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新書推介——《美國創新在衰退?》

2012-12-04
閱讀:

 

朱迪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她覺得自己很幸運,趕上了美國科學技術創新及創業精神的鼎盛時期,她的生活與事業因此獲益良多。

在求學期間,朱迪就參與了被尊奉為“互聯網之父”的文特·瑟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畢業後,朱迪又先後任職于聯邦快遞、Sun和迪斯尼等公司的董事會,并與他人一起創辦了7家公司。1998年,思科公司收購了他們的一家公司,朱迪就加入了思科公司,并擔任首席技術官。

 

回顧自己25年的創業經曆,朱迪對創新與創業有很多深刻的見解。

朱迪認為,思考範圍廣是一種關鍵的創新能力。很多時候,人們對自己專業以外的内容視而不見。編程的人不琢磨如何通過調整硬件來解決問題,制造工程師不琢磨美學和設計的含義。拓寬對研發項目的見解的一個有效方法是鼓勵項目團隊保持背景和專業的多元化。微軟的研究副總裁克·拉希德的經驗之談是:“不但要有不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不同的視角。”在處理難題時,他盡量征集全球的人類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醫生、化學家和計算機學家的觀點。各方觀點融合,有助于找準視角。

營造适宜創新的環境需要建立一整套的态度和信念。朱迪總結出創新的五種核心價值觀:質疑、冒險、開放、耐心和信任。這五種核心價值觀必須互相制衡,才能營造出樂于接納變革的環境,以利于創新茁壯成長。否則,沒有質疑,信任是盲目的;冒險會變成魯莽;過于耐心則會碌碌無為。

質疑:人們越成熟就會越傾向于不對現狀提出質疑。公司、産業、科學領域日益成熟,也會甯可進行小幅改進也不願創新。

冒險:冒險就意味着有失敗。接受失敗不容易,常常會造成經濟和聲譽的巨大損失。但是,失敗是創新固有的組成部分,需要冒一些充滿希望的創新之險。不去創新往往比創新失敗的負面影響更大。蘋果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的麗莎電腦、聯邦快遞的創始人弗雷德·史密斯的兩小時快送服務都是經典的慘敗案例,但他們挺了過來,而且仍滿懷熱情地追求新想法和新觀念。

開放:創新需要開放的态度,善于接受意見,并随時适應改變;創新也需要營造一種鼓勵人們放寬眼界、大膽想象、通力合作和自由創造的環境。

耐心:耐心是創新蓬勃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要堅忍不拔地克服技術障礙,頂住他人的懷疑,支持大膽的新想法。

信任:真誠的信任在創新過程中最為重要。公司領導或投資人必須信任員工和創新流程。在此基礎上,員工和主管才能有膽量主動冒險,才能享有創造的自由;否則,他們就會放棄創新潛力,固守無風險的成果。

在朱迪看來,這五條核心價值觀與公司文化、員工和流程融為一體時,最有利于創新。

持久的創新不是某個科學家的靈光一閃;也不是團隊在郊外進行頭腦風暴、拓展遊戲即可實現。如同植物生長需要陽光和養料,創新若要蓬勃發展,必須具有适宜的環境。創新流程首先要從建立合适的環境開始。正如迪斯尼公司的圖形工程師丹尼·西裡斯所言:“冒出點子并不是什麼稀罕事。稀罕的是造就一個大環境,讓人人都能冒出點子,并擁有一套将點子轉換成有用東西的體系。”

可持續創新需要适當的領導、資金、政策、教育和文化。穩妥的領導風格、足夠的資金和支持的政策相配套,才能點燃創新流程;教育和文化則對培訓、鼓舞和激發未來的創新者具有重要作用。

朱迪将産生這些創新産品的環境稱為創新生态系統。她認為,在創新生态系統中,合作的有機體包括科學家、産品開發者、商人、服務商和消費者,在研究、開發和應用這三個環節中,他們必居其一。研究、開發和應用這三項活動在組織、國家及國際間交互作用,就可實現不斷發展的可持續創新。

 

然而,朱迪對美國未來的創新前景卻充滿擔憂。她認為近十年來美國的創新生态環境已經被嚴重破壞了。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攻擊發生後,兩個月内,布什總統就簽署了《愛國者法案》,不少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突然成了機密,美國科學家們與全球的同行們開展協作和分享信息受到了阻礙。外國學生和訪問學者獲得赴美簽證的難度大增,頂尖人才的輸入大減。

與此同時,美國的科研資金投入也大為減少。根據2008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布的《科學與工程指标》報告,與2004年相比,2007年聯邦的科研總投資減少了7%。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吉姆·普拉默對此的評價是:“我們在吃過去幾十年研究工作播下的玉米種子。我們可以這麼吃上一陣子老本,因為過去播的種子挺多,但吃完以後,就再也沒有玉米苗長出來了。”

樹木中有一種“根腐病”,患上此病的樹最終都會死亡,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們的外觀都還是枝繁葉茂。科學研究基金減少後,美國的創新生态系統就如同患上了“根腐病”的樹木一樣。

朱迪還發現,從前的美國理解科學、技術和創新的重要性,鼓勵人們勇于冒險;如今整個國家越來越看重短期利益。從前的人們熱衷解決有趣的問題,創造新技術,現在人們優先考慮的不是創辦恒久的企業,而是獲得即刻的财務回報。人們的好奇心和開放态度逐漸被恐懼和冷漠所代替;即刻獲得滿足的狂熱,勝過了為将來培養偉大事業的耐心。

美國與世界其它國家建立聯盟所必需的民族自信心也消失了。科學、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之間錯綜複雜的關系被忽視了。人們的規劃視野完全放在怎樣把今天、這個季度或今年的事情做得更好上,很少考慮後代的命運将會如何。美國的教育體系和文化也日益輕視科學。這些因素使得現今的創新家們處于非常不利的大環境之中。朱迪與許多科學家、企業家和家長都認為,美國的下一代将不再擁有朱迪當年的大好機遇了。

 

由于共享信息的增多以及互聯網帶來的巨大合作機遇,全球的創新速度正在實現飛躍。朱迪認為,美國應在這場龐大的全球性變革中擔當主角,而不是袖手旁觀。為了讓美國彌足珍貴的創新精神與創業熱情能夠世世代代延續下去,她采訪了100多位對美國創新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工程師、創業家以及其他人士,結合自己長期的創業經曆,撰寫了《美國創新在衰退?》一書。朱迪在書中回顧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科學與技術的演進,總結了其中的利弊得失,探讨了使美國重現廣泛的創新的核心問題。書中既有對創新動力的解讀,又有對創新危機的剖析,還有對創新組織的探究。

在朱迪及美國的有識之士看來,為了讓後代有一個茁壯成長的未來,美國不隻需要漸進式改革,而且還要實現颠覆性的創新。美國各界隻要下定決心,誠實地自我評估,從一切經驗中學習,失敗就僅是成功的階梯。

 

 

徐璐撰稿

 

《美國創新在衰退?》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0年1月第1版

 

作者簡介

朱迪·埃斯特琳,思科公司前首席技術官,三次入選《财富》雜志“美國商界50位女強人”。現任JLABS公司的執行總裁,并擔任迪斯尼公司和聯邦快遞公司的董事。

 

本書目錄

第1章 變革力

第2章 創新生态系統

第3章 靈感的創新

第4章 視野收窄

第5章 失衡

第6章 精于耕作的領導層

第7章 振興美國的創新生态系統

第8章 下一代創新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