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新書推介——《危機求生》

2012-05-23
閱讀:

 

“小順兒的媽雖然隻有二十八歲,可是已經飽經患難。她同情老太爺的關切與顧慮;同時,她可也不怕不慌。她的心好像比她的身體老得多,她看得很清楚:患難是最實際的,無可幸免的;但是,一個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設法在患難中找縫子,逃了出去——盡人事,聽天命。總之,生在這個年月,一個人須時時勇敢地去面對那危險的,而小心提防那‘最’危險的事。你須把細心放在大膽裡,去且戰且走。你須把受委屈當作生活,而從委屈中咂摸出一點甜味來,好使你還肯活下去。”

上文引自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它生動細緻且深刻地描繪了在日本強寇的蹂躏下,中國民衆的悲涼無奈心境,以及堅韌頑強的求生意志。時移世易,半個多世紀後,法國著名經濟學家雅克·阿塔利将其中的要語題寫在他新近出版的《危機求生》一書的扉頁上,作為他對全球在下一個十年裡将面臨的、與中國被日寇虐殺境況近似的生存危機與求生考驗的警示。

 

在《危機求生》一書中,阿塔利簡要地概括了全球每個人、每個企業、每個國家及全人類将面臨的巨變。這些巨變包括很多社會因素,例如人口數量、結構的變化,科技進步,能源和原材料使用效率的優化,經濟部門與未來職業的加速發展,地緣政治大變動等;也包括很多意識形态的演變,諸如,個人濫用自由将使從工作到感情的一切關系都變得脆弱;強者濫用自由會導緻有約不守,使弱者的生存境況更糟;而當今的精英階層,既無法預見未來,又無力保護民衆,完全辜負了其使命。精英們以不确定性為契機,從中漁利,并把他們自己的罪行合法化、理論化;他們像享用奢侈品一般,在不受限制的自由中生活,取之盡锱铢,用之如泥沙。阿塔利認為,這些巨變将給全球帶來經濟危機、能源危機、重大生态危機、健康與教育危機、無法控制的流行疾病、以及政治與軍事威脅等諸多災難。

随後,阿塔利着重闡述了他自己應對危機的求生策略。他首先批駁了一些消極的策略,例如,放棄自我、放棄世界、忏悔贖罪和寄希望于他人等;同時他又提出了積極的應對策略:自知自覺、意願堅忍、掌握環境、對抗威脅、不斷加強自身力量、能夠徹底改變自己,并做好砸碎所有羁絆和鎖鍊的最後準備。

阿塔利認為,他的這七項對策适用于所有境況,也普遍适用于個人、企業、國家及全人類。那些不停嘗試将它們付諸行動的個人、企業和國家,将更有機會獲得生存與發展。

具體而言,這七項對策的主旨是:

自尊:首先應該是想要生活,而不僅僅是想要生存。不要等待任何人的恩惠,懷有掌控并努力實現自己未來的願望。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并追求卓越。

強度:為自己塑造長遠的願景,做二十年的規劃,并且不停地重塑。盡量生活得充實。

共鳴:理解他方的文化、推理模式與存在邏輯,通過其行為預期、識别所有可能的威脅,區分潛在的敵友。友善地對待他人,歡迎他人來結盟,實現互益的利他主義。

适應性:确定了威脅的性質,就應從各方面做好準備,以防這些威脅中的任何一個成為現實。準備好後援、儲備及保險,具備将敵對力量轉化為于己有利的新優勢的能力。

創造力:如果危機的沖擊持續不衰并成為結構性的普遍現象,且呈不可逆轉之勢,就應該考慮如何使其變成機遇。

分身有術:倘若危機的沖擊愈加不可預測,不可能采用任何主動策略,那麼就要準備徹底改變自我,重建自我形象,在不放棄自尊的條件下,争取與勝利者站在同一陣營。

革新思想:應為極端的局勢做好準備。毫無畏懼,敢于超越自我,打破既定的遊戲規則,保持自尊并頑強堅持。

 

結合這七項對策,阿塔利對個人、企業、國家及全人類應當如何在危機中求生逐一做了專章論述。

“自尊”在阿塔利的七項對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在書中詳細地闡述了在危機中求生時,“自尊”對個人、企業、國家及全人類的要義。

作為個人,阿塔利認為,“自尊”就是要嚴肅認真地對待自己,重視自己的生存與幸福,學會為自己而驕傲;個人的“自尊”還表現在對自己負責,不可寄希望于他人;尊重自己,不停地訓練自己,永不滿足于已有的知識與技能,不斷地優化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斷與放棄和退縮的惰性進行鬥争。

作為企業,阿塔利認為,為獲得自尊,應當着重檢驗完成任務的質量以及給予企業全體,特别是合作者的待遇;關心雇員、股東、消費者等的利益;着力塑造本企業正直、謙遜、重視自身價值的形象,不自欺,尤其是在财務狀況與守法方面;為激勵自尊,企業應記錄其曆史,尤其應記錄企業是怎樣成長的,企業過去是怎樣應對危機的。

對于國家,阿塔利認為,如果在面對自然災害、他國入侵、糧食匮乏時不再堅持,喪失鬥志,國家就會滅亡,諸如12世紀帕倫克城的衰落,1940年法國的淪陷,捷克、南斯拉夫與蘇聯的解體都是先例。可根據國家領導人和國民是否忠于國家來衡量一國的自尊:如果國家放任領導人和國民破壞其資源及自然遺産、文化遺産,不納稅,違反法律,棄國而不思返;如果國家即将遭到侵犯卻不把領導人和國民團結起來,那麼這不是一個自尊自重的國家。政治領導人腐化堕落、家庭沒有孩子、軍隊不被尊重、銀行系統不受監管、企業領導者厚顔無恥、政府部門玩忽職守、年輕人有自殺傾向、環境被蹂躏破壞、有錢人準備移民他國等等都是國家缺乏自尊的表現。隻有當國家的全體公民能長遠地自我規劃時,國家的自尊才能實現。

對于人類,阿塔利認為,人類的自尊首先在于明确自己的權利,以及不同文化群體的人們間的互愛,絕不互相憎恨;人類的每一成員都須具有利他的觀念,為他人(生者、逝者及後代)利益着想;人類還有義務尊重其它物種的生存。

 

雖然與阿塔利相熟的學者認為他一直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但本書的字裡行間展示給讀者的卻是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與坐以待斃的消極悲觀主義者相比,阿塔利積極倡導絕境求生。在本書中,他緊扣“危機”與“求生”這兩大主題,用明白曉暢的文字,條理井然地、全面細緻地分析了在未來十年裡個人、企業、國家及全人類所面對的危機,并分别為各主體提供了應對之策。

讀者還能從本書中充分領略到典型的猶太民族的思維方式與行事風格。

由于猶太民族具有強烈的危機感,善于尋求事物之間的隐秘關聯,并習慣于思考和質疑,才得以在多舛的命運中求得生存。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兩個年輕人讀完一篇巴西與阿根廷足球比賽的報道後,都陷入了沉思。許久,其中一位青年嚴肅地說:“你認為這個比分會對我們的工作産生多大影響?”這位青年就是典型的猶太人。阿塔利也是猶太人。本書是他幾十年來參與歐洲政治經濟事務管理與研究的心得,雖然未必字字珠玑,但無疑是一位年屆七旬的智者的深思熟慮的原創之作。

 

建國六十餘年,和平日久。中華民族的那些滿目瘡痍、餓殍枕藉的歲月似乎已被淡忘了。有人甚至難以相信我們曾有那麼艱難的時光。閱讀本書,如果能夠使人們居安思危,銳意進取,也不枉費阿塔利老先生寫作本書的一番辛苦。

 

徐璐撰稿

 

《危機求生》 中國發展出版社 2012年1月第1版

 

作者簡介

雅克·阿塔利,法國經濟學家及戰略分析家,歐洲經濟與貨币聯盟的重要條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的起草者之一。1981至1990年間,阿塔利任法國時任總統密特朗的特别顧問,參與法國經濟政策的制定。1989年,阿塔利參與創建歐洲複興發展銀行并任行長。2007年,阿塔利受法國時任總統薩科齊邀請,組建解放經濟增長委員會并出任主席。

 

本書目錄

第一章 投身運動

第二章 預期:當前危機之後的重重危機

第三章 求生策略

第四章 求生——每個人

第五章 求生——企業

第六章 求生——國家

第七章 共同求生——人類

 

 

Baidu
sogou