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輝,1980年考入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經管學院,1988年碩士畢業。現任深圳友田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市南山區政協委員,南山區民企商會副會長。
在未與李華輝謀面之前,就已對他有所耳聞。他在深圳經營飲用水名聲不小,占據了深圳高品質飲用水市場40%的份額,是絕對的第一。一名清華的研究生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行業呢?
李華輝的多位同班同學都說起過他,有的同學說他是具有獨立創業精神并獲得成功的代表,有的同學說他最大長處就是實幹,有的同學說他有點桀骜不遜……李華輝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2007年1月14日,在深圳清華校友的新年晚會上,我終于見到了他本人:高高的個子略顯清瘦,一身随意的休閑裝束,看似無意實則有意續起的胡須,一雙漆黑、明亮而且深邃的眼睛。這就是李華輝,那種仙風道骨,與我印象中的經管校友迥然不同。
“我創辦企業,平平常常,隻做了些與老百姓日常生活相關的事兒。”李華輝開始緩緩講述他的創業曆程和感悟,語氣平和、自信。
創 業
畢業分配
1988年研究生畢業後,李華輝被分配到招商局下屬的企業――深圳海紅化工有限公司,海紅化工是一家生産船舶油漆的大中型企業,曾經為亞運會的羽毛球館提供過專用油漆。在那裡所有新來的大學生必需先在車間的生産一線工作一個月的時間,再安排到其他崗位,他說,當時雖然辛苦,但正好給了他從頭學起的機會。這一學就是三年半的時間,從普通的生産工人,到調度,到行政崗位,直到行政部經理,李華輝在這家企業學習了全套的生産和内部管理流程,對企業運營有了全貌的了解。
白手起家
1992年,李華輝從海紅化工辭職,白手起家,開始了創業的最初嘗試。一個人從熟悉的化工行業做起,辦廠、做貿易。當時的規模不大,從業務的洽談到貨品的搬運都需要自己親曆親為,那時手機還是個希罕物,腰裡挂着個BP機,滿街找能打電話的地方。三年的時間,他把在學校和畢業後學到的東西進行了充分的實踐,積累經驗也積累教訓,為下一個目标做好了準備。
學以緻用
1995年,接手怡寶飲用水深圳經銷商的業務,也就是現在的友田達,做起飲用水經銷的生意。為什麼選擇這個行業,最主要的就是考慮它是老百姓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這也是李華輝在後來拓展新的業務方向時一直秉承的理念。李華輝的水業務可不是開一個小店賣水那樣簡單,他看到的是千家萬戶的巨大市場,提供的是細緻周到的服務。
在水行業中,有的老闆小富即安,根本談不上管理,李華輝則是第一個按照企業經營的模式去管理的。他成立不同的職能和業務部門,理順業務流程,明确崗位職責,制定考核标準:同時,他還強調市場營銷,嚴格财務管理,注重人才培養。他很快理順了原有的經營業務,使企業在全新的模式下迅速發展。李華輝在公司内部推行預算管理已經四年了,财務管理完全适應經營上的快速發展,據此,他也能比較準确地把握生意的走勢。“07年能做多大,費用規模,賺多少錢,我已經基本有數了。”
實實在在地把一個企業做好,需要堅持10到15年。在水行業中,李華輝已經做了11年。目前友田達在深圳有70個銷售網點,200家經銷商,年銷售額5千萬元,比當年接手這家企業時翻了40倍,員工達300多人。李華輝的腦海裡總有一種鞭策,那就是朱鎔基院長在經管學院建院十周年慶祝會上的期望――“你們每人幹好一個企業,中國就有希望了”。他用行動作出了回答。
尋求新的突破
李華輝的水業務做得精益求精,沒有花架子,有的是在很多高科技企業中才可以見到的紮實的基礎和精細的管理。“現在企業運行已經很順,我基本是‘失業’了,主要工作都交給總經理去完成。當然我的腦子沒有失業,一直在思考,就像你問我的,是否能在行業或者區域上進行拓展,嘗試新的業務方向。”
他辦過飲水機廠,配送過健身用品、電子産品,做過品牌皮具的經銷商,還在其他區域經銷過麻将機,他選擇的産品都是老百姓用的東西,新業務的拓展并不順利,各種嘗試基本以失敗告終。“我已經知道什麼是量力而行,這樣的失敗是打不倒我的,我還在繼續嘗試。”
2006年初,李華輝特意到北京,與現在政府部門、金融領域、研究領域工作的同學探讨,聽取他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看法,對各行業發展趨勢的看法,在與同學的交流中,梳理自己的思路,尋找着人生的下一個目标。
感 悟
“辦企業把人用好是第一位的”
在多年創業的實踐中,李華輝有很多感悟,他談到最多的還是用人。
經銷桶裝水,就是完成桶裝水由生産廠商到最終用戶的配送環節。業務性質決定了企業是勞動密集型的,公司除了管理人員和後勤保障人員,都是直接配送人員。一個清華的研究生如何管理好這麼多的基層員工呢?李華輝坦言,開始時也經曆了摸索、适應的過程,但關鍵是理順流程,從企業的利益出發考慮問題,相信員工,給他們提供創造發展的平台,建立客觀公正的考核體系。同時,李華輝還特别注重公司的文化建設,他親自創辦的公司内部宣傳刊物,在公司成立十周年時制作成了精美的紀念畫冊。公司每年有運動會,豐富員工生活,讓員工在體育活動中增加交流。他還非常重視對員工的培養,每周安排不同崗位的員工參加培訓,還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幹部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人員素質,灌輸企業發展的理念,在思想上達到一緻。目前公司内部90%的幹部都是通過培養從内部選拔的。
“最看重的品質――忠誠、勤奮、好學”
李華輝在企業建設中提倡三種品質:忠誠、勤奮、好學,這實際上也是他對人最看重的三個方面。
忠誠,是強調忠誠于自己的崗位,而不是老闆,要在其位謀其政;勤奮,是指要肯付出,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尤其需要倡導;好學,是要不斷學習,企業不學習會落後,員工不學習就落伍,學習是進步的動力。
在招聘時,應聘者是否具備這三方面的基本素質非常重要,對其他的能力要求并不高,因為其他的能力可以在進入企業後不斷培養。
李華輝一再強調做事情必需吃苦耐勞。他公司中的員工流動率在2003年前不大,2003年後大一些,一來是深圳的民工荒,二來是工作條件相對艱苦,無論刮風下雨都要給用戶送貨上門。這樣的工作原來招聘的大學生都肯幹,現在農村孩子都不願意做。公司要求每個入職的新員工都必需在送水一線幹一個月(也是在海紅化工時獲得的收獲),對員工起到教育的作用,使員工與企業很好地融合。雖然社會在發展進步,但總有一些是機械化、信息化做不了的事,吃苦耐勞在這個社會中是永遠需要的。特别是在飲用水這一行裡,基層的配送工作必不可少,
在用人上李華輝也有比較痛苦的經曆,他覺得人事變化的打擊有時比業務的打擊還大。對自己寄予期望較高、用心培養的人,不兌現承諾,挖自己企業的牆角,他會覺得很痛心,也很無奈。
“創業不是沖動”
作為一位創業成功的學長,李華輝對現在的學生創業又是怎麼看的呢?
他談了幾點自己的認識。首先,在當前市場條件下,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幾率不是很高,要避免沖動。一個企業成功的條件可能有20個,如果你隻有一、兩方面的優勢,那距離成功還有相當遠的路要走。現在媒體上大量宣傳的是成功者,但還要看到這些成功者的背後有無數已經倒下的人。心理上要做好失敗的準備,成功的幾率比失敗的幾率要低得多。
其次,國家鼓勵創新,學院鼓勵創業,大環境很好,但要客觀分析現實條件,目前各個行業的壁壘都很高,要成功地生存發展下去,就得沖破壁壘,躍上一個更高的台階。這其中的關鍵是勤奮,具備堅韌的性格。創業會吃很多苦,恐怕開始時誰也不會因為你是清華畢業生就偏愛你。而往往是經年累月闖出一片天地後,人們才會說:“原來他是清華畢業的!”。
再次,要懂得關愛他人。所謂“以人為本”,一般地理解是公司要發展,需要關注員工的利益、關心愛護他們。這沒有錯,但不全面。一個公司的存在,涉及到的人包括五個層面:員工、股東、客戶、合作夥伴(産業鍊的上、下遊)及涉及到的社會責任。要追求多赢的局面,善待員工、股東、客戶、合作夥伴,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這樣才能長久,才能“可持續發展”。
還有就是不可太書生氣。剛畢業時要清楚自身定位,他舉了一個例子,“就像我剛到海紅化工時,實習一個月後,寫了一份二十多頁關于管理改革的報告交給主管領導和廠級領導。這樣做,好的一方面,說明我有上進心,不好的一方面就是不了解情況就沒有發言權,進入企業要知道自己的定位,可能有不少畢業生都做過類似的事情。同時,社會也是複雜的,我們需要與各種人打交道。要多去體會什麼是‘和而不同’,自己不能是孤家寡人,有包容别人的心胸,發揮别人的長處,才能得道多助。”
在他的創業體會中還有誠信、運氣、平和等等,相信每個簡單的詞語後面都有一段風風雨雨與刻骨銘心。
“最難的事是把簡單的事複制”
李華輝有一個精辟的觀點――3000個小時成為一個專家。
“3000個小時什麼概念?每天用心做一個小時,十年可成專家;每天花十個小時,則一年就成一個專家,可這十個小時要都做這一件事。你專注一件事,到底花了多長時間?張瑞敏講過,最難的事是把簡單的事複制,在企業裡尤其這樣,一次能達标,做1000次都能達标麼?
所以,對于在校的同學,最好有一個相對長的人生規劃,8年、10年,不要想着一年如何,兩年如何。剛畢業時是沒有判斷力的。現在友田達的總經理隻是高中畢業生,但很投入、很敬業。我到後來就有些懈怠了,可他有沖勁兒,執行力比我強,做得比我還細,經常早上8點鐘,他會突然出現在某個經銷點上,給當班的經理打電話,為什麼沒到崗。我就是要用這樣的人,把事情交給他也很放心。我們的大學生能不能做到?不要總想着那些宏偉藍圖,還是要靜下心來,想想能否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勤奮,花3000小時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
“感激清華”
李華輝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當年如果考不上清華,都不知道現在做什麼呢!在清華的八年學習,使我構建了完備的知識體系;清華的同學對我幫助非常大,無論是在校時還是畢業以後;經管學院“行勝于言”的精神也使我受益終生。清華的教育背景讓我無論做什麼都希望站得比别人更高一些,看得更宏觀一些,有比一般人多一些的理想,這種精神的力量使我現在做的事情還算成功吧。”每一位學長在回憶清華得歲月時都充滿了深情。
在清華念書,到深圳工作,選擇水行業,時代給了李華輝機會,也給了他更多的責任,他思考,他實踐,他這一代人注定要付出更多。在中國曆史的大背景下,在世紀相交的大時代中,他們還将為了明天,不斷求索!
采訪結束了,與李華輝握手告别,希望有機會再見到他,再聽他講一段嶄新的經曆。
采訪時間:2007年1月14日19:00-21:00
采訪地點:深圳市市民中心
撰稿:邢立君
編輯: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