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是,在當今這個現代化的時代,人們所面臨的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依舊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問題——即對外界的恐懼。
在這個時代,大部分人将會幸運地生活到八九十歲,但我并不希望在孤獨中度過此生。我們将會幸運地享有現代社會所提供的各種福利,但我并不希望成為情感的囚徒。同時,我也不希望把有差異的陌生人,看作是潛在的敵人而非旅行的同伴。我們可以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我們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但這将是一個沒有圍牆的世界,它将成為所有孩子們溫馨的家。”
這是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2001年12月在丁布爾比發表的演講中的一段話。他明确地指出,在當今社會,雖然人們不乏豐裕的物質享受,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與恐懼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幸福度。
這種社會現象在先進的工業化國家普遍存在。據統計,2007年,歐盟國家的國民最為關注的問題,除失業外,就是犯罪、外來移民和恐怖主義。他們因對周圍人心存疑慮而心神不安;他們因擔心自身安全而感到恐懼。恐懼的來源不是敵國入侵或超級大國的強權,而是對他人的恐懼。
學者們對這一社會現象的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富裕國家的國民比貧窮國家的國民生活得更幸福,但富裕國家近幾十年的經濟增長并沒能提升其國民的幸福水平。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大衛·萊伯森的研究表明,即使市場具有強大的競争力和高效性,但在衆多關鍵性領域裡,市場無法有效地使國民的幸福最大化。而政府的政策對此能起關鍵作用,能夠克服存在于國民認知能力和高效市場之間的障礙。
政府的政策怎樣才能提升國民的幸福度?在新近出版的《隐形的國民财富:幸福感、社會關系與權利共享》一書中,大衛·哈爾彭對該問題給出了以英國為藍本的解決之道。
大衛·哈爾彭曾是劍橋大學社會政治學終身教授。2001年至2007年,在英國首相戰略辦公室擔任首席分析師期間,哈爾彭廣泛地研究了英國國内各個領域的政策。此後,他一直在英國内閣辦公室從事研究工作,并着手對“社會發展、經濟增長及國民幸福度”這一課題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隐形的國民财富:幸福感、社會關系與權利共享》一書,全面地記載了他對該課題的研究成果。
在本書中,哈爾彭從國家、政府和國民三個層面,詳細地解析了與國民生活幸福度、道德和價值觀、社會不均衡等相關的很多問題。
對于外來移民與恐怖主義給國民造成的内心恐懼這一問題,哈爾彭指出,首先,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十年間,外來移民每年給英國貢獻的經濟增長率達0.25%,美國、加拿大、德國和瑞士的情況與此類似,這說明外來移民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是有益的;其次,國民在恐怖襲擊中喪生的可能性,在客觀上遠小于因交通事故遇難的概率。在近期的國際犯罪受害調查中,30%的歐洲人估計他們“可能”或“非常可能”被盜竊,而上一年隻有1.6%的歐洲人确實被盜。這表明,國民對外來移民與恐怖主義的恐懼,在很大程度上是其自身對他人的信任度低所造成的。從總體上看,雖然經濟衰退逐漸呈全球化趨勢,但國家之間并未對此形成“患難與共”的意識,無論是在一個國家的内部還是國際間,都長期存在着“自私自利”的思想,具體表現為對本國貿易的保護主義以及對外國勞工與商品的敵視等。
關于發達國家的國民幸福度沒有與經濟增長同步上升這一問題,哈爾彭以“隐形國民财富”這一觀點予以解析。
作者認為,社會關系與社會習慣是一個國家的社會和經濟得以健康運行的重要基礎。國民間友好相處能促進市場的繁榮,降低交易的成本,加速信息的流動,是經濟得到發展的關鍵因素;同時,人們與周圍人(包括家人,也包括陌生人)的社會關系,對他們自身的幸福感會産生巨大的影響。擁有值得信任的國民是一個國家社會經濟良性發展和安定富足的前提。即使以最粗略的方法估算,人們用以陪伴朋友和家人所花費的時間的經濟價值,也會高于國内生産總值(GDP)。但是,貨币并不能充分而公正地計量社會關系和社會習慣的價值,這些是隐形的國民财富。
例如,某位先生到一家餐館就餐,他與餐飲提供者形成的是實體經濟範疇的交換關系,他應支付餐費;如果這位先生應邀去一位朋友家聚餐,餐後,他掏出錢來付給朋友,就不妥當。因為他在朋友家就餐不屬于實體經濟上的交換關系,而是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互喜愛、關心、幫助和支持的一種交換關系,哈爾彭将它稱為“關懷經濟”。幫助照顧他人的年幼孩子或年邁的父母,為出外旅遊的鄰居照看房子或寵物,都屬于“關懷經濟”的範疇。由此形成的社會關系與社會習慣構成隐形的國民财富。這種特殊的國民财富的存在,或許可以解釋這些問題:為什麼先進的工業化國家的國民生活幸福度沒有與經濟增長同步上升?為什麼民風敦睦的國家,例如不丹,雖然其經濟發展狀況一般,其國民幸福度卻居全球前列?
為了在英國建立更加均衡、令人身心更為愉悅的社會經濟體制,哈爾彭建議英國政府應着力做好一些實事,例如,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對政府進行改組,以杜絕政府内部在工作上弄虛作假等等。有些建議很有創見。
例如,他建議英國政府應倡導國民間的相互支持,促進“關懷經濟”的發展。
哈爾彭認為,與傳統經濟相比,關懷經濟占據了國民更多的時間,體現出更多的價值,能大幅提升國民的生活幸福度,而國民卻近乎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這是一個需要更多的政府政策傾斜和公衆關注的領域。
圍繞社會關懷這一核心理念,政府應當要求每個國民在特定的年齡階段,為他人提供一定數量的“關懷服務”,比如,在特定的十年間,每個國民必須提供60小時的“國民服務”,用以輔導幼兒或照顧老人。
哈爾彭還建議,英國政府應重視行為經濟學的重要作用。
科學研究證實,半數以上的健康問題是由一些行為因素導緻的,如抽煙、酗酒和不良飲食習慣等。行為經濟學能幫助政策制定者和國民解決所面臨的挑戰,從而提升生活質量。而目前政策制定者并未有效地應用行為經濟學,現有的醫療開支和相關的研究中,隻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直接關注國民的行為改變的。如果政策制定者重視行為經濟學的應用,就能夠為環境、犯罪、反社會行為、教育、福利和醫療保健等衆多領域提供大量的收益。
哈爾彭堅信,提升國民的生活幸福度,維系社會的道德水平,促進國家的繁榮及價值觀的融合,将逐漸成為各國政府的政策目标。在不遠的将來,政策制定者會用符合心理學原理的幸福測量方法來評判政府政策的得失。
徐璐撰稿
《隐形的國民财富:幸福感、社會關系與權利共享》 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作者簡介
大衛·哈爾彭,曾任劍橋大學社會政治學終身教授、牛津大學政治學教授、哈佛大學歐洲研究中心訪問學者、英國首相戰略辦公室首席分析師。現任職于英國内閣辦公室。另著有《社會資本》和《英國的選擇》。
本書目錄
第一章 繁榮與幸福
第二章 不和諧因素
第三章 道德政治
第四章 公平與包容
第五章 權力與治理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