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權力:信息如何影響決策及财富創造》
喬治·吉爾德著;蔣宗強譯
中信出版社
本書作者喬治·吉爾德(George Gilder),當今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經濟學家,和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和馬歇爾·麥克盧漢一起,被譽為“數字時代的三大思想家”。20世紀80年代,他是供應學派經濟學的代表人物。90年代,成為新經濟的倡導者。在90年代中期的美國高科技領域,喬治·吉爾德就已經聲名遠播,經常與安迪·格羅夫、彼得·德魯克等同場演講。他還是《福布斯》、《哈佛商業評論》等著名雜志的撰稿人,創作的《企業之魂》、《财富與貧困》、《通信革命》等著作影響極大。美國白宮曾授予他企業傑出獎。喬治·吉爾德80年代所著的《财富與貧困》一書,被稱為“美國新右派的資本主義宣言書”,為美國裡根時期的改革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論支持,也對中國産生了極大的影響。
這本《知識與權力》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探讨了政府與企業家、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權力代表政府,知識代表擁有智力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家。喬治·吉爾德提出,企業家掌握的知識以及企業家分享知識、利用知識的自由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要想讓經濟有效發展,關鍵是要解決具有創新意識的企業家與看得見的政府之手之間的矛盾。
在西方,《知識與權力》被認為是将重塑經濟學,重新設定人們讨論經濟學時措辭的重要作品,也被認為将會改變人們判斷政府行為對經濟所造成影響的方式。無論對于政府、智庫、學者還是企業家、創業者等,這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經濟學大作。
全書分為理論、危機、未來三個部分,洋洋灑灑25章。
第一部分 理論
第一章 我們需要新型經濟學
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的經濟生活充滿了變數。我們無法預測房價或者股價的變動,我們無法預測自己什麼時候會患上疾病或遭遇交通事故,無法預測大學裡什麼專業能讓自己的一生獲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說,我們幾乎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
雖然經濟生活中充滿了變數,經濟學這個學科總在努力擺脫這個無法更改的事實。這個學科關心的主要問題就是探索經濟規律,對經濟事件提出系統性的解釋,使人們不再對經濟事件感到驚訝。一直以來,人們熱衷于在經驗中尋找規則,用秩序取代變數,試圖讓一切具有規律性與可預測性。然而,在一個經濟體中,每一個有用的或有趣的事件取決于某一類人的行為抉擇。這類人就是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因此,如果經濟學僅僅以市場體系為基礎,也就是說隻考慮市場的作用,卻忽視人的作用,那就會存在根本性的缺陷。
從總體上來講,由于存在根本性的缺陷,經濟學這個學科并沒有随着時間的流逝而出現很大的進步。如今,經濟學已經僵化成一個嚴重脫離現實的學術科目,異變成一個充斥着複雜公式的數學體系,幻想着利用牛頓式的規則去分析錯綜複雜的人類行為。經濟學家們癡迷于機械的市場模型,卻忽視了一類重要的市場主體,既具有自有意志的人類。作者提出的新型經濟學明确地把研究重點放在了知識與權力上。市場經濟主要是一個信息體系,而非一個激勵體系。信息被定義是一種驚異,既然是驚異,就是意外事件,是無法預測的。
第二章 噪聲中的信号
在信息經濟裡,企業家利用信息科學來超越純粹的物理學規律的限制。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信息規律具有令人驚訝的力量,這種力量有利于人類發揮創造力。信息論的核心理念就是選擇自由。
信息論超越物理學規律并非不切實際。從20世紀開始,很多蓬勃發展的經濟部門都出現了這類現象。有史以來,信息超越物理規律,或者說意識超越物質一直是經濟賴以發展的動力。在過去的年代裡,這個超越過程不太明顯,因為信息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利用物理規律,而不是超越物理規律,但是進入信息時代,物理學将顯得黯然失色。在傳統經濟學中,專家們先後提出了均衡理論和自發秩序理論,提出了看不見的手和完全競争,提出了供給和需求理論,提出了市場機制的獎勵和懲罰,而作者則偏離這些傳統的經濟學理念,開始研究以非均衡和無秩序、信息和噪聲為基礎的新興經濟學,并且認為這類新型經濟學是理解人類經濟發展的關鍵路徑。
第三章 信息科學
完整的講,信息論錯綜複雜,存在大量的數學算法,但對經濟的影響卻可以通過幾個簡明扼要的句子來表述。所有信息都是令人驚奇的事物,隻有令人驚奇的事物才有資格被稱作信息。這是信息論的基本準則。信息就是我們在信息傳輸之前已知的事物與信息傳輸之後才知道的事物之間的轉變。
要解釋并衡量企業家的貢獻,就必須擺脫那種專注于市場機制的傳統經濟學的束縛,建立一種專注于非秩序性、非均衡性和意外事件的新型經濟學,更大程度上凸顯人的作用。
香農提出的信息熵的概念把創新、驚異和利潤聯系在了一起,所以是經濟信息論的核心。一項發明或一項颠覆性的創新成果的标志首先是它能給人帶來驚異,然後才是能帶來超乎尋常的收益。這是香農提出的信息熵概念的體現。當市場吸收一款新産品之後,該産品的熵就會逐漸下降,也就是帶來的驚異會越來越少,最後,其産品的利潤率也就與市場上經調整的利率持平。根據香農的理解,這個創造過程與一切邏輯體系和數學體系都是不相幹的,因為它并非起源于可靠的知識,而是起源于商業假設的可證僞實驗,它體現的并不是過去的知識,而是意識、意志、紀律、想象力和創造力具有的潛力。
第四章 熵經濟學
傳統的經濟學經曆過戰争與蕭條,也經曆過繁榮與進步,其核心失誤在于未能把握住企業家的創造力在經濟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在經濟進步的過程中,關鍵力量是企業家。
在信息經濟中,其顯著特征不是保持平衡,而是打破平衡,突出了毀滅與熊彼特所稱的創造性毀滅之間的關系以及混沌與創造之間的關系。
熵是衡量驚異性、無序性、随機性、噪聲、失衡性以及複雜性的一個指标。熵也可以用來衡量選擇的自由度。在經濟領域,熵這個理念得到重視之後,産生的經濟效應便是提高企業的創造力和利潤水平。熵的對立面是可預測性、有序性、低複雜性、決定論和平衡。
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不會自發地呈現出可預測性和有序性,所以經濟調節權不能完全交給市場。要實現經濟高效運行,就需要建立一個低熵的、穩定的經濟環境,這個環境包括如下載體:實現法治,維護秩序,保護産權,确保監管的可靠性和約束性,提高政府支出的透明度以及維持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此外,政府還要扮演适當的、可預測的角色,同時實行适度的稅收政策。
第五章 羅姆尼、貝恩和學習曲線
經濟學家一直以為資本收益來源于規模經濟和經濟實力,面對這個觀點,人們合乎邏輯的行為就是盡力擴大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産要素的投入規模。财富實際上來源于學習、信息和創新。企業在給客戶帶來利益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經驗。工人在勞動中學到的經驗越來越多,經驗是對其辛勞的彌補。市場經濟把知識和權力融合在了一起,重點關注人類思維帶來的創新和驚異以及自由帶來的好處。因此市場經濟是符合人性的經濟體系。
第六章 學習的程度
市場既不創造産品,也不創造生産方式。相反,是企業家和他的産品創造了市場。企業創新不斷地擴大市場,直到涵蓋了一切人類活動。
在市場持續擴大的過程中,唯一的局限性就存在于供給方。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當所有粒子的能量等級趨同,并且沒有額外能量形成之際,這個系統的物理熵便達到了極限。當所有粒子帶來的信息量趨同,且無法帶來額外的信息時,信息熵也達到了極值。每個企業都面臨這種知識與力量的局限,這說明任何一條學習曲線都存在市場範圍的邊界,當達到這個界限時,則需要一條新的由直覺和經驗組成的學習曲線。從亞當.斯密的制針長到微芯片領域的摩爾定律,都能表明勞動分工導緻了市場範圍的擴大,而不是市場範圍的擴大導緻了勞動分工。在學習曲線、熵和想象力的綜合作用下,企業可以通過生産更多新的産品與服務來催生新的需求。
第七章 經濟學的曙光
經濟學本該關注企業家精神,關注創造力,關注如何利用突然爆發出來的新信息去打破固有的平衡,但實際上為什麼不是這樣呢?一個原因就在于經濟學家們自己都錯過了技術革命。經濟學家們過于依賴存在缺陷的定價方法,所以不能準确衡量新式照明技術的成本效益,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從而導緻自己的關注點偏離了正軌。
大部分時間裡,經濟學家們都是聚攏在三四個主要的圖騰式的光源周圍,形成了自己的陣營。這些光源包括,亞當斯密,也包括凱恩斯。
第八章 凱恩斯低估了信息的作用
企業家的利潤并不是由投入到産出的簡單轉換過程。企業家的利潤之所以能夠給人帶來驚異,是因為他們的産出多于投入。但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利潤本身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我們是從會計角度去衡量利潤的,産出多于投入就産生了會計學上的利潤。但企業家的本質作用是為企業注入信息資本,這些信息從來不會體現在會計報表上,因此往往是無法衡量的,直到創新者退休或死亡,再來審視企業創新環境時才能體現出來。
企業家是創新者,他們提供的資本是無法從會計角度計量的創新。在一個自由的經濟體中,存在大量的創新,創新帶來的成就可以彌補資源浪費導緻的損失。事實上,正是得益于企業家的信息和能量,經濟資源循環流動的過程才不至于陷入死氣沉沉的地步。
第九章 熵和秩序的謬誤
自發秩序這個概念本身是自我矛盾的。自發性意味着驚異的迸發。這是一個無序的、高熵的現象,會令人感到非常驚訝。然而,秩序則意味着可預測性和均衡性,因此不具有自發性。一個國家如果有秩序,那麼這種秩序的内容包括道德規範、憲法約束、個人約束、教育的的完整性、具有可預見性的法律、值得信賴的法院、穩定的貨币制度、值得信賴的金融體系、富裕的家庭、可靠的國防和警察力量。此外,還需要有正确的政治指導、完整的主權和卓越的領導層,通常還需要有宗教信仰。縱觀整個西方世界的曆史,你就會發現其中傳遞出來這樣一個理念,即人們必須具備必要的勇氣和犧牲精神,才能落實和維護這些價值觀,才能維護社會的秩序性,才能抗拒外部的敵人。
在信息論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傳輸高熵的信息,需要有一個低熵的載體。基于同樣的原因,如果要讓創造性的現代市場經濟呈現出其令人驚異的特征,那麼作為市場經濟賴以運行的載體,政治秩序模式必須呈現出持久穩定的規律性,即熵值長期維持在低位,政治環境的變化必須是可預測的。維護低熵載體的任務不能一味地留給虛無缥缈的自發秩序。
熵具有兩面性。它能給我們帶來正面的、積極的、向上的驚異,産生令人驚喜的結果,能為我們提供更大的自由選擇空間。但與此同時,它的載體本身需要不斷地對噪聲保持警惕。
秩序不是自發的,但要獲得令人驚異的自由和機會,秩序卻是一個必要的前提條件。
第十章 羅默的經濟模型及其局限性
保羅·羅默現在是全球知名的經濟學家,他和之前的經濟學家觀點不同,因為其他人認為技術變革是外生的,而羅默認為技術變革是内生的,這也奠定了他在新增長理論領域的先驅地位。羅默的研究帶他穿過數學的重重關卡,超越了經濟的傳統三要素—土地、資本和勞動力,得出了以技術變革為基礎的新增長模型。羅默不僅強調了勞動力成本和資本支出在生産函數裡的作用,而且強調了思想觀念造成的變革作用。
新增長理論向我們描述了種種可能性,但也清楚地指出如果你沒有合适的制度,一切都不會發生。
第十一章 思想高于物質
市場經濟的力量不能脫離精神因素。沒有知識的支撐,僅僅有經濟力量和金錢也無濟于事。企業需要過去的經驗和将來的預測,它是充滿創造力的。她不僅僅是簡單的獎懲系統。它是一個信息系統,更多受信息論而非經濟理論的指導。發掘信息論和市場經濟之間美妙的一緻性,将知識與力量創造性地結合起來是這本書的主題。
當保守主義者、自由主義者、自由意志主義者和獨裁主義者在思想的領域中你争我奪時,信息論提供了救贖之道。信息論告訴我們秩序不是自發的,信息不是完美的,競争不是公平的,财産權和人權也不是自然而然就有的。他們隻有在文化、宗教和政治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變成現實,才能得到維護。但信息論的使命也是創造自由,它提出的熵與創造力的法則之根本就是選擇的自由。
第二部分 危機
第十二章 金錢醜聞
貨币是結算生産服務的一種表現形式,但從定義上來說,它和有它支付的服務不同。如果沒有黃金設立一個基準線,企業家精神就會蛻變為投機商和政府内部人員為了自身利益對貨币的操控。就像腐敗行為和投機的律師操縱法律一樣,這是現代社會的痼疾。
解決貨币危機的一個方法就是黃金。在現有環境下,設立金本位制也許是不可行的,但是跟金錢打交道的人都知道黃金價格的貨币信号,也知道這些信号被忽視了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一個政府毀滅了貨币與價格傳遞出的信息量,那麼必然會導緻黃金的回歸。
黃金無法終結銀行體系的内在醜聞,因為在市場經濟體系中,長期行的、高熵的供給和短期性的、低熵的需求之間永遠存在期限錯配,這是造成醜聞的根源。隻要自由意志主義者聚在一起,你就能聽到這種醜聞。其實銀行裡根本沒有錢,準備金制度是個騙局和錯覺。享有貨币發行權的中央銀行可以沒有限制地印鈔。
第十三章 盲目追求效率的危害性
關于2008年的金融崩潰和市場恐慌,存在很多理論,從貨币超發的美聯儲到政策愚蠢的監管機構;從肆無忌憚、掠奪成性的銀行家到貪婪無度、卑鄙龌龊的遊說者;從政府支出的狂歡到抵押貸款的飙升;從兩房的揮霍無度到華爾街混亂不堪的杆杆經營以及K街的律師軍團等等。事實上,這次金融崩潰的原因是非常明确的,是可以确定的,其根源就在于金融領域一枝獨秀,技術創新黯然失色,導緻企業家知識與經濟權力被割裂開了。
金融活動的猖獗削弱了投資者利用固定資産進行創新的積極性,導緻知識與資本的分離,具備企業家知識的人未必具有資金,而掌握着資本的人未必具有企業家精神,反而利用這些資本去從事大規模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以至于為日後的危機埋下了伏筆。
第十四章 監管的疏漏
在經濟體這個信息系統中,沒有知識作為支撐的資金就是傻錢,隻會讓企業的發展渠道變得越來越堵塞。
傻錢和監管的另一個名字是需求,也就是說,相對于供給方的企業家而言,掌握着傻錢的監管權力的政府實質上處在需求方。企業家思考問題的角度與政府思考問題的角度是不同的,企業家是創造的主導者,需要思考如何創新,如何增加供給;而政府則思考着如何認真研究之前的需求狀況,根據過去的情況制定監管規則。供給方和需求方之間的這種信息鴻溝促成了金融危機。
作者認為,美國政府監管的盲目性在能源和環境領域體現得最明顯。高熵的監管會擠出高熵的企業。無論是在金融業還是在制造業,無論是在環保領域還是創新投資領域,監管規則過多就會形成噪聲。
第十五章 加州的倒退
在美國經濟中,政府政策的徹底轉變造成了很多破壞性的影響,改變了風險資本賴以運作的信息環境和法律環境。這是一個倒退的過程,而加州則走在了這個倒退過程的前列。曆史上,加州曾引領了美國的創新潮流。
作者在本章中主要批評了加州的加稅和對綠色能源的補貼計劃。
能源就像以色列的水那樣稀缺,我們也應該像以色列那樣利用信息論作為應對舉措,即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理論,以最強大的和最有效的方法獲取并利用珍貴的能源。
第十六章 正确經營銀行
不要一味地解決問題,因為你專注于解決問題時,你在助長過去的失敗,消耗你的力量,最終,雖然名義上糾正了錯誤,取得了進步,但錯誤的影響得到了延續,導緻你不僅趨于平庸,還會付出沉重的代價。銀行家應該遵循的忠告是:不斷地尋找并抓住機遇。
作者簡述了兩個在金融危機中還能成功的銀行家故事,一位是艾利森,一位是維爾默斯。
艾利森認為,在其職業生涯中,美聯儲在預測重要的經濟轉變并對此采取措施時,錯誤率是100%。
艾利森和維爾默斯,這兩位優秀的銀行家用簡潔有力的語言,為這次的金融危機提供了最有說服力的解釋,但美國銀行和貨币政策的控制權還是掌握在那些大銀行家和他們在政府部門的親密盟友手中。
第十七章 百分之一
作者關注市場經濟中造成的财富不平等問題。美國頂層1%的家庭擁有的淨值比底層90%還要多,在全球層面上,貧富不均表現得更為極端。
如何看待這種不平等,以及該如何應對這種不平等呢?作者例舉了各種學者以及社會活動家的看法與對策。但作者本身則是對這種不平等進行着辯護。
美國企業家與那些依靠統治地位竊取财富并在宮殿裡狂歡作樂的封建國王是絕不相同的。一般而言,美國富人并不滿意于自己的财富,因為它們中的大部分并不是流動資産,卻是以投資的形式被用于他處,表現為巨大的企業網,而這些企業如果想保持自己的财富就隻有通過不斷的運作與貢獻。
有一種信念認為财富不是存在與觀念、态度、道德準側、智力訓練之中,而是存在于可定義的靜态的物體之中,是能夠抓住并進行重新分配的,這種信念是一種對物質主義的迷信。企業家的生産方式不是土地、勞動力、資本,而是精神、信仰。
美國的财富不是所有商品的存貨,而是一個有機的、有生命的實體,是一個由觀念、期望、忠誠、道德義務、遠大眼光交織而成的、脆弱的、持續變化的結構。為了再分配而把它進行解剖,最終将會摧毀它。不同的人對人類進步做出了不同的貢獻。無論人與人之間的收入差距多麼大,與貢獻差距比起來,都顯得微不足道。
第三部分 未來
第十八章 投資的黑天鵝
創造力的本質在于它總是給我們帶來驚異。如果一個事物沒有驚異,那麼它就可以被預測和被規劃,它的必要性就會消失。如果一個自由的經濟體具有非常顯著的随機性,那麼這并不意味着它真的是随機的。換言之,一個從表面來看随機性十分明顯的經濟模式無法證明這個經濟體沒有自己的發展目标,而會證明這個經濟體充滿了企業家精神和令人驚異的創新。
塔勒布嘲諷的叙述謬誤、戲劇謬誤、技術分析法的誘惑或先知的沖動,其實是人類特有的行為方式,是我們可以識别非凡事物或創新事物的基本标準。我們人類富有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得我們能夠擺脫周圍随機因素構成的叢林,從而為塔勒布之類注重享樂的作家構建欣欣向榮的文明與舒适優雅的咖啡館。它們使我們能夠避免過于關注生活中不合理的和危險的因素,并在更大程度上擔負起創造更多成就的責任
第十九章 局外人交易醜聞
作者在本章專注讨論股票市場。他認為,信息要自由流通,股價裡面包含的信息量越多,市場就越強勁,受到操縱、興奮和恐慌的可能性就越低。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之後,證券交易所将不再是凱恩斯主義所說的賭場,投資者将能夠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股市将能扮演正确的角色。如果監管規則信息的自由流通,那麼知識将是合法的,貪婪和恐懼肯定會讓位于知識。
第二十章 自由市場對經濟的重大影響
曆史告訴我們,繁榮面臨的威脅不是債務,而是一種經濟政策,這種政策的關鍵錯誤就在于把知識同權力剝離開,将權力集中于政府手中,而不是通過自由經濟的高熵渠道将權力分散給掌握知識的企業家們。這種政策考慮的隻是如何保證事物的價值,而不是考慮如何保證人們對事物的所有權。
作者對當前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提出了批評。認為奧巴馬政府的政策取向正在破壞美國經濟賴以成功的基礎。這是一種病态的行為。。公共部門已經演變成了一股操縱市場的力量,用各種擔保、各種補貼去幹預風險資本和金融部門的運作過程。這些擔保和補貼的确能吸引一些人才,但也侵蝕了人才應有的作用。同時,政府通過稅收、貨币貶值和監管等方式不斷給經濟體發出令人驚異的、消極的信号,導緻私營部門的企業家和制造業的先驅隻能從事一些利潤空間偏低的業務。我們擁有一個高熵的信道(政府)結果得到了低熵的信息(停止不前的經濟)。這正好與一個成功的信息社會背道而馳。
第二十一章 稅制改革
作者對目前美國政府對企業與個人征收高稅率表示反對。要實行激勵措施,秘訣不僅僅在于激勵人們為了獲得更大的回報而努力工作或接受更大的風險。降低邊際稅率能給政府帶來更多收入的原因在于它能釋放或激發企業家的創造力,使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他們可以再學習曲線的指引下更加快速地學習和積累經驗。他們再也不必像以前那樣花費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思索如何避稅,去解讀監管措施以及去咨詢律師和會計師。他們可以進行更多不确定的實驗、測試更多可證僞的假設,嘗試更多商業計劃,積累更多高效的知識。
從企業家手裡搶奪資源,并通過政治手段重新分配,是扼殺創造力的行為。以損害企業家利益為基礎的稅收制度一定無法帶來預期的收入,因為它忽略了真實的經濟道理和真實的人性。
第二十二章 關于技術演變的錯誤思想
作者對用生物進化論類比技術進步不以為然,因為它完全忽視了技術演變的本質,即人類的覺悟力和創造力。
隻要還有經濟自由和政治自由支持創新,還有軍事和工業的迫切需求促進和保護創新,創新的大戲就會繼續上演,而目前美國的流行觀點則加劇了技術的隕落。
第二十三章 以色列:信息之國
作者對以色列取得的一系列技術成功推崇備至。并認為,以色列取得非凡成就的核心原因在于掌握了信息工具,用知識的力量取代了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的力量。
第二十四章 知識的地平線
金融危機之後,很多書都認為美國的經濟困境是創新衰退的結果,而創新衰退則是由于科學枯竭與敗壞。而作者認為信息論的出現會改變這一切。在熵(衡量選擇自由)的支配下,信息理論是人類自由、知識和權力的科學。信息理論催生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新科技構成的黃金時代。
第二十五章 給予的力量
經濟增長的核心不是機械的經濟人,而是有意識的、任性的、經常無私的以及有創造力的人。盡管市場本身可能機械地運行,但市場上的行為體絕對不是機械地運行。市場隻是為跌宕起伏的經濟活動搭建了一個舞台,主角是創造力無法估量的企業家,他們在沒有事先獲得任何收益保障的情況下進行有目的的投資活動,他帶領着自己的企業邁入未知的未來。市場隻是信道,而不是内容;隻是低熵的載體,而不是高熵的信息。市場經濟不是從交換開始的,而是從給予開始的。市場經濟投資過程的合理性并沒有實現決定好,而是伴随着創新和驚異。
市場經濟堪稱增加财富的最有效途徑,并不是因為它提供了最強大的激勵機制,而是因為它将知識與力量聯系在了一起,将資源以及未來投資活動的控制權交給了能夠成功管理投資實驗的企業家,沒有交給由某些認證專家組成的官僚機構,也沒有交給那些迫切希望追求休閑、奢飾品和私利的人。
本書作者極力推崇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并把知識當做生産要素而且其重要性超過原始的三要素。對政府行使監管權力表示謹慎。并推崇将權力交給企業家們,認為創新是可以推動社會不斷進步的源泉。
圖書情報中心 張力軍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