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不少人将“求學”視同于“讀書”。曆代文人也留下了很多有關如何讀書的感悟。
在近代,魯迅曾在《讀書随筆》中寫道:讀書至少分兩種,一是職業的讀書,一是嗜好的讀書。職業的讀書,如學生因升學,教員為備課,看似高尚,其實不無勉強、苦痛和可憐。嗜好的讀書,猶如癡迷打牌,日夜不停地打,公安局将他捉去了,放出後,他還去打。此輩打牌已不為赢錢,而在有趣——妙在一張一張地摸起來,永遠變化無窮。
教育家蔡元培在年屆七旬之際,在《我的讀書經驗》中謙誠地反思了自己近六十年的讀書經曆:我自十餘歲開始讀書,讀到現在,将滿六十年了,中間除大病或其它特别原因外,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然而我也沒有什麼成就,這是讀書不得法的緣故。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專心,以一物不知為恥,種種都讀,但都沒有讀通。第二是懶得動筆,讀書時沒有摘抄,也未在書上做标記。我嘗見胡适先生有一個時期,出門時常常攜一兩本線裝書,在舟車或者其它忙裡偷閑時翻閱,見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鉛筆标注。我想他回家後或者尚有摘抄的手續。
在《讀書》、《為什麼要讀書》等多篇文章中,蔡元培眼中頗善讀書的胡适介紹了自己的讀書要訣:我總算是老大哥,我從五歲起到四十歲,讀了三十五年的書。今天我就根據我過去三十五年讀書的經驗,給你們一些貢獻。讀書的方法有兩個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讀書的目标是: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希望大家不要怕讀書,起初的确要查閱字典,但假使能下一年苦功,能把所讀的書的内容句句分析清楚,這樣繼續不斷地做下去,那麼,在一二年中定可開辟一個樂園……
胡适的同侪、美國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也提出過與“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近似的觀點。相較于胡适,艾德勒則将“如何讀書”作為一個專題進行細緻周密的研究。
艾德勒關注到,當時美國教育體系的人力與物力均花費在小學六年間的閱讀指導上,缺乏引領學生進入更高層次的、需要不同閱讀技巧的後續階段。在研究中,艾德勒還注意到,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詹姆斯·墨塞爾教授1939年在《大西洋月刊》發表了《學校教育的失敗》一文,文中指出:學校是否有效地教導過學生如何閱讀母語?整體來說,在五六年級之前,學校曾有效地教導過學生如何閱讀母語;但此後對學生便再無閱讀指導。許多中學生因為讀不懂書中的意義,成績很差。他們可以讀簡單的小說,但無法閱讀結構嚴謹的細緻作品、精簡扼要的論文或者需要嚴密思考的章節。即便進入大學,他們的閱讀能力也隻停留在小學六年級。
為了有效地增進大衆的中高級階段的閱讀能力,艾德勒認真地撰寫了《如何閱讀一本書》。本書初版于1940年,旋即在全美暢銷書排行榜首盤踞一年餘。《如何閱讀兩本書》、《如何閱讀一頁書》等效颦之作也接踵而至。1972年艾德勒與查爾斯·範多倫又對本書作了大幅增訂,現今為人熟知的便是該版本。
1999年,本書面世60年之際,時年44歲的台灣商務印書館總編郝明義第一次閱讀本書。他強烈地感到,如果他年少時便讀過本書,在閱讀方面可少走很多冤枉路;即使他從事出版業已20餘年,仍從本書中獲益良多,并将深遠地影響他的未來。為了讓本書惠及更多人,郝明義與他人合作将本書譯成中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本書備受推崇,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它提出了不少閱讀的基本理論。例如,閱讀的分類,閱讀的四個層次,分析閱讀的三個階段,主題閱讀的步驟等。
在作者看來,人們閱讀或為獲得資訊,如閱讀廣告等;或為增進理解力,了解未知的事物或觀念,如閱讀哲學書。閱讀不同的書,速度應不同,而非所有的書都以最快的速度閱讀。《獨立宣言》全文僅三頁,若要完全理解它的前兩段,正确的讀法是需要花幾天,幾星期,甚至好幾年的時間。
本書将閱讀分為四個漸進的層次。基礎閱讀,即逐字逐頁閱讀。這是文盲“摘帽”必備的閱讀能力。檢視閱讀,即在一定時間内掌握所讀材料的重點。分析閱讀,不限閱讀時間,非為獲得資訊或消遣,而為咀嚼、消化并理解。主題閱讀,閱讀多本書,列出它們的相關之處,提出它們都談到的主題。
作者認為,一個人文素養優良的高中,就算什麼也沒做,也該培養出能達到分析閱讀的讀者;一個優秀的大學,就算什麼也沒貢獻,也該培育出能進行主題閱讀的讀者。
由于本書着力研究的是如何通過閱讀增進理解力,所以,分析閱讀是作者論述的重點,作者細緻地闡述了他們對分析閱讀的認識。他們将分析閱讀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用最簡短的文字概括出全書主題;将其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出,理出全書的大綱、各個部分的大綱。
第二階段,找出作者論述的主要思想,确定作者已解決的問題與尚未解決的問題。
第三階段,客觀公正地評判這本書。
其次,本書對閱讀技巧的指導極為具體。對如何記筆記,如何查字典、百科全書,都有獨到經驗。作者認為,不同類型的書各有其閱讀技巧,并專章逐一論述了想像文學,曆史,哲學,社會科學,科學與數學,故事、戲劇與詩的不同讀法。
作者指出,要找出對你有特殊價值的書,隻有所讀的書超越了你現有的思想,才能增進你的理解力,進而增長心智。閱讀和滑雪一樣,可以優美,也可能很笨拙。優秀的讀者應讀得很主動很專心,而且依書的特質,使用不同的閱讀技巧。不同的人讀同一本書,閱讀更主動、運用閱讀技巧更多的人,收效更大。閱讀的技巧包括敏銳的觀察、靈敏的記憶、想象、分析和省思能力。
第三,本書内容繁多卻不蕪雜,表述明晰又條理井然,非常符合書中提出的優秀寫作的基本準則:作品有整體感,清楚明白,能把不同的重點條理有序地排列出來。
本書中有很多貼切的比喻,既增進了讀者對文意的理解,又使全書生動鮮活。
例如,書中寫道,作者與讀者的關系,好比棒球投手和捕手的關系。捕手在接球時,要充分發揮主動,使用諸多技巧,接住各種球;讀者的技巧則是盡可能掌握每一種訊息。成功的溝通都發生在作者想要傳達給讀者的訊息,剛好被讀者掌握;有些作者深谙如何“控球”:他們明了自己要表達什麼,也能精準地傳達出去。
書中還寫道,如果把一本書的綱要視為動物的骨架,具體内容視為其血肉,那麼,好的作者不會将一個發育不良的骨架藏在一堆肥肉裡,也不會令其骨瘦如柴,而會使其血肉勻稱,無松弛的贅肉。老道的讀者,眼光應如X光一般透視出這副骨架,無需動手揭其外皮,剝其筋肉。
文質兼美的書所獲回報豐厚得令人驚羨。到2007年止,僅在北京,本書3年内便印刷了7次。截止到2014年12月,在當當網上,本書有5萬餘條評論,好評率達98%。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各圖書館,本書往往需要預約方能借得,常年如此。
徐璐撰稿
《如何閱讀一本書》 商務印書館 2004年1月 第1版
作者簡介: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學者、教育家。他主編過《西方世界的經典》,并擔任1974年第15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
查爾斯·範多倫(1926-),曾任教于哥倫比亞大學。
本書目錄:
第一篇 閱讀的層次
第一章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第二章 閱讀的層次
第三章 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第四章 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第五章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第二篇 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第六章 一本書的分類
第七章 透視一本書
第八章 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義
第九章 判斷作者的主旨
第十章 公正地評斷一本書
第十一章 贊同或反對作者
第十二章 輔助閱讀
第三篇 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 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
第十四章 如何閱讀想像文學
第十五章 閱讀故事、戲劇與詩的一些建議
第十六章 如何閱讀曆史書
第十七章 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第十八章 如何閱讀哲學書
第十九章 如何閱讀社會科學
第四篇 閱讀的最終目标
第二十章 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第二十一章 閱讀與心智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