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落地玻璃撒進屋裡,牆角盆栽的綠色植物長得生氣勃勃,中文在線的辦公區顯得整潔、溫暖而明亮。在一間名為“倉颉”的小會議室裡,記者采訪了當年曾名噪一時的“學生創業明星”——童之磊。
中文在線,這家由童之磊一手締造出來的公司目前擁有近二百名員工,通過與超過兩百家出版社、上千名知名作家、上萬名網絡寫手的正式授權協議,擁有正版作品10萬種以上,中文在線每年能提供新增正版數字圖書2-4萬種。在每年出版的大衆領域适用圖書中,中文在線能提供 70%以上的正版數字版本,在電子出版領域處于數一數二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文在線辦公區裡的門牌上,我們看到一串熟悉的名字:倉颉、蔡倫、畢昇、王選……童之磊用這些人的名字來為自己公司的會議室命名,令人不由得猜想,他或許是希望自己的名字将來也能與這些人并列?我們期待他自己來解答這個疑問。
學生創業之星
1993年,當童之磊考進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汽車系時,他懷揣着的理想還是做一名“紅色”汽車工程師。兩年以後,出于新奇和好學,學有餘力的童之磊開始把目光投向了汽車工程以外的領域,他開始輔修經管和法學,此時,他的目的還是為了學習企業管理,以緻力于振興民族汽車工業。
與此同時,汽車系學生所住的16号宿舍樓裡在悄悄地醞釀着一些變化。由于有很多同學對計算機,尤其是新興的網絡有着濃厚的興趣,汽車系的幾個同學,自己動手在16号樓裡布線,搭建起了清華園裡最早的宿舍局域網。就是在這個局域網上,誕生了作為童之磊等人後來創業項目網站雛形的個人網站“化雲坊”。
本科畢業時,童之磊同時拿到了三個學位,并于1997年通過了嚴格的層層考試和選拔,進入MIT斯隆商學院與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合作辦的IMBA班學習。1998年,借鑒MIT的創業計劃大賽形式,童之磊參與組織了全中國的第一次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首屆清華創業計劃大賽。此次大賽吸引了上百個創業團隊參加,掀起了一股學生創業風潮,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于是到1999年,就有了由教育部和團中央主辦的首屆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更吸引了全國大學生和許多風險投資商的興趣,而第一次互聯網浪潮更是把這股創業熱潮推到了頂點。就在這熱潮中,童之磊帶領“易得方舟”團隊參賽,奪得了創業大賽的冠軍,并于此後獲得了660萬元的風險投資,是當時學生創業團隊中得到投資最多的一個。
這個“易得方舟”就脫胎于當年16号樓裡的那個個人網站,英文名是“FANSO”,取自這群大學生的一句充滿激情的宣言:“ We are net fans, so we do it!”由此,二十出頭的童之磊就走到了浪潮的最前沿, 成了著名的“ 知本少年” 、“ 學生創業明星”,并逐步完成了從一個優秀的學生到一個創業者的轉變。當時學校出台了關于休學退學的管理規定,與童之磊共同創業的同學魯軍被稱為“休學創業第一人”,而童之磊則戲稱自己是“逃學創業”。
盡管如此,兩年過去,他還是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IMBA學位。與此同時,易得方舟也已發展成為一家擁有七八十名員工的公司,童之磊任常務副總裁,負責日常管理工作。FANSO成為國内最大的大學生門戶網站,在當時國内網站的總排名也居第二十幾位,點擊率一路飙升,成績斐然。
當時接受中央電視台采訪,記者提問:“你們是不是要做中國的微軟? ” 童之磊們的回答是:“我們一定會比比爾·蓋茨做得更好!”如今回憶起這些話,童之磊帶着仍有些學生氣的微笑說,當年确實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但那種充滿激情和理想的感覺真的很好!
創業坎坷之路
易得方舟後來的命運遠不如它初生時那麼一帆風順。童之磊回憶說,在互聯網行業當時的非理性環境下,創業者們對盈利的概念并不清楚,而投資者也不認為短期收入是重要的。并且,由于整個公司的中高層基本上都是學生創業者,所以在管理和經營方面的實戰經驗幾乎為零。再加上随後納斯達克的崩盤,風險投資商們仿佛在一夜之間全體消失了,網絡泡沫的迅速破滅,使得那一大批學生創業的IT公司普遍進入低潮,易得方舟也沒能逃過這一劫。至今提起易得方舟,童之磊還是滿懷着惋惜之情,就像痛惜一個不慎夭亡的天才兒童。
2000年5月,童之磊基于FANSO的讀書頻道創立了中文在線。在1 9 9 9年,他就認定數字化閱讀是一種必然的發展方向,便看準了電子圖書的出版市場。在6年前的中國,這還是一個幾乎空白的領域,但童之磊堅信自己的判斷,也得到了巴金等幾位老作家的支持,簽約了一些知名作者,開始在數字出版領域趟出一條路來。
中文在線做到2001年的時候,用童之磊的話來說,“也是彈盡糧絕”。因為當時還處于市場培育的初期,又沒有像當年易得方舟那樣雄厚的風險資金,童之磊這才開始真正理解盈利對于企業的重要性。為了維持公司,他一面向朋友借錢,同時開始四處接業務,“隻要掙錢的業務我們就做,不管跟核心業務
相關不相關”。中文在線最困難的時期隻剩下3名員工,童之磊說是“被打回了原形”。“為了公司的生存,我自己出去為别人做咨詢項目,一個月掙來的幾萬塊錢就用來養活企業”。而當時中文在線一年的銷售收入還不到20萬元。
苦苦支撐下來,到2001年下半年,童之磊遇到了香港泰德時代集團的董事長陳平。陳平對他十分賞識,提出請他到泰德去當總裁。由于他放不下中文在線,陳平就收購了中文在線,于是他“連人帶公司一起去了泰德”,做了兩年多的職業經理人。到2004年,童之磊仍然念念不忘他的數字出版,他自己籌資,以管理者回購的方式把中文在線買了回來,繼續做起了“自己的事業”。
有媒體用“‘剩’者為王”來形容當年那場風起雲湧的IT創業風潮後來的發展境況:每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都會提到堅持,而對于當年那些曾經被推上雲端的學生創業者來說,陷入谷底時的堅持顯得尤為艱苦。這一路走下來,童之磊用來形容自己創業過程的詞語是“九死一生”;但他又愛說自己“運氣很好”。他說,每次走到瀕臨滅頂的邊緣,他就用清華賦予他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信念來支撐自己:“跌倒了爬起來再走,向前、向前! ” 堅持下來以後, 總會有“運氣很好”的時候。
回過頭來評價當年的“ 學生創業” ,童之磊連說了幾個“ 很難”、“非常難”。因為欠缺很多資源,也缺乏管理經驗。“如果說一般的創業成功率為5%的話,學生創業成功率就要降到2%。”所以學生選擇創業“必須慎重,并做好最壞的思想準備”。然而他還是認為這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因為學生創業時有着無與倫比的激情和無所不能的創新能力、無所畏懼的勇氣,這對于學生本人和他的公司都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寶貴财富,一旦成功,就可能造就像微軟、戴爾、雅虎這樣的世界級公司。
責任與理想之重
當童之磊向陳平提出回購中文在線并辭職的要求時,所有人包括陳平都很不能理解,因為當時泰德的發展正如日中天,而他在泰德的地位則是“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陳平認為“你的職業抱負在這裡都可以實現”。但童之磊解釋說:“我認為數字出版是一個偉大的事業,我堅信中文在線将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這才是他的理想和抱負。
童之磊認為,每一個從清華走出來的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清華精神的熏陶,清華人都有一種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出一些貢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他看來,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知識、文化的傳承和積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文字、書籍和出版則是這種積累的最重要途徑。童之磊認為倉颉、蔡倫、畢昇、王選都曾經為文字與文化的傳承帶來了飛躍性的變革,而今天的數字出版,也是這樣的一次偉大變革,它又一次極大地降低了知識和文化傳播的成本。而中文在線的願景就是“用數字傳承文明”,這就回答了本文開頭提出的那個疑問。童之磊相信,數字出版這項偉大事業必将成就一些偉大的公司,他相信中文在線會成為其中之一。
此時的中文在線就像浴火重生一般,因為經曆了互聯網的低潮和泰德的商務經營之後,童之磊對公司運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并且,在數字出版行業耕耘幾年之後,中文在線在出版界積累起良好的口碑和資源,當仁不讓地成為這一領域的領跑者。童之磊認為,關于數字媒體領域的盈利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是“用戶為好的内容付費”。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調研,童之磊選擇了中小學數字圖書館和移動閱讀這兩個方向作為中文在線的主要商業模式。
2 0 0 1 年,童之磊在與教育部領導的交流中得知,一方面,全國許多中小學因财力所限而學校圖書館圖書匮乏甚至無法建立圖書館;另一方面,教育部一直在力推讓中小學開設電子教室,讓學生從小接觸電腦,但由于沒有足夠的内容,很多學校電腦閑置率很高。于是童之磊就想到,可以在中小學建立數字圖書館。隻要在電腦上裝上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就能同時解決中小學圖書館建設不足和電腦閑置兩個問題。這個建議得到了教育部的認可,中小學數字圖書館項目很快作為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立項。中文在線成為該項目的産品和服務
提供商。幾年下來,中文在線已是國内最大的中小學數字圖書館提供商,用戶超過3000所,并保持100%的年均增長率。“中國中小學校的圖書采購經費很少,中文在線可以幫他們花同樣的錢買到5倍的圖書,可能極大地改變他們的藏書狀況”。童之磊認為,幫助中小學師生更容易地獲得知識和信息,也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另一個商業模式則是“移動閱讀”。“移動閱讀”在日本叫“手機小說” ,即利用手機閱讀電子書,在日本是非常受歡迎的業務。2006年,中文在線與移動運營商和服務提供商合作的“ 移動閱讀”業務正式上線,目前已經有50萬用戶, 這是中文在線成長最快的業務。
2 0 0 5年7月,中文在線聯合數十家出版機構、律師事務所及衆多知名作家,成立了中文“在線反盜版聯盟”。該聯盟采取多種維權方式,緻力于保護數字作品知識産權、繁榮數字出版市場,成為國家打擊網絡侵權盜版的主力軍之一。作為該聯盟發起者中惟一的一家數字傳播領域的公司,中文在線并不能從中獲得短期利益,更多的是對整個行業的一種公益行為。這也是童之磊所言“ 責任感” 的一種體現。
對于未來,童之磊的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争取在3年内上市,把“中文在線”做成中國數字出版的領導者、全球最大的中文數字出版平台。我們衷心地希望他能實現他的遠大理想。
學生記者彭疆南
摘自:《清華人》2007年第一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