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前行――記MBA1992級滕淑敏

2009-01-06
閱讀:

滕淑敏,MBA 1992級,現任杭州中糧包裝有限公司董事。

滕淑敏的名字我們聽很多人提起過。她的檔案上顯示她是1977年恢複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她的同學說她是從新疆烏魯木齊考到清華讀MBA,畢業後先後在廣州、杭州工作;她的老師說她當年在清華的MBA班裡綜合成績排名第一;看網上的資料,她目前就職的中糧包裝有限公司是我國食品金屬包裝領域的領先者……滕淑敏到底是怎樣的一位學長呢?從西到東,從北到南,她是如何用堅實的腳步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的呢?

帶着許多的問題,我們見到了滕學長。她快人快語,笑聲爽朗,一下子把陌生感給趕跑了,我們面前的是這樣一位可親可敬的大姐,多少人生的風雨就在她淡淡的回憶中為我們展開了。

恢複高考首屆大學生

滕淑敏的少年時代是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一個小農場裡度過的。她很小的時候就向往着自己能成為一名大學生,但那個時代并沒有給她這代人順利實現夢想的機會。

滕淑敏上初中的時候,學校裡基本不上課。1972年,當她來到離家幾十公裡的縣城上高中的時候,才真正開始了學習知識的生活,她表現出對學習濃厚的興趣以及求知的強烈渴望,老師們也都喜歡上了這個用功的好學生,有的老師還把自己上學時用的習題集拿來給滕淑敏參考。滕淑敏如獲至寶,到了假期,同學們都回家了,她把自己關在宿舍裡,反複做題,内心充滿了參加高考的強烈願望,在枯燥的求解過程中體會着擁有知識的快樂。

1977年,恢複高考的消息猶如一聲春雷傳變了神州大地,那些求學向真的學子們仿佛聽到了命運的扣門聲。滕淑敏那年24歲,而且已經是家鄉農場一位出色的初中教師。然而,一向向往大學的她卻陷入了深深地内心矛盾與痛苦之中:在當地,24歲已是談婚論嫁的年齡,再不能走出去,等待她的一定是結婚生子,換句話說這将是她僅有的一次參考機會,一旦失去将終身遺憾;已有一份穩定的教師工作,邊工作邊複習,效果會大打折扣,而且所在的中學沒其他老師能夠代課,教學又不能停止,一旦落榜,處境會很被動。可是,困難再多再大也無法束縛夢想的翅膀!滕淑敏開始備考。每天晚上,昏暗的宿舍裡多了一盞煤油燈,燈下是滕淑敏複習的身影;每個周末,農場的場部裡都會有個年輕教師來打電話,那是滕淑敏在向高中老師請教問題。

滕淑敏背着行李,坐着拖拉機趕了幾十公裡路來到考場,因為離家太遠,考試的那三天,她就找一塊木闆當床,住在考場。功夫不負有心人,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華東理工大學,是縣裡當年考上大學的兩個人之一。她童年的夢想終于實現了,但多少有一些遺憾,因為她的第一志願是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畢業十年清華再深造

1982年,滕淑敏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新疆烏魯木齊石化總廠工作。轉眼十個春秋,她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員成長為廠裡的骨幹,期間廠裡組織各種培訓、進修,她因為工作緊張、孩子年幼,把機會都讓給了别人。1992年,國家教委的文件下發到石化總廠――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正在招收MBA。這個消息讓滕淑敏動心了。雖然那年她已經38歲(MBA招生年齡是40歲以下),女兒才隻有6歲,她還是決定去北京參加培訓,準備最後的拼搏,參加MBA的考試。經過企業黨委讨論通過,滕淑敏和另外一個同事一起來到北京複習備考。

剛到北京沒多久,石化總廠就傳來消息,針對滕淑敏他們這批進廠的大學生,近期有業務提幹的機會――這是十年一遇的機會呀。一同到北京的那位同事很快就退出了考前培訓,回到烏魯木齊,職位從科級調到了副處級。

為了一個還不确定的學位,放棄十拿九穩的提幹機會?為了自己的學習,放棄對6歲女兒的照顧、對丈夫工作的支持?滕淑敏的心在掙紮着。就在這時,又一個消息傳來――按照往年慣例,研究生考試一般都會在元旦後、春節前舉行,而1992年的研究生考試定在春節之後舉行!滕淑敏的眼淚終于止不住了。她深深地明白,如果回烏魯木齊過春節的話,家人的期盼、廠領導的挽留會使她很難再回到北京參加考試。可如果不回去,在這個中國人傳統的團圓喜慶的節日裡,對女兒、丈夫的思念又如小針般時時刺痛心頭。是回家過節,還是留在清華備考?這大概是滕淑敏遇到過的最痛苦的抉擇。而人生又能有幾回搏?滕淑敏實在不想放棄在中國最高學府深造的機會,她留在了北京,一個人過春節,一個人準備考試,一個人煎熬了二十多天,這之後迎接她的是考上清華經管學院MBA的好消息!

為了能盡快完成MBA的課程學習,開學選課的時候,滕淑敏就把自己的課程安排得滿滿的。她有自己的考慮,就是早些回家,早些回去照顧愛人和孩子。對于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滕淑敏格外珍惜,每天按時起床、打飯、上課、自習,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中午吃飯的時間同學們經常聚在一起聊天,她總是按時午睡,然後到圖書館看書,大家都說她“軍事作風”。滕淑敏沒有缺過一次課,每節課她都會坐在教室的前三排,聚精會神地聽講,下課後抓住可能的時間與老師交流。有時,一天十幾個小時的學習,回到宿舍坐在床邊,身體感覺都是僵硬的。如此地投入,使她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其他同學兩年才能修完的課程,回到烏魯木齊石化總廠完成了自己的學位論文,以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順利畢業!

企業實踐大有作為

畢業後,滕淑敏回到了原單位,廠裡安排她在财務部門實習。

九十年代中期的中國,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精神的激勵下,煥發出改革開放的勃勃生機。珠三角地區更是開放搞活的最前沿,大江南北的人才都希望在那裡找到自己一顯身手的舞台。而此時,西北大地仍舊略帶幾分沉悶與單調。

滕淑敏與同學們一起走出清華園,奔赴祖國各地,大家雖然不常見面,但信息交流很多,滕淑敏關注着外面的世界,她希望有更廣闊的舞台施展才華,為蓬勃發展的國家多做一些貢獻。一個偶然的機會,經同學介紹,滕淑敏得知廣州美特容器有限公司正在招聘财務總監,這家公司是香港美特公司與國内的合資企業,香港美特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一家生産易拉罐的廠商,随着國内人民物質生活的提高,易拉罐包裝的食品、飲料市場巨大。滕淑敏覺得這個機會值得把握。于是,她利用公休日坐飛機從烏魯木齊趕到廣州面試,憑着清華的學習以及在石化總廠财務部實習的經曆,雖然沒有太多财務工作的經驗,她被廣州美特聘為财務總監。

時年41歲的滕淑敏隻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把整個家搬到了廣州。“有單位提供宿舍,有地方吃飯,有張床可以睡覺,有工作可以做,我就能撐起一片天空。”滕淑敏就這樣從西北走了出來,在改革開放的潮頭上,揚起了自己的風帆。機遇、挑戰、風險在當時都無法準确描繪,多年以後滕淑敏在回憶這一步跨越的時候,也是百感交集,“1999年國企改革的時候,石化總廠裡我們這批40多歲的人,都被買斷工齡回家了。如果當時我在石化總廠,那麼45歲了還要面臨找工作的問題。但是,還好,我已經走出來了。”

1998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滕淑敏被香港美特雇用,作為外方股東代表來到杭州中糧美特容器有限公司做副總經理,負責銷售和采購工作。當時的杭州中糧美特容器有限公司是中糧集團旗下最不起眼的小公司,規模和效益都不好,處在被集團砍掉、關閉公司的邊緣。

滕淑敏以前沒有銷售和采購工作的經驗,她一切從頭學起。與一把手充分溝通公司的發展方向和戰略規劃,知道領導想做什麼,在自己的工作中逐一落實到位,即使是領導沒想到的問題,也馬上補位,使自己負責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環節都能圍繞公司的整體戰略不斷開展。她向老業務員了解公司發展的曆程和銷售工作的經驗,與業務員們一起跑客戶、找廠商,吃閉門羹、被客戶當面挑毛病――這些沒有難倒滕淑敏,她知道隻有自己先做到了,才能得到客戶的認同,同時她也把一線的意見收集上來,反饋給公司的其他相關部門,調整、改正,極大地促進了公司核心競争力的形成。在滕淑敏的帶動下,銷售團隊很快成長起來,他們開發客戶的足迹不僅遍布華東、華南發達地區,也逐步延伸至華北、西北,開發中他們不放過三萬五萬、八萬十萬的小訂單,一個月一個月地考核銷售任務的完成情況,銷售額每年都有大幅增長。

滕淑敏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的12月31日那天,下午四點,她和業務員、發貨員一起發出了這一年的最後一批貨,這一年的銷售任務終于完成了。她癱軟地坐在業務員的位子上,總算松了一口氣,總算按全年規劃完成了任務,這是公司很久沒有發生的事了。她知道即使他們完成銷售任務的98%,也會挨批評的,而隻要公司上下團結一緻,共同努力,就沒有拿不下的任務。那時的她又想起了自己考大學、考MBA的情景,雖然是在企業中,仍舊面臨着一道道的考題,而人生一次一次的考驗都被她征服了。由于銷售任務逐年遞增,每年的最後一天,滕淑敏幾乎都是這樣度過的,但是她更多的是與員工們一起慶祝,慶祝公司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經過十年的艱辛跋涉,杭州中糧美特容器有限公司從隻有杭州一個生産基地發展到全國七個基地,人員從幾百人發展到5100人,銷售額從1個億增長到33個億;在杭州中糧美特的基礎上,中糧集團通過吸收、兼并、重組,成立了杭州中糧包裝有限公司;從一個被砍掉的業務,發展為中糧集團的九大主營業務之一,也是唯一國家級“印鐵包裝容器生産開發基地”。中糧包裝成為了中國印鐵包裝行業的領軍者,年銷售額超過排名第二的企業近四倍。

公司的發展,凝聚着滕淑敏和她的同事們不知多少的付出和汗水。而她覺得在事業向你展開一片天地時,能成就事業的是如何把人做好。“在企業中,不像在學校時隻用成績說話就行了,你的工作也許有的人認可,有的人就不認可,自己要坦誠正直,采用适當的方法,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日積月累,得到大家的理解與認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

“自己要能夠接受環境,善于與環境相處,找到自己的空間,整天怨天尤人,終将一事無成。上進心和主動性也是關鍵,哪個領導也不願意用撥一撥轉一轉,推一推動一動的下屬。新來的業務員都會從最基礎的、幫助老業務員傳訂單開始,如果隻把手上的這張訂單看作是一張單子,自己就是跑跑腿,那多少年也成長不了。如果能從這張單子上了解到是什麼産品,有什麼特殊性,是什麼客戶,有哪些問題和反饋,就真的是用心了,在看似簡單的工作中積累對公司産品、客戶、業務往來的經驗,磨練自己,收獲和進步自然要比别人大很多。

“在做事情的同時,還要學會考慮别人的感受,考慮别人對你怎麼看。有個挺能幹的小夥子在組織撰寫一個新項目的實施方案,涉及多個部門,方案在提交總經理前還需要大家再碰一碰,做最後定稿。他給大家發通知,就說什麼時間在哪開會,務必出席,我讓他回去改。是不是要告訴參會的人為什麼要開這個會,大家需要做哪些準備,會議希望有什麼樣的結果等等,你這麼硬硬地做事,别人會不舒服,你也達不到自己的目标。時間長了,别人與你配合就會有問題。這些都是小事,幾十年的工作是由這多如牛毛的小事組成的,小事做好了,你才有承擔更大責任的機會。有人說我活得太累了,我倒覺得自己很開心,與周圍的同事上上下下配合得都很好,很團結,在業績上也就有了比較滿意的表現。”

随着時間的推移,滕淑敏即将進入退休年齡,她是怎樣考慮退休生活的我們還不得而知。但回想這三十年的風風雨雨,滕淑敏有很深的感慨。一個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與時代的脈搏相一緻,也很難有所成就。而她今天所有成績的取得最重要的是“趕上了改革開放的腳步”!她的命運與時代的變遷休戚相關,改革開放的曆史機遇給了她學習的機會、工作的舞台和事業的發展,使她能從西部邊陲的農場走到中國知識和思想創新最活躍的上海、北京,走到中國經濟成長最快、最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從一個刻苦學習的好學生成長為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貢獻的經營管理者。她感謝家人對她一如既往的支持,老師們對她的幫助與培養,還有同事、領導的協作與互助;她希望自己能繼續為身邊的人帶去一點光和熱……

采訪結束了,滕淑敏爽朗的笑聲依舊回響在耳畔,在腦海中留下深刻記憶的是一位清華畢業生的人生足迹,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采訪時間:2008年7月16日晚

采訪地址:杭州香樟雅苑

采訪:常喬一 萬軍

撰稿:邢立君 常喬一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