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延,1989年至1997年就讀于清華經管學院,先後獲得管理信息系統專業學士學位、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進入科德寶集團工作至今。現任科德寶集團中國區執行領導小組成員,克魯勃潤滑劑中國區董事會成員和負責銷售與市場的總經理。

初次見到魏志延,是在2009年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98周年校慶期間,他作為入學20周年的值年校友重返經管學院,與經1989級的幾位同學一起參加“啟航人生——與學弟學妹話前程”的交流活動。面對在校同學關于職業選擇、人生規劃等各方面的問題,他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并提出許多中肯的建議。當時,對他講到的“成功的人往往都努力把當前的事情做好,這種态度決定了他能夠走得遠,走得成功”印象頗深。一年多後,我們有機會在上海再見,并聆聽他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
清華:全面成長
清華的八年時光,魏志延認為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無論怎樣總結都不足以描述所收獲的東西。概括起來,就是一個塑造自我、全面成長的過程。清華精神、校訓通過老師們的言傳身教,在課堂授課、讨論問題、批改作業、為人處世、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最終流淌在每一位清華人的血液中。
魏志延在清華生活的一個關鍵詞是“學生工作”。他從大一下學期起擔任班級團支部書記、到學生會常務副主席、院團委副書記,研究生時擔任研團委書記、研究生工作組組長助理。學生工作的經曆不僅鍛煉了他的組織、協調、團隊合作能力,還留下了許多和同學們共同珍視的美好回憶。入學的最初幾年受學生規模、資源條件所限,調動組織學生參加馬約翰杯比賽面臨諸多困難,最終在乙組中能夠取得五、六名的成績,在當年的條件下已屬不易;而當臨近畢業時經管學院第一次在乙組勇奪馬杯時的歡呼慶祝的場面至今曆曆在目;經管學院著名的“情歌王子”曲家浩(經1987/經碩1992)畢業前的告别演唱會,前後7屆的在校同學都參與到了準備工作中,從經費籌集、宣傳策劃到現場的燈光、音樂、布景、美工都凝聚了大家的心血;1994年院慶十周年,朱镕基院長回校參加活動時的一句話“你們每個人辦好一個企業,那麼中國的經濟就有希望了”激勵了多少代清華學子為之奮鬥……這些珍貴的回憶,已經成為他與同學重聚時永恒的話題,大家每每談起,依舊溫暖美好而又令人激動。
1994年魏志延本科畢業前,經管學院推出MBA直讀試驗班。當時他對于MBA的了解僅限于綜合性管理人才培養的大緻方向,課程就好比管理學教科書的目錄,可以學習到企業管理中各個模塊的知識。而綜合管理正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他決定報考,并順利通過。
他認為,本科時以課程學習為主,MBA階段,更着重以所學所聞豐富充實自己,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針對性地培養綜合能力和素質,在實踐中學以緻用、開闊眼界。因為直讀班的同學缺乏實踐經驗,學院将二年級的課程全部壓縮到第一年,二年級時所有同學都奔赴各單位實習,魏志延前往東方電子集團。實習期間,對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有了較深入地了解,并得到了鍛煉,後期還參與到徐國華老師負責的東方電子集團發展戰略咨詢項目中,從深入一線工作到轉變角色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從書本理論到與企業實踐結合,他從中收獲良多。
科德寶:走上職場
MBA畢業前,魏志延從多個錄用通知中選擇了科德寶集團的管理培訓生,從而進入了其下屬的子公司克魯勃潤滑劑公司。選擇一家當時在中國員工規模不超過十人的企業,一個在國外輪崗兩年後才知道做什麼具體工作的職位,其實是他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科德寶是一個至今一百八十年曆史,源于德國的跨國性家族企業。科德寶集團很早就認識到伴随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必将成為科德寶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同時集團在中國的長期發展必将需要大批優秀的中國管理者和領導者。管理培訓生的計劃正是為此積蓄力量。在當時,也有其他的跨國公司有海外培訓生的項目,但大多是以技術培訓為主,很少有以管理為培訓的重點。這也充分表現出科德寶集團的企業文化之一:長期導向。魏志延還記得當時面試他的招聘負責人,集團亞太區的首席代表HAAS先生講道,“我們的企業文化之一是長期導向。我們在招聘員工時,非常看重他此前換工作的頻率。如果一個候選人在一個職位上工作的時間太短,一方面其個人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會過于短視,另一方面其在以前的工作中學到的東西也會非常有限。”公司對于中國市場的承諾與信心、對員工發展的長期規劃非常吸引他,也由此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1997年,他來到德國開始兩年的輪崗培訓,在總部的各個職能部門輪崗一遍,在開放的環境與開闊的視野下,對公司的文化、價值觀、運營模式、産品特性,乃至整個世界先進管理流程和商業模式有了深刻的理解。1999年,他回國後被派往上海,負責克魯勃潤滑劑公司在中國大陸的唯一的辦事處,開拓全國業務。
克魯勃:快樂工作
當時,克魯勃中國公司包括魏志延在内一共十人,業務規模非常小。而克魯勃的潤滑劑産品非常高端,隻有在相對成熟的工業領域才會有較大的市場需求。他舉例說,“在德國,一輛奔馳或寶馬車上有我們60多種産品,但我剛回國的時候,國産車上面基本沒有我們的産品。”在艱難的開拓市場階段,他70%的時間都在外地出差,常常周末回來,拿了秘書放在辦公桌上的機票,休息一天又走了。而拜訪客戶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銷售工作是用幾十次的失敗才能換來一次成功。但他一直保持着快樂工作的狀态,這不僅源自于對公司、産品的信心,還在于看到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趨勢,從市場上得到越來越多的積極反饋。作為一個學習積累多年的清華人,最不缺的也是對自己的信心,時刻充滿了學以緻用的熱情與鬥志,并享受着這個過程。
經過幾年的開拓與積累,克魯勃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公司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魏志延不僅獲得了成就感,還結交了很多朋友。如今,雖然他已經很少直接跑客戶,但他與這些朋友從當年談業務開始,到現在更多讨論行業、企業的發展,彼此交流學習。這種和公司、客戶共同成長的經曆,對他來說已成為最大的快樂。
回歸:突破自我
然而,随着克魯勃在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和規模擴張,公司内部管理也随之産生了一些問題,加上溝通不暢等因素,2004年夏天,魏志延提出辭職。僅僅兩個月後,他又選擇了回歸。如今說起,他笑稱自己其實“休了兩個月的長假”,而回歸卻是自己職業生涯中最為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辭職前的魏志延,就像是一部始終保持高速運轉的機器,沒有多少休息的時間,工作的熱情與高強度使他無暇思考。兩個月的休息給了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反思,從自身尋找原因,他發現原來很多想不通的事情變得清晰起來,更為重要的是讓自己的習慣性思維發生了一些轉變。
首先是全面考慮問題。一個企業、組織的問題,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步驟去解決。片面考慮問題、心急解決問題,有時良好的初衷最終無法轉化成正面的結果。如何全面分析問題,圍繞相關的人、财、物、組織結構等所有因素思考,分階段解決問題是必須做好的功課。其次是客觀理性地對待人和事。他總結,清華人的整體素質相對較高、責任感很強,進入工作崗位後迫切希望用自己所學的一身本領為公司做出貢獻,很容易将目光關注在企業、他人的問題上,忽略了自身還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以及企業不斷發展提高所需要的時間和條件,這樣往往會在組織中産生負面的情緒和影響,對在團隊中與同事溝通和合作帶來障礙,反而欲速而不達。如果時常反思自己做得不夠好、需要提高的部分,學習别人的長處,将自己的潛力轉化為對企業真正有價值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才能赢得團隊的尊重與理解。 最後是溝通方法。他認為,溝通其實就是明确清楚地表達自己,同時基于換位思考去理解别人,通過溝通達成最大程度的一緻。在實際工作中,和團隊成員的溝通應當多利用肯定的方式,在肯定的基礎上追求不斷地持續改進,正向的疊加效應往往會收到意料外的好效果,在企業中營造出團隊合作、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圍。
經過兩個月的沉澱,在和公司進行了坦誠和深入溝通交流之後,同時出于對克魯勃理念、産品、宗旨的認同與熱愛,他充滿信心和熱情地選擇了回歸。這段經曆在他看來,是自己十幾年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折點,是自己的一次突破,也是最大的收獲。從一個學校的畢業生,在實踐中成長與領悟,從而具備領導者的基本素質與能力,進入事業發展的下一個階段。
在魏志延和公司管理團隊的帶領下,克魯勃中國公司保持着快速發展的勢頭。2008年在上海青浦工業園區建立工廠,營業額在過去的十年中增長了十五倍,克魯勃中國的銷售額在全球所有子公司中排名第二,僅次于公司總部所在地德國。基于中國在全球市場中不斷提高的重要性,公司在2008年對全球進行區域劃分時,将中國單獨劃為一個大區,也是七個大區中唯一以一個國家作為獨立大區的。
采訪結束了,當看到魏志延在我們事先提供的采訪提綱上預先做的一些筆記,列出了他要與我們交流的要點和事例,不由再次想起他說過的“努力把當前的事情做好”。憑借着這樣的人生态度,我們相信并期待他走得更遠。
采訪時間:2010年7月16日9:00—11:00
采訪地點:上海虹橋喜來登上海太平洋大飯店
采訪:喬蓉 王萬忻
撰稿: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