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不能買什麼》
邁克爾·桑德爾著,鄧正來譯
中信出版社
中國社會當前正處于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存在着一種負面的社會現象——拜金思潮的泛濫,“金錢萬能論”腐蝕着社會中的各個階層。在中國政府正全力推進的反腐敗鬥争中,那些暴露出的貪官們雖被批評為信仰缺失、道德低下,但同樣不能小視的,是我們身處其中的大環境——“市場萬能論”或“金錢萬能論”所起到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其實不止在中國,近三十年來整個世界都是自由經濟思想主導一切,全球化和市場經濟這兩個大潮相輔相成,席卷全球,在帶來經濟繁榮的同時,也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平添了諸多不公平的感受。
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的政治學教授邁克爾·桑德爾(Michael Sandel)發出了以下提問,我們想要一個市場經濟還是市場社會?市場在公共生活和個人倫理中扮演什麼角色?我們怎樣決定什麼東西可以拿來出售,什麼東西應由非市場的價值觀掌握?在我們這個世界,任何事物都可以出售,這個世界難道沒有問題?如果是這樣,我們又該如何防止市場價值觀侵蝕本不該由它主導的領域?市場的道德界限又何在?
引言
作者引用了發生在美國的案例,例如每晚82美元能使牢房升級,每位标價6250美元的代孕媽媽、著名大學的錄取名額等用錢就能解決的問題。近幾十年來,幾乎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如醫療、教育、政府、法律、藝術、體育,甚至家庭生活和人際關系等,非市場的準則都已被市場價值排擠出局。桑德爾認為,我們已經從一個擁有市場經濟的社會變成了市場化的社會。如果富足的唯一優勢就是有能力購買遊艇、跑車和歡度夢幻假期,那麼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但是随着金錢能購買的東西所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廣,收入和财富分配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認真思考市場的道德局限性,或者說什麼樣的東西不能由市場決定,就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章 插隊
作者在列舉了一系列的用錢來取得優先權的插隊現象之後,對解釋這個現象的觀點進行了歸類分析。
贊同市場倫理壓倒排隊倫理的觀點有兩種:一種是關于尊重個人自由的觀點,另一種則是關于福利或社會功能最大化的觀點。第一種觀點主張,人應該有自由按照自己的意願買賣任何東西,隻要他們沒有侵犯其他人的權利。自由至上論反對禁止倒票或倒賣門診号的法律,其理由與他們反對禁止買淫或禁止買賣人體器官的理由是一樣的,他們認為這樣的法律通過幹涉成年人的選擇而侵犯了個人自由。而社會福利最大化的觀點則認為,市場交換惠及買賣雙方,因而可以改善我們的集體福利或社會功利。我和替我排隊的人達成交易這個事實,證明我們在結果上都是受益者。
那麼為什麼一些付費插隊、替人排隊和倒票行為會令我們覺得讨厭,而另一些這樣的做法卻不會呢?其原因在于市場價值觀對某些物品具有腐蝕性,但卻适用于其他一些物品。在我們決定一件物品應當由市場或者排隊等其他某種方式來分配之前,我們必須确定該物品的性質以及人們在評價這件物品時所采用的方式。
第二章 激勵措施
作者首先列舉了關于用金錢換節育的道德争論。對于一些染上毒瘾的女性,給她們一些錢,換取她們承諾不要生育,是美國一家慈善機構的慈善項目。對于這種做法存在着道德争論。當然,還有許多類似的激勵措施,例如利用金錢獎勵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利用金錢促進減肥或者戒煙,甚至作者還提到了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的獎勵等等。
用金錢獎勵等措施促使人們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其它的行為引發了道德争論。一種反對意見是關于公平的,另一種反對意見是關于賄賂的。基于公平的反對意見是以不同的方式從政治譜系的兩端予以闡釋的。一些保守主義者說,肥胖者應該自行減肥,花錢(特别是納稅者的錢)讓他們減肥就是用錢來獎勵懶惰行為,這是不公平的。一些自由主義者則提出了與之相反的擔憂,用金錢獎勵身體健康的做法,會以不公平的方式使那些無法掌控醫療條件的人處于不利境況之中。而反對賄賂的意見則認為,這種獎勵會把好的動機排擠掉,健康不隻是要達到正常的膽固醇水平,還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對待我們的身體健康,沒有維系健康的态度,則隻要獎勵措施終止,體重就會重新反彈。
為決定是否應當依賴金錢激勵措施,我們需要追問:這些獎勵措施是否會腐蝕那些值得我們予以保護的态度和規範。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市場邏輯必須變成道德邏輯,不論如何經濟學家必須“進行道德買賣”。
第三章 市場是如何排擠道德規範的
是否存在某些東西是不可以用金錢來買賣的?如果是的話,那麼我們又該如何确定哪些物品和活動是可以正當買賣的,哪些是不可以正當買賣的?
咋看起來,下述兩類物品之間存在着明顯的區别:一類東西(例如友誼和諾貝爾獎)是金錢不能買的,而另一類東西(如人的腎髒和孩子)是金錢能夠買的。但在是否應當買賣上都存在争議。作者認為如果審視地更仔細些,上述顯見的情形(購買諾貝爾獎)和有争議的情形(購買人體器官)之間存在着某種聯系。在顯見的情形中,金錢交易損毀了人們所購買的物品;而在存有争議的情形中,物品會在買賣後得以存續,但結果卻有可能遭到貶損、腐蝕或減少。
作者通過考察一些介于購買友誼與購買腎髒之間的事例,探究上述兩類情形中的那種聯系。如果金錢不能購買友誼,那麼友誼的表征或親密的、愛慕的或懊悔的表示又如何呢?例如有關中國開設的向别人道歉的公司,買來的道歉可行嗎?或者在結婚現場,新郎發表的讓你熱淚盈眶的演說,其實演說稿是買來的,你會在意嗎?道歉和婚禮祝詞是金錢能夠買到的物品,但是買賣的道歉和婚禮祝詞卻改變了它們的品質,并且貶低了它們的價值。
在金錢應當和不應當購買什麼的争論中,基于公平的反對意見,所關注的是市場選擇有可能導緻的不平等現象;而反對腐敗的意見,所關注的則是市場關系有可能侵損或消解的規範和态度。
作者利用考察腎髒買賣的情況闡述了争論。金錢能夠購買他人的一個腎髒而不會損毀其價值,但是人的腎髒應當拿來買賣嗎?那些認為人的腎髒不應當拿來買賣的人,一般都會基于下述兩種理由中的一種來反對這種做法:第一,他們認為這樣會對貧困者構成掠奪,因為他們選擇出售他們的腎髒有可能并非真正出于自願;第二,他們認為這樣會促使人們把人貶低為、客體化為移植器官的一種集合體。
基于公平的反對意見和反對腐敗的意見在對市場的理解上存在不同。
前者并不會因為某些物品是珍貴的、神聖的或無價的就反對把它們市場化,它反對的是在那種嚴重到足以産生不公平議價條件的不平等情形下買賣物品。
而反對腐敗的意見所關注的是物品本身的性質以及應當用來調整這些物品的規範。因此,僅通過确立公平的讨價還價條件,并不能消除這種反對意見。甚至在一個不存在能力和财富不公正差異的社會中,仍會有一些東西是金錢不應當購買的。這是因為市場不隻是一種機制,它還體現了某些價值觀,因而有時候,市場價值觀會把一些值得我們關切的非市場規範排擠。
市場信念有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就是把某種行為商業化并不會改變這種行為。基于這個假設,金錢絕不會腐蝕非市場規範,而且市場關系也絕不會排擠非市場規範;第二個原則認為倫理行為乃是一種需要節約的商品,其要點是我們不應當過分依賴利他主義、慷慨、團結或公民職責,因為這些道德情感都是可耗竭的稀缺資源。
毫無疑問,這兩個信念都是有缺陷的。
思考一下血液市場,如果市場化了,血液還是血液,不會改變其性質,但是,獻血行為将不是一種慷慨的公民行為。如果你想對獻血做出貢獻,你是捐50美元更好,還是獻一品脫血更好呢(假設一品脫血液是50美元)?
第四章 生命與死亡的市場
看到篇名,讀者可能會有些意外,死亡和生命也可能成為市場行為嗎?答案是可以的。
在本章的開始,作者介紹了美國公司為其員工購買人壽保險這一備受争議的事情。截止21世紀的頭幾年,公司員工人壽保險業務承保了數百萬名員工的生命,其總額達到了全部人壽保險銷售額的25%-30%。但是如果員工突然死亡,受益者不是員工的家屬,而是公司。因此對這項業務的批評一直存在。
最直白的反對意見是一種實踐性的意見,允許公司因其員工死亡而獲得經濟利益的做法,對于工作場所的安全毫無裨益,相反它可能會滋生一種反向的動機,即在健康與安全措施方面偷工減料。
保單貼現以及死亡賭局都存在着和員工人壽保險同樣的道德問題。把賭注押在名人何時會死亡乃是一種娛樂活動,因為沒有人靠它謀生。但是,死亡賭局也提出了類似于保單貼現和員工保險所提出的道德問題,這種遊戲的道德庸俗性主要表現在它所表達和弘揚的對死亡的态度。
在本章節,作者也回顧了保險的道德史,以及恐怖活動期貨市場和死亡債券等涉及人們死亡的一些市場行為。
第五章 冠名權
作者首先回顧了棒球這項廣受美國人民歡迎的體育運功是如何走向市場化的。在過去的30年裡,狂熱的市場環境對美國的娛樂活動産生了持久的影響。今天,原本單純的親筆簽名的熱鬧場面已然被10億美元計的紀念品交易取代了,經紀人、批發商以及球隊自身則支配着這種交易。20世紀90年代,經紀人開始付錢給棒球運動員,讓他們在成千上萬的棒球、球棒、運動衫以及其他物品上簽名,然後經銷商出售這些産品牟利。棒球紀念品向商品的轉變,改變了球迷與比賽的關系。一旦一個創紀錄的棒球被看作是一件可以買賣的商品,那麼把球還給擊打它的運動員就不再是一種簡單的體面姿态了。它要麼是一種英雄般的慷慨行為,要麼是一種愚蠢的揮霍行為。
運動員的親筆簽名和随身物品并不是拿來買賣的所有東西,棒球場的名稱也可以買賣。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中的大多數球隊,現在都向最高出價者出售體育場的冠名權。伴随着公司冠名權的興起而出現的大量設置豪華包廂的趨勢,更強烈地侵蝕了運動中教育公民的因素。作者回憶道,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去看明尼蘇達雙城隊比賽時,最貴的座位與最便宜的座位之間的差異隻有兩美元,公司高管和藍領工人在棒球場上都坐在一起觀看比賽,每個人都要排隊買熱狗或啤酒,而如果下雨的話,富人和窮人一樣都會被淋濕。然而,如今賽場上方高聳的包廂套間的出現,把富人和特權者同下面看台上的普通民衆隔開了。一些設立了一流運動項目的大學也感到豪華包廂收入有着不可抗拒的誘惑力。到1996年,美國近36個大學體育場設置了豪華包廂。廣告則更是無孔不入。
作者強調,使市場變得更有效,本身并不是一種美德。真正的問題是:引入某種市場機制究竟是會改進還是會侵損這項運動的品質?它不僅是一個值得我們向棒球運動追問的問題,而且也是一個值得我們向生活于其間的社會追問的問題。
一旦我們意識到市場和商業改變了其所觸及的物品的性質時,我們就必須追問市場屬于何處、不屬于何處。如果我們不對物品的意義和目的、以及那些應當調整它們的價值觀進行審慎思考的話,那麼我們就無法回答上述問題。
在一個越來越不平等的時代,所有東西的市場化意味着富裕者與一般收入者正過着日益分離的生活。我們在不同的地方生活、工作、購物和玩耍。我們的孩子到不同的學校上學,美國生活正在“包廂化”。生活包廂化不僅對民主不好,而且也不是一種令人滿意的生活方式。民主并不要求完全的平等,但是它确實要求公民們能夠分享公共生活。
實際上,市場問題最終會成為一個有關我們想如何生活在一起的問題。我們想要在一個所有的東西都待價而沽的社會裡生活嗎?或者說是否存在着某些金錢不能買以及市場無法兌現其價值的道德物品和公民物品?
作者憑借銳利的眼光以及敏銳的思考,對市場的作用和它的局限性,以及市場對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影響進行了獨到的分析,對理解以及思考我們該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以及市場經濟的缺陷有很大幫助。
圖書情報中心 張力軍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