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每月一讀——《眨眼之間:不假思索的決斷力》

2014-09-28
閱讀:

《眨眼之間:不假思索的決斷力》

馬爾科姆·格拉德維爾著,靳婷婷譯

中信出版社

 

在現今這個大數據時代,人們通過對海量信息的篩選與過濾而得出的決策貌似越來越精準,且對人們行為模式的預測也越來越準确;過往那些困擾我們的由于信息缺乏或者信息尋找不經濟而導緻的決策失誤,從理論上說可以不斷減少。不假思索的決策或者拍腦袋的決策,在主流決策理論中被認為是負面意義的,但本書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維爾(Malcolm Gladwell)卻反其道而行之,指出在一定條件下直覺或者說不假思索的決策是更加準确的。

生活中的決策無論好壞,我們究竟是如何做出的?為什麼有些人的決策能力令人稱絕?在本書中,格拉德威爾闡述并解答了以上這些問題。他通過多樣化的個案,諸如快速約會的過程、流行音樂的運作以及無辜黑人遭警方槍殺的疑案,彰顯了一項重大發現:人們在一眨眼間做出的決策,其内涵遠比表相來得複雜。

格拉德威爾援引最新的研究成果,證實了影響決策優劣的關鍵,并不是我們能夠快速處理多少信息,而是我們全神貫注的專注力。作者在各個例證之間縱橫揮灑,展現了其精湛的才華。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出生于英格蘭,成長在加拿大,是一個有着牙買加血統的美國人。他是《紐約客》的怪才作家,被《時代》雜志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快公司》稱其為21世紀的彼得·德魯克。格拉德威爾于2011年6月獲得加拿大最高榮譽“加拿大勳章”,其作品《引爆點》和《異類》都是暢銷書。在他的寫作中,融合了科學、社會學及流行文化并通過原創、清新、有趣的故事來呈現,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他是如何帶領我們進入他的眨眼之間的。

 

序言 别扭的雕像

故事從一家名叫蓋蒂的博物館要收藏一尊公元前6世紀的大理石雕像開始,毫無疑問,博物館方面需要做大量調查來鑒别這尊雕像的真僞,最終他們聘請了一位地質學家。這位地質學家使用高清立體顯微鏡,花了兩天時間來檢查雕像的表面,接着從這尊雕像上取下一塊小樣品,并對其使用一系列的科學儀器與方法進行分析,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此雕像使用的材料是白雲質大理石,這種大理石來自希臘薩索斯島上一個名叫瓦錫角的古老露天采石場,并且雕像表面還覆蓋着一層薄薄的方解石。這位地質學家告訴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因為白雲石轉化為方解石所用的時間需要成百上千年之久。換句話說,這尊雕像曆時已久,絕非近期制造的赝品。蓋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心滿意足,于是在展開立項調查的14個月後,他們一緻同意買下這尊雕像,并于1986年秋季首次面向公衆展出。

但是,這尊少年雕像有點兒問題,它看上去不太對勁。第一個指出問題的是該博物館理事會委員中的一名意大利美術史學家,在被邀參觀這尊雕像的時候,他的目光停留在雕像的指甲上,雖然一時間難以名狀,但他發覺這指甲看上去頗為别扭。第二個發現問題的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希臘雕塑家哈裡森。哈裡森在面對這尊雕像時油然而生一種預感,一種什麼東西不大對頭的直覺。之後,衆多專家們都發出了疑問。幾位全球最權威的希臘雕塑專家僅僅通過目測和“直覺産生的厭惡感”便得出了一個與蓋蒂博物館聘請的律師及科學研究者完全不同的結論,到底孰是孰非呢?最終真相逐漸顯現出來,這尊雕像是個赝品。

專家們對這尊雕像短短兩秒的一瞥,就比蓋蒂團隊整整14個月的調查研究還深刻。

 

第一章 薄片理論:小知識,大不同

在兩個人的關系中存在着一種“筆迹”,即一種在不經意間自動顯現的明顯特征,因而人們可以很容易地讀懂或破譯婚姻的密碼。因為無論是簡單如敲出莫爾斯電碼,還是複雜如與人結為連理這樣的大事,都有其可以識别且穩定如一的規律。

故事發生在位于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戈德曼的愛情實驗室裡,戈德曼認為兩人之間的關系中有類似于“筆迹”一樣的東西。他們把一對志願者夫妻放入實驗環境,并對他們的對話進行錄音與錄像,然後通過一套代碼系統,分析這對夫妻多年之後離婚的可能性。這套代碼系統共有20個對應的詞組,而戈德曼隻關注關鍵的四組,即戒備、一言不發、指責和蔑視,而且蔑視是重中之重,隻要一方有這個因素,這對夫妻的離婚就注定了。作者将這種分析方法稱之為薄片分析法,其實這與我們潛意識的運作方式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匆忙決定或靈光一閃之時,我們的潛意識與戈德曼使用的是同一種方法,即仔細審視當前情況,剔除一切無關緊要的細節,并将火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問題上。

如果你需要雇傭一個人,在了解他的簡曆、知道他的必備資曆之後,你更想知道的是他是否就是合适人選:工作是否努力、是否誠實、是否勇于接受挑戰。那麼你是通過不斷接觸,例如吃飯、談天、一起看電影等花費時間精力比較多的方式進行?還是突然到他的寝室随便花上半個鐘頭看看?哪個方法能更好地了解他呢?答案就是到他的寝室去看看。

 

第二章潛意識密室:瞬間決斷的秘密

你的潛意識就像一個心理世界的仆從,精心照料着你思維生活中微妙的細枝末節,密切關注着你周圍發生的一切,竭力确保你能夠随機應變,同時給予你足夠的自由空間,以便将注意力集中于亟待處理的事宜。

作者通過講述誘導實驗以及閃電約會的節目故事,揭示出我們潛意識的強大作用。

我們都擁有兩種思維,在顯意識受阻時,潛意識卻在一刻不停地觀察着房間,篩選可行的方案,并處理着各種線索。一旦線索出現,潛意識便堅定不移且悄無聲息地為我們指點迷津。

 

第三章沃倫·哈定假象:我們為何會對高挑黝黑的俊男傾心

身為人類,我們運用閃念和直覺的能力可謂爐火純青,不僅能牢記某人的面容,還能在靈光一閃中就解出一道謎題。但是所有這些能力都是極其脆弱的,頓悟并不是一隻安住于腦中的燈泡,而是一盞一吹即滅的風中殘燭。

“沃倫·哈定假象”揭示了快速認知也就是薄片分析法的陰暗面,這個陰暗面也是激發大量偏見與歧視的罪魁禍首。我們必須認識到,在一瞥之間所獲得的對事物的理解,有時候比長達數月的研究還要深入。但我們同樣應該意識到,瞬間産生的認知也會成為我們誤入歧途的幕後黑手。作者通過講述内隐聯想測試,揭示了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我們的潛意識觀點好像與意識層面上的觀點全然不符。

 

第四章保羅··裡佩爾之大獲全勝:為自發行為定框架

瞬間決斷之所以能在瞬間做出,是由于它的簡潔明了。如果想要捍衛自己瞬間決斷的能力,我們就得采取措施,化繁從簡。

故事從介紹保羅•範•裡佩爾開始。裡佩爾曾經參加過越南戰争,是一位出色的指揮官。2000年的時候,國防部的高官找到退休的裡佩爾,請他擔任一場演習的敵方總指揮。這個被稱之為千年挑戰演習,其設計場景是一名叛軍軍官脫離了其位于波斯灣附近的所屬政權,并揚言要将整個區域置于戰火之中;他擁有可觀的軍事力量,手下的士兵出于宗教和民族因素對他忠貞不二。美軍及其同盟軍被稱為藍軍,而敵軍被稱為紅軍。

在這場千年挑戰演習中,藍軍擁有了史上任何軍隊都無法匹敵的戰略資源,但是演習結果确是紅軍大勝。紅軍完全沒有按照藍軍預想的方向出牌,他們依靠直覺打得藍軍措手不及。裡佩爾總結到,理性分析和直覺判斷沒有什麼可比性,二者并無好壞之分,但如果将它們用在不适當的環境裡,那可就不妙了:你的機槍連被困在敵人的機槍火力下動彈不得,而你的連長卻召集大家說要等上級指示,這簡直就荒謬透頂了。

 

第五章 肯納的窘境:如何了解人們的需求

當我們在某一方面修煉到登堂入室的程度時,我們的品味會變得愈發專業精深、愈發讓外行難以理解。也就是說,隻有專家才能對自己的反饋信息和看法負起責任。

故事由一位名叫肯納的歌手而起,雖然圈内人認為他有天賦,有着巨大的市場潛力,肯定會擁有聽衆,但是市場調查的結果卻很慘淡。為了取得在電台播放的機會,他必須有确鑿的證據證明自己在大衆中的人氣,無奈這種證據并不存在。作者還引用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之間的競争故事,可口可樂為了應付百事可樂咄咄逼人的進攻,通過市場調查和盲測開發了新可樂,之前的調查都顯示這個新可樂是多麼的受歡迎,但是當産品真的上市後,其結果卻是慘敗,可口可樂再次回到自己的經典可樂的老路。想通過調查了解消費者的想法,有時候是很天真的。

 

第六章布朗克斯區的七秒鐘:心智解讀的精妙藝術

誤讀他人心思的事情時有發生,這些是造成無數政治分歧和誤解傷害的罪魁禍首。然而,由于這些洞悉他人心思的失誤是如此短暫和難以捉摸,我們并不知道該對這些錯誤做何理解。

作者講述了一個一群警察由于誤判而開槍打死一名無辜者的故事,其實這種錯誤并不少見,誤讀他人心思的事情時有發生。

 

作者将其敏銳的觀察能力發揮到極緻,為證明直覺或者潛意識在關鍵時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他引用了大量的故事以及心理測驗。但是我們也必須注意不要掉進依靠直覺的陷阱之中。日常經驗告訴我們,許多直覺的産生正是源自日常經驗的積累,以及平常我們的觀察和思考,并在無意識之間給我們提供幫助。隻依靠動物的直覺而非人類的思考與學習,我們不會取得如今的人類文明成果。

 

 

圖書情報中心 張力軍執筆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