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昔日單車穿滇藏 而今網絡繪天下

2006-06-28
閱讀:

——訪清華01IMBA張黎科00IMBA于彤夫婦

張華光趙新亮邢志傑

人生中,無論旅遊,還是創業,其實都是“在路上”。

在清華路上

問及當年為什麼考清華,夫婦倆出奇的相似,都是因為尋求突破,喜歡清華,“在清華裡轉了轉就愛上了清華,選擇了MBA”。

張黎科報考MBA前在交通銀行洛陽分行做IT技術支持工作,經過了兩年的平靜生活之後,希望能夠得到一點轉變和突破,面對清華和北大兩個選擇,仔細的了解和實際的考察使他最終選擇了清華,“因為清華更合适,更喜歡清華的風格”。

張黎科形容自己,是一個“做決定一般會考慮一段時間,但一旦決定了,行動起來非常快”的人,他5月開始了解清華MBA項目,直到9月決定報考,考慮了4個月,然而從決定考清華到遞交辭職報告隻用了一天,辭職後的第三天就離家赴京,盡管交行方面再三挽留他,甚至把全家人請到單位做思想工作。

于彤也是如此堅定的尋求突破和轉變,不同的是,她是先來北京考托考G準備出國的,申請到學校卻被使館拒簽之後,不甘心回到原來供職的山東一家信托公司,出于散心的目的到清華轉轉,就喜歡上了這所學風凝重、秀麗整潔的名校,報考了志在培養國際化管理人才的IMBA。

兩個背景相似、想法相同的人就這樣先後走進了清華園,于彤還是高張黎科一年的師姐,然而,兩個人都沉浸在清華繁重的學習中,為人生的理想腳踏實地的奮鬥着,盡管相識,卻并沒有馬上擦出愛的火花。張黎科要依靠MBA成功的實現從技術人員到管理者或者商人的人生轉型,而于彤,則是在自己最喜歡的金融方向上跑得更歡了。

兩年的MBA學習生活,或許并不能給人以翻天覆地的改變,身在其中時沒有什麼特别的體會,反而是離開後,随着時間和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發現了MBA的價值。張黎科這樣形容MBA帶給他的幫助,“清華MBA課程壓力大,要求很嚴,而且都是英文上課,很多課程以前又沒學過,這就使得大家不得不把功夫落到細節上去。細節反而是一個很好的過程,大家都低頭走路,不知不覺中灌輸了一種做事的風格和感覺,畢業時間長了,用不到的知識可能忘掉了,留下的風格和感覺卻愈加凸現,也許這就是清華的特色和文化吧。”

“在創業的過程中,常常會感到資源的緊缺,受時間、資金、人力等等各種條件約束,很多東西必須要落實到細節上去執行。執行不光是一種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種心态,特别是處于不利因素下,更要腳踏實地,摒棄浮躁。通過在清華兩年的錘煉,形成的做事習慣,使我在能力和心态方面都落實到細節上。其實MBA在智力和能力上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心态。現在創業正得益于以前在心理上的磨砺。”

于彤也覺得MBA學習最大的收獲是在于心态,她覺得學完MBA之後,可以使人能夠跳出工作想到更多的問題,尋找到工作的樂趣,更加學會思考工作之外的樂趣、人生的樂趣。工作中總會有自己不能控制的情況,MBA教育對能力的提升和對心态的改變,使得她學會了發現和釋放自己的潛在需求,走上一條良性的發展之路——“不得已”越來越少,自由的心靈釋放越來越多。

也許,正是這種種心态的錘煉,成就了日後的滇藏之行和創業之舉。

在滇藏路上

2002年,師姐畢業了,要去美麗的西藏高原,師弟說也要去,不曾結伴同行,卻相遇在聖潔的拉薩,不知道是上天還是某個人的安排。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特殊地方留下的特殊回憶,2004年年底,在工作中無法尋求到再一次突破的張黎科,選擇單車穿越滇藏作為自己人生中的又一次挑戰。

“早晨7:40起床,昨晚快一點才睡,不想叫醒小二,可他卻跟着起了,非要把我送到古城門口,像一個多月前,在這兒接我。

出城前又去了趟邱大叔的店裡,買了閘皮和繩子,後來這兩樣在路上都很管用。路向東南,回頭看玉龍雪山籠在雲霧中,如同我的心情,不好不壞。但不管怎麼說,等了這麼多天,終于上路了,生活在這一刻被劃成兩段,互不重複,一往無前。”

(摘自張黎科《Yaklaotu滇藏遊記》的開頭“Yakroad出發”)

38天,從雲南麗江到西藏拉薩,1800多公裡,一輛單車,一個人。無論如何,真是很難把眼前這個文質彬彬,戴着眼鏡的人與這樣一次艱苦的冒險聯系在一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想去華爾街的人跑到了滇藏線上,希望能夠找到比城市生活更有價值的目标。

“(過白茫雪山時)第三天趁天晴上山,但走了十公裡又開始下雪,山路用碎石鋪成,上面盡是冰雪,隻能推行,但地面太滑,有時一用力,車沒動,人卻向下溜。走的異常的慢,平均每小時不到3公裡。下午兩點開始風雪加劇,能見度下降,隻能看到十米左右。三點半的時候有輛吉普車開過,好心的司機停下來對我說:“你會凍死的,我們拉你過去吧。”我很自信的謝絕了他的好意,但後來想想隻能說自己無知和愚蠢。

……

鑽進帳蓬時,自信、勇氣全都沒了。狂風把帳蓬吹的一邊倒,感覺随時都會塌掉,我一手抓着帳杆,一手撐着迎風面,死命的頂着,不知道管不管用,但心裡隻有一個念頭,它要倒了,我就完了。頭已發麻,胃開始感到惡心,心跳的并不快,但很重,一下下的往外蹦。冷靜,冷靜下來,我不斷的對自己說,但恐懼像決了堤,無法控制。不知道要找誰,但我還是打開了手機,想找些希望,聯通的信号讓我狂喜,但那是假信号,隻一轉眼便又斷了聯系。

……

風小的時候,我就坐着,胡思亂想,充滿不安。最多的是後悔,後悔為什麼不坐那輛車過山,那我此時就已經在德欽的旅店中安穩的睡覺了,可以随時喝到開水。我開始懷疑自己拒絕的動機,虛榮?倔強?錢?還是反應遲鈍?我甚至開始懷疑這次騎行的目的。如果就樣結束,一切都毫無意義。後悔和懷疑助長着恐懼。每一陣風吹過,每一次頭痛,每一絲寒意,都讓我緊張不已。不知道該幹什麼,但無所事事更難過。明明很疲倦,但卻睡不着,隻好摸出電筒,拿出筆記本,想寫些什麼,但最終寫下的,卻隻有三句話:‘風像火車一樣的吹過;我感到害怕;一個人面對自然。’

過去已近三天,但看着這些話,依然從身體深處泛出刺骨的寒意。那個夜晚很冷,很長,也讓我很恐懼。信心、勇氣和希望都曾在瞬間消退,狂暴的風雪把我對寒冷、饑渴和病痛的忍耐都推到了極限。而更大的折磨來自于黑暗中一個人面對自然時的孤獨和失去希望後的恐懼。強烈的印象是頭頂的帳蓬在狂風中扭曲變形,寒氣像潮水一樣從帳下的雪中湧起,身體慢慢僵硬,頭發漲,嗓子幹痛。但那十二個小時究竟是怎麼過去的,現在想想十分混亂,昨天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去回憶、捕捉那晚的感受,可也許是事情離的太近,雖有無數的細節,但紛亂。到底這會對我産生什麼影響,現在無法斷言。唯一能确認的是在我身體的最深處有一種力量,是它召喚我離開城市走進群山,也是它在我即将崩潰的時候發出光亮,讓我敢于鄙視自已的慌亂,痛擊自己的軟弱給,我站起來的尊嚴。”

(摘自張黎科《Yaklaotu滇藏遊記》之“Yakroad白茫雪山”)

高原、雪山、大片大片的無人區……,隻有三分之一的平整馬路,這條線路的艱苦可想而知,然而,想法走在了身體的前面,張黎科最初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可以堅持到拉薩,但還是決定試一試,最後,他成功了,瘦了30斤。

“迎接我的是拉薩的塵土。在城裡我有點轉向,最後的目的地是吉日,但還是先到了布達拉廣場,轉了一圈,再轉回吉日。

進門時看到有人蹲在樓梯口曬太陽,仔細看原來是館長,兩年前來這時他就住在這兒,因為住的久被稱為館長,當時對他存的印象是每天早晨起來拿本金剛經發呆,或者坐在長椅上曬太陽。現在見他還是那副樣子,兩年的時間感覺不過是上午推了車出門轉悠,吃過了飯下午回來睡覺那麼簡單。

此行會怎樣結束沒太想過,但這是個我能想到的最奇特的結尾,我想用生活的真實趕走我生命的不真實,而生活卻笑不言聲,隻輕輕一點,做出一副意味深長的樣子後又悄然不見,留下我獨自默默的坐在院中的石頭上,看着陽光下自己的影子,呆呆的變成了一棵向日葵,不需想象,隻愛陽光。”

(摘自張黎科《Yaklaotu滇藏遊記》結尾“Yakroad回到拉薩”)

成功的完成穿越,離不開優秀而貼心的後勤支持,張黎科在滇藏路上翻山越嶺的時候,于彤也正在事業路上披荊斬棘。畢業1年後,她離開了第一個東家——渣打銀行,轉投基金行業,加入中信基金。此時正是中信基金公司成立不久,第一隻基金初創發行的時候,公司裡的同事對于基金發行運作都沒有太多的經驗,尤其是在中國的基金發行業務,很多還在摸索當中,于彤就與同事一起讨論,開展頭腦風暴,尋求最佳的營銷方法,最終,他們的基金發行非常成功,達到了120多億的規模。

在創業路上

“若不是有些字在,現在憑空去想,走過的路是無數記憶的碎片。一棵樹,一座山,飛轉的經輪,落雪的農田,一片片,聚之不得,揮之不散。還好多少有點滴記錄,雖也散亂。

也許是心還在走,筆未曾停,一切還在某時某處積藏,無法表達。對我而言,生命在于體驗,生活在于态度,人生在于表達。不敢奢望這段路能将我改變很多,但它的确給我了一些希望。也許直到生命終止的那一天我都無法看清自己,戰勝自己。但我希望能一直走在達成這夢想的路上。”

這是張黎科在自己的遊記中後補充的話,也許也是他準備創業的心路思考。2006年元旦,他離開了國内最大的一家戶外用品零售商三夫(sanfo)公司,開始創業,用張黎科的話說,就是發現自己“對沖鋒衣(一種用于登山等戶外運動的功能性外衣,具有防水、保暖、透氣、結實等功能性設計)的興趣,不如穿上沖鋒衣沖鋒的興趣大”。

卡瓦在線(http://www.kava.net.cn/)就是目前張黎科最激動的沖鋒。卡瓦(Kava)的本意是太平洋小島上的一種植物,具有緩解焦慮,放松心情的功能,代表自由,希望;卡瓦格博是梅裡雪山的主峰,代表互助,友情。卡瓦也是西班牙一種著名葡萄酒的名稱,代表激情,快樂;這些含義秉承了網站“自主,有用,好玩”所衍生出來的“自由,友情,快樂”的核心價值,也體現旅遊輕松愉悅的追求。Kava的名字由此而來。

創建卡瓦在線的想法源于張黎科對旅遊和自助旅遊獨特的思考和認識。

“最初想做這個網站的人都是喜歡旅遊的人,覺得旅遊應該是一種和心情相關度非常高,很個性的東西,應該是一個自己主導的行為,是一個參與和表達的過程。但目前最常見的旅遊服務還是一種家長式的指定内容旅遊,把旅遊當作一種普通商品,就像可樂,賣給顧客,就不再關心顧客喝完可樂後的感覺和反饋。于是特别愛好旅遊的人就會選擇自助旅遊。

自助遊在我國已有十多年的發展,正處在一個慢慢漸進的過程之中,目前的自助旅遊多半還是類似自虐的方式,而在國外,這是一種大衆化的生活方式,不僅僅青年人可以自助遊,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也可以自助遊,而這種參與群體的不同、旅遊内容和效果的差異完全取決于服務的水平,國内目前的自助旅遊服務水平還很低,大大限制了自助旅遊的規模和層次,這就意味着有很多市場機會。”

于是,張黎科提出了一個從人到信息,再到服務的發展思路。

“旅遊很容易讓人産生表達的沖動,如拍照、寫成文字、告訴朋友,都是表達的方式。而卡瓦在線利用維基(Wiki)技術,讓訪問者一起參與分享和建設的過程,緻力于建立一部全面、準确、及時的世界旅遊指南,使人人皆可訪問并從中受益。

Wiki是一種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的超文本系統,同時也包括一組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簡單的說,也就是可以讓很多人共同在網上寫一篇文章的工具,可以幫助參與者越過HTML語言編程語法的障礙,象簡單的電腦錄入一樣專注在寫作上。Wiki站點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訪問者)維護——就是修改網站頁面上的内容,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對共同的主題進行擴展或者探讨,從而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個社群内共享并不斷完善某領域的知識。

不同于對内容發表人水平要求很高的BBS和博客(blog)系統,Wiki通過技術平台将精華的東西進行萃取,統一形成非常有價值的東西,每個人隻需要貢獻一點點自己知道的獨特信息,就可以整合成完善、全面、精粹的知識寶庫,内容比專家的研究發現更豐富、準确和系統,就像一個神奇的按鈕,每個人隻要輕輕的按一下,轉身一看,就會發現一棟大樓已經蓋起來了。

而旅遊信息恰恰是最适合采用Wiki技術來搜集整合的,因為旅遊信息一般都是客觀、海量而又頻繁變動的。通過卡瓦在線這個平台,聚集起熱愛旅遊的朋友,共同分享經驗和知識,内容就會越來越全面準确及時,反過來,全面準确的信息又會彙集更多的人氣……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正向循環。而且這些參與者都會有特别的成就感,會不斷關注網站信息的變化,使得Wiki網站更具粘性,更加凸現商業價值。

卡瓦在線剛剛運行2個多月,信息就已經達到16000多條,800多萬字,六七萬張圖片,而且會以指數級的速度增長。即使所有的景點條目都已經做滿了,信息增長速度會放緩,信息的質量仍會不斷得到改進提高,而且會根據現實的變化實時更新,這正是Wiki技術的魅力所在。不同于BBS、博客,其價值在于增量,就拿訪問率最高的徐博客來說,隻要三個月不寫,點擊率會快速下降;而Wiki的價值在于存量,在于質量不斷提高和總是貼近實際變化的存量内容。去年,全球最著名的Wiki技術網站維基百科(Wikipedia,http://simple.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訪問量全球排名第32位,今年已經上升到16位。博客是2004年的網絡十大應用,而Wiki是2005年的十大應用。

在信息量和人氣都達到一定水平以後,我們就可以順勢推出自助旅遊服務,利用我們精确到某個賓館有幾個房間、哪個房間最幹淨、視野最好的信息,整合旅遊服務機構,提供旅遊信息查詢和中介服務。”

談到卡瓦在線,談到自助旅遊服務的發展方向,張黎科就充滿激情,滔滔不絕,身體微微前傾,眼睛裡閃出不一樣的光芒。

“我們有三年規劃,結合旅遊的特點,針對自助遊愛好者,他們需要信息、同伴,需要交流的虛拟社區,我們的Wiki信息會一直免費,還會開展交流平台方面的免費服務,随後可以推出移動博客、移動信息查詢、旅遊中介服務等業務,網站隻能提供事前、事後的查詢,而我們可以提供旅遊中的實時查詢,利用我們建立起來的全面、及時、準确的旅行百科,發展成為體會自助遊一站式服務的專業旅遊網站。”

創業激動人心,目标高遠,行動還得落實在具體細節上,創業之初,會涉及到公司注冊、審批、程序開發、信息搜索、尋找資金和人力等很多環節,必須從一個充滿熱情的簡單狀态完全進入到一個非常細節的工作中。張黎科形容,每天有三種工作狀态:上午去銀行排隊,到政府辦手續,遭白眼挨呵斥;下午與技術、産品、營銷人員一起探讨網站的發展方案和實施細節;晚上頭腦風暴,與朋友探讨旅遊和互聯網發展方向以及風險投資的偏好。每天都要經曆這樣一個從具體到宏觀,從體力活到腦力激蕩的過程。

具體事情可以一件件的做,而創業路上必須面對的一次次的打擊和否定就隻能依靠自己的堅持了。其實,在創業想法剛剛提出來的時候,就曾經遭到所有朋友們的一緻否定,張黎科以一顆平常心來面對這些否定,“一個新事物,超過10%的人都認可你的想法,卻沒有人在做這件事,這反而不正常了”。他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心,保持根本思路不變,逐漸調整方向,享受着從被否定到被承認的過程。

“創業初期堅持住,保持努力向前的狀态,比執行和思考更重要,信心保持一天就有一天的效果,保持一個月就有一個月的效果。要與你的創業夥伴和工作團隊互相鼓勵,要告訴你吸引和招聘來的人才,我們正在做什麼,将來會做成什麼樣,讓他們對公司産生認可。員工隻有認可,才會投入,投入才有可能出成績,否則成功無從談起。”

“面對風險投資更是如此,在與風險投資公司洽談合作的時候,經常要從什麼是互聯網說到自助旅遊市場,再到未來的發展戰略、盈利模式。風險投資有充裕的資金和融資經驗,但并不了解網站的技術原理和業務前景,必須針對投資方的要求,做各種各樣的計劃和報告,在半個小時内把事情講清楚,當時覺得非常累,但也非常有意思,感覺自己就像個橡皮筋一樣,需要不斷的拉伸。”

張黎科同樣秉持自己堅持和自信的态度,面對千中取一的風險投資,被否決了也不氣餒,解決疑問、修訂計劃、完善想法,與投資方不斷聯系,不停的要求資方聽取創業團隊的想法,第一次不明白,就講第二次,第二次不接受,就介紹第三次……依靠信心和堅持來加深自己和資方的相互了解、對項目的共同認可。

迎風而上,就像當年面對白茫雪山山口的風雪,張黎科的堅持得到了回報。網站現在已經發展了60多名兼職編輯,其中還有幾位當初根本不喜歡旅遊,現在卻為網站的每一點内容提升而激動;而且網站已經得到了初始投資,正在與風險投資洽談第二輪更大規模的投資,風險投資在選擇他,他也在選擇風險投資,“比資金更重要的是觀念的一緻、能力的互補,我們歡迎任何能夠優勢互補的投資人,但不會隻是為了錢而随便接受新的股東加入”。

張黎科又一次的堅持與成功,背後還是離不開那個最支持他的人。于彤此時已經加盟海富通基金公司,擔任北方區總經理,負責北方區的整體市場拓展,也有了更廣闊的天地,并通過堅持和努力,漸漸尋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狀态,在她喜愛的金融領域更加遊刃有餘,不但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并且獲得了更大的工作樂趣。

談及創業的壓力會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她說感覺比張黎科上班的時候還要好,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愛好、想法、做事方式,共同在經曆一個“激動人心的過程”。“讨論網站前景和發展計劃的時候,會越說越激動,激動得睡不着覺”,兩個人也會發生争執,于彤形容“那是一種強對流天氣,吵的房頂都快掀掉了。在未知因素很多的時候,沖突可能很嚴重,而且往往會偏離事情本身,所以要建設性的看待沖突,認識到沖突和争論不可避免,吵過之後不影響其他事情。”

談到創業的風險,他們更是有一個共同的态度——“存而不論”,面對必然的風險,更關注過程的收獲和工作細節,做好走彎路的準備,保持前進的方向和信心。有人競争怎麼辦?有人模仿怎麼辦?“我們不怕别人來模仿,模仿者可以拷貝信息,但背後的團隊是無法複制的,不斷提升信息數量和質量的能力是無法複制的。而且,有更多的人一起來推廣Wiki技術,一起把自助旅遊服務市場做大,我們更歡迎。”

在人生路上

張黎科是實實在在的創業,于彤作為地方市場負責人,實際上也是一種半創業狀态,這使得他們都滿足于目前的定位和狀态。在創業路上,更是在人生路上,他們正處于一種充滿熱情的24小時上班狀态,享受着“細節的沮喪,總體的樂趣”。

“工作的樂趣在于有自己的想法能夠得以實施,人生的樂趣則在于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發揮自己的價值。自己喜歡什麼,不是想明白的,而是做明白的。真想做的事情,沒有什麼能阻擋,不要害怕失敗,沒有失敗說明沒有做過努力和嘗試,要沖着失敗挑戰,全力以赴的失敗一次要比畏首畏尾的成功五次價值更大。要敢想,敢幹,敢失敗,敢成功。有一句話,叫‘do the right thing in the right way’,往往大家都過于關注副詞‘right’,反而忘記了動詞‘do’,不做怎麼知道對不對。總是在想,結果就心虛了,越想什麼是對的,離對就越遠。告訴自己一聲‘我是二皮臉’,就沒什麼大不了的了。”

“就像創業一樣,成功的秘訣就是‘死磕’。不要怕摔倒,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次開始,每個開始都走過一次,就不會沒有第二次,而且,第二次一定比第一次做得更好。其實大家都不缺乏準備和技巧,缺乏的就是推動想法向前的勇氣,要相信,清華磨煉出來的人,都比較皮實,不怕挫折和失敗打擊的。把自己淋漓盡緻的表達出來的時候,人才是最美、最感人的。”

回顧自己和身邊同學幾年來的職業生涯,于彤最大的體會就是要從興趣出發去做選擇。

“找工作一定要把自己放到目标職位上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喜歡,興趣是第一位的。大家在學校的時候,都還沒有很清楚的定位,剛一畢業,工作不一定是自己适合的,而且一般都要從基礎做起,就會有焦躁感,要調整心态,做好每一件事,尋求信任,找到負責一攤事的感覺和樂趣。往往發展比較快的,就是那些重視細節,踏實肯幹的同學。”

張黎科和于彤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們正充滿信心、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走在人生的路上,邁向成功。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MBA同學會品牌發展部“訪MBA足迹、展經理人風采”活動供稿)



附錄(非采訪稿内容):

采訪時間:5月28日晚7點-10點

采訪地點: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經管學院舜德樓大廳

被采訪人:

張黎科(北京卡瓦在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創業))

于 彤(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市場業務部機構銷售北方區總經理)

采訪人:張華光、趙新亮、邢志傑

被采訪人簡介:

張黎科-2001 IMBA

張黎科原在交通銀行洛陽分行做IT技術支持工作,2001年進入清華經管學院與MIT斯隆管理學院合作開辦的IMBA項目學習,2003年畢業後進入西南證券負責投資分析工作,2005年年初完成單車穿越滇藏的探險活動,後加入北京三夫戶外用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連鎖推廣工作,2006年年初開始創業,成立北京卡瓦在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擔任總經理。

于 彤-2000 IMBA

于彤原在山東省一家信托投資公司工作,2000年進入清華經管學院與MIT斯隆管理學院合作開辦的IMBA項目學習,2002年畢業後進入渣打銀行,1年後加入中信基金,負責基金發行工作,目前供職于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擔任市場業務部機構銷售北方區總經理。

對學弟學妹的指導:

找工作一定要把自己放到目标職位上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喜歡,興趣是第一位的。大家在學校的時候,都還沒有很清楚的定位,剛一畢業,工作不一定是自己适合的,而且一般都要從基礎做起,就會有焦躁感,要調整心态,做好每一件事,尋求信任,找到負責一攤事的感覺和樂趣。往往發展比較快的,就是那些重視細節,踏實肯幹的同學。

對MBA項目的感言或建議:

張黎科:

清華的MBA學習是非常有價值的,這不單體現在兩年的學習生活中,更反映在離開學校,再入社會後的工作上。尤其對于創業的人來講,除了基礎的能力外,還需要開闊的視野,積極的态度,以及更加堅韌的意志和沉穩的心态。而這一切都是清華所深含的特質,并通過MBA項目傳遞到每一位清華MBA的身上。不過從品質到價值需要行動來體現,沒有通過結果展現之前,這些品質更多的要求,而非優勢,這可能就是"行勝于言"所真正期許的方向!也是像我這樣的創業者所要做的!

于彤:

清華MBA給我的東西很多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通過這幾年的眼界和實踐,我更加堅定地相信,縱看人生,我可以選擇去過一種真正告别沉埋感的生活,這不是夢想,而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會變得愈加清晰的現實。如果說有什麼經驗需要分享,我認為那就是撇除生活的浮沫,追蹤快樂的本質和快樂的源泉,不要為了一些浮沫去走無謂的彎路,早點發現并順從于自己内心的聲音,選擇去過精彩的生活,我們的未來才會精彩!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MBA同學會品牌發展部“訪MBA足迹、展經理人風采”活動供稿)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