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一種烙印就足夠——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1991級校友胡钰訪談紀實

2009-07-02
閱讀:

一種烙印就足夠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1991級校友胡钰訪談紀實

胡钰,1996年本科畢業于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經管學院國際金融專業,1998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于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人文學院新聞傳播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于人文學院政治學專業。現任科技日報社理論部主任。

清華生活十餘載 烙印深深

剛過而立之年的胡钰現任《科技日報》理論部主任。他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在清華園裡度過。然而,令我們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個似乎一直都在文科領域裡學習的人入校時卻是電子系的學生。在電子系學習近兩年後,胡钰卻轉去了國際金融專業學習。

對此他說:“我其實一開始是讀的電子系。讀了兩年後當時是朱镕基學長做經管學院院長,提出在經管建立一個國際金融專業,希望在數學基礎好的理工科學生中抽一部分人去。我當時還算是對這方面有點興趣,正好還是理工科背景,就沒有考慮太選擇了去讀國際金融。”

5年的本科生活很快就結束了。但是對知識的渴求使得胡钰不想就此停步,而是想繼續留在清華讀書。胡钰說,在他本科的學習期間,他也曾去别的院校旁聽過課,但是他從來沒有要去别的學校讀研或讀博的想法。胡钰告訴我們:“我小學隻在一個學校,中學也在一個學校,大學也還在一個學校。在一個地方待久了會有種依賴性,是一種心理歸屬上的依賴,會覺得很親切。人留下一種烙印就足夠了。”而無疑,他的身上已深深的烙上了清華這個烙印。

在清華的這些年,胡钰一直是很活躍的學生。從進入電子系到轉到國際金融,胡钰一直是班上的班長。大學期間,胡钰的社會工作非常出色,曾獲得了北京市高校學生優秀幹部。他的社團活動也是有聲有色。從小就喜歡電影和寫影評的胡钰曾和同學創辦了現在還活躍在校園裡的“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影視欣賞協會”。胡钰帶領的影視欣賞協會組織策劃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當談到輝煌的社團經曆是,胡钰說:“現在想來,發現自己的興趣并和有相同興趣的同學在一起交流,就可以獲得快樂和進步。”

在大學的這幾年和後來的讀碩、讀博以及留人文學院任教期間,胡钰的成績一直優秀并獲得了非常多的榮譽。胡钰把十幾年青春的點點滴滴留在了清華,而清華也在一分一秒地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嚴謹、勤奮、踏實、認真、負責,社會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這些清華的精神都已注入胡钰的血液裡邊。十餘載的清華生活,他的身上,清華烙印已深深埋下。

校園離别已數年 眷戀依依

胡钰博士畢業之後便離别了清華校園,但是他卻從來沒有真正的離開過。

直到現在他還經常因參加會議等事由回到母校。每次談論到這個回母校的話題時,胡钰總不忘訴說心中的那份依戀:“即使現在,每次進清華都有一種心裡歸屬感。”他也講起了90年校慶時的感想。90年校慶,胡钰被抽調到校慶辦公室做總編輯,做過一個演出的方案。“大家都知道“清華三亭”,自清亭、聞亭和晗亭,它們是以朱自清、聞一多、吳晗三個教授的名字命名的,因為他們留下了一種精神内涵、精神遺産。當時90年校慶就想到将這個總結一下,這也是清華在‘德’上引以為豪的。一所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留下的東西,越久越是精神層面的内容。清華有意無意地将這些精神内涵的東西具象化了。而這種精神内涵也讓清華成為大家精神的歸屬地。我的許多留在北京工作的同學,不少人都在清華周邊安家,隻要大家一聚會就都往清華來。這就是種歸屬感”。

而說到這種清華人的精神時,胡钰又給我們講了他離開清華後的親身經曆:

2007年胡钰去深圳參加校友年會,當時說給百年校慶捐款,校友們都特别積極。有的校友兩口子都是清華的,就主動要求捐兩份。大家都有這種歸屬。即使在他奮鬥十年二十年之後,他仍然會覺得清華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他就想回報學校。如果從術業有專攻的角度,很多學校都有自己專業強的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一個真正好的學校就能讓學生有這種歸屬感,讓你能夠将文化底蘊固化在内心深處經久不衰曆久彌新。

2008年,胡钰去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做訪問學者。在參加一次科技年會的時候,北加州的那些清華人在和他聊了沒幾句時就認出了他是清華的。顯然,清華兩個字已經寫在了胡钰的臉上了。而胡钰,也從他們身上感覺到了清華的氣息。那些清華人的嚴謹、踏實、友善以及社會責任感,讓胡钰倍感親切和自豪。汶川地震發生後,北加州的清華人組織了募捐,所募捐到的數額是北美最多的。清華人,無論離開清華多久、無論身在世界的那個角落,清華的光芒将一直閃耀。

現在,清華的百年校慶在即,胡钰十分關心校慶的籌備工作和慶祝活動。他說他會一直關注着清華,因為他永遠是清華人。

胡钰校友寄語

以使命感為引導,以創新力為驅動,

做有益于社會的清華人。

同學感悟

胡學長的幾次專業變換,随意中的堅持,讓我很有感觸。他沒有好高骛遠的刻意謀劃很多事,但是當轉折來臨,他都從容的接受與應對,并以其不變的堅持、踏實和熱情,認真對待每一件事,讓每一次轉折成為自己人生進步的階梯。(班昭)

采寫:外語系 英52 徐秋群 陳麗 班昭 曾祥來 陳童

編輯:襄桦

(http://news.tsinghua.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