運的召喚。
就這樣,楊建立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自己完全陌生的教育培訓行業。起步階段總是艱難的,雖然請來了最好的老師,但最初學校也隻招到了五名學生,分為初一和初二兩個級部。“最慘的一次,初一的兩個學生中還有一個請假了”,雖然老師隻能給一個學生上課,他也同樣要付給老師每節課200元的費用。最初半年輔導班維持得非常艱難,然而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他對這個行業産生了新認識:當時的教育培訓市場中競争已經非常激烈,憑自己的經驗和力量根本不可能和那些已經頗具規模的大學校抗衡。認清現實後,楊建立果斷決定轉型,将原來“一對多”的輔導轉為“一對一”教學,在已經接近飽和的市場中開辟一片新的藍海。
凡事“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一經轉型,他的事業仿佛豁然開朗。在清華讀MBA時,楊建立印象最深的一門課是戰略管理。在這門課中,金占明老師系統講授了決策方法,具體來說,就是每一步該做什麼不做什麼,哪一步該松哪一步該緊。隻有每一步都把握得恰如其分,事情才能如預期般從弱到強,由小變大。輔導班轉型後,他終于找到了這種一切盡在掌控的感覺,所有事情都變得得心應手,有如神助。談到這裡,他還饒有興緻地講了當年的一個故事。
2008年寒假,“一對一”輔導班剛剛成立。當時老師的數量已經确定,然而誰也不知道究竟能招到多少學生。報名開始後,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打進來,楊建立并沒有被那些悅耳的鈴聲沖昏頭腦,他清楚必須保證老師和學生一對一的匹配。因此,在招生尚未完成時他便命令拔掉所有電話。最終,他們一共招了50名學生。要把17名老師和50名學生匹配起來絕非易事。因為每個老師都有不同的專業和特殊情況,學生們的要求也完全相同。他說:“就像一塊玻璃,你要把它打碎了,再拼起來,而且要拼的非常完美。”由于已經通知學生第二天上課,當天晚上楊建立就必須把課排好。他晚飯也沒顧上吃,一邊排課一邊打電話通知老師和學生。等做完所有的工作,恍然發覺窗外已是夜色蒼茫了。雖然辛苦,他卻感到十分欣慰,因為老師和學生的數目恰好匹配,所有人的要求也都得到了滿足。
此後的兩年,學校發展非常順利,教師培訓系統、咨詢師培訓系統以及管理體系相繼建成并完善。“就像蓋大樓,”楊建立說,“基礎打好了,以後就很快了。”今年學校步入了高速發展期,短短兩個月就招收了40名教師,目前學校已經擁有教師130人,共四個校區,銷售收入突破千萬,未來的增長速度還會更快。
銘心已久的校訓
對楊建立影響最深的是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些年來,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經曆怎樣的辛酸,他都努力堅持下來了。而在道德環境不夠好的情況下,他也能保持自己的道德标準,盡量用善心對待他人。如今,這八個字早已銘心,在自己的學校裡,他堅持以寬容的态度對待員工,在工作中盡量包容他們的錯誤,在生活上盡量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如今剛畢業兩年的教師的有的月工資已經達到一萬元,而他還有一個更為遠大的“3206計劃”:3年20個校區員工的平均工資達到6萬!
楊建立坦言,做職業經理人時自己并不快樂,雖然那時已經擁有了别人羨慕的高薪和職位。如今,這位耕耘者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土地,而那些被他辛勤播下的種子也在一天天地茁壯成長,其中的喜悅和滿足恐怕隻有他自己能夠體會。在取得事業成功的基礎上,身為清華人的他看到,很多孩子既厭學又缺乏創意,也認識到當前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他認為,好的教育應該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在文化教育中還應融入品德教育和性格養成,真正使他們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等學校發展到一定階段,他希望在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做一些貢獻。
離校多年,楊建立還能時時感到母校對自己的鞭策。在努力拓展事業上成績的同時,他一直希望有機會能為母校做些事。清華經管學院MBA山東校友會籌備初期,他欣然接受了秘書長的職務,并在校友會成立前的兩個月放下學校的招生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校友會的籌備中。隻此一舉,他對母校的感情可見一斑。
當被問及畢業後是否回過清華,楊建立謙虛地表達了“無顔回去”之意,同時他也抒發出對母校的懷念:“3206計劃實現了,就可以回母校了!”希望在清華百年校慶時,我們能夠看到這位孜孜不倦的追夢人的身影!
采訪時間:2010年6月26日22:30——23:30
采訪地點:山東濟南舜德酒店五層會議室
采訪:喬蓉
撰稿:李昊(學生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