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商界人生,民企高歌——記經雙1993、經碩1996馬黎陽

2010-05-06
閱讀:

馬黎陽,經雙1993、經碩1996,現任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一個隆冬的下午,美麗的清華園經過冰雪的洗禮,空氣格外清新。經管學院校友馬黎陽回到母校,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他身披黑呢大衣,手提公文包,快步邁進位于舜德樓二層的校友辦公室,面帶微笑,與我們一一握手。初次見面,他給我留下了親切、幹練的印象。

1991年,馬黎陽以高分被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汽車工程系錄取,朝着自己的夢想邁進了一步。18年以後,他成為了國内辦公信息系統管理外包服務市場領頭羊——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裁,身份卻不是技術專家,而是該公司的營銷戰略決策人。這似乎與當初的夢想相去甚遠,那麼,到底是什麼促使他離開工程師的道路,轉而沖向市場經濟最前沿,成為了一名商界精英呢?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們開始了采訪。

勤工儉學,商界人生見端倪

馬黎陽出生在雲南省個舊市一個回族家庭,父母将為數不多的工資大多花在了他和姐姐的學業上,許多年,家裡的家具、電器等陳設一直都比較簡陋。父親在雲南的一家中型國企工作,因為勤懇的工作和傑出的業績受到表彰,後來成為了該企業的總工程師。受到父親的鼓舞,馬黎陽從小就刻苦學習,夢想着将來成為一名工程師。也許正是這種家庭背景使人振作,催人奮進,在他身上有一股改變命運的強烈意願,有一種敏銳超前的商業意識。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給他指明了方向,一次勤工儉學的經曆又為他提供了契機。

1993年,馬黎陽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汽車工程系讀本科三年級,月生活費隻有100元左右,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加入了勤工儉學的行列。當時,他和另一位同學看到大多數清華學生都用“随身聽”學英語,并了解到随身聽耳機在校園中需求量極大,校内商店售價在8-10元。而他們打聽到從廣東進貨成本價隻有1元,顯然,有價值的信息就意味着商機!于是,他們說服宿舍同學一起做耳機銷售的生意,從廣州進貨後在校園裡賣。剛開始,他們用直銷模式在學生宿舍裡推銷,但銷量不好,銷售團隊僅維持了一個月就散夥了。但是馬黎陽和另一位同學堅持了下來,改變營銷策略,轉為分銷模式,進占清華、北大、人大、北航四個學校的耳機商店。短短幾個月時間,月收入達幾百元,銷量好的時候達到幾千元。他不僅從此不再讓父母負擔生活費,還獲得了一種成就感。“當時北京有的芭蕾舞演出的票價是180元,我們已經可以拿着自己賺的錢去請女朋友看芭蕾舞了。”回憶起這段往事,他臉上露出了笑容。

勤工儉學的這段經曆,使馬黎陽萌發了系統學習經濟學、攻讀經濟學雙學位的想法。當時經管學院剛剛開始招收本科生,學校規定其他院系學分積排名最高的學生可以直接轉系到那裡攻讀經濟學本科學位,而排名前五的學生可以修經濟學雙學位。他憑借拔尖的學業成績,于1993年成功被經管學院錄取為經濟學雙學位學生。

三年的學習很快結束了,馬黎陽面臨本科畢業時攻讀研究生的專業選擇:是直接保送本專業汽車系研究生還是跨系到經管學院?憑借專業課成績,他可以獲保送成為汽車工程系研究生,将來做一名工程師或者技術員,這也符合他最初的夢想;而且在汽車系5年時間,對老師和同學等各種環境都熟悉,也有利于科研的開展。而他在經管學院的學習,隻是個半道出家,對院裡的上下環境也不如在汽車系熟悉。這時,馬黎陽想起了自己的父親。

那是一次乘坐出租車的經曆。馬黎陽給一個校園商店送去一批200多個耳機,回來路上打了一輛出租車。他回憶說:“每公裡一塊六,在93年那會兒算很奢侈了。”在車上,他拿着送這一批貨淨賺的七百多塊,想起了父親,作為一家國有企業的總工程師,父親工作勤勤懇懇,收入也隻不過每月400元,想想自己現在去一個商店送一趟貨就相當于父親兩個月的收入。若要徹底改變家庭困境與自身命運,學習經濟管理,未來從商不啻為最佳選擇了。

而當時馬黎陽的雙學位指導老師廖理教授也鼓勵他:“年輕人應當在市場經濟大舞台上充分發揮能力。如果是你想做的事,就需要有魄力。”由此,馬黎陽決定嘗試申請經管學院的研究生,并最終被工業工程系(當時屬于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錄取。在老師的幫助下,他如饑似渴地學習經濟管理知識,逐步展開了他作為一名經管人的職業生涯。

拒絕“蜜罐”,選擇聯想搏鬥志

很快馬黎陽迎來了第二次人生重大選擇,即研究生畢業時的工作選擇。1998年,他結束了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面臨擇業。在經管學院擔任研究生工作組長助理時,他的組織領導才能已經嶄露頭角。既有雄厚的工科背景,又有紮實的經管專業知識,作為當年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19名“優秀碩士畢業生”之一,他獲得了很多不錯的工作機會,但他最終選擇了一家當時還在成長中的企業——聯想集團。

這個選擇出人意料,因為馬黎陽同時還獲得了某大型電信企業大客戶部的工作機會。當年,通信行業剛剛進入新的高速發展期,工作競争壓力小,屬于“金飯碗”;而該企業大客戶部專為優質客戶服務,待遇優厚,很快還能獲得分配北京市區的兩居室住房。這樣的待遇吸引了許多學生前往應試,在錄取名額極少的情況下,馬黎陽憑借自身實力成為了幸運兒。

然而,他最終沒有選擇“金飯碗的理由隻有一條——不願意養尊處優。聯想集團在98年正處于快速成長階段,為員工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馬黎陽敏銳地洞察到這一企業特質,于是大膽放棄電信企業優厚的待遇,加入了聯想。

剛到聯想工作,月工資隻有1800元,支付完房租後所剩無幾。公司沒有為個人配備電腦,電話也是兩個員工共用一部。馬黎陽與公司其他新人一樣,在中關村的電子市場上做着最初級的“掃街”和“站櫃台”工作。“從清華畢業,卻來打雜?”大家對他有不解,有質疑,但是他把這段經曆作為“人生必修課”來對待,告誡自己要堅持志向,努力做到最好。在這家成長型企業中,他迅速尋找自身定位,充分發揮自己在産品營銷方面的特長。在原有的業務基礎上,積極開拓并組織實施新的競争策略,使所負責産品的業績持續大幅提升。第二年起出任經理,第三年就做到了事業部副總經理,收入也随之提升。他在工作崗位從零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同時積極創新、開拓進取,尋求事業的突破。這種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正是清華學子的最好寫照。

談起這段經曆,馬黎陽充滿了自豪及對聯想集團的真摯感情。從他自信的笑容和充滿激情的言語,我們可以體會到他付出艱辛後的欣慰和個人價值獲得充分實現後那種由衷的成就感。

加入立思辰,民企平台施拳腳

自從2003年加入富士施樂公司後,馬黎陽憑借紮實的業務素質和出色的管理能力,很快就在這家全球最大的文件服務商立足,并擢升為富士施樂打印機中國區的産品部總監,待遇優厚,工作穩定。安穩日子持續了幾年他卻覺得自己的生活裡面少了點什麼。缺少了什麼呢?也許是當年自己執着追求挑戰的精神與不斷進步的勢頭。就在這時,立思辰找到了他。

2008年,馬黎陽從富士施樂公司辭職,加入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思辰當年僅是一家年銷售額不到2億元、員工不過200多人的民營企業,能否上市也充滿了不确定性。從待遇優厚、職位穩定的外企跳槽到這樣一個企業,從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角度,還是要冒很大風險的。

那為什麼選擇立思辰呢?馬黎陽給出了兩點理由:一個是立思辰的商業模式很現實,文件管理外包服務市場潛力巨大,發展機遇好。另外重要的一點在于人的因素,立思辰的管理團隊十分出色。董事長池燕明,副董事長、總裁商華忠,負責大客戶銷售的副總經理張昱都是清華校友,運營副總杜大成曾經是聯想的亞太區副總經理,也是非常優秀、經驗豐富的成功人士。加入這樣一個卓越的團隊,馬黎陽對立思辰的未來充滿信心。

憑借以上三條理由,他最終作出跳槽決定。加入立思辰時,正是公司的IPO工作進入關鍵時期。在這個關口,他既要為公司制定市場營銷戰略,又要與其他高管一起準備浩如煙海的各種IPO所需材料。經常工作到12點以後,甚至淩晨三四點鐘,幾乎從無節假日,這種狀态持續了兩年。2009年9月17日,立思辰通過創業闆IPO申請,成為中國創業闆第一批上市公司。

厚德載物,情系母校談感想

畢業十年,馬黎陽始終保持不驕不躁、腳踏實地的作風,從基礎員工一步一步地成長為公司高管。談及其中的體會,他認為從基層員工做到中層幹部,憑借的是個人業務素質和帶隊伍的能力。而從中層到高層,則尤其需要提升戰略規劃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作為公司高管,首先要對整個行業前景做出判斷,具有戰略前瞻性。如果沒有搶先看到家用電腦市場的巨大商機,聯想不會有如此巨大發展。而立思辰之所以能夠有良好的開端,是因為最早看到了文件管理外包服務與視頻會議服務的市場潛力。他說,“如果讓别人先看到了商機,我們去步其後塵,那機會就不多了。”就組織協調能力而言,在中層隻需要為自己的小團隊制定計劃,帶好幾十人就行了,而在高層,則要站在整個公司的高度,結合對産品架構、行業趨勢、産業結構、競争格局、技術發展等各方面的深入認識,來控制整體戰略,組織協調數百人甚至數千人的工作。

成功上市,馬黎陽更覺得需要危機意識和責任感。“美國10億美元以下的中小企業,能夠持續增長的不到5%,市場經濟法則是适者生存,我們要吸取教訓。30億的市值背後承載的是立思辰全體股民的期望。”馬黎陽把上市的立思辰當成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三次創業,而這次創業不僅意味着對個人及公司的發展,還意味着更多的責任。

最後,馬黎陽寄語母校師弟師妹們,要充分利用母校優勢,在提高自己理論水平的同時,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面臨擇業時,要用長遠眼光,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機會,實現自己的志向。他說,“國企和外企固然是很好的選擇,但是如果在民營企業中立足發展,年輕人也會有更多機會。”

結語

從聯想的産品經理到富士施樂的産品總監,再到立思辰副總裁,作為畢業十年的校友,可以說馬黎陽的職業經曆已經相當豐富。在中國IT界、在民營企業,他的才能還剛剛發揮出來,我們難以預測在這位年輕的校友身上還蘊藏着多少能量,能為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做出多大的貢獻。我們真誠希望他不斷收獲豐碩的果實,并用創新與業績抒寫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舞台騰飛的篇章。

采訪時間:2009年12月29日14:30-15:30

采訪地點:清華經管學院校友辦公室

采訪:邢立君萬軍喬蓉趙杭平吾夏琳(學生記者)

撰稿:吾夏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