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偶然中的必然 ——記MBA2000級丁開磊

2010-12-13
閱讀:

丁開磊,1996年本科畢業于石油大學。先後就職于北京地質錄井技術公司、加拿大DATALOG公司。2000年至2004年就讀于清華經管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07年創立北京奧斐德石油技術有限公司。

走進奧斐德

9月初的一天,我們趕往北郊的清河。抵達時,正待尋找奧斐德石油技術有限公司的标牌,忽見遠處一人正向我們招手,他便是丁開磊學長——身材高大,穿着淺綠色T恤,笑容親切。

公司所在的廠區幹淨空曠,道路兩旁草木茂盛。丁學長引領我們步入廠區深處,周圍也愈發顯得甯靜,午後的陽光灑在剛漆過不久的一排淺黃色房子上,溫馨可人,奧斐德深藍色的标志赫然映入了眼簾。進入公司,員工們都在聚精會神地工作,整個辦公區安靜如同無人存在,用“掉根針也能聽到”形容也絕不誇張。

來到丁學長的辦公室,他向我們介紹了奧斐德的大體情況。公司主要是為石油勘探服務,緻力于石油鑽井過程中的數據采集、處理和挖掘等軟硬件的研發、生産和工程技術服務,産品有kelog綜合錄井儀、wellwatch鑽井參數儀以及rigview鑽機監視系統等。

成就今日的兩次偶然

進入石油錄井領域非常偶然,高考時,計算機行業方興未艾,丁開磊一心報考石油大學的計算機系,到學校報到時卻發現自己被調劑到了石油地質專業。原來為了鞏固本校的優勢,石油大學将所有選擇服從專業調劑的高分考生都調劑到了石油工程、石油地質等主幹專業。這個意外的改變讓丁開磊感到沮喪,加之學校地處東營郊區,當時校園内雜草叢生的荒涼景象更令他心灰意冷。他給父親寫了封信,表達了想要退學的念頭。“你聽說過李四光吧,他就是學地質的。”父親的這句話讓他堅持了下來,當時他也沒有料到,日後自己竟會在這個領域裡紮下了根。

大學畢業時,丁開磊通過雙向選擇進入到由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勘探局成立的一家新公司——北京地質錄井技術公司。由于當時國内還處于手工錄井、地質錄井的階段,綜合錄井的概念尚未普及,為了與國際接軌,這家公司在勘探局的支持下,先後從世界領先的貝克休斯、哈裡伯頓、法國地質服務公司等各大錄井公司購置了多台綜合錄井設備,丁開磊與其它剛剛畢業分配過來的大學生一起,被安排學習和使用這些設備,到油田進行現場技術服務。此後,又被公司派往新加坡參加斯倫貝謝公司的技術培訓。短短幾年,通過不斷學習與實踐,他逐漸熟悉并掌握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綜合錄井技術。

報考清華MBA也很偶然。上世紀90年代末,國内MBA教育迅速發展。一次,丁開磊與一位同事偶然到清華遊覽,在老校區一帶,他被深深地打動了:大禮堂莊嚴典雅,圖書館甯靜溫馨,工字廳嚴整莊重,古樸幽雅的噴泉幽幽嗚咽,仿佛訴說着光陰的故事……丁開磊的性格有理科生的理性和嚴謹,又有着非常感性的一面,也常有驚人之舉。那天,他突然産生一個念頭:要留在這裡讀書。于是,徑直去經管學院報了名,準備參加幾個月後的MBA考試。

到清華讀書時,丁開磊已經辭掉了以前的工作,轉入當時世界排名第四的加拿大錄井公司DATALOG。工作兼顧學業,他幾乎成了班裡最忙的學生。既便如此,他毫不松懈,紮紮實實地完成了所有課業。雖然隻上過一學期的《會計學》,如今他還能從專業會計的賬本裡挑出錯誤。執教《會計學》的謝德仁老師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案例教學中,他善于從複雜案例中抽絲剝繭,形成幾條主線,根據這些主線就可以把事情剖析得清清楚楚。丁開磊認為,這種将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抽象概括能力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企業都非常必要。如今在公司的管理中,他依然奉行“大道至簡”的理念。除了知識和思維方式,在清華讀書的幾年裡他還收獲了友情。如今同班裡的同學仍時常抽時間聚會,對于當年的同窗之誼,彼此都非常珍惜。

創業,從演習實戰

丁開磊進入DATALOG時,這家公司剛剛設立中國代表處,他是那裡的第一名也是唯一一名員工。作為“光杆司令”,從技術到銷售乃至記賬,凡事都需親曆親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從無到有,規模不斷擴大,代表處的人員也逐漸增多。他回憶說:“那幾年其實挺鍛煉人的,完全一個人,踏踏實實從頭到尾給别人開創了一片天地。”當然,在為别人做嫁衣的同時,他自己也練就了一身本領。回過頭來看,這段經曆就像是為自己未來的創業提前進行的一次演習。

從1999年到2007年,丁開磊在DATALOG一幹就是8年。2006年,DATALOG與另外一家公司合并,組織架構、管理風格發生了很大變化,丁開磊選擇了離開。

辭職後,他并沒有馬上尋找新的工作機會,而是利用這段時間思考未來的職業規劃。一天,他從原來的一位南美同事那裡得知,南美石油勘探和開發異常活躍,綜合錄井儀的市場空間很大而且非常開放!這個消息點燃了他心中早有的創業夢想。如今,他已經具備了實現這個夢想的條件:石油大學和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的教育為他裝備了紮實的專業和管理知識,在北京地質錄井技術公司接觸到了世界最先進的錄井技術,而在DATALOG8年的“創業演習”更為他積累了足夠的資源、資本及相關經驗。創業,似乎已是萬事俱備。如今,“東風”既來,他便沒有理由不為自己的夢想付諸行動了。

很快,丁開磊注冊成立了奧斐德石油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了幾個夥伴開始研發自己的軟件。由于之前對世界頂級設備的透徹了解,他得以博采衆長,為公司建立了以技術為基礎的核心優勢。軟件研發成功後,他們将硬件委托給别的廠家代工生産,公司自己派出技術人員駐廠進行質量控制,産品組裝完成後便開始向世界各地推銷。

過去的幾年,公司業務規模不斷擴大,除了技術優勢外,還得益于丁開磊的經營理念。他始終相信要想赢得客戶的認同,最重要的是為他們提供最好的設備和服務。有一次,發往墨西哥的設備出了問題,他親自帶着員工趕赴現場,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進行調試,直到對方滿意。他說,小公司的特點是比較靈活,一旦客戶發現什麼問題,這邊立刻就能夠着手解決。即使是客戶的一些特殊的技術需要,我們也能夠很快滿足。為了更好的服務客戶,奧斐德專門設立了一個供客戶使用的内部網站,公司的産品标準、技術手冊都可以在那裡找到,各種軟件也會定期發布更新。客戶一旦遇到新的問題,在網站上便可以得到解決。雖然持續為軟件升級需要長期的技術研發和巨大的成本投入,他還是堅持對所有客戶免費開放。他相信隻有讓客戶看到自己的優勢和持續不斷的改進,讓他們實實在在地受益,才能保持良好而持久的合作。

之前在DATALOG的經曆讓丁開磊充分感受到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在自己的公司裡,他盡量為員工創造舒适的工作環境和輕松活躍的氛圍,讓他們更好地發揮潛能。他為自己公司的員工修建了幹淨整潔的洗手間和淋浴室,在公司裡購置了冰箱和微波爐,每月都會為當月過生日的員工舉辦派對。也正是如此,員工們都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家一樣,最開始的那些創業夥伴也始終精誠團結。

千鈞一發,力挽狂瀾

公司的發展看似一帆風順,然而丁開磊和他的團隊也并非沒有遭遇過“險灘”。

四月的一個早晨,巴西聖保羅打來的一個電話讓他變得表情凝重。原來那邊的一個訂單突然被取消,對方臨時決定改用美國DHI公司的設備。這原本是奧斐德今年最大的一筆訂單——六台綜合錄井儀的租賃業務,而且前期協議都已經往來交換多輪,初步達成了一緻,隻待最後的簽字。而且北京這邊的工廠已經開工生産。突然通知訂單被取消,丁開磊非常焦急,但他并沒有亂了陣腳,也沒有就此放棄,而是果斷訂了當天下午到聖保羅的機票,決定去探個究竟。

飛機剛在機場落穩,丁開磊就趕忙與當地的負責人取得聯系,告知對方自己已到機場,要求他們暫緩與美方簽約。對方由于毀約在先,不好拒絕他的要求,同意暫緩簽約,先同他見面。

到了那邊的公司,丁開磊對負責人說:“你把雙方的條件擺出來,我們一條條來對比。”公司會議室的牆上,投影儀将雙方公司合同的主要條款同時打出。他對合同條款逐一分析對比,詳細介紹了己方的優勢:首先,奧斐德要求的是固定收益,而DHI要求按比例分成收益。在這種情況下,哪種報價能獲得更多優惠取決于巴西公司未來的收入預期:油價上揚、作業飽滿的情況下,奧斐德的條件更有吸引力;反之,DHI占有一定優勢。他認為未來油價走高的可能性更大,并詳細地解釋了原因。其次,采用DHI的設備會産生較高的轉換成本。由于這家公司此前已經購買了5台奧斐德的設備,公司的操作人員對這些設備已非常熟悉,如果臨時改換DHI的設備,他們還需要重新接受培訓,大多數備件也将無法通用,這其中存在的轉換成本不容忽視。最後,他也做出了一些讓步,承諾在當地建立一個備件庫,并在那裡派駐或者當地雇用一名技術人員,以支持這10幾台綜合錄井儀的現場作業;巴西公司需要的備件可以随時從備件庫中獲得補充。就這樣,對方終于被他說服了,同意與奧斐德簽約。現在,這6台綜合錄井儀已經全部發貨。

越過“險灘”,奧斐德繼續開足馬力,揚帆遠航。如今,它的産品已經遠銷墨西哥、哥倫比亞、巴西、委内瑞拉以及美國等地,當地公司也常常派員工到北京來接受技術培訓。原來總是我們中國人出國接受先進的技術培訓,如今看到膚色各異的外國人千裡迢迢地趕到自己的公司參加培訓,丁開磊感到非常自豪。他希望有一天奧斐德能夠成為這個領域裡的佼佼者,為了這個目标,他和夥伴們還要踏踏實實走好腳下的每一步。

采訪時間:2010年9月8日下午

采訪地點:北京奧斐德石油技術有限公司

采訪:萬軍 王萬忻 李昊

撰稿:李昊(學生記者)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