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特色園區的開拓者——記MBA1993級李洪岩

2008-05-05
閱讀:

特色園區的開拓者

——記MBA1993級李洪岩

李洪岩,MBA1993級,現任上海科技京城管理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初次相見,百忙之中接受我們采訪的李洪岩,給人以穩重樸實的印象。寒暄落座之後,他首先做了一番自我介紹。

1989年,從黑龍江大學數學系畢業後,李洪岩來到了牡丹江市國營桦林橡膠廠工作。此後他從一名普通員工做起,最後成為桦林集團資産經營部副部長、桦林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副總經理,走過了十餘載的人生道路。九十年代初,正值市場經濟剛起步之時,無論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缺乏管理意識以及管理人才,因此去全國最好的經管學院讀書成為了他最大的願望。1993年他終于考入了清華,開始攻讀MBA。那時,李洪岩已經成家,并且已是孩子的父親。讀書深造雖然很辛苦,但他卻精神飽滿,銳意進取,總是想方設法多聽一些報告和講座,多吸收一些知識,多接觸一些在企業中有影響力的人物,着意為自己今後的發展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同時,他還抓住一切機會鍛煉自己,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當年,為了選擇更好的機會,他也曾反複權衡,不得不做出艱難的取舍,畢業後他決定返回桦林橡膠廠就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回去以後,他運用所學知識,理論聯系實際,不僅給中層以上幹部開設現代企業制度的講座,還參與了廠子從最初重組到後來上市的全面改制過程。2000年6月,他來到了上海,開始出任上海科技京城管理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構建特色園區

做完自我介紹之後,李洪岩話鋒一轉,介紹了他現在所在上海科技京城管理發展公司的發展曆程、戰略定位以及業務發展狀況。“上海科技京城座落于繁華的北京東路,1998年9月由上海市政府正式命名,其功能定位由最初的商務辦公樓轉變為大型主題科技園區。是上海新黃浦置業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公司……”。從他平實的言語中,我們已經可以對科技京城窺見一斑:從招商看,這裡對于進駐企業規模大小沒有限制;從入駐企業類型看,個體工商戶、個人投資公司、合資公司、外資企業、國有企業、留學生創業企業等不一而足;從公司自身業務看,核心部門、核心機構是内部直設的,重點在房地産開發與服務,背後涉及諸多部門和人員的配合。公司目前通過向社會公開招标,将電梯、保潔、衛生等專業服務外包,選擇社會上專業的服務機構進行合作,服務人員多達五六百人,公司内部僅幾十個員工,人員精幹。其戰略是鞏固核心資産競争力,将邊緣資産委托他人經營。

當年,在論及全國各種開發區、科技園區時,李洪岩将其概括為全國的開發區、科技園數以萬計,但存在的共性問題是“散小弱亂差”五個字。然而,在上海科技京城園區如何管理以及如何打造獨特的經營模式等重大課題面前,他坦言:既無前車之鑒,又無他山之石。後來,結合在清華所學知識加上自身摸索,才逐漸産生了整個園區建設發展的總體想法和規劃藍圖。針對有人提出在上海黃金地段能否搞科技園的疑問,他的回應是,關鍵在于自身定位,并且需要在三方面下功夫:發展特色經營,樹立品牌形象,與當地的産業政策有機結合。事後證明,曆經三載,科技京城成了全國唯一一個以集成電路設計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中心。在從樓宇經濟向科技産業轉化的過程中,科技京城的園區産業化優勢凸顯在三個方面,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自身特色:一是為入駐科技京城的企業、創業者提供一流的服務平台,在此平台上,企業重大經濟活動、資本運作、市場運作,包括公司注冊、年檢、技術産權轉讓與交割、産品鑒定、人才配置等,都可在園區内解決;二是建成了上海乃至華東地區最大的電子元器件物流中心,迄今,我國最大的電子元器件銷售商賽格電子市場已集聚近千家電子元器件廠商及合作企業跻身園區内的賽格電子市場設攤;三是造就品質卓越、馳譽世界的“中國芯”,如全球第二大芯片供應商、台灣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威盛電子就先期租下了科技京城G區6樓2000多平方米場地,又如集成電路設計創新項目專項資金計劃,則帶動社會投入了1.2億元,幫助41家芯片設計企業圓了夢。實現了一系列轉變之後,科技京城的出租率由建成之初的不足5%大幅攀升至95%,入駐企業近2300家,園區所實現的稅收由2000年的5500萬發展到2004年的5.07億,5年時間實現十倍的增長。

穩步經營開拓

早在2005年,李洪岩就已将“上海科技京城”這幾個字注冊了商标,欲将其打造成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園區品牌。曆經風風雨雨,他始終緻力于以創新來提升服務質量和經營水平。比如,他曾專門建立一個日本軟件外包公司的小園區“上海科技京城申聯軟件基地”,吸納那些曾在日本留學的回國創業者,當看到他們的軟件企業因規模受限而舉步維艱時,他召集相關負責人開座談會,力促創業企業合并,以擴充實力,此舉迅速解決了這些創業者的困境,産生了巨大反響。事實表明,合并構建發揮出了強大威力,堪稱這次創新之關鍵。

站穩腳跟後,為了突破瓶頸,2006年李洪岩帶領團隊走出上海,在浙江嘉興成立了上海科技京城嘉興高新技術産業區,還準備在長三角地區其他城市如法炮制。當地政府積極配合,複制科技京城這一品牌的願望相當強烈!逐漸清晰的經營模式充分體現出他務實穩健的商業風格:站在房地産開發角度看,無論是在上海還是嘉興,以園區模式介入,成本都相對低廉;從經營角度看,目标确定為從園區到社區再到城區,在此過程中可逐步提升自身的資産價值;從戰略布局看,以上海為中心向外埠輻射,由城裡向城外拓展,首先融入長三角地區,力圖最終在全國各地打造新型富含科技底蘊的園區。“以科技作為助推器,結合當地特點是關鍵”,他舉例說,“上海是中心城市,政府對科技企業一貫大力扶持,我們在這個‘頭腦之都’,重點放在為科技企業的系統集成、芯片設計以及軟件開發提供服務。但在嘉興,就需要更多地與生産相結合。其地理位置以及我們的發展戰略決定了這一點。”顯然,李洪岩已經形成了突出重點、穩健創新、适時調整、因地制宜的園區發展思路。

經營重在管理

現在,董事會每年都對李洪岩進行考核,指标就是一年下來的淨利潤、費用成本支出以及管理目标等。他認為,管理能力體現自身價值,管理者對此不容忽視。在談到管理經驗時,李洪岩感慨地說,自己在清華讀書雖然隻有兩年光陰,但卻有質的飛躍:弄清了企業核心競争力應如何培養,客戶需求應到哪裡去尋找,這是脫胎換骨般的理念嬗變。

他認為,管理是一門科學,撇開衆多原理,其精髓在于:确切指出哪些方面是可控的并且如何進一步量化;告訴人們運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去控制流程、環節才最為有效;在理論上解決如何進行考評、統籌、優選,才更有助于提高績效、收益,降低費用開支,控制成本。作為基礎性學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離不開管理。如果沒有嚴格的規章條例,企業内部非但人浮于事,無公正可言,甚至還可能會出現失控局面;如果沒有獎勤罰懶、優勝劣汰的相關機制,企業就會回到當年的“大鍋飯”時代。因此,企業在經營中必須建立健全各種制度、機制,大到決策機制、防範預案等,小到内部協調、溝通機制等。他舉例說:“公司目前考核機制分為兩類:一類在一線部門,有經濟指标和管理目标,都簽有責任書;另一類在二線職能部門,需要充分配合一線部門,提供戰略保障,也有考核指标。管理的制度化建設在我們公司一向受到高度重視。”

然而,管理同時又是一門藝術。李洪岩深有感觸地說,人的理性是建立在情感基礎上的,不是機械的,企業的獎懲制度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激發人的積極性,但不可能涵蓋全部。獎勵、升遷等存在邊際效用,在什麼條件下,在多大程度上起多大作用,也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反過來,員工發揮出自身潛能并非朝夕功夫,物質刺激也不是萬能的。他認為,其一,管理在某種意義上是将心比心、寬人責己的待人處事藝術。作為管理者應該明白屬下的所思所想和真實需求,關心關愛他們,使之放下包袱,輕裝前行。他經常開導員工,在精神上鼓勵他們:“工作中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苦惱工作是一天,快樂工作也是一天,那麼為什麼不快樂地工作呢?”。其二,管理又是高屋建瓴、審時度勢的領導藝術。管理者既需要把握全局,又需要明察秋毫,掌控全局時不可過于籠統,明察秋毫時又不可“不見輿薪”,最重要的是區分輕重緩急:對于潛在的隐患或者可能影響全局的細節應洞若觀火,及時處置;對于突發事件,要心若止水,沉着應對;對于已經蔓延的事态,應削弱其影響,而非火上澆油。在許多情況下,需要管理者審時度勢,随機應變。失當是難免的,但不能使局面失控。其三,在用人方面,管理是科學度量、合理調度的藝術。哪些人适合做部門負責人,哪些人适合做某方面的業務骨幹,都需要有一個基本估計;而每次崗位調整都需要在準确判斷的前提下“動止得法”。

弘揚清華德育

對于管理者而言,最根本的還是在于做人。李洪岩是在清華讀書期間對此産生深刻領悟的。他回憶說,清華的校風與師道尤其值得稱道。校園内學生們大多積極上進、嚴謹紮實,而且相互影響,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是日積月累與代代傳承的優良校風;而清華老師在為人師表、治學嚴謹、無私奉獻、身體力行和以德育人五個方面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說,清華十分重視德育教育,将做人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做學問。做人突出表現為一個“厚”字,做學問則突出體現為一個“純”字。

“厚”即寬厚,其核心是誠信,還包括謙遜和忍讓。市場經濟以誠信為首,這是建立合作關系與知名品牌的基礎。社會上MBA畢業生很多,即便是清華MBA畢業生,在個人修養、素質、學識方面,也都各有優劣,各有千秋。因此,任何人都需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後,自身能力、才幹的施展與發揮必然存在一個獲取認同的過程。這個過程必然會充滿艱辛甚至可能遭逢一些誤解和委屈,沒有對事業的赤誠執著,沒有足夠的忍讓克己是很難堅持下去并做出成績的。對于企業家來說,這種“厚重”還更多地體現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将個人、企業的發展與員工、客戶、業主、股東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在滿足企業經濟利益同時又盡可能多地去創造社會效益。

采訪即将結束時,李洪岩意味深長地說,清華所提倡的人生奮鬥精神全都濃縮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八個字的校訓當中了,其實,每一位從清華園走出來的學子都應認真體會這八個字的深刻内涵。訪談意猶未盡,李洪岩的許多事迹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挖掘,我們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采訪時間:2008年1月25日14:00—16:00

采訪地點:上海科技京城

采訪:安靜 萬軍

撰稿:萬軍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