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技術:索尼衰亡啟示錄》
立石泰則著;王春燕譯
中信出版社
從長遠來看,任何組織都不免有興盛和衰亡,企業也不例外。基業長青隻能是一種夢想,就像人類想要長生不老一樣,這幾乎是一種幻想。但是,人如果能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長壽還是有可能實現的;同樣,企業組織如果能不斷吸取失敗的教訓,保持不斷創新的精神,存活的時間也會長久一些。本書作者通過大量的觀察和采訪,揭示出索尼這個曾經偉大得近乎神話的公司是如何步入平庸公司行列的緣由。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了衆多科技巨頭的競争方向,也給企業管理者帶來了巨大挑戰。索尼的企業戰略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其領導者遺失了洞悉未來的長遠眼光,使得索尼在鼎盛時期曾經塑造的神話破滅了,如今公司正艱難且被動地面對着全球信息交互時代的考驗。當然不僅是索尼,曾經輝煌過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等大企業也都在慘淡經營着,試圖尋找新的突破口,再次鑄造自己的輝煌。
本書作者毫無疑問是一個索尼産品的強烈愛好者,在原書的日文标題《再見了,我們的索尼》中,透露出了作者的惋惜和無奈,而那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心境,也充滿在本書的字裡行間。
第一章 走出國門的索尼
作者在本章中概述了早期索尼的成功,一系列成功産品的開發使得索尼由隻有20名員工的小企業發展成一個擁有16萬名員工的巨型企業,業務範圍也由單一産品延伸到娛樂,遊戲和網絡等衆多領域。但是最近10年,索尼卻再沒有推出類似随身聽(WALKMAN)那樣的能牽動市場脈搏的産品,甚至連讓人眼前一亮的産品也沒能開發出來。索尼不能生産具有索尼風格的産品了,它的營業額也随之下滑,電視業務甚至在2011年3月底創下了連續7年營業赤字的記錄。
第二章 “索尼神話”的破滅
失去了有品質保障、能傳遞信息的産品,索尼的品牌影響力自然會下降。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索尼就滑向了價格戰的泥沼,當時的索尼在世界上擁有13萬名員工,是擁有900多家子公司的龐大企業集團。要養活所有員工,電子産品部門就必須不斷地推出銷售量足夠大的産品。因此,索尼公司的經營戰略開始朝銷量大的産品方向傾斜。但原本靠研發和銷售高附加值産品而獲得高額利潤的索尼,并不具備松下電器那樣強大的銷售能力和适應大批量生産的生産線,所以這個戰略不得不中途廢止。1997年依靠平面電視(采用DRC技術的WEGA)再次恢複短暫輝煌的索尼,在2003年之後再次沉寂。
第三章 做别人不做的具有“索尼風格”的産品
在盛田和井深時代,索尼精益求精,充滿了創業精神。而所謂“索尼風格”的産品,正是不斷超越的産物,用索尼技術研發人員的原話來講,都是井深不斷給出的難題的結果。進入網絡時代之後,出井擔任總裁,他試圖開發出一種不是單單把産品賣出去就完事,而是依靠這個産品還能繼續盈利的新業務模式。但是經過10年的探索,索尼沒有找到一款能不斷盈利的産品,持續獲利的夢想沒有實現,反而背上了巨額債務。
索尼輸給了當時籠罩在整個公司頭上的一種氣氛。公司不願從過去的成功經驗或教訓中尋求答案,相反它總是在不斷地洞悉未來以尋求答案,而這才是索尼的本質。它不是有了市場才去研發和銷售産品,而是在市場尚未形成的時候,就去研發能創造市場的産品,它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但是,現在的索尼失去了這種眼光。
第四章 “技術的索尼”與電視的衰落
2005年,索尼電視業務出現赤字,當時的董事長出井和總裁安騰辭職,同時公司内的全體董事也都宣布辭職。管理層重新組建,由斯金格擔任最高領導,中缽任總裁。斯金格體制下的索尼摒棄了技術,偏離了“高畫質,大畫面”這一電視機畫質的主流。但由斯金格體制推進的電視業務的改革屢屢失敗已成事實,且事态還在進一步惡化。斯金格為了削減成本,采用了裁員和關閉研究機構的手段,這使得索尼更加雪上加霜。
第五章 曆經改革卻成為沒有“臉面”的企業
索尼公司成立之後,曾經曆經井深大、盛田昭夫、岩間和夫、大賀典雄、出井伸之、安騰國威、中缽良治等領導者,一直到目前的霍華德·斯金格。可是被我們所熟知的,也隻有井深、盛田、大賀和出井。作為索尼的領頭人,稱得上是索尼臉面的,也許隻有井深、盛田和大賀了。作為在技術和研發兩方面都有着執著追求的電子廠家的領軍人物,索尼必須具備能研發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能引導市場消費或在全世界範圍内熱銷的産品的才能。
井深時代有特麗珑彩電,盛田時代有随身聽,大賀時代有CD播放機,這些都是索尼的成功業績。能成為索尼臉面的公司領袖,他們的名字都與某一個具體的、擁有“索尼風格”的暢銷産品以及其研發緊密聯系在一起。出井、中缽和斯金格三個人都沒有留下知名的産品。岩間通過開發晶體管而強化并培育了索尼半導體部門,索尼的采訪用攝錄一體機、數碼相機以及數碼攝像機都是熱銷産品。安藤則最終賭赢了個人電腦,其VAIO系列産品給人們的印象極為深刻。
第六章 無視全局的“權力空白”
斯金格處心積慮地将電子事業部門置于自己的實質管轄之下;井原除了考慮如何在下一屆政權交替前建立好自己被接受的體制外,無暇顧及其他;中缽為了表現出自己作為總裁的存在感,開始試圖在井原負責的業務以外的部門做出業績,公司高管之間的團結和默契也随風而去了。2005年出井被迫辭職,他所選的後繼者是索尼美國公司的總裁——斯金格,中缽擔任總裁,斯金格、中缽體制确立,可是這個體制從确立之初就存在争議,任人唯親的斯金格破例提拔了一些外籍董事。
第七章 斯金格的獨裁
除了人事上的安排,斯金格在企業戰略上也做了大幅調整。他放棄電子業務,轉向娛樂業。對索尼而言,工程師們的不斷流失卻是緻命傷。在不肯承認技術與産品價值的上司手下工作,越優秀的工程師,自尊心越容易受到傷害,上進心會很快地消退。在公司内找不到容身之所的優秀工程師們,隻能将目光轉向了公司外部。
在業績上索尼乏善可陳,隻能靠出賣資産以及彙率變化的獲利來粉飾合并的報表。
在内部不斷裁員,廢止顧問制,将外部董事任期延長到10年,但由于電池事件造成了500億日元的損失卻沒有人受到處分。
第八章 别了,索尼
2011年6月大賀典雄的追悼會在東京舉行,大賀的逝去标志着索尼一個時代的結束。今後的索尼,不知道會是怎麼樣。它隻能繼續裁人,優秀的工程師還是繼續外流。索尼再也不會生産出什麼震驚世界的好産品了,連期待都不用期待了。
索尼已不再是日本企業,不再是電子廠家,日本人以及索尼迷們恐怕很難接受這一現實,但全球化的企業,或許都面臨着這樣的風險。
我們絕不能期望斯金格體制下的索尼會像以前那樣大放異彩。現在的索尼已經不再是那個曾經給予我們夢想的、洋溢着索尼精神的、我們所熟知的索尼了。别了,索尼!
作者用大量的采訪資料,細緻的事件描寫,充滿東方式的權力鬥争的故事,揭示了索尼不斷走向衰落的過程。雖然在他的采訪後記中對建立新的權力機制、重塑索尼的輝煌還飽含着希望,但是對于這樣一家優秀企業在本世紀的表現,确實讓人充滿了失落感。
圖書情報中心 張力軍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